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此次事件發生得十分突然。從事故現場的相關視頻及照片可以看到,該動車頭已經嚴重變形,發生脫線的兩節車廂也是歪七扭八。 1 k4 D J: D9 @" m( }
而從流出的動車內車廂畫面以及動車內乘客的切身感受可以了解到,他們當時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力,部分座椅的坐墊已經脫落。還有當地居民表示,事發當時曾聽到巨響。
. x1 |- q9 ~% C7 j/ _: o
![]()
# M2 _/ `6 D% ?% s$ Y8 _+ k5 _" H8 C
% q; f$ S' ]9 D& ?
而從官方的運行消息來看,其實D2809本就不應該在此停車,并且在事發15分鐘前還有動車正常行駛過去,因此想必在意外發生前保持著正常狀態的每小時200多公里的時速。而據車上乘客事后表示,其實司機為了避險已經有緊急制動,但是無奈最后悲劇還是發生了。
F; m$ K. F* y) O6 ?
! _3 b+ g6 C, q. s( Y
! i, E$ Y( R6 I' R
9 d/ C" m1 N, J9 n7 k) L+ G
* a+ m+ O6 }. I: P" T+ S
事故發生后,我們從官方給出的通報中不難看出這起事故的誘發因素——泥石流。據悉,當這列D2809次旅客列車正行駛在貴廣線榕江站進站前的月寨隧道口的時候,意外撞上了突發溜坍侵入線路的泥石流,列車被泥石流沖撞得橫跨了好幾條鐵路線。也正是在此情況下,盡管司機緊急制動依舊沒能阻止列車脫線發生悲劇。
$ P3 m; A% ]% x1 K5 Y) |" ~
0 V& V/ B+ j) n7 V; u; ]8 o! S
# e# p: j7 {, f& @( I
D2809次動車發生脫線,為何高鐵會遇泥石流?
* i0 N8 U+ h; K# i% y- m* A
據悉,榕江站是我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三等站,在2013年開工建設,歷時8個月進完成進行試運行,2014年12月的時候正式竣工交付使用。針對此次突發事件,其實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深層次的事故誘因。 - L& B8 D: n) v# H
![]()
$ n: f: y) {" r* q; \
6 H6 A4 R+ A* { d2 x
目前來說雖然調查的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其實也能了解到導致事故發生的部分輔助因素,就比如:車速、泥石流以及當地近日來的天氣、乃至當地的地形地勢因素等等。據官方消息顯示,泥石流已經覆蓋完那一小段鐵路線,動車司機意識到緊急情況后就立即采取了緊急制動。 ! R- B% L: S0 [. H
![]()
% o( h& w1 C8 B( \$ D$ O: G/ L
3 ]# e' I1 L5 z$ w* c& N
據悉,此次事故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情況。但是幸好當時動車司機很及時,有在5秒鐘內采取緊急制動措施,列車在滑行900多米之后,高速鐵路的防撞墻和軌道結構的整體防護作用避免了列車整體顛覆墜落。這一舉措不得不說屬于“舍生忘我”,也正是因為司機一人的犧牲才換來了本次列車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1 E, O5 y# i2 C) A7 |* `4 A
& z: g7 s# a) G! p3 A$ f0 f" W
( U J! H+ Y! ]# K' G; m q6 Y" g
其實在事故發生后就有不少人提出疑問:為何高鐵里會發生泥石流?其實在魔方看來,這一問題和引發泥石流的原因分不開,其實都屬于地形地勢以及天氣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就如當地網友所言,其實貴州的地形就決定了其交通幾乎90%都是走隧道。并且當地凌晨就曾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泥石流的發生本就離不開暴雨,這一點也就更加得到印證。 * M" N% C& t! H& L0 n$ \; g6 M
![]()
" Y. F% c/ j; m* G% q" t# E& C( r
, l2 H8 K% g* T1 L
![]()
2 r, j# P7 q7 @
?1 g, C4 s/ C6 |' H3 S N3 l) K
脫軌和脫線有什么區別?D2809次動車發生脫線,沖擊力多強、危害多大? , C6 b' v. R" v3 a7 p- L6 I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或許有人會分不清脫軌和脫線的區別。要注意的是,本次事故中官方引用的表述是脫線。其實之所以使用脫線,雖然兩者描述都是指列車沒有按照正常軌道正常運行。但是它們的區別是脫軌指車輪脫離軌道而車體并未脫離路基的事故,而脫線則是指車體脫離路基的事故,顯然其實脫線還要更為嚴重一些。
0 i: X5 _8 a0 E" s G6 T, m) l# K
![]()
' D# ?) R+ O! z7 K% J; H. f( q
6 G2 v9 p. [7 r/ s) E; b4 w
值得注意的是,從此次事故流出的諸多畫面可以看到,司機所在的動車車頭已經嚴重扭曲變形,從其受損的嚴重程度就可想而知事發時沖擊力有多大了。據悉,D2809次動車總共8節編組,時速為250公里/小時。按照慣性沖擊力、泥石流的突發性、暴雨和大霧天氣以及事發地段地形地勢限制等等,這都增加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 O- K* F2 G) r% Q. u
![]()
' A2 V6 p% h" a$ q5 m1 I9 O7 J3 Y' p
. |1 [: ^* O2 H" }$ C k, N7 {
動車發生脫線,其實這已經并非首次。就國內來說,2011年7月23日候的甬溫線重大鐵路事故就源于兩列車發生追尾然后導致共6節車廂脫軌,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更是造成19371.65萬元的經濟損失。2007年8月,俄羅斯一列從莫斯科開往圣彼得堡的客運列車傳來兩起爆炸,然后發生意外脫軌,多節車廂側翻導致60人受傷。
/ {' w# |# b; Y
![]()
6 W& X5 Z, P! C5 a
$ v0 @# Z9 E6 l' M
類似的事件其實很多,這里也就不一一例舉。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每發生一起的教訓都是慘重的、沉痛的。這些傷者和亡者背后都是無數個家庭,或許也正因此如今也沒有一味地倡導提速,而是更注重線路本身的突發性因素遏制。 $ z1 [' h( }/ a2 ^8 @
- s5 o' b1 o2 E
5 ^- k1 C* N' K/ c5 M9 P( u2 U
![]()
, o" Z# b! b) [( R' c
# Y0 D: q6 m, o& b
" c2 z+ ]* T8 i! m1 D6 ~- @9 B
總的來說,一旦列車發生脫軌,其實一般都會導致側翻,從而引發慘重的傷亡事故。本次事故造成列車員楊勇死亡,其余8人受傷。不管怎么說,事故已經發生,希望能吸取經驗教訓,避免類似悲劇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