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最重要的基礎建設,高鐵不僅讓無數中國人輕松周游全國,更成為國家經濟騰飛的關鍵因素。
2 p; W( _2 J, A; L: R% \2 {
高鐵已成為國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6 S1 H" u* H. S6 V1 Z3 ^
, ]5 u$ F# y2 [; u, ]3 d% \& M1 Z可奇怪的是,美國至今沒有高鐵。 ( a2 p- Q) Z# X( z0 ^# H
這就怪了,論財力,美國算是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論基建,美國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基建狂魔”,可為何到現在都沒有自己的高鐵呢?
% r5 G: |/ y: Z" r1 m3 L1 h3 i ?; r
有人為此辯解,說美國地廣人稀,公路建設、汽車工業和航空業發達,根本不需要高鐵。
* l$ j; i8 k' I) w2 d- J; ]- y
事實真是如此嗎?
$ A# @5 W: N5 K, y8 E$ @. P) ] 01 “難產”的美國加州高鐵高鐵作為現代化軌道交通的重要建設成果,為世界多國采用。 9 Q0 Q) U5 w. W4 C$ s2 ?
目前,在全世界范圍中,除中國外,日本、法國、德國、西班牙、土耳其等國都建有較完善的高鐵運輸系統。 ; y7 k9 g( D) J6 ]! ?7 Z7 D
不過,說美國沒有高鐵,也不全對,因為美國還有一條沿美國東北走廊鐵路線行駛,從華盛頓特區至波士頓,途經巴爾的摩、費城和紐約的阿西樂特快(Acela Express),路線全長734公里,最高時速可達240公里每小時,是美國真正意義上的高鐵。 # Y: R% G% y; h& r
建于2000年的美國阿西樂特快
) C. q, ]2 J& F' I
但是阿西樂特快始建于2000年,跑了二十多年,各方面設施都有些老舊,而且從嚴格意義來說,它只是一條特快線路。 Q: {: c0 A- M9 {! o( E
因此美國曾設想建設一條更新更快的高鐵,這個設想終于在2008年,著名影星施瓦辛格就任加州州長時得以實現。
0 N! z! T% T7 [" r( @$ K6 D
“施州長”當選后便發現一個令人無法忍受的現實:日本新干線在1964年通車;“歐洲之星”高速列車于1994年開始在法、英、比三國間運行;而中國在那年已經建成時速高達350公里每小時的京津城際高鐵。
: C. r( {1 d0 [9 b; E
相比之下,真正現代化的高鐵,美國竟然一條也沒有。
" }( U' \; D9 L; t% g& h0 j
于是,“施州長”立即宣布自己規劃:修一條加州高鐵,從舊金山到洛杉磯只需兩個半小時。
* b* L; k& w7 K' |- N- j% A
想法很不錯,而且當年就獲得立項通過,可由于涉及一系列的融資、征地以及成本等問題,這條鐵路真正動工的時間已是2015年。
/ V8 ~* O- e1 ^: X4 F0 l \8 X( s# W
規劃時的加州高鐵線路圖 0 ~. I: u* R1 W. v
那時,施瓦辛格已經卸任州長4年了,美國總統也換了兩任,而這條原本計劃2020年通車,總長僅840公里的美國高鐵項目也遭到了冷遇。 ! J$ _% y% v* I0 q
建設高鐵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可由于加州高鐵得到民主黨的奧巴馬總統支持,因此,2014年,當共和黨拿到了國會控制權,情況就出現了微妙變化。
" C5 M& {) x+ s. g! O( C0 E
雖然當時新上任的加州州長布朗喜滋滋地主持了加州高鐵的開工儀式,可項目施工還沒完全開始,就被國會宣布完工日期推遲到2029年。 $ ^# f* w" M5 A% C
加州高鐵項目紅框中為原定計劃連接的幾大城市,綠色圓圈內是中央山谷一段 4 D6 ]3 g* { f0 q+ y$ Y' z
2017年,共和黨總統特朗普的上臺更加大了項目的阻力。 3 b1 p8 [' I$ R, e
原因是民主黨要求“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特朗普覺得高鐵應該優先使用美國的技術和設備,哪怕抬高成本也無所謂,對加州高鐵左看右看都覺得不順眼,準備結束這個“錯誤的決定”。
, d: w! a1 s; m/ {) E( C2 D
2019年,先是加州新州長紐森宣布僅高鐵項目縮水,僅保留加州中央山谷路段;緊接著,特朗普宣布取消該項目9.29億美元聯邦撥款,項目無限期停工;直到2021年3月拜登上臺后,被特朗普撤銷的撥款才得到恢復。
& Y% m R) k p
《紐約時報》題為《加州的高鐵列車如何一步步脫軌》的報道 ! Y( p0 {4 M/ ], e+ w5 t \
時間過去了近十年,這個譽為“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政府基礎設施項目”連八分之一的線路都沒建好,僅建成1/4的單軌,而第一階段的建設預算已經超過770億美元。
/ G, z7 @5 E+ C1 }; _
一個國家級基建項目就這樣走走停停,搖擺不定,被美國人吐槽為“最昂貴的災難工程”。 美國網民在社交媒體上對加州高鐵項目的吐槽 6 f+ w' q) H& ?
這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因為美國有著雄厚的鐵路修建經驗,早在200年前,美國就開始大規模修筑鐵路,到一戰前,美國擁有的鐵路正線里程數達41萬公里,接近當時全世界鐵路總里程的一半,卻為何花費十年都修不好一段不到1000公里的高鐵? 很簡單,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 Y" R/ }- Z% |3 a( B
02 淪為黨派之爭
) U( w3 N% x" {+ Q4 A1 Z: \民主黨和共和黨雖說都是美國的主要政黨,但政治主張并不相同,民主黨主張高稅負、大政府,而共和黨卻傾向于低稅負、小政府。 & h4 _2 W! k j8 \& n% ^
美國兩黨之爭也被稱為“驢象爭斗”,其中驢代表民主黨,大象代表共和黨 ( F5 `5 m3 h, J0 m! B. L$ e/ q! B
出于各自的政治利益,互相博弈的兩黨經常鉤心斗角,不斷給對方“上眼藥”、“穿小鞋”,反正就是“你支持的,我就反對”。 3 M- ~6 ? b' ?& K4 s% ]( Z
美國政壇最常見的就是任何一個黨派上臺,提出各種規劃,另一派必定會找出各種反對意見,想盡辦法阻撓。 4 O. p+ Z, m( l
這就是為何加州高鐵項目在民主黨的奧巴馬時期得到聯邦撥款,共和黨特朗普不僅不支持,反而落井下石取消撥款,直到民主黨的拜登上臺,才又恢復撥款。
/ a( y: G) T" W' n. i
事實上,美國政府兩黨之爭已經愈演愈烈,而且造成的國內局勢也越來越緊張。 @9 j( w0 w% \: I* r0 h
美國加州高鐵項目塞爾瑪段仍在施工,圖為正在施工的工人 ) p b; I4 p. S9 N
這么些年,兩黨輪流上臺,幾乎都干了同一件事,就是互相拆臺,將許多好端端的基建項目拖成了爛尾,加州高鐵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5 _# m: A( l4 A, K* |! G2 `+ z+ D
不過,黨爭并非加州高鐵項目停滯不前的唯一因素,更主要的原因是美國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博弈。
! Q! L# v& o+ A: A; j! l& e9 l3 Y- I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擁有50個州的聯邦制國家,州政府具有一定自治權,有的州甚至還擁有自己的國民警衛隊,因此敢和美國政府“叫板”,聯邦政府的權威性實際在地方州政府面前并不強。
?# | g( m. F U A. A
同樣,州政府下面的市、鎮機構,也同樣“桀驁不馴”,也經常對州政府“說不”。
) N$ e$ o- m0 `
美國州政府經常和聯邦政府“說不”,圖為得克薩斯州與聯邦政府“叫板”時的旗幟
! P8 [$ T9 J0 ]4 W( }7 T
由于地方政府在基建上比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權力還要大,高鐵建設中需要協調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難度可想而知。
F5 T5 `; S, A4 s$ c# L4 }" F' a
在加州高鐵規劃中,由于鐵路沿線各市、鎮都希望高鐵能經停本地,彼此爭執不休,時不時就使出“否決權”,導致項目暫停。
H( J6 C) p0 _- V
加州政府只好妥協,一邊改圖紙,一邊挨家做工作,光修改圖紙就花了幾年時間。
! K! \; j$ C; t( x4 j$ o* B
而且,可能“說不”的不僅是下面的政府機構,還有普通老百姓。 $ D* }9 _# Z1 q V' R( U7 X
加州高鐵項目并非所有加州人都歡迎,有些投訴是合理的,可有些只是居民單純不喜歡鐵路穿過自己的農場,也不喜歡自己住的地方變成熱鬧的景區,就屢屢投訴。
4 W) D. X5 M- P/ ~7 ?8 }
為了應付各類投訴,加州鐵路項目方只能花錢請律師應訴,不僅人力成本增加,施工成本也直線上升。 ; H: r* s" V; u+ Y
每次妥協,帶來的就是項目成本增加、效率下降。 9 x+ O1 u" ?/ [5 J6 a
加州高鐵的成本,從2008年最開始的300多億美元漲到640億美元,現在早已超過1000億美元,工期也只能無止境地延長。 0 n/ x6 s5 y1 a' o5 t
任何政府基建工程必然會讓部分人的利益受損,也肯定會令很多人覺得不公平。
5 E2 e/ y0 p2 N }% h5 p3 \/ L
但如何確保整體利益不被局部利益裹挾,這或許是擺在全世界任何國家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3 c6 [& U' \' i
各級政府之間的博弈已經夠麻煩的了,可加州高鐵背后,還有一只看不見的“黑手”始終如影隨形。
8 d' R. |! x# n' U 03 還有背后的利益集團( }# w. h% A! i: @/ J! I
美國作者簡·邁耶寫過一本題為《金錢暗流》的書籍,這本書的副標題很有意思,叫“美國激進右翼崛起背后的隱秘富豪”(Dark Money: The Hidden History of the Billionaires Behind the Rise of the Radical Right)。 書中直言不諱地提到,一些商業巨頭通過金錢控制美國政府,影響政府的決策,成為“影子政府”。
0 Q0 p* Q2 Y3 `/ D4 Z* A! J9 o& I
簡單地說,美國政府的兩黨之爭只是表面現象,背后卻是不同金融巨頭彼此為了利益而爭斗。 Y8 C. l Y3 A/ y
這些利益集團十分善于利用砸錢造勢,再運用群眾的力量向政府施壓。 8 r: Z$ p" u4 k+ b. |( @, K1 s2 @
他們中,既有美國最大的化學制品和軍火制造商之一的歐林集團,也有號稱美國八大豪門家族之一的梅隆集團,他們通過自己掌控的慈善基金會,大肆滲透,到處推銷他們的右翼政治觀念。
) B7 x4 c" X$ B, i- y A
其中對加州高鐵項目反對意見最大的,是掌控大半個美國能源經濟,在石油與化工領域呼風喚雨的科氏工業集團。 1 w: P1 y% o: U
科氏工業集團被稱為全球最有錢的非上市公司 5 F3 M! v3 N; I, J2 ~0 _: H% X
科氏是一個龐大的跨國石油集團,年銷售額超過500億美元,不僅擁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氣加工集團,還是美國第六大電力供應商,供電業務遍及全美五十個州。 # r3 e& l L7 I1 t4 R
可如此有錢,科氏工業集團卻從未上市。
6 M8 T/ B4 j6 E3 o# g
選擇不上市,不僅是因為有錢,更多是因為科氏私下做了很多“上不了臺面”的事情,避免上市審計被追查。
6 r& f( v' j9 S' O4 z. u7 L2 z$ O
奧巴馬上臺后,在全世界普遍提倡低碳出行,降低能耗背景下,提出一個旨在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的限額與交易體系的《韋克斯曼-馬基法案》,并且在眾議院獲得通過。 $ R0 U5 \. i) i" w6 s
奧巴馬在任時曾推動一項環保法案,結果因為財團阻撓,胎死腹中 , `( G; A! s6 k, x( |3 R
可為了維護自己利益,科氏工業集團不惜重金游說國會以及高校研究機構、媒體等組織,強烈反對該法案,最終讓這項環保法案銷聲匿跡。 8 b! M8 a) ^9 f
至于加州地鐵項目,科氏工業集團反對是因為舊金山和洛杉磯兩地交通出行,要么坐飛機,大概1個小時;要么開車,大概要開7個小時,而這兩種方式都需要消耗大量石油能源。 - E" M1 ]7 T# P/ W1 ^; i
如果加州高鐵順利完成,那么兩個小時的車程必然會吸引很多人放棄乘坐飛機或自駕,需求的石油能源自然就少了許多。 - K3 t' K, G/ n5 ]! I; i. \
同樣道理,基于自身利益受損而反對高鐵項目的,還有美國的克森美孚、雪佛龍、殼牌石油、西南航空等能源、航空巨頭。
' v" X! f4 y; `3 L* t, s
他們與滲透進美國各黨派政府的代言人遙相呼應,不光每起美國高鐵流產項目都有他們的影子,只要危及自身利益,哪怕再對民眾有利的事情,他們也絕不會答應。
: W! X2 y( U% c7 o) M政治彼此掣肘,利益集團興風作浪,這樣的環境下,美國花費多年時間也建設不了一條像樣的高鐵,并不足為怪。 4 D9 H5 Q$ q: ^* v$ j0 [% P/ }
不僅如此,美國的基建預算也一降再降,2023年,從拜登剛上臺時提出的4萬億美元縮水到1.7萬億美元。 3 y0 r' l2 ~4 n' n0 }
另一邊,美國2023年的國防預算從2022年的7530億美元,增長為8579億美元,增長近14%,整整多了1000多億美 元……. $ X, F4 Z- C3 \7 F# T
有錢打仗,沒錢修基建,是美國最大的政治正確。
) c. H' v Q" V; j# E% A+ s6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