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控技術水平在全世界范圍內是處于一個什么水平?9 X) ~8 e0 e$ J9 r
是精度?是可靠性?……
! d9 O: S. ?0 E功能部件,角銑頭現在還行,但是雙擺頭呢,萬能銑頭呢。電主軸又是個麻煩,電機技術還在坑里站著呢,這還得加把勁吧,要不線圈啊,力矩電機要哭了。
, Z6 l5 O9 L2 l了解的人都知道,買進口機床,買五軸系統,買納米精度數控系統,人家是爺,這花大價錢還要看人家臉色,給人家寫保證書,感覺極不爽。+ Y# i$ P) ]3 t0 C) g n
機床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差不多標準化,專業分工化了,問題是這一專業化分工后,核心的關鍵的又分到外國人手里了,出口是進步,值得敲鑼打鼓,跳廣場舞,可不能光跳舞光靠腦補跨越技術差距了,話說廣場舞太擾民,不能總跳。出口的機床不知道是哪家的軸承,哪家的線圈,哪家的編碼器,哪家的功能部件,不看新聞看差距,不看外貌看內涵,不想春夢想現實,還是沉心研究吧,腳踏實地做基礎研究比寫新聞稿更容易打破技術封鎖,可是坐冷板凳這事難,光花錢不賺錢更難,不干早上撒種子,中午割麥子的行當 難實在是難。" T3 i0 U9 v. i1 U9 c/ H
1.當下中國的數控技術到底是個什么水平?" d* }3 w( A1 c N% a7 W
2.在機械行業,車間內見到的各式數控機床都是進口,甚至工人們以擁有“西門子”、“法蘭克”等品牌為榮。2 F! _9 M; p) {
3.難道中國至今沒有能被市場接受的數控系統嗎?(不知華中數控算不算?)
3 H" t4 S7 J: K4 ]7 U4.去過河南洛陽的中國一拖集團(算是中國最大的農機企業了),在他們的一些車間里也基本都是進口的數控機床,記得他們十分“自豪”地介紹一臺德國進口的加工中心,告訴我們花了一百萬歐元。真的不知自豪是從哪來的?( O* G! ? V. Q$ |% [5 t
以下是不同網友代表的看法:
9 f& A/ O3 k2 P, F. F通用數控技術方面,個人感覺有至少10年以上的差距。
* w. o! z9 e# ~+ x10幾年前甚至更早 FANUC 就實現了全閉環,但是我們這幾年才在中高端機床上逐漸普及。5 C$ A1 y9 ]) p
五軸加工、空間刀補等技術主要運用于航空航天領域,但是這方面技術一直被國外廠商所壟斷(封鎖),我們只能自主研發。近些年來才開始有所應用,也與90年代末航空航天發展迎來新的契機相關。" X& O, J4 H) U/ V5 G& `- v3 S
高速高精技術:近年來逐漸成熟,這當然也是與市場需求和產業結構變化相關——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雕銑機需求逐漸增長。
3 a" [5 y& m" \4 {+ s- V包括其他一些高端功能,基本都是先在高校或研究所做起,但是由于產學研能力及速度限制,實用化的不多(這和科研能力有關,國內原創很少);企業里做,往往都是基于市場需求才決定什么時候做,都得先解決溫飽。
) s, `' k, L. G% F中國至今有沒有能被市場接受的數控系統?) W% Q) }" T" [$ }
+ F) `8 A+ `5 K# \是否能被市場接受,看看每年市場銷量就知道了,國內還得是廣數、凱恩帝,以及來自臺灣省的新代、寶元等。當然,由于眾所周知的某些原因,華中整體銷量還是挺高的,特別是中高端產品。5 c, Q/ B, U1 d1 y3 w- T% Q1 t; O
可以參看 是否可以通過逆向工程來掌握競爭對手的技術(如發動機、操作系統等)?% q5 z a/ L5 c3 \" a7 B! d
結論是,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均衡發展,且需要時間。
+ {2 Q6 J3 e _- n0 F偏移話題說個另外的事,不說專業技術問題,講個故事,直觀的增加一下題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0 g1 H5 G* N; s+ |" N9 s4 N
不知題主是否聽說過“東芝事件”,簡單給你講講故事,部分內容來自網絡。
e/ }. @4 d9 z' w ' ?' D0 V" A: e. E
我們的數控技術有可能落后先進國至少30年
) C, W8 P! g- {. t8 h; I故事完了,請題主注意一下時間,東芝公司偷偷賣機床是1982年,也就是說八十年代日本就有了高精度五軸聯動數控系統來加工螺旋槳這種復雜自由曲面。恰好本人上學時也跟數控加工沾邊,當時學校的項目也是七軸五聯動數控系統加工螺旋槳,具體內容本人無法提供更多信息,抱歉,但是可以說導師及團隊在國內也算處于一流水平。我們是否達到了1982年東芝公司的水平,加工的螺旋槳能否達到蘇聯當時的噪聲級別,我一區區小民也不可知。2 K- v: j+ c4 |# H" X7 ]
本人零幾年上大學,單純按時間來算,與國外高端數控系統和數控機床(注意是高端,高精度)技術上差距是:30年。當然不能簡單的從這么一個例子這么來推算,只是直觀的讓題主有個印象。國內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實際可能不會有30年這么大,因為當今時代擁有當時無法比擬的科研條件、技術手段,能夠更快彌補差距。! c. Z8 K+ m; F3 w0 G* Y! a. y
最后的最后,你可能有疑問了,80年代日本就那么牛逼了,那么這30年日本數控都在干嘛?答案是:更高的精度,更快的速度,更可靠的穩定性。而且即便精度速度短期達到了,可靠性不是一時半會就保證的。之前某場合看到很多我出生之前就有的日本數控系統還在工作的照片,幾十年前的系統即使壞了,還提供維修服務,看到還是感覺挺震驚的,
! u" T* O% @* J+ m8 e$ B落后至少30年!小編真的心酸,小編希望國產數控技術在不久的將來能越來越好。世界數控大賽大多數國家都是去玩的,但是中國派出去的選手一個個都了不得,厲害的嚇人,小編覺得,雖然中國現在排不上名次,但是中國追趕的速度絕對讓別人心驚,我們要對祖國有信心。
( {7 a- X: }$ w+ X/ F0 e. h9 a7 L* G& t0 _2 U4 V$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