以下內容為轉載
% o7 f" i$ q$ t9 L: S
4 z3 d$ z. I& |* `& L1 {
筆者從事機床行業15年左右,所在的企業的存活時間比新中國還要長,以前有國家直屬的科研機構,目前仍承但國家重大項目也不少。 ! z% v& I8 o. J$ D! L2 |6 @8 w: T) R
* e3 r, v; ?' U! D1
: y- F+ O( t) O. a" s5 w有人主要關心的問題是,我們現在到底能不能生產出高精度的機床?答案是,能,肯定能!但這是在不太計較成本的前提下。 , `: `4 e$ k1 P# y6 H3 R
而對于行業的發展、與國外的差距、行業存在的問題,則不去重視。而恰恰又是這些問題,正在影響著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 R) x, o- z' t% N3 i7 [9 `" A. g不客氣地說,目前我們的機床水平整體比國外差的相當遠,我們普遍的看法是差德國五十年左右。
. h& F2 g. s" E* r. P3 `其中,差距較大的且目前看來短時間無法解決的東西,主要有密封件、軸承、材料、伺服電機、控制器、系統等。
! `# F g+ z1 p. P4 f其實我認為這些都不是目前及以后這個行業主要存在的問題所在。之所以現在這對個行業比較悲觀,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u, g! o; j; I) v# u$ T- m$ ]7 ~
# _5 ]/ Z9 B' T5 u% k( H
1 國家不夠重視 n4 W0 [5 Q7 D2 s8 W0 D# O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機床行業是所有行業的基礎行業,但從n年前機械、機電部就撤掉了,當年的n多家企業就成了沒娘的孩子,自生自滅了。
; i& D- A: O5 w3 t# W8 V* `9 h0 k6 B$ u為什么呢?
3 b, e: N( _; o# h
機床行業是個大周期產品,一臺機床產品從設計、生產、安裝調試、驗收直到正常使用,沒有個三年下不來(這是說的非標產品)。 $ |( i- }2 T9 o2 U+ Q) g
而高精度的機床更是如此,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現代市場下,想做好做精很難,主要是企業耗不起。 ( x3 L7 j( f3 L; b
也就是說,即使企業能做好做精的能力,也不去把做好做精當作組織生產的最高目標,而是以利潤最大化為最高目標。
6 R8 p% k a l0 c
9 u- v" U- I4 o6 z* o" i9 w9 G2 人才流失嚴重
B( Y7 b0 |' s1 m; A
因為此行業待遇超低。
4 S$ [& v& ]) ]. W6 \
$ v; J0 ]' D# n, {) V, R
有多低呢?設計人員、工藝人員、技師的工資,絕對比不過售樓小姐或賣車先生,總工的工資多數不如藥店的店長。
' Q/ ?1 O2 M2 j( I- u ~+ p. v, t但是此行業又是個累死人的工作,死的腦細胞太多,腰肩盤、風濕性關節胃、鼠標手、高血壓各種疾病,而且風險還大,你們以為機床做出來就能驗收合格啊?查下國家標準一個合格的機床有多少檢驗項目?
6 d' t4 D3 a; j+ G) y所以,與本人一起畢業或參加工作的,都茅塞頓開的比較早,轉銷售的轉銷售,轉行的轉行,轉管理的轉管理,還在搞技術的已經基本木有了,為什么?糊口太困難了。
5 E9 U; v) L7 s1 Q0 l我們是搞設計的,便是設計和設計不一樣。機械行業的設計,如果有同行的話可以發表下感想。 4 G' i% o- r5 S) ?# {; Y
這個絕對不是一個輕松的工作,專業知識要夠,要制圖,要知道標準,一天到晚對著臺黑漆漆的電腦屏幕畫呀畫。而機械圖紙的復雜程度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到的,特別是機床相關的。 , R' {: U0 }4 `& b% z9 C# A
但是,機械設計不值錢啊,同樣的設計工作,機械設計的工資絕對搞不過廣告設計、動漫設計、建筑設計,甚至都高不過設計名片的。 7 T6 \$ T8 S( ]% ?* q) A& }' o" `
在這種現狀下,年輕點的,有回旋余地的,誰也不會在設計口做一輩子。
/ W" Y! G7 n( j- h/ o因為公司年長的一輩的辛苦他們是看的見的,50歲多的老工程師,帶個老花鏡審圖的時候,總不會比那此50歲的拆遷農民出國旅游來的舒服。 ; v, o3 L: i, u! V6 G9 t" O
不在中層以上的員工,到老也不過5K多的工資,養家糊工而已。做設計工作的社會價值已經沒有多少了。 ; T( i' F6 c U$ ]
圖片來源:piqsels 7 u/ N2 W- t3 _/ }7 O/ |* W5 _
一個真實的例子:
) C9 K3 S- k1 ]) W: c
公司一個女同事(機床行業一般都不待見女工),在公司一月三四千元做設計好多年,后來覺的也沒什么發展,出去賣保險了,不到三年,月薪已經是接近3萬元,做機械設計,即使你是設計飛機坦克的,月薪估計也不會有這些。
4 O# ^4 W T1 s4 Y8 n3 [" j6 Z% Q9 ?+ T2 T工資決定了你的社會價值,這樣的工資,已經決定不會有高端人材能做的住冷板凳了。
! A. r- k3 x% E) }( a; Q/ ?% C. T以上是社會因素。 而在一個公司里,設計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種。雖然,對于產品來講,設計是源頭,沒有好的設計,肯定不會有好的產品,這是人人都知道的。 2 |& g' P! f `! N" k
但是現實是,無論哪個公司,設計也是被踩在最低層的,工資不說墊底,但肯定搞不過銷售、采購、外協等部門,設計又是清水衙門一個,不像前三個部門還有點回扣外漏什么的。
# d6 t! k! ]+ ?1 C/ |( q9 y# b% ^" a領導看什么?銷售業績是他們最關心的,少花錢是他們最關心的。這間接導致了公司內部設計人材的流失。 8 X# n; ]% A, l* Q! s2 w9 x
6 n# Q+ p0 @4 B$ @' _, \2 j- z
3 高校培養方向有問題
( y5 u* Q( R. K4 }6 C9 t% l單位年年招人,最低學歷研究生,當然最高也是研究生,博士生也招不來,除了外語哇哇好,其他基本一踏糊涂。
: Q& k' {& r6 Z' Y z) y7 k多數培養一年多稍稍復雜的圖紙畫不明白(或者本身也不想看明白,因為現在安份做設計的人本身也少),三年多還無法獨立承擔項目……一堆老頭也是只能無力搖頭嘆息,大學都學什么去了。 ! ~7 H6 Z9 [4 N5 ]( P/ R: n& _' E
他們可能不知道,現在哪個學科不是以培養英語為主?專業課?及格就好啦!找工作時又不看你專業課,有沒有四六級才是企業最關心的。
6 _/ i- P2 B1 M. d7 w7 ~并且,很多搞設計工作沒幾年的,一看設計工作沒前途(錢途),要么跳槽了,要么換部門了。 4 F/ B' _* H6 V; J! K, G+ h
另外,參與過幾個與高校合作的項目,看看那些高校出的杰寶方案,真是哭笑不得,其實方案可不可笑并不重要,關鍵是要有國家的紅票票,高校有錢啊。
( f8 P1 u- Q4 \, p( r' b/ I* g
1 B/ J7 r4 y `1 b$ `$ l9 }4 用戶(市場)的選擇 1 @0 _8 j. [1 N5 d
機床行業是個較務實的行業,沒有高成本肯定做不出好東西的。
# Y0 q6 e1 {. @9 f2 G# [: Z2 Z
這與電子行業或奢侈品行業不同,水果手機可以8000元的手機只需要2000元的成本,但是機床不行,你要達到200萬機床的精度及性能要求,無論是誰去做,你都不可能用僅用20萬的成本 。
- F! a! N6 q0 Q; }* t& Y3 X# S什么意思呢? ! C! @' F" K6 w. x
比如一臺機床,德國成本200萬,賣300萬,那么同樣精度及性能的產品,由中國人來做,也必須要成本200萬,而且由于各方面的技術限制,可能成本還要遠遠高于200萬。
( |7 Q4 l; j# F. v6 }, R這也就是我開頭說的,可能能做,但不太計較成本。# ?- I- r4 C8 z: S8 [4 f n
( V v4 I; h8 w* F$ R8 ?
但問題來了,兩臺機床,如果性能精度基本一樣,德國與中國價格一樣,用戶會選擇哪個?這就好比手機,如果配置差不多的蘋果賣的和小米一個價,你會選誰?
% b y+ L7 i4 Q. r老板都不傻,能賺錢是目的,“反正我做好了也沒人買,我做那么好有毛用?”
' s5 e5 _# \) b這種情況已經好多年了,但這兩年這樣低質低價也不難做了。 , R1 Z* t4 X" I. }4 L
為什么?因為非本土產品,如彎彎的,棒仔的,阿三的,最近幾年價格越來低,品質還尚可,逼的國內廠家的高場份額越來越小,于是不得不產業升級了。
( j2 O. Y6 a+ x6 C b( P6 W
2 @% ?) ~" u* |' p3 A" Q但升不升的上去就不得而知了。 : k8 j. z0 ]5 S0 R
9 s I+ h" P: `3 D, \) F: I% q7 k3 w. e8 L4 n4 d$ Q, i5 ?
5 研發無動力 * `5 D( Q/ M A
現在都在喊工業4.0,好吧,一臺機器人,我們能做什么呢?伺服電機做不好,rv減速機做不了,汽缸密封件做不了,系統?甭想了,能賣給你就是給你面子。
4 L4 a4 m4 B, J/ d6 G+ s. U不在此行業內混不知道,但我可以告訴大家,機床就是由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組成,但就是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我們沒做好。 2 d. X4 ]5 F$ N- Z+ Y& _
汽缸,多簡單的原理,但臺灣一支行程150的帶導軌氣缸就要2000元。
, y8 c8 S) R- r4 @% {& |6 L7 Mskf密封圈,一看就是個大塑料圈,800規格的要3000多。
& w5 P8 U0 t% K0 cfag的軸承,90內徑的,敢要4000多,還限量供應,愛買不買。
' y; m+ s6 z+ H8 S' }1 N有時我看著這些東西都生氣,這么個XX玩意值我一個月工資?但是沒辦法,不用不行。
' c, ^. |6 c* f" G( @而我所悲觀的是,我們現在對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重視不夠。國家會出錢讓專業機構搞塑料圈嗎?反正我沒聽說。 3 r' j7 f# F! I: `6 k2 o- P
軸承,有個洛研所,但軸承嘛,民用還可以,普通機床也行,高檔的不沾邊。哈瓦洛三家反正咱是不敢用。 9 U; f( i5 x( I7 G1 Y1 M% v
絲杠,導軌,伺服電機用系統,dd馬達倒是專門機構,一般是高校,但高校是以寫論文搞經費為主要目的的,東西好不好,有沒有進步 ,誰曉得。反正目前還沒有頂事的。 , z( n3 D: R1 s$ W$ l2 T% @6 J) N
所以,現在這個行業有點怪怪的,像這些東西,比如高性能軸承,自己做吧,成本高還不如國外的好用,不自己做吧,又怕被國外掐脖子,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5 B. m, }5 c; I+ z& g國家也認識到這點,但沒見有相應政策。 7 a. S) r3 Y% d. p
小公司不會有這個責任,誰愛研發誰研發去,不管我們的事。 : b. A, U% r* P* Z; [% V5 H+ `
大公司,研發也要成本啊,而且很有可能是個無底洞,或都東西弄出來了,成本比人家國外的賣價還要高,所以,也在糾結。
( A }7 r- i4 b說到這兒,不得不說一個事實,我們這個行業,現在某些水平,都不如80年代以前的。公司檔案室,滿滿的一層樓的圖紙,有幸去翻閱過幾次,那水平……不得讓人佩服。
$ X- f1 k# q' K" A, u6 O+ d! u想想那時候沒有電腦,也沒有現在這么牛B的設計軟件、分析軟件、仿制軟件,全部用手工畫圖,竟然能做出那么優秀的產品。
y: {# d$ V% H. q n1 M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機床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而且一直在電進機退,比如車床,現在床頭基本上都一個伺服電機加個動力主軸完事,而老機床,光是床頭變速箱里那一堆齒輪、變速機構就讓很人頭大。 * S; X: {% C: G/ e) |% o
從這點上看,中國不缺這方面的人才,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這方面的人才不再屑于去做這一索然無味的行當了。 % W; J* `! P9 N8 l$ R. L
所以,中國機床行業如何發展,如何改變現狀,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
9 p# a/ |7 H5 i9 U* O3 B2
3 E' R" z) N' u3 G0 h6 {: R有人誤解我的本意。對于我們民族的智慧的是十分有信心的。現在這個行業確實存在問題,這也是客觀事實。有些抬杠的或非本行業的,很難跟你們說明白。
1 [* i/ S; L2 p! m說實話,我在這個行業干了15年,對這個行業的感情不是你們能比的。正是熱愛這個行業,所以才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比較觀注及擔憂。 . q& y6 W& ^& a8 l4 B. u: B
如果我有“管我屁事”的心態,那也不會在這兒浪費時間。 % E' N( u$ w! M
我始終認為,將人類從繁重的為生存而勞作中解放出來的正是各種各樣的機械。機械行業是所有行業的基礎,而機床行業又是機械行業的基礎。 2 S& ^( I i* u8 E- k
想想我們小時候,80年代,農民秋收或夏收,沒有一個月的時間繁忙勞作是完不成的,而現在,你只需要站在田邊,看著聯合收割機,一家人忙活半個月的活,機器不需要一小時就搞定了。
8 c% @! R4 j: S9 o/ F現在,我們的衣食住行各個行業無一不是由各種機械完成。但在中國,搞機械這行的,決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作,又苦又累,還不體面,工資還低。
* U( G# k' H M6 T) m而且最近幾年這種趨勢有所加劇,企業很難招到能沉下心來鉆研技術的人。其實大家也沒辦法,放在十年前,說你是高級工程師,還覺的挺有面子,放到現在,笑笑而已。
4 H- o2 Y3 F5 c5 M不是說所有搞技術的人都是勢力眼,像我這樣依然在這個行業堅持的人也不少,一方面是喜歡這個行業,另一方面也愛好搞機械。 ) a/ a* W& T( S, o# p i
但不能說沒有想法,十年前,工程師的工資不說最高,也能吃個平均數,現在呢?這個行業工資水平偏低是普遍現像,不是個例。 " y8 P0 ?9 u4 w% {( o- ~$ o* l
基于以上原因,會形成一個比較可怕的后果,那就是精英人才很少甚至不再往這個行業流入。對于一個企業來講,無所謂,如果放大到全國呢?
7 J0 k5 \) c. U( R7 w2 c' L) O8 n 這樣的例子已經有發生在身邊的。 # l' n3 Z! q. x# ?7 I& }/ v& ^
我的一個同事,研究生畢業,08年參加工作,絕對是搞機械的天才,小伙子理論棒,計算分析仿真無一不精,搞機也機靈,點子多,每個同事都看好他,覺得他在這個行業肯定大有前途。
( k; \2 x+ c$ b/ v* C! ], \* g5 {但是在15年的時候提出辭職,去了一家文案之類的文字工作,因為那家開出的工資是這邊的兩倍多。
" ?! V8 e) y: |; `" }* Y對于個人來講,無所謂,多掙點錢而已;但對于行業來講,損失了一個人才;對社會來講,培養一個機械專業的研究生去做文字工作,對社會資源豈不是極大的浪費?
' b/ m1 }* S9 p V! b- K, Y就像我說的那個去做保險的同事一樣,早知道去賣保險,還上大學干么?浪費四年時間加四年學費!
: Y1 a+ w# O, p# {7 Q5 L另一個例子就是今年有同事的孩子高考,分數很高,但在報專業的時候,機械相關專業根本不在考慮之內,因為同事覺得搞機械沒前途,相信這樣的不在少數。
& F8 u& C$ H' k0 o0 S這又無形之中阻擋了人才往這個行業流入。如果這是一個社會現像,請想想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0 N1 f) r0 _# U! ?1 B* @$ y另外,有些人說到人工智能及3d打印,我可以簡單說下個人看法,哪天有時間再詳細補充。
8 f9 M9 C- a# A Z/ Q機械設計,故名設計,是因為這是一項創造性勞動,也就是說只要計算機沒有創造性思維,那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起碼現階段還看不到希望。 8 ^6 w l' Q S8 j* G
如果想像有一天,我對著電腦講我需要個什么樣的產品,需要滿足什么樣的功能,那么電腦自己完成設計工作,估計要等到量子計算機出來以后了。 : ~+ K$ D6 x# G2 T' y
3d打印,以后有可能達到要求,但現在還不行。
7 G5 w" z: Z! p# g* T+ L- X% ?) N" p! ~# }因為機械中,不同的零件對材料的力學性能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零件要抗拉,有的要抗壓,有的要抗剪,有的要耐磨,有的要耐疲勞等等。 # J5 s, J# w0 b" X' L. [
甚至有的零件還要求同一個零件上不具有不同的力學性能,比如最常見齒輪,一般要求齒面要非常硬,要達到洛氏58度以上,因為要耐磨,但齒根及齒芯要有韌性,否則有沖擊時會打齒。 . n' \( A+ z! e3 {3 ~1 u, ?5 e
要知道硬度和韌性是相互矛盾的,所以要實現這種要求必須經過合理選材及合理的熱處理實現。 1 h# a7 z6 i( b6 z* Q
目前,金屬3d打印精確達到幾何尺寸(表面粗糙度及幾何公差)要求尚且困難,要同時兼顧材料牌號及零件力學性能,目前技術恐怕有還無法實現。
+ S, n. j( R6 p9 G9 m1 O+ B7 _$ j0 [. r+ {3 \: B
3
5 H9 n* V# N% x3 y5 Y4 u% X0 \+ c6 \: h+ |本文無意去引起什么爭論,也沒想到寫這么長,只是有感而發的一些個人的看法,比較主觀,是個人在這個行業內的切身感受而已。
( j% @: X2 E& @* {3 g! S5 |& j但從回復觀點看,很多人并非內行,一味的為噴而噴,其實根本沒有必要。
9 T2 c" k6 y4 m! Z5 a9 i因為國家的發展強大是大家看的到的,我們不否認目前國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問題存在就是存在,或是我們感覺存在,因為每個人的視角不同,看到的問題也不同。 4 b* q5 y* W+ f& I
最近十年來,我覺得白電、汽車行業的發展就是值得稱贊的,特別是白電行業,目前國產品已經有絕對的優勢,質量不錯,價格合理。
3 v( d6 N8 _) r8 c但為什么作為工業基礎的機床行業存在困境呢? 4 P, f$ y( a6 N. U! S& F' x
我覺得這是行業差別的問題。下邊將以一個簡單的對比,盡量不涉及專業術語的方式給大家講一下,文字組織能力不行,希望能說的明白。 " v; |$ `4 b+ y4 K* ?7 O
還是以軸承為例,說國產軸承不行,也是有條件的,那是針對我們這個行業。 1 K3 _3 V2 g k F* m
軸承,大家覺的結構很簡單,內套外套加滾動體,但是如果我告訴大家僅僅深溝球軸承(軸承的一種,應用最廣泛,行業內稱6系軸承,因為此類軸承的代號都是以6開頭的)的滾道設計就可以寫成一本書的話,您覺的還簡單嗎?
4 W$ z P: }' r4 W# I
我從兩個應用上說明,一個是普通汽車,一個是普通機床。大家知道汽車目前一般20萬公里不用大修,軸承也不用換,是不是覺的軸承很NB呢?
; V. S6 G# X' ^
如果我們計算一下,汽車跑20萬公里,在這20萬公里內按平均時速50km/h計算(實際可能比這個數大很多),那么軸承的壽命校校核可按2e5/50=0.4e4=4000小時去計算。
7 H( t+ X' ^# @8 H$ B4000小時什么概念? # D: e& n4 {2 @4 a' L. o& a+ o& Z
如果放在機床行業,也就是說一臺機床按日工作8小時設計,不到2年的使用壽命。請問誰家設計的機床會按不到2年去設計?恐怕連合格都難。
# [+ u5 [3 e/ R7 f1 V- j其實,壽命倒在其次,國產軸承也沒問題,最最主要的是精度、精度保持性及可靠性這三個指標。
. w8 F# k: F3 J最普通的車床,合格產品其主軸的跳動要求不會超過2絲(絲,長度單位,1絲=0.01毫米,有的地方也叫1道或1維,地區不同,說法不同,形像一點的說法,1絲約等于頭發直徑的十分之一)。
5 d+ h/ ]* f' `7 r w W當然,就算是這么高的精度,國產哈瓦洛(哈軸、瓦軸、洛軸,代表國內軸承最高綜合水平)也能滿足需要。 / h9 v: k2 `8 n/ v; x( p3 D" H
但機床還要求長時間保持這個精度,或一年,或三年,好的機床甚至能到10年精度不怎么變化。這就對軸承有挑戰性了,國產軸承目前要同時達到這三個指標,目前看來確實有困難。
( t; o8 e, s' |8 p& K5 j5 V另外,好點的機床,其主軸跳動不到1絲,如普通磨床,一般要求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毫米。這是非本行業內的人很難有概念的。 ! H( L3 _. ]0 ^4 y
另外,軸承的選用,還要考慮公差的一致性、互換性、精度一致性等各方面的指標,如果單個軸承精度達標不行,因為機床主軸采用的都是組合軸系(主軸上有一堆各式各樣的軸承),如果各個軸承的精度都達標,但一致性不好,也不行。 6 r' D9 h% |, v2 ^3 }0 C% j) s
說到這,不知道大家對我們不得不高價采購國外軸承有沒有理解?可能從機床部件上拆下來的報廢軸承,再裝到汽車(如果能裝的上的話)還能用10年,但機床不行。 ; P) |9 o* V/ ]' T2 ?$ P
機床對于軸承的考核,不是壽命考核而是精度考核,只要軸承精度失效,那就意味著機床功能失效。 9 I! l E0 V+ W
同樣,減速機也是這樣的,普能減機,基本不會考查其傳動精度、傳動平穩性、反向間隙(俗稱背隙)等指標,但機床上用,這是必須考查的,同樣也要考查其精度保持性、互換性等一堆指標。這樣,國產的又面監挑戰了。 * s% P0 T( ^& L& D6 t [ X
再說一下,機械行業,特別是機床行業,是個務實的行業,不是吹吹牛,喊喊口號就能做到的。
: k# C( x+ Y; h并且,機床又是個綜合性比較強的行業,涉及的領域有冶金、材料、物理、化學、電氣、加工、工藝、熱處理、微電子、數控技術等等各領域。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都會影響整體性能。 * F0 I5 d& E( [' P0 h& T'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