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原本無人問津的法系車就在這幾天突然爆火,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是啥事了吧。 0 G+ h- z2 u+ A9 V3 b" |
最近,湖北省對東風車系搞了一波政企綜合補貼,指導價 21.19 萬的雪鐵龍 C6 共創版降價 9 萬,直接掉到 12.19 萬。 1 X9 A/ P+ k& q# x5 s4 u
![]()
& I8 @# w, N5 N# x* Z9 l" E5 t3 V% x
要知道這款車長近 5 米,軸距 2.9 米的 C6 ,可是和凱美瑞、帕薩特并列的 B 級轎車。 0 \% l$ y) c Y0 ]- v
雪鐵龍雖然不如豐田、大眾有名,但怎么說也不是小牌子,這一下干到 12 萬,把車圈都震翻了,一時間天南地北的人都喊著要到湖北買 C6 。 9 e. L! `5 p3 I( j# S9 \
網上段子張口就來:21 萬的 C6 老氣橫秋, 12 萬的 C6 成熟穩重。 ![]()
& [; n9 I9 [* x# p6 v( A7 R, ]! U. k
* P7 E4 m6 g+ z1 W
先說清一點,9 萬補貼是真的,但這個便宜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 X, p, F* F8 y/ P4 k. Y3 {
首先,C6 之前的終端優惠就有 6-7 萬,去年還有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差不多也能省 1 萬塊,一起算下來,現在其實只優惠了一兩萬。 ' a" Z2 V5 W! R* ~
而且 9 萬的優惠僅限在湖北省內,還要按照指導價全款購車,上當地牌,補貼也是過段時間才退回。
$ o7 y3 A% Z' W
所以,你要是不在湖北,真沒必要去摻和。 不過有一說一,C6 賣到 12 萬這個價格還是香的。
$ q) L/ d h; H! `( N, q
看看這二手車價格,我說 C6 是反向保值神車,應該沒人反對吧。
0 n/ F0 x, g4 I1 @% {
$ K G/ e3 i# o* w: n! U% d
0 G) }7 z& W/ R" j( l0 V
實際上,這波補貼何止 C6 一款車,像東風集團旗下的風神、標致等一堆品牌,全在降價大甩賣。 & Z1 m0 o+ \ Q9 G$ d9 o# i5 ]5 i
$ l3 Z3 T) G q0 ^$ ?7 Z
/ ?9 ?) o# K- a0 @7 i3 E
隨著東風掀桌級補貼上熱搜,全國各地一大波車企 “ 不甘示弱 ” 推出了各種補貼政策,比如一汽集團也在大本營吉林搞了補貼。 9 Z# A# ~: H9 E! b2 h
![]()
- t+ Z% P& {0 l) |1 N6 O# C/ Y+ _# f' q, B, ~4 Y& p: R
這個 3 月,車企跟商量好似的集體給消費者發福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從 7 月 1 日開始,國六 b 排放標準將全面執行,它號稱是 “ 世界上最嚴格的排放標準 ”。
9 w# d/ | H; x' D6 |# _% N: {# G
之前已經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六 a ,其實只是到國六 b 的過渡階段,相對于國五差別根本不大,稍作調整就能切換。
% ^6 o* G1 Y0 e
但國六 b 的一些污染物限額,可是要比國六 a 降 50%。
# m/ R# h# `$ S! D" X7 a
, ?- s2 {- J# X# p+ l. k: F- R. x% C
6 s4 C) S. D8 j7 z6 J
正因為 7 月的 deadline 要來了,所以之前生產的那些國六 a 車型,必須要出手,不然過期壓根沒法往外賣。
1 E# n) _) H0 P2 C0 J/ ?
據估計,當前全國燃油車庫存有 200-250 萬輛,具體有多少國六 a 車型咱不好說,但肯定不在少數,特別是一些冷門車型,車企們能不著急嗎? % I9 e6 ` T, n$ m& u# O) w
所以,經銷商們不得不用上賣車的最好手段——降價。
+ Z$ g( z4 x5 P% L& M
有道是,沒有賣不出的車,只有賣不出的價。
; k {5 Z; W/ p: y- U' y+ n
果不其然,最新消息,雪鐵龍 C6 已經斷貨了。 0 a* B! K v: E" J( B
![]()
, w; x2 x' V1 s: r4 K8 ^" n4 M/ t- T: l. P2 b
只是,國六 b 切換對所有企業都是一樣的,為啥偏偏東風出了名? 來看下東風集團的一些數據。2022 年,東風汽車集團總銷量為 246 萬輛,同比下滑 11.19% ,旗下最大的倆品牌更是一個慘字,東風日產銷量 80 萬輛,同比下滑 23.6% ;東風本田銷量 65 萬輛,同比下滑 18% 。 0 i& Q0 H( m3 k+ {% `2 n1 g9 S% I& b
至于法系車就更不用多說,它在國內的頹勢也不是一兩年的事了,想當年頂峰可是有著七十多萬的年銷量,如今卻只有十萬出頭。 * U; ~9 s/ j& \0 Q
到了 2023 年,東風依舊在下滑,官方數據顯示,今年 1-2 月,東風汽車集團累計汽車銷量 29.7 萬輛,同比下降 49% 。 : F P" r" g' k5 r
如果東風按照去年的銷量進行生產,光這倆月就會產生 30 萬輛的庫存。 ) q" I; i) ^4 ~3 a! T: X
而汽車是湖北省第一大支柱產業,東風集團又是納稅大戶,它要過得不好,整省經濟都會被牽連。 + B) T. [7 v: b& S, g1 T1 K* r
這樣看,東風在湖北搞大補貼也就名正言順了。 % w' N9 N* ?3 T& K$ Q, Q
' f0 |# U4 R1 z1 f0 @# a
& Y/ z4 |8 K( z( i/ X5 j3 F% v
同樣的,一汽在吉林也是這個道理,紅旗、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品牌車型在吉林的補貼金額最高有 3.7 萬。
. }- l5 E: `4 ~
不過,不管東風還是一汽,它們銷量下滑離不開的一個共同原因就是新能源市場的擠壓。 * Q1 A9 ?5 A. _- j7 {' ~
過去幾年在政策刺激下,新能源車在不斷升級。 ! d) l% N' }* z* ^# O5 P' s* \9 o
擱幾年前,能做到 400km 續航就值得一吹,而放眼如今市場,600 、 700 甚至 1000km 的電車都有的選。 , H5 `( u1 T$ G8 p+ h0 L
所以即使國補不斷退坡直至消失,新能源市場的蛋糕卻是越做越大。 根據中汽協數據,去年國內一共賣了 2686 萬輛汽車,相比 2017 年的 2888 萬輛,整體縮減了兩百萬輛。
) g9 r5 x6 z- m1 C
但你看新能源車去年賣了 688.7 萬輛,同比增長 93.4% ,相比 2017 年的 77.7 萬輛更是翻了好幾番。
* ?( m0 P& X* @ H
& F1 }/ R2 c: j% Q- b
: C4 {, ^" ]6 t; a/ C0 X& W
顯然,新能源車爆發增長的背后,是傳統燃油車在不斷萎縮。 不管喜歡油車的人們有什么看法,電車賣得越來越好是不爭的事實。
3 G& n6 s; I9 g
當然,用戶愿意買新能源車最大的因素還是車子本身香起來了。
5 D3 v+ U. a+ W
以前我們老說“ 電動爹 ”,就是車子太難伺候,而這些年隨著續航的增加,充電便利程度的提高,這么叫的人越來越少了。 * h2 v" Z) p. N7 e' u1 g0 E
![]()
7 x/ H* r7 o! R& o. e; j7 Q8 b2 j0 [6 ]8 d
更為關鍵的是,新能源車的價格實打實的在下降。
) J/ ]7 A( R7 Q( T- Z. @
之前,同類型的電車比油車貴上 3-5 萬很正常,這個購車成本也勸退了不少用戶,但現在完全不同了。 0 g# F" d) Q+ m& e
年初比亞迪把秦 DM-i 的價格壓到 10 萬以下,就是在從油車手里搶市場。 $ P" w. i! ?" ~+ L- h" l
前不久,廣汽埃安推出的 AION Y Younger 版,換上一塊 51.9 度的電池,續航 430 公里,售價降到了 11.98 萬元,這款 A+ 級尺寸的車型用縮減電池的戰略,是搞了波 “ 降維打擊 ” 。 7 o& D- Z( ^4 F( P- J# Z
而鋰電的價格也從去年的高位降了下來,寧德時代推出的返利計劃就是鋰價還會進一步下降的信號。 4 O% e* d( i$ J) ], y7 Y) B
![]()
- I! }- N5 f& @1 Y; W
% \, ~( I: D9 ?+ h" w9 |/ @
毫不夸張地說,油電同價的時代已經來臨。 再從消費者角度看,電車的用車成本真的太便宜了,最省油的油車攤下來一公里也得花 5 毛錢,而電車可是能做到一公里不到一毛錢。 ( ~& a4 E( t" }9 d# h) N3 _; |
自然而然,有一大批用戶已經從油車投向到了電車,所以像雪鐵龍這樣新能源轉型很慢的企業,才會這么難過。 4 `0 o( N+ f! R$ Z5 `0 k2 L! x5 g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傳統車企走的經銷商模式,很難做到產量能快速跟上市場的變化,如果錯估了市場動向,就會有一大批庫存車賣不掉。
% s) K$ s3 x$ A3 O- H9 u) h
這幾個 buff 一起疊加,咱就在 3 月看到了車市這波壯觀的“ 百億補貼 ”。
7 Q9 Y' |' n I" i
在東風搞事之后,有 30 多個品牌都加了花式價格戰,行業內外紛紛感嘆:汽車行業從來沒這么卷過。 ( g9 u, d6 a3 E- @6 I
W) P" h4 ?# P$ q" K1 p4 H
可以預見,庫存車總會賣完,這輪前所未有的大補貼也不會一直持續,但我覺得它會給汽車產業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 問大伙兒一下,你覺得廠家 12 萬賣 C6 就一定是大虧嗎? 我覺得未必吧,一直以來合資品牌都比同類型國產要高,一些車型比較中國和歐美市場的售價,也會發現國內價格并不占優。
n3 V; n$ H' h( M6 l
但問題是,中國的勞動力、產業鏈優勢本應讓造車成本是很低的,所以國產特斯拉才會做到全球最低售價。
i- z; z( X+ k& h9 W, p
![]()
! {4 E- M2 m. f& b4 ^; x# c5 J6 ?# n8 Y: N
如果這輪補貼能讓合資車企定價更合理,對咱們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再好不過。 另外,目前的混戰還限于 30 萬以下,像 BBA 這樣的豪華品牌可是還沒有到刺刀見紅的狀態,可它們才是利潤吃得最多的車企。 ) J4 P- G) ^, _) `7 p! P# Q
但如果中低端市場卷到一定程度了,脖子哥可以不負責任地說,它們一定會被拉下馬。
: ]- j" A) G8 ~
再說句題外話,大補貼來了不假,但也有不少經銷商是來渾水摸魚的,實際沒多少真金白銀,就想趁這個熱度騙你上車,差友們可得擦亮眼睛看。 ![]()
/ G" l7 m U, R. n8 Q* |. j7 d/ z# A# J9 @
最后就是,這波燃油車卷完,就該輪到電動車了,等等黨們不妨再等等,2023 年我們肯定還能看到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