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19年畢業,剛畢業校招去了佛山的一個小家電公司做PE工程師,5.3k。當時校招啥也不懂,想著是學機械,將來也要做技術,在技術崗位發光發熱。現在想想實在是太單純了;當時有一個產品專員的崗位,一般面試了也是可以去的,奈何見識短啊,不知道干嘛的。想想還是覺得技術實在,餓不死人哈哈,上一輩的思想深深刻在心里了。
5 w" n2 `! v; B% K8 |4 u8 Y, {. j# a
$ M8 Y; U% J% V! d/ v/ y4 b* }當時一個月有一周是雙休,其余三周都是單休。碰上值班半個月上班。工作感受就是整天扯皮,做BOM表,幫結構開發擦屁股。當時領導也不給力,每次分鍋我們部門都是大黑鍋,感覺每天打雜學不到東西就想走,當時想法覺得結構開發好,想著去結構開發,找了一圈都沒找到,但是就想走了,機會來了,在第一家公司我認識了一個只來了2個月的工程師,干了10多年,在這一行比較有資源吧。在20年6月份他叫我去另一家公司做PE,這家號稱小家電的”黃埔軍校“;工資7k,5.5天制;結果我一去他跑了,去他朋友那邊干結構去了。3 n4 b4 q1 Q d( Y( ~8 y
# X+ @- O6 f. C3 V, a# b% f8 R. q3 g
當時公司的氛圍特別緊張,我時刻準備跑路,還是他,叫我去中山做機構助工,他朋友就是結構主管要一個包裝工程師,就這樣,我在這家”黃埔軍校“就干了一個月就跑路了。中山那邊的廠7k,單休。晚上加班10塊錢一個小時,當時我對學習這些東西實在是太有動力了,一個月我能吶450~500塊錢加班費。現在雙休都覺得休息不夠,再也回不去單休的日子了。十分感謝當初那位同事把我拉進了結構設計這個行業。( u' N. H; P! a4 S) W' [: e
, E, j8 O4 Z9 B- Q7 q* u" q就這樣2020.7干到2021.3在那里干了不到一年,對家電這個行業是失望了,打的就是價格戰,啥都要便宜,卻想著做出來什么都要好。產品的附加值太低了,從業者待遇上限也不高就想著跑路了。此時華為很缺人,找了份外包的工作,8.5k,雙休,周末加班還有雙倍工資。這在我當時看來也太爽了,可以月入過W了啊,興致沖沖殺去松山湖。結果外包可想而知,基本不做結構的工作,天天去送物料,打雜,做測試。還好當時和華為主管關系好,會幫我報加班。雖然沒學到什么東西,但是增長了很多見識,不知道這個算不算學到了東西。身邊的人太優秀了,以至于自己一度想擺爛,再怎么努力和他們也是有很大的距離。后面心態擺正過來了。剛好碰上疫情封控在家就去找工作了,在那里永遠都是打雜的份。22年的工作是真的好找,簡歷一更新每天都有人打電話給你,但可能是自己沒什么項目經驗,加上跳槽頻繁,最終去了一個12K,5天8小時的工作。
1 n) U2 X7 o; Q1 z! Q
! H; H. [5 \: H( z- P' C22.5開始了我的第四份工作,老板是東京大學博士后,想法特別多,一開始叫我搞一個醫療頭盔,乖乖,當時一個畢業1年多的電子和我搞,兩個人兼職瞎搞。搞了3個月之后沒下文了。后面做了完整的電動投影幕布項目,受不了領導就跑路了,在那里是真爽,大家一到6點準時下班,工作也很閑,想著還是要學東西就出來了。2 ?$ u0 i* T# s2 Z
4 j2 m7 s& F \! h ^. A! Q7 ^
23年工作太難找了,找了一個500人規模的企業,做消費類電子的。加班制度,領導喜歡PUA,上來就搞新項目,圖畫出來后大領導覺得ID不行。我的發,這公司這樣玩遲早被他累死。干了2個月之后重新找了份工作,這個月底轉正。目前是做醫療器械的,領導待人不錯,項目也不會特別急。就是124固定加班,深圳好多公司這樣玩的固定加班。誒,為了幾兩碎銀,茍活著吧。) ~/ ]; V, g2 ~. w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