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項目最關鍵的點我自己動手做了搞了個導向板,結果就成功了,沒想到一塊導向板解決問題。
! m' _0 ~3 p. d 沒成功之前各種說法都有,圍了很多人,來了好幾個領導,都是各種說法,沒有一個看好的,每個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 {, A6 D/ ]% C S' i 這個設備其實很簡單,兩個普通電機外加一個伺服和幾個氣缸,都是普通的動作機構,凸輪連桿啥的都沒有。由于需要對接前面的產線,所以每次開機調試特別費事。% T# E2 c; O- \2 Q% o& ?
其實前面的產線是20多米,傳動復雜,各種凸輪連桿,現在也加了多個伺服。多伺服同步,主從控制把電氣玩的死死的,幾個月都沒調試出來。$ F) @! J8 E3 M5 Y9 `* C
好了扯遠了,我只是談感想,與大家交流
2 ?( [. T& s; x" L: M: f' ^" \ O1 j1.設計一定要嚴謹仔細多考慮
5 v/ t# K1 f7 ~ 能設計解決的事情細節前期一定要解決。我們只能把握自己,別人我們誰都管不了。 如果設計階段就能仿真動起來就不要搞到現場試。 ; ]1 N/ |5 a. f) p' d( G
這一點還希望大家指點,如何在設計階段把你的設備聯動起來? 如何在設計階段就做出你想要的動作呢?
. T7 R* Z8 g) v2 c3 B 這一步其實很復雜,由于設計的時候是靜態的,我看別人做的動畫往往都是某個機構的運動仿真,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6 z, p! W3 p+ P ]: @; q
8 w* I3 O2 s4 Z. q5 v( v* d$ g2。 調試一定要多要資源,因為調試才是離成功最近的一步( a2 _% b3 m6 `4 n+ I: Q6 e
這個資源包括很多,人員,物資等。
9 u; a2 @ D( y' j7 ?6 u 比如說有沒有裝配人員支持,有沒有調試人員支持,有沒有領導幫你協調。
* l$ W. z4 B- I! L, ?; P 就比如我今天遇到的問題是我前面調試失敗了3次,裝配人員不支持我了,領導也沒有協調成功。 沒辦法我只能醒著頭皮自己拆裝,自己動手做零件,相當于自己孤軍奮戰了,這個時候壓力很大的。0 L. m" Q' v* S6 V
還有調試人員從來就不參與調試,這就是個巨大的問題。說什么調試人員只調成熟的機器,不調新機器,這都是目前很多公司典型的錯誤做法。對此機械工程師一定要改變這種錯誤做法。
3 R- z6 L% `* U 調試人員按說調機器經驗應該更豐富,動手能力也強于我們,有很多公司甚至調試人員是從優秀的裝配人員提拔出來的,調試的一般不能成為工人了,稱為工程師了。 待遇也普遍高于裝配人員。
+ v! t+ X! Y" F3 \% e7 R 因此一定要讓調試人員參與新機器調試,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 如果調試工程師只調老機器,成熟的機器,那就跟個傻子沒什么區別。只會干重復的活,不能干新活,也不配稱為調試工程師。- _& W+ n9 W c7 W
設計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一定要爭取到裝配的支持,調試的支持,生產加工的支持,采購的支持。
2 [8 t- E# ]7 Y1 w% U 該買的東西馬上買,該加工的零件快速加工,甚至自己動手現場制作,大大縮短調試時間。 調試階段就是要搶時間,多試多調* ]) g9 {3 f4 }% M) k- o& |
想起來當年我入行的一家公司,我作為協助人員,協助項目主設計,調試一臺機器。 一次失敗的經歷分享給大家! ?8 R0 W5 E( ]$ V; y6 J$ R" `
1.機器設計階段,項目主設計,經理,總監3人共同審核,沒問題。投產裝配調試
4 E5 E% _% k. m& f; I& z9 J2 M7 G2. 調試階段達不到預定功能5 F1 }$ z+ [" b) d2 W6 e L4 s& \
有個機構怎么著都不能達到預定功能。項目主設計反復調試反復修改,找多人幫忙研究解決不了問題。 3個月時間里無法解決。
( @* M6 C2 b8 {- U. N* l 調試部門從頭到尾3個月沒有參與調試,因為是新機器,都躲起來,繞著機器走,還是老掉牙的臺詞,新機器你們技術部自己調。1 M* x" F" @' r/ E
后臺這臺機器廢掉了,扔到車間里,沒有賣出去。這是我入行以來的一個噩夢。雖然我只是協助,不是主設計。
+ c0 z# L4 `, h: H* J! N, [1 G! ]' | 我分析起來這個項目的失敗之處
" A6 ^. c3 i1 X4 f1.調試的太少
( o& j# ]! {- T 前面說3個月還少呀? 調試 時間是3個月不假,但是3個月每次零件改動就要一周兩周,這樣算下來,3個月內也就測試了不到10次啊。 + K* [+ b5 o! R: C; ?
這里就是我前面說的了,調試的時候一定要盡量自己做零件,而不是每次都設計出圖加工,一個流程走下來可能一周時間就沒了。 e1 G9 z8 y1 y0 [
其實調試的時候,焊個什么,折彎個什么,剪個什么,很多簡易的零件完全可以現場制作,實現當場做,當場改,當場調,當場看效果。
y8 P' q! M7 L k/ ^4 E" F/ F 2. 只調機械不調電氣' k+ g8 L( {4 s. a2 C8 i: T
當時我們的電氣是外包的,其實調試的時候,電氣也有很大用。他可以控制機器的快慢節拍等很多你機械想不到的東西,一定要兩條腿走路,避免只改機械不優化電氣4 S# g3 F" [6 P7 |! W0 u
3.亂改設計
: r7 O4 l# [. u- q" h$ s, @ 調試不成功,這個時候很多想法,多總結想法,然后實現他們,把你能想到提練,改零件,加機構,都是可以的,關鍵一定要去實現他們,想法再好,一個都不試全都是扯淡。 折騰的過程你才能清楚哪里不行,哪里需要怎么修改,哪里可以優化。 千萬不要聽裝配和調試的,試一下就改設計。 因為裝配和調試希望的是你設計多改,這樣他們就少折騰。 到了調試這個階段了,設計可以改,但一定要先調,多方面調試,驗證不行了再改設計。 見過了太多調試不到位盲目改設計的場面。這樣只會耽誤工期。% z$ W& J y+ g. B8 Z
設計是關鍵,調試更是關鍵的關鍵,設計的再好,沒有調試的反饋與配合都不可能成功。
5 h$ h( E% _+ j, `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交流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