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一屆的校園招聘,HR們發現畢業生變了。
1 v$ I, k7 x" m# H
從前,在提問環節,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是公司的晉升機制、崗位的發展空間以及薪資福利問題。而現在,校招宣講會上,他們還大概率會加上:工作強度怎么樣、加班有沒有加班費。
$ J5 X# \" s$ M
都說就業越來越卷,但地獄模式般的就業形勢下,這屆畢業生依然有自己的堅持。 9 Q9 C3 z& \. P5 C* w( H9 X7 o4 f
前程無憂《2023校園招聘白皮書》顯示,畢業生找工作最看重的因素中,前四名分別是成長機會、工作與生活平衡、相互支持與信任、公平公正。 簡而言之,發展前景依然可貴,卷生卷死的話就要考慮考慮了。 1 n- A1 B8 H2 |2 f/ s
對此,應屆生的答案非常坦率。一名2024屆畢業生告訴新周刊:“在畢業生眼中,WLB(Work 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要程度已經超過薪資了。”還有的應屆生,拒絕了好不容易才收獲的第一個offer,只因公司是單休制度。
6 U/ ~( e0 C. E$ {
與85后、90后甚至95后那些表現得更“傻白甜”,但也屢屢被批判一代不如一代的大學生相比,當00后走上職場,這屆年輕人已經不會為招聘企業花里胡哨的宣傳所輕易打動。
8 F9 h. X" J! O) }2 ~) g+ ~3 ~
他們在社交軟件上搜索勞動合同、五險一金的相關知識,也會翻天眼查、企查查和脈脈這樣的網站,學著辨別一家公司是否靠譜。企業跟他們談努力、忠誠,而他們更關心有什么福利、加班多不多,努力必須建立在合理的回報上。 0 W* l( h5 _) e
“只會畫餅的宣講會,再也不想參加了”
+ ]; {# p8 }0 ]( ]參加校園招聘究竟有多磨人,大學生會在各種社交平臺發帖告訴全世界。 8 N( R. I: W3 M! ^9 H2 E
倒也難怪,當有的人花幾天時間去聽招聘方的宣講會,期待能在線下“撿漏”崗位或彌補一些信息差,結果到頭來才發現:有的企業現場開放的崗位根本不是自己想投的;有的企業只是宣傳自己,并不收取簡歷。想要得到一個面試機會?自己去官網申請吧。
3 A( H; r4 a0 \1 I2 L5 ]
校招宣講會能為大學生提供與HR交流的機會。(圖/《沉默警報》) 2 P, i( ^& A5 O4 p0 e
而在網上海投了幾百份簡歷之后,得到一個面試機會甚至還算不上過了第一關。通常而言,“先筆試,后面試”是不少崗位的基本操作,想見HR的面,你還得“考試”。
/ F6 P4 o) c2 t" M+ d
但也有應屆生吐槽,現在一些企業在筆試環節就“玩出了花”來。除去考查專業知識的筆試題,還時不時附加上百道性格測試題,有時前腳剛剛“交卷”,在下一家公司發來的題目中又會和熟悉的題目再次見面。 5 H( t0 Y. Y. l' ~, @
做測試“做吐了”的大學生,也只能上網抱怨:“反正測評題庫只有那幾家,建議筆試設置成統考,公司篩人效率更高,我們也好省出時間去準備那些真正有希望通過的面試。” ( D, h' h' A9 H ^$ b9 A1 N6 m/ n" q
這樣黑色幽默的吐槽,甚至有幾分現實主義——一家5000人規模的公司的HR告訴新周刊,在崗位需求數量為100個左右的情況下,他們每年校招能收到超過10000份簡歷。 這意味著,歷經群面、業務面、HR面,求職者需要漫長的過五關斬六將,而最后能拿到offer的人也堪稱鳳毛麟角。“00后投200份簡歷面試70家終獲offer”,這條能輕易讓正在秋招的大學生破防的熱搜,顯然不是孤例。
0 [! H% Q1 i$ A
大學生吐槽秋招。(圖/小紅書截圖) % n7 ]$ U- |# j4 N+ a t
即使求職競爭激烈,畢業生也想在有限的范圍里,盡可能做出最好的選擇。福利要自己去爭取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