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7612175 于 2025-8-8 16:24 編輯
前幾天廠里有臺分切的設備,上下輥刀組成,齒輪副實現同步傳動,刀片不利了磨床修一下,磨到一定程度后,原來的齒輪就干涉了。重新定制了兩個。
像這種上下刀片的分切設備,下輥固定,上輥滑動,對中心距要求非常高,常用的做法是在上刀輥軸承盒下墊一個精度高的墊塊,來保證合適的中心距。
我去看其他沒有磨損的設備時發現,有些齒輪副給的縫隙很大,可能就是為了給磨刀留的余量。
但這種實際上不符合齒輪傳動的基本要求的。
在這種中心距固定,甚至有小數點的情況,齒輪怎么給參數才能滿足在最低重合度下,能兼顧“能轉動”和“后期磨損余量”的要求?
用變位系數就可以實現
然后我用DEEPSEEK問了一下,沒仔細看,就按照他給的變位系數去定制了倆,下來后我越看越不對,怎么差的有點多,最后我把的疑問喂了他,他主動承認錯誤,確實算錯了。
這也太不靠譜了。
后來我結合deepseek和豆包做了一個表格,可以快速算出重合度 嚙合角 理論中心距 等
表格中有大量的弧度角度正反函數和轉換和牛頓迭代法計算,所以表格很長
橘色的單元格可輸入數據
后面加入了自定義頂隙和修正系數 讓中心距更加貼合實際
還可自定義重合度 來觀察中心距的變化
分享一下表格,有高手幫我看看這個結果準確度怎么樣
此表只適用于直齒輪變位下,嚙合角,中心距的計算,如有其他需要可留言,我再添加。
如我前些天的一個情況,新刀輥中心距是129.45mm 兩個齒輪模數都是2.5
用52齒 標準中心距是130 超過了 用51齒 標準中心距是127.5 又小了
通過調整表格 使用51齒變位0.15
理論中心距就變成了128.23mm(重合度1.7)
最小中心距是128.17(頂隙0.5mm)
極限中心距是127.725(頂隙0.1mm)
最大中心距是129.618mm(重合度1.2)
這樣就比較完美的適配了我們現場的情況,如每次修磨掉0.1mm,這樣就可以大概給出刀磨17次左右(就是當中心距小于極限中心距127.725時),就要干涉了,就要提醒車間。
最后吐槽一下,現在的AI還需要發展,DP和豆包我結合使用,兩個結果一樣,讓生成表格,結果給的對應行數不對,公式計算結果也很多錯誤,總之費了不少功夫才完成此表。
wechat_2025-08-08_162319_401.png (155.89 KB, 下載次數: 3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8-8 16:23 上傳
wechat_2025-08-08_162341_998.png (135.85 KB, 下載次數: 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8-8 16:23 上傳
補充內容 (2025-8-9 08:28):
文章中有錯誤:“DP和豆包我結合使用,兩個結果不一樣” |
-
-
齒輪計算總2025.8.8.xls
2025-8-8 15:5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下載積分: 威望 -10 點
64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積分: 威望 -10 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