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人 道
- r( B" O7 n2 c( k9 \' N$ n- K4 I
& G a! I# w% I9 s& d! F( n" ^6 B' o! a; l+ p; M- K
/ m0 P; ]* B F* k
1.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 n& R5 v- s4 i0 ^6 l8 [
* X0 O' [/ a8 M& y- v, ~8 N+ e
2. 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家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
+ j1 L: ]9 N! W$ i( p
9 K# H: Q% U4 H. Z3. 福德具足溫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K- q, W7 d/ a0 V
; X. M0 ]( c& Y3 w; t+ n2 G4. 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宣揚家風,贊嘆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G7 W% ] D* D+ O
1 E1 u4 ~" n" j d4 M. h# R
5. 不要管閑事,不要過多牽掛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H0 H% x/ T( P% k7 c
7 m( K0 t- A! S' E5 R( S, A1 p( C6. 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讓位給后輩來當家,不擺老資格。 W( q: k1 c- N% \/ N5 y: L
: T# k8 r0 T: a$ f4 F) f" G7 a
7. 家里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過分。
1 v1 ~9 m& d' b6 Y7 ~# J
% c! ^% ~7 a l# i2 D9 N6 X8. 家里有問題,老人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
# Y7 F I2 u% y6 p9 {- M, |' p& l/ Q6 m2 G" J$ G
9. 家里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么災難和是非,都不外揚家丑。
; O- I# \* O" L; R% e( L h/ y X* n5 U
10. 不造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要擔當是非,不怕是非。調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德。) x( Z# {, t: D! e; S* b
8 i" |3 r/ C) G6 l+ Y+ L# S/ m/ f11. 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老人有無善根福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
% ]; e: E8 i% \1 A, I' A$ Z/ H
( I% y1 E# R4 V# e12. 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為子孫培德扎根,庇蔭子孫。
5 D1 h( t$ Z3 u) r4 H
* ^& Z! Y4 ~9 `' B13. 老人托起一家的福報,創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強,福報是一代比一代興旺發達,子孫比你強,說明你有德,否則就是無德。
& V( j. [ z, z3 r W. m9 }9 M1 L$ ^7 G( N. d: y2 u
14. 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 V, N# A; n% K
* z* `! E2 H6 S( Q% E. B9 r
15. 老人愛人愛物,家庭子孫就興旺。如果老人貪了,就將家庭的全部福報吃完了。0 G6 u2 B0 T" G9 ]& _+ T
4 E7 u4 h! t$ M6 J* E6 U16. 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2 I% e, Q. W! x' @' J. A4 A6 ?* j7 ~4 q0 c W
, h1 z* {% E7 }! o+ N6 S
4 b- Y+ u5 x) y/ \; j
6 _' K8 R' W; E1 @1 E
4 @5 \ `# B$ o2 P父母道(中年道)
) g2 ]" O( m+ Z, B! H6 A- H" o# u+ M9 B3 E+ }
, F$ F- u/ D7 y- O* [) ^1 k, [" u. R! N# x, O* X
1. 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己任,造福一家。5 m6 {$ }( _: `% i+ z
0 _6 A4 G6 H0 O2 t2. 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 F; s8 ^4 L4 i) \
. ~2 E$ V% u( W! d3. 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后代。- [/ q* `1 {7 a$ P x
9 g6 i% k4 J$ A. k0 Z0 L# ^
4. 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么就做點什么,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 ?* y V# a( z( U1 i0 p3 p
- T j7 S' |9 m4 V; K G! a5. 父母是人倫之始,陰陽之道,陰為母,陽為父。陰陽和,才能萬物生長。陰陽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生育的子女,性質一定不好,或者缺兒少女。) a/ v, R3 g" Z2 A
+ [# l' K+ f D
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 T) Q( s( `* C: @' O9 H1 {
6 F2 D/ T0 O/ G/ a- A7. 小孩是否健康與母親關系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系很大,是否福德莊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9 f+ }0 y( n8 S& z$ [* @, u& y' a9 p0 N" v8 p! r3 J
8. 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有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2 G' g2 t/ U* N* @- i& A& V) c7 D& a9 t+ v0 L
9. 孩子不明理等于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樹根上下功夫。9 S7 `6 |- z# v0 ]+ V! x
. p x; H% |0 V" L% k10. 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成才與否首先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第二要考慮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 h9 o6 h" U: {' p& J1 ]6 a8 \
2 c# Q6 U) Z) ^+ A5 \11. 教育孩子五步曲:養、育、教、領、導。不許管,重點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e- }5 h% H, x* |! b$ o2 f, ~
* N9 P& H1 e" d
12. “管”是父母任著自己的性子,找兒女的錯處,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為用脾氣管兒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兒女的脾氣激起來,碰起性來,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緣故。8 L& v) C) i7 I, b3 |
9 H4 j* x- k/ ?, i6 b
13. 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 常肯定 少批評,不用物質利誘。: Q$ b+ Q. i6 C% c( f
% O; ?, L9 l M( _
14. 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 i9 X+ Y& C6 V2 b% O! ?- d
. f3 e7 [8 G( K# Y2 g
15. 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責任重大。* J& A" h8 f; Y4 z; l
8 Y/ H9 {8 G$ x2 _) b
t7 L7 B% V$ t0 U- o
9 ^& Q+ `( S* ^7 L* Q7 S- f/ T& v& Y3 p: v
( n, S! s6 t9 W& C% i# o
夫 妻 道, {. l% ~+ ?2 d' V7 K& H+ y
7 V- J; D5 ^/ B$ O/ j
- ?- }6 a0 g5 @1 @6 z! b9 U+ T1 e1 V. P$ A: s8 f, y
1. 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愛為根。8 x! v: |2 o: V0 p6 |) w
3 Z, S3 e8 M9 j8 Z4 _. `( t) F3 ^/ t2. 整個家庭的建立都是以愛為根,沒有愛無法建立美滿的家庭,愛是成家的第一條件。% M, b+ i; @9 N2 \! X
" i l1 z5 R! ~/ Q
3. 有緣愛一個人,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本份。成全對方完善本份,啟蒙對方發揮本份。不管束對方的自由權,應給予對方快樂,不應該給予對方煩惱。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對方的生理和心理。
. z; O+ x% q0 d* `, z7 e6 ^
$ V1 D9 v" ~* a- k5 \3 B4. 愛的標準:真愛無私,覺愛無架(價),博愛無條件,實愛無成見。真愛無私:尊重對方,不給對方添麻煩。覺愛無架(價):不抬高身價,不把愛當作買賣。明白對方好處,贊嘆對方好處;理解對方的難處,原諒對方的過。如對方有過,能啟蒙指導對方改過。博愛無條件:不管人,不束縛對方,給對方自由權。實愛無成見:真信不疑,不要懷疑對方。能做到這些,就會家和萬事興。
: B& j1 ^4 g9 ]) m5 C
) Z2 V9 E1 c6 b6 G) z1 o5. 愛是和諧的緣起,也是和諧的總綱,沒有愛不可能建立和諧的家庭。
# X2 R1 u' ]: ] y) m- v1 y3 a4 w( X3 x+ b- T
6. 夫妻結合有三因緣:第一,是為了生活上互相照顧,互相關心;第二,是為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為世界留下一個好的人根;第三,是為了更好地關心和照顧雙方的父母,讓老人放心、歡喜。2 @4 S n' y' ~4 ?, B+ _
" q1 u& k5 z4 A/ m" \
7. 夫妻之間要做到相互補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t% N0 q% t8 I# N# z
! P2 q; o2 q1 C8 K
8. 本來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記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認真把事情做好;反過來,丈夫也要這樣做。對方做不到的自己補上去。這就是互相補漏。
' n0 N' i5 ~9 J5 C4 J
' R, p, O9 U% s7 `8 Y5 A6 d+ Z9. 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領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兒女,就是自己十分盡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 z& _: H# r% b( m
+ u* Y" N$ b7 K% c! y# B10. 丈夫多照顧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給老人買東西,應該是女婿親自送給岳父岳母,媳婦親自送給家公家婆。7 Y1 A6 p" H- k. ~
$ Y, A2 I+ V0 W. t- b5 p
11. 男女平等是指權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份上、禮節上絕對不能平等。( z8 [# Q! N) R4 s9 W
8 w: h7 p3 c0 ?( s4 x" Z. o) I12. 男有男的本份,女有女的本份,陰陽各有其位。男子以剛正為本;女子以柔和為本。“剛”是不動性(不發脾氣),“正”是合乎正理。“柔”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所以剛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剛正,名詞雖然不一樣,精神卻是一樣。+ Y. V% o$ X9 }
+ x% D6 z" h4 `( Y
13. 夫妻鬧矛盾,一是違背天地賦予的恩;二是違背父母賦予的情;三是違背自己生命,多生多劫本份的因緣。違背生命本份的因緣,生命就失去正報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M9 s( r' b% b, D- V
- H }( G w8 J1 O N14. 夫妻道,也就是陰陽道,夫義婦順,陰陽氣順,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而且家齊,子孫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樂。
' V; d+ w8 Y o8 Z. R# Z8 j6 [2 T8 D! q
" U3 K6 O. g- ?' G15. 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諧。" X/ p) p' K+ Z9 Z
2 Q: S* b+ N1 o) I! S
16. 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絕不怨人。意界夫婦是快樂的,夫領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絕不生氣。心界夫婦是禮儀夫婦,就會相互管轄啦!身界夫婦,是打罵夫婦,攪擾一生。# N5 N2 g0 P' B( R
5 j) ` ^1 B" o) g# k
/ j/ r: s9 M1 G4 x) p0 l4 }
) X7 L- ]; c+ s# S+ A! N) g丈 夫 道
- I+ i' W0 p. e0 O$ W
0 k9 J/ i4 c/ I/ b Y* R n: `% _8 N; R! t
( w+ s- |3 P5 O5 S7 d! X7 o
1. 男子漢大丈夫要說話算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說到做到。' E9 L1 G8 C$ U* S# i+ M
& c q4 y0 O: q3 ?; e$ @, e
2. 做不到就不要說,說話不算數就沒有尊嚴。
, o: U: Y% A7 z
' }8 Q% r+ w A& O7 q. q) s3. 男人屬陽,陽即無私。無私就是表達對一家的愛。# [" b$ w2 G: V# C9 J7 [. Q9 g9 B, s: U$ A
# V5 Q0 F$ d6 l# S
4. 有私心就會暗中做違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煩惱,這種不是好男人。
: y# K; c3 I1 y6 p# W; ?
" M7 B" ^+ z. t5. 男人要“剛”。剛不是打人罵人,打人罵人的男人是無能的男人。: f6 t W T! {
1 \4 K" ^! a- V1 v" D( Y: ]+ g: w6. “剛”是不但不打人罵人,而且被罵也不回答、不反駁、不煩惱,如如不動,被罵也不動性(不發脾氣)才是剛。順逆當頭,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 n' Y" u" l( m( I# a* k. ~3 b2 Z; t0 H& h
7. 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4 Z" z2 M- {
' O& F# K+ t& B& D: Z% M8 l/ \
8. 弱夫也叫懦夫,撐不起家庭。唯唯諾諾,說而不做,不敢擔當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專聽女人指揮。) \: G3 P+ X; ]& c! t8 [! V/ \& P: P
$ u+ n0 @' g5 W% D8 Z) o7 q9. 暴夫則非打即罵,不講道理。不明白自己責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為。% o2 k& A8 k" E; _* r3 S5 \2 b+ F
, p' L1 f/ T2 ~7 X/ O10. 丈夫則勇于承擔一家的責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過錯反過來自己生慚愧心。
) |1 X2 K- }1 o+ ~' Q$ x" x, {& ]+ @" J
11. 為人丈夫,要從“三綱”上定住位,三綱是指性綱、心綱、身綱;不動稟性為性綱;不起私欲為心綱;沒有不良嗜好為身綱。生氣是性綱倒;罵人是心綱倒;打人是身綱倒。“綱”是領的意思,必須把女人領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兒女。/ G* k* M" j, L
4 M! n3 M# s& y
12. 男人是一家的棟梁,要能明理,有志氣,領妻不管妻。
1 V5 g) I Q0 p" I8 @5 `+ f6 [9 w% S9 ~: {, N; |" t
13. 如果男人做到位,則家中少災難;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則家中多災多難。
- @2 C! f6 F0 Y! v/ x
6 M8 @* N1 J7 o$ Y3 [
9 ~" b5 o& L( ]
9 R2 c# w! {% b) {6 }3 l5 z5 _4 X" u6 }% B- @8 F
7 j9 c! B2 ]% Q0 f; h2 q妻 子 道
: V1 `) l4 o- o: M0 l! E3 z" l X& ]- ^
+ U! f$ u& m$ w+ D8 ~( j+ C& ^: t, T S
1. 女人是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
5 \; }2 w8 Y( W' U( M# e+ D2 ?4 @( K3 ?
2. 女人要柔和,安詳笑容,和一家的人緣。
( |8 s! H [: N F% T. [' h& J1 g w/ F- {" ?8 V2 }0 l/ q: `
3. 如水一般隨圓就方,合五色調五味,原質總是不變。隨遇而安,隨貧隨富,可高可低,如水能養育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處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認不是,是為女人的本份。4 G" k% a; Y8 D% y. C
1 n0 F! l: J/ F
4. 女人多事,男人無志;女人不柔,家財不旺。. X5 `, o8 e" S# j9 _+ B+ w
4 c$ d8 @3 W7 U
5. 不要剛暴,不要急躁,不要羅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應助夫不累夫。
' c& D# a7 N7 s ]' ^% b7 S
" K1 ]2 c9 J+ K J' v6. 為人妻,自己要先從“三從”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從”是指性從天理,心從道理,身從情理。怎樣才是“身從情理”?應做的事,親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兒女,全都是自己的本份。不怕苦,不怕難。做后也不生氣、不埋怨、不后悔。“心從道理”:指除去爭貪攪擾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報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導兒女。心存全家的好處,所行之事,自然處處合道。“性從天理”:以不動稟性為主,還要化除稟性,圓滿天性,方能厚德載物。+ V, D3 D+ j9 ]$ w$ ]
1 Y7 r5 R5 |1 ~7 d
7. 女人有三婦:悍婦、弱婦、媳婦。* k. B! X: p# v4 ?2 L6 x0 k- r, V: b
1 @' P9 r. i4 B! S6 K. I- R$ }- Y8. 女人剛暴,管著男人,精神上欺壓男人,說話像打雷一樣,非常強悍,一手遮天。叫悍婦。這種家庭陰盛陽衰,丈夫會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來的小孩也不中用。
4 X# r T: o; u8 n! L4 D' |2 ^' [" @ R2 G0 e) n% l R( |7 c% ]
9. 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賴丈夫、依賴父母,叫弱婦。
; }: v, ^+ `- }# J
' o" b" ~7 M% t. N10. 女人好吃懶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掃把星,悍婦和弱婦都不是媳婦。3 @8 M: e" g! `; r1 [
/ R4 ?0 J5 G5 [; w, r11. 媳婦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對人人平等、和氣,齊滿一家的福氣。
6 D3 p9 V2 W7 M w) o
# A7 K* ^" N, c$ u) h6 @5 `) y12. 媳婦當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樂,意為根,托滿家,和顏悅色。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兒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無內顧之憂,能報效社會,立身行道,揚名顯親。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會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業。才能家道長久,福祿長享。
/ u, p4 I1 _7 r5 x" c1 Q) V- j5 c. Q8 g& M) B2 V% | A# L' Q
13. 一個家庭是否安樂,是否安靜,是否興旺發達,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個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貴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滿。: F" S6 A8 {2 r+ J" V# T
) D" j0 B9 {5 j! ?7 `
5 G9 l3 ^5 A& v/ Y$ K. j% A
; A4 } f, G% y3 y
4 a* F3 H7 \( a0 a6 J# P0 o1 b4 R% p
婆 媳 道
9 P- _& v% W- H: Z: }/ I; }+ f9 v8 v
6 f# V; x a0 P, a
1 f) U! u2 ~$ H# u, {1. 家庭內的婆媳,全是自外姓來的,到同一個家里,如同母女。
4 H u8 Y2 Z1 ]$ D* f
2 x% m) X5 v% C1 Z/ j2. 道在恩義并用,相處合道,能侍奉終身。
7 O; N8 H: D0 P7 r
4 J- v) _$ J" t6 m3. 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鬧得家務不合分居另過,家庭分崩拆離,家道不興。
* I) c* J; ?: c s* f( Y# Z! k" d N P8 D4 z8 N
4. 婆婆是當媳婦多年熬出來的,等到娶了兒媳,便當了婆婆。媳婦是在家當姑娘,一出閣到了婆婆家,便當了媳婦。
. k% N, B& L' u1 K5 h+ N, L$ t0 G$ U7 ^' Y
5. 婆婆是早來的,一切事務全都明白,媳婦是晚來的,一切事務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婦領到道上,待媳婦如女兒,不知道的告訴她,指導她。不得作難。
" Q; l4 w1 U( a6 L( d2 t
1 C: ^9 H; R. n1 { {: j1 b9 C7 d6. 本來媳婦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揚短處,或以大壓小,用脾氣來管她,說話凈種惡因,婆媳哪能發生好感情?
' L( b6 Y. I! U/ P' g8 C" y1 x8 i8 J
7. 每個家婆應設想到是自己的女兒嫁進這個家里,家婆應疼愛兒媳如同疼愛自己的女兒。如做不到,兒媳會用同樣方式去對待她以后的媳婦,造成惡性循環。6 F' N. _2 C$ p$ F8 w$ t2 J& {/ H
. u- A1 r/ u# C
8. 說話常提兒媳長處,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德行。兒媳如有過錯,婆婆趕快兜過來,先寬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萬不可與她吵鬧。媳婦自然會感恩報恩。
6 l% M6 w6 v; ^
+ F# e9 O2 D# e; F, g& F9. 當媳婦的,愛自己的丈夫必須要愛自己的公婆,愛公婆才算愛丈夫。因為沒有公婆就沒有自己親愛的丈夫。體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勞碌,費盡心力,才把兒子養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對婆母言行產生怨煩,更不應在丈夫面前怨公婆,不但令丈夫左右為難,更重要是虧了孝道,壞了一家的和氣。8 Y. f8 ~' B. Z2 G
6 L7 \% @3 F$ Q" a1 @+ u6 G10. 做媳婦的應該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以對雙方父母都要一視同仁。
. |3 L9 z1 n0 b" l% \4 W% H% B# Z8 E4 {, \. F# P$ q
11. 婆母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所愛之人,我當敬之。準能得婆母的歡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順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獲得家婆的歡心就得到丈夫及其家人對你的歡心,這是當媳婦的一大秘訣。
+ w5 k# z( _2 i5 D6 \; s; y# o- p- J# b4 o* H! O' S A: ?
12. 當媳婦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報。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對老人盡孝,等于自己不要福報,也不會有福報。
D, K* u I( }+ h0 S2 B2 p9 T: T) Q) W5 I/ d7 Q" T
13. 不孝公婆,種下如此之因,待兒女長大之后,定也會受兒女不孝自己之果報。 A+ H$ i! ^/ i3 {! c* j! ]6 d
8 Q/ P7 L* e8 G8 y7 _14. 公婆如同一家之樹根,想要枝繁葉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樹根,往根上施肥、澆水、松土。
& U# W3 O: n# S
& B# |+ B* e% v15. 家和萬事興,要想夫貴子賢,就要孝敬公婆,日子準能發達。否則富貴花間露,榮華草頭霜,皆不能長久。9 Y9 H) z; [3 t
. O1 t# j4 g9 @: J9 g, y5 j+ [. J: c6 Q
% a) [( I3 s8 G7 k, E5 i. m
9 g# p J/ W' h0 U, z) o* D0 r# x$ L z2 b
子 女 道
$ o5 ^( a: h4 ~; N% ?( d/ L. U5 Q6 m! h( x# E! v
% R5 ^( |# D& Z+ H- @$ S
( g5 o" I8 o+ c- J" e1.子女是一家的天貴星,以孝為根。
0 n3 b- p& s! N/ A: z: R
* Z$ u) b% D8 F2.為人子女,年幼時,很難在生計上幫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讓父母擔憂。不讓父母擔憂,是最大報恩。長至成年,要盡心盡力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6 |' ^' E! }! e$ M
( A* f7 ?1 q V5 v
3.作為子女,應以盡孝為己任。能承祖業,弘揚家風,立志超過前輩。8 b' q; A+ M" O0 o
; m8 s" { D' D+ }6 R( k7 T4.給老人物質上的滿足,那是一種義務,還不算孝。“孝”是完善自己的本份,給父母放心,不給父母添麻煩,不看父母的過,才是真正的孝。+ s) ]8 B. {* a P w
; Q% }& \$ A& L6 J: f9 }3 _/ u
5.“順”,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讓父母安樂,放心。即使父母明顯是錯的,也不當面頂撞。父母有過,不但不埋怨父母,還把父母該做的事情也完善起來,這叫做為父母補漏。
* b; o1 I' h* B7 D2 t( R" ?3 u/ x3 d7 v1 ?/ Z, \$ |: Y$ M) s
6.父母有過,子女能為他們補漏,才真正是一家的天貴星。若一味順從,難免陷親于不義,也不算真孝。
7 {" C# v+ e2 y5 g1 p# g! a" q( h6 V8 t
7.我們的生命降臨在這一家,等于是和這一家的生命有緣。好是你命中的福報,壞也是自己的緣份。有痛苦有煩惱,是這一家在成就你,磨練你,成全你了自己的果報。同樣要感恩、報恩。
1 r" A" B& d8 u" o' k) z4 N' E3 v" g: V( Y/ j5 D! i
8.不管父母慈不慈,但問自己孝不孝。
6 V1 q' Y8 ^- A7 G" {0 S8 n
) E( e1 o; E: U. [# Y9 k9.想盡孝,要從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誠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盡孝,必須清三界。
# z o/ q* ?' `+ w! W
# i7 |- m$ r& Z3 X6 |7 L10.“孝親必得孝親之三界”。三界指性、心、身說。孝身要在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養父母之身。孝心要處處順父母的心,父母所愛何物,我必愛之;所近何事,我當奉行之;所親何人,我當敬之。孝性務要使老人天性和樂,面無愁容,不使老人動性,含飴弄孫,以樂天年。7 c: p( K' Y3 y6 B/ f
2 G( z& N" |" a5 T$ i' _11.孝分有理孝、事孝、心孝:理孝,就是要尊重理解老人;事孝,就是盡己所能為父母提供物質方面的需要;心孝是原諒父母的過,是大孝。
0 @4 A/ ^9 q$ N) r5 c7 G
0 [$ s+ K K. ?; m0 B12.給父母吃穿是孝身;讓父母順心是孝心;心存父母的志,使父母安心、快樂,不令父母操心,這是孝性(性界)。
v* c6 j# f6 ^- V' s) s& ]# n. K4 L1 v
13.子女不孝,就不會有福報。埋怨家里窮,就會窮上加窮。
% U/ N% L# Y. |9 O( ?5 r
E$ l4 N. ]1 `* E# {; {! U- b14.子女孝順,父母自然就長壽;父母長壽子女不孝順,那就給父母一生帶來很大的煩惱,這樣的子女成了敗家星了。
6 |/ b; j: [9 Z! Q/ y$ C) |& b: A# h0 L$ d
15.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樂,為盡孝;老人臨終能令其安詳含笑而去,算是盡孝盡到頭了。
+ _, G6 q) T1 S; w& c5 P: w4 k' l% s, A8 P
; f3 ]0 j" ^( P) U* ]6 J
8 K% D7 J6 a: `2 F8 |$ k0 \
6 Y* D$ M( O7 a7 n% }6 {9 f, t+ T( E5 H' H6 {! m( z* _
兄弟姐妹道
) X! [0 M9 b/ H5 H% H+ G J5 g
& q2 `6 d- Y7 c G( W
0 e: @7 d; Z: j7 _0 v1.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天輔星,以義為根。
/ [: O8 v6 p. c8 I; Y! y0 c- i/ M4 t& K
2.“義”就是無條件的幫助,不惜一切代價。一人有難,其他人要到位幫助,條件好的應該盡量幫助條件差的。
" a& T4 s! M6 ?! A1 r# W& F3 h! S) ~4 l( p* H; B U" K- r
3.若同室操戈,同根相煎,會令祖上蒙灰,而且自己勢單力薄,孤立無援。若兄弟姐妹間不能相親相愛,父母一定憂心,孝道仍不能圓滿。所以孝敬父母,就得和睦兄弟姐妹。& O: h+ ^! u4 E" ?* v1 G
4 O: h" L; q( ~7 S9 l4.兄弟姐妹情同手足,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同情、相互幫助、相互補漏。. N+ ]* d+ H! ]! b/ a2 z1 i/ v
" P, G0 j; z1 H) c' F: i
5.得到兄弟姐妹的幫助,要懂得知恩、感恩和報恩。
; w& j& D2 n/ x; t( E+ B. v& U8 @. q
6.兄長是半個家長,要以身作則,助父立業,協助父母完善一切。要承父母志,繼祖先德。
2 f. x! t! g! |! |* n9 B5 ^0 Q2 P R
+ h/ X- l. C5 ~) d; O- L" C7.兄長對弟妹要像父母一樣有愛心。
- F& _3 U$ R! D* F% G8 A$ `% E8 c4 [7 C4 A: T$ i! D- e
8.當弟妹的應該把自己的兄長當作長輩。兄長做不到位的要為他補上。
0 M7 y+ B) `7 N3 j( w8 D* ]7 H9 {8 d+ Q, v
9.不傳是非閑話,不怨兄長父母。/ S4 ~6 m* z9 d' _* E2 U
6 }% A( j2 L8 B7 l7 f2 P1 j; N6 ]10.活潑節儉、受命不辭,義所當為則盡力而為。
3 {- t4 D5 m p, r" F! m0 _
: t2 ^# |6 S7 A! @; E1 u. B11.發心學習全家人的德行,把優良家風發揚光大。做得到,一家就興旺。) t4 r. ^, N+ k+ d8 P5 R' d
3 P, N: t6 h8 W6 Z5 d
12.成家后,不要攀比財富,要互相競比家風,一家比一家做得好。
7 e6 B% w; U0 Y- r$ W) s
7 Z7 V: H& n k/ T3 p& e: |7 \. @13.兄弟姐妹之間不要為家產而你爭我奪,也不要因為娶新婦后傷兄弟情誼。兄弟之道就是“悌”字,悌道不盡,累及孝道。傷手足天倫之至情,便是逆天,將來定受天罰。% Q* L6 }4 M% x( L. ]: r2 |/ q
1 Y: A% ]/ W+ A- h' w b$ s" F8 B, V! }7 @$ T* @
& k# \9 ]9 _' `) w$ y' e
0 I: x% N5 |! ]: w4 k% I5 G
; ^) \8 u$ e" J% z/ O& _. b
姑 娘 道) m* z$ w! v2 L4 h0 q% ?# V3 o
4 s' k9 O/ ~) P" Y9 ~& h5 [) L& D+ [/ \7 p0 ^5 @( Z; l/ w- `
1 L) m+ n9 B3 Q9 Y7 {- `* c1. 女子是世界的源頭,欲世界好,國家好,社會好,家庭好,必從姑娘身上好。
1 J: T' w* R3 K9 ~) f$ O7 D( j! v4 _1 `# J2 w1 d* }
2. 欲當好姑娘,可得明白姑娘道。- O- R7 @' W8 |
' G9 o1 T, t- W' q+ q
3. 姑娘是一家之貴星,以志為根,性如棉,提滿家。
: f8 l: j, L. k$ D: {6 a7 ?, B( |2 |* d
4. 以志為根,就是立志不爭不貪,立志孝雙親,敬哥嫂,愛護侄男侄女。4 H6 {( ~+ }: [! X# B' f7 r
0 c+ k) N) H1 J, T4 [) }
5. 性如棉者,如棉花之潔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軟,性子不許暴躁;+ m* V$ y& n/ R) s" k, K+ o
1 z9 `2 G& S8 c$ f d6 h9 k$ |
6. 如棉花之溫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綿長,不要退志。
$ W) r4 G( v) Z+ {5 ?3 C
( P$ q! m% d( J0 g0 T7. 任何事皆可做,沒有挑選,沒有分別心,這就是性如棉的道理。
: J# T( k7 |& G+ F! U
; E& q+ V: O1 r& n8. 姑娘在家是半賓半主,要心知眾人的好處,能提起全家人的和樂精神,結1 h% g$ P: U8 K; N9 F8 Q
( V# m# x5 m1 f1 w
一家的緣。: A& x1 W9 O* H8 m8 h) K7 r& C/ j
" B" W' j$ A! } `' t; G7 _9. 姑娘是和諧婆媳關系的門軸。遇到婆媳不和時,要兩面勸解。在母親面前5 z& E0 k3 A4 X9 u; c! w
* t8 G- h7 O/ o5 }- ~: K. ~說嫂子的好處,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體解嫂子,提到平日母親的好處。
0 F/ o( h2 z% H3 z5 Q' {1 S% l( o/ t# u- J9 w
10. 這樣在母親面前盡了孝道,在哥嫂面前盡了悌道,一家歡喜,就是提滿家了。1 [* P* s/ ^) D d" @
5 |* P( Z$ S/ t5 {0 D8 O
11. 如在家好多嘴多舌,不但不知、不會平息是非,反而擴大是非,鬧得一家不和,雞犬不寧,就成了踢滿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 ?1 c# k0 f' r) W+ W9 H) b( J
' z7 `6 C2 ~3 y! G5 O4 \
12.在家能當好姑娘,出閣一定能當好媳婦,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公婆,全家和樂,真正是喜星臨門。- Q% z" ?, @; o3 B! e
/ z9 |) f' k; U, x4 P; F
13. 后來有了兒女,自然會教子成名,能為良母。! j: p% P8 |" q# Q7 N/ w" C5 F
, F) b# U0 e# V4 m" i6 A
14. 老了一定會當老太太,也能兜滿家,為一家的福星。
) F9 m! K' S7 a
9 M% p" S% Y: d5 E* o15. 姑娘道明白了,會做了,則本正源清。8 C3 o/ l, [5 }, {
7 E# ]- A, u/ F; X" [3 }6 j16. 做姑娘時,預先把做媳婦的道理練習明白,才能把握將來婚姻的幸福美滿。0 i, j+ E. \9 q1 t
% f" ?7 g$ H' P0 H/ M5 _
17. 父母對于女兒,是至親骨肉,大多十分融洽,所以女兒的言語行為,十分自由,而不受拘束,加上女子的天性,弱于自制,在自己父母面前,不免恃愛撒嬌,做父母的不忍拂逆其意,遇到事情總是順從她,免不了養成嬌惰的習性,有所要求,一不從意,便負氣使性,不達目的不止。若成家后,仍執嬌惰習性,必然導致家庭矛盾產生,自己也痛苦萬分。因而女兒在父母跟前時,先要學會侍奉翁姑的道。
9 P1 J) s+ W5 _, F) q( v' K' e
! k8 M M) o) m; V9 Q+ N0 G- A18. 姑娘在娘家,對于經濟方面,不負責任,若崇拜享受,養成奢侈的習慣,到自己組建家庭,對于家庭經濟,是負絕對或相對的責任。但由于自己奢侈浪費的習性不改,必定引起家庭矛盾,自己也受苦。所以在姑娘時期,養成簡樸的生活習慣,培養勤儉的美德,是構建未來幸福美滿家庭的基石。
- i+ |1 N8 D7 ~7 ~* T
" G8 T! Q$ p2 v% M% |) S9 l0 C19. 當姑娘時,就應練習家政。如經濟的支配,家務的操持,子女的教育指導等等,都是將來成家后必須面對和承擔的,也是自己本分內的責任。若自己一味嬌惰回避,父母也放任偏袒,將來吃苦受罪的還是自己(姑娘)本身。
; i0 Y) X& q3 n8 A7 O* e
' i* R s& [: `) U# J7 L" |+ D0 ^. k( f( f4 `* N( G5 J# W! t
0 K- V& B* `7 V( Q2 c& k
$ ?* a1 i9 K& e7 ^; T7 H
, T5 ]8 G+ Y) S2 P- H+ I1 I* E, _; u) g' z
5 B. O. g4 y# a# @ x# ~6 l& T
朋 友 道' c. X9 r5 q: s% J* v
$ q" R4 A% ]1 B' A
+ `8 n( Z( m+ d& e* \' g/ |" Q' L
% a3 s% |! Y& J2 i8 G. J& ?1. 同道者為朋,同義者為友。8 A0 X/ _3 L& U' p) A
* u3 e1 ?. I: c) w/ q& ^
2. 君子交朋友在道義,小人交朋友為權利。; z& \0 u7 Z- m7 D$ F6 V
4 {$ P7 M7 |" w. C% i1 H _$ b
3. 能勸善規過,是為道義之交,君子之交;交友若注重在勢利上,酒肉上,有利可求就相交,一旦失利,朋友算完,是小人之交。/ S1 O9 \! u* r
. I" G& _$ i1 U' n$ Y6 ]5 ?4. 利是害義的,勢利之交,斷乎不能長久。, }" ?: c" a6 P& J& s C
, I& x5 ?+ S4 L$ B1 B, n* e5. 常言道:“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因此我們要親近有仁義道德的益友,遠離只知花天酒地的損友。
4 s. A+ s5 o7 C
, m Z1 k0 e% i8 o- J7 L2 X6. 與朋友相處,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得朋友之益,而不受其害。
8 d8 l2 ~2 Q) r/ Q6 x% X- H
5 B' A6 d" a" v; z! Z" W7 r K7. 如果一味濫交,不分善惡是非,隨波逐流,就會受損友之累。8 E" T% b& L: x0 H
/ {' y3 Z2 N. s6 x
8. 有道的人,不受朋友之累,還能明善改過,不但能改正自己,還能用道義把朋友度化過來,盡了做朋友的道。, D1 Q% l' Y6 @* p6 s. ?
! a7 t6 r- x9 t: X9. 責善乃朋友之道,但責善朋友要適可而止,否則友不歡己不樂。朋友數,斯疏矣。: L9 b% S' ?, c$ c% |% s1 T
) ?) @) J1 H: ~; ^$ l9 R9 [9 L10. 欲先正人先得正己,自己品行端正,令人信服,說話才會發生效力。
! E1 R) i5 `4 g! X s
+ @1 A3 q3 A5 x/ o# Z: I1 g/ t11.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 j* ?' X! k$ }/ r- G% \! y: g/ ^9 V8 ~4 J) b7 S
12. 朋友相處抱道而行,彼此要留有適當的空間很重要。1 j- @( k. n8 ^% B
- ?& X2 @0 j# e4 e6 ^
13. 朋友之道,首在彼此相信,才能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四海之內皆兄弟。0 a0 ]" j! f# Y8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