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正兒八經的花過紙幣了?
; O5 n7 S+ g8 s! `1 v/ `1 V
如今一年到頭,在生活中使用紙幣的場景確實是越來越少,托尼上一次手握人民幣,還是在過年發壓歲錢給小侄子那會兒。 / v' V2 |) b1 G
許久未見,都不知道 “ 毛爺爺 ” 最近又經歷了一次金光閃閃的大改版。
3 d) A( @- @. C# M2 l- q5 l
移動支付的普及讓人們不再依賴于物理錢包,從 “ 最近手頭有點緊 ” 到 “ 這個月花唄又用完了 ”,最終少的還是那張入不敷出的工資卡。 + }1 S- u3 G' X% H
本質上不會多出一分錢,甚至花出去的錢一點感覺都沒有。。。 想來想去,這事兒只能是由二維碼把鍋背好,誰讓它做的那么普及呢?從交易支付到認證識別,只要是一個鏈接,都能以二維碼的樣子呈現出來。不過說起來,最早二維條形碼 ( 二維碼 ) 的誕生并沒有想到當作移動支付這么遠,僅僅是因為一維條形碼不夠用了。 $ k: f5 G7 b1 }, w6 L+ k
一維條形碼就是我們日常能在商品背后見到的普通條形碼,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條和白條( 空的地方 ) 排成的平行線圖案。 ! b6 y' {" l& _
這些平行圖案傳達信息的方式單一,水平方向編譯信息,垂直方向長得一樣高,方便掃描器掃描,每個條形碼只能包含 30 個數字或字母字符。
& G; ~9 Z6 w1 n7 Z* L: B' Q
) n7 e: K8 U: D, {& Q2 j
這種編碼方式平時記錄記錄超市里的商品沒問題,可碰到信息量大的工業生產匹配就捉急了。 最先遇到問題的,是全球第二大汽車零件供應商——日本電裝。
+ C! y- |2 a# N9 c9 p! c" \+ T
在匹配汽車零件的流水線中,產地、物料、封裝、時間、物流方方面面都要進行信息記錄,一維條形碼三十個字符明顯是不夠的,設置的太多又顯得冗雜,容易出錯。 : B7 g c0 I+ G( j# R
行事刻板的日本人也很煩這樣的現狀,一個名叫騰弘原 ( Masahiro Hara ) 的工程師就帶隊搞研發,鼓搗了兩年,研究出了矩陣式二維條形碼—— QR Code 。 ' y& }0 q1 T% t
二維碼在水平和垂直的方向都能夠儲存信息,在信息的儲量上相比普通條形碼提升了 250 倍。 如果說一維碼能對物品進行標識,二維碼的提升就能對物品進行描述,進行大容量的數據儲存。
! Y4 ~3 h1 ~& z1 e8 t
不同的二維碼橫豎格數不盡相同,官方制定了大大小小總共有 40 個尺寸,最小為 21✖21 矩陣,一規格橫豎各加四個格子。 " [# c/ C- t; ~- i8 t
最大能達到 177✖177 的矩陣。
( M t1 j& z- |% C- D7 X" x1 A
好比微信名片就是 37✖37 的矩陣規格,而微信支付寶的付款碼就是 25✖25 的規格,規格越大,儲存的信息量越多。
& g* ^: Q$ c9 n. ?
那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掃二維碼,有朝一日會不會被用完呢? 還是以 25✖25 的付款碼舉例,它每一排有 25 個格子,一共 25 列,除去一些定位用的大方塊和限制區域,剩下能代表信息的還有 478 個小方塊。白格子表示 0 黑格子表示 1 ,所以 478 個小方塊理論上一共可以組成 2^478 個二維碼。2^478 是什么概念?假設全球 76 億人同時狂按手機屏幕刷新二維碼的話,每個人只需要按 10^134 次就可以把所有支付寶付款二維碼刷光。2 O }* C# l7 U, a( G1 S3 Q
1 k' l9 X- u: r, I( ^' l2 k
6 x& p5 B/ F2 Y" ^$ B
有科學團隊曾推測宇宙剩余壽命最少 1400 億年,假設一人一秒按一下,70 多億人也就需要 3✖10^126 年。 ( T6 C+ M! M" }/ o7 O* i4 y- a8 {) |9 l
也就是說,在當你愚公移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啥事兒不干就戳手機屏幕的時候,宇宙已經毀滅又重生了 2✖10^115 ‬次。 u4 a+ y: E6 r, U0 c9 g' o
然而你以為這樣就夠了嗎?天真!其實二維碼是可以重復的。。。 & \/ R( @' ?) W) k8 `
一個二維碼用完了,下次還能接著用,上面算的所有數據,是指不重復利用的情況下,能展示的二維碼數量。7 J8 V1 n( R' w5 K" |) {. L
, h( U0 f$ s# d: R
也就是說,你拿二維碼貼滿地球,估摸著能壘出另一個地球的體積來。。。
$ G% H* J5 p- a8 d* y" w( c( i
這個工作量可比精衛填完地球上的五大洋要恢弘許多了。。。
) ^* V+ e/ \+ M1 k
拉回來講,二維碼雖然好用,但應用在支付上時,并非是絕對安全。
0 Z8 i g' r% |& i
0 M( Z% @: k: a$ R
曾經就有在吃飯的時候把點餐二維碼曬到微信群里,結果沒點過的菜源源不斷端上餐桌,最終消費了 400 多萬的奇聞。。。
' u1 a) H9 x3 D' q1 ~ U6 [/ ^
或者偷偷跟在你身后,趁你付款的時候不注意,刷走消費金額,比盜刷信用卡的犯罪成本還低。 0 g/ [: x4 |8 H4 Z0 c) k9 \5 K
但反過來說,二維碼的普及,讓那些專門偷錢包的小偷也瀕臨失業,面臨轉型升級。 7 T7 v3 x1 j) O7 q! ~, g7 h
固然有不少的安全問題,在新的編碼技術成熟之前,二維碼依舊會占據我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 ^" i' v) p8 n9 Q0 T0 L! ~/ A- S8 @9 |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生物識別技術會如同現在的二維碼一樣,能自然而然的改變我們的支付習慣。
; } h3 Q3 o: | c# V% j8 m
6 F& e2 Z1 T0 v! @2 Q5 _5 c: `
就像我們現在正試圖著將這項先進的技術推向全世界那樣。 來源:差評(ID:chaping321);作者:托尼
# o5 X+ \6 e: h6 {* S3 Q
0 N7 i+ U! d5 U9 u8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