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接到熟人的電話,電話那頭經常氣急敗壞地問關于他的產品或他的雇員的問題,明明是他的問題,但責問起在下的時候有時感到好笑,有時對電話那頭說,我要罵人了!
! e2 h s* N7 }( ]( f- W, f8 f
6 @: X# }- Y/ p# B4 Z 有些產品問題,比如高負荷彈簧的疲勞次數,無論怎么做都不夠,當然不夠,材料的成分和非金屬夾雜的形態就不行,你怎么熱處理都不行,別跟我提德國人的熱處理參數,想做好了出口到德國去,趁早進口鋼絲了事。
1 P F' W/ f0 d3 m$ `% @- X! N" e8 N$ J& U7 o9 a
還有比較逗的事,是那老板問我,他那里的人也都大學畢業,怎么就不行?當然不行,你開的那點薪水就應該是不行的,要是什么都行,那家伙一定是你親兄弟。- |, z8 W) [: _8 u( C0 j1 ] P6 w
# i7 C8 w+ K3 i; _, x; k: i/ U 有人說,搞機械和自動化,還得洋人,這話有些偏頗,我覺得搞火箭我們不行,除非再有錢氏,搞常規的設備和洋人的差距不大。# H6 q( }6 A! P& \) l
! y0 _- d" D5 F3 t
早年,我還有領導的時候,領導遇見什么難弄的設備,也常問那句話:怎么就不行?* ^0 y% A6 i! |/ z
% H7 V/ S4 n4 t2 x( {7 N" ]/ } 行,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的,有人肯犧牲利益,當然就可以,把設備結構的各個節點都算一遍,設備能輕100噸,當然能為國家節省很多錢,當然可以和日本競爭,但犧牲的是個人的健康。但,怎么都輕不過日本,為什么?大家都懂!
h. d( A5 f' f6 `8 M. y: v0 j9 B7 k9 o% ` _/ J9 F
早年,在一家米國大公司做項目畫圖,洋人問你們那里多少設計工程師,答3500人,洋人幾乎暈倒,洋人公司設計部興旺的時候有過400工程師,就覺得很是壯觀了。洋人都不明白,中國怎么會發展不好,感覺非常詫異。但那時,中國工程師的月薪數字只是洋人美元日薪數字的一半,洋人閑聊一下一杯咖啡的功夫,是國人大半年的收入,收入如此低,不敵洋人是有理由的,能跟洋人抗衡的家伙,也不說明什么,不代表大多數。, \0 c: W( q* \, C4 H% h f( \' k& z! s
! G# Q3 J8 S9 x- q, A
我觀察過一個現象,大部分中國工程師,都沒有能跨越‘成長期’,即都沒有能長大成人,一部分沒長大的時候,做官去了,另外一部分受環境所限畢生都沒能‘長大’,一輩子都沒能成長到可以獨立做事的程度,即一輩子都沒能最終達到老外工程師的程度,當然原因是各種各樣的。
4 f+ ~. R6 C+ K( \8 s6 \. R. q+ i3 F
6 z8 k" d9 e4 T# O+ u' c, j- g o 有時在一些論壇閑聊,大家喜歡講戰爭的故事,但了解歷史的國人非常少,現在大家談論‘遠征軍’,但能準確說出到底有多少日本人在追擊遠征軍而造成潰敗而逃進‘野人山’,許多人都說不出來,少數有知道的也不說,鄙人知道,也不說,你知道扔掉多少機械化裝備嗎?1 n' P3 H& r8 o* I. Q
% T9 l+ ]; e$ e: A 蘇聯人,用了美國佬的40萬輛軍車、2萬架飛機、一萬輛坦克,加上自己的2000萬人命,3年消滅掉1000萬德國人,相比起來,我們的效率就非常低,我們始終沒能跨過‘成長期’。4 L5 a1 l- _' ]! Q) Q4 S
6 c+ p* h& \; f: V% \- D9 U) W 最有趣的是,經常有人問我:你看我怎么就不成呢?我一定是勸慰那家伙,我說你成,未來是成的,只是沒有‘成長’起來。1 D9 i" A4 D3 e. w
% T' K, ?' e5 p! i 也有人說,我怎么不能掙那份高薪,當然你可以,有現成的事情,有那份薪水,你做嗎?大部分人不去做,為什么,自己其實是知道的。
" C' E2 ^: V. ^1 t4 z7 Z) x) b, s+ f+ M. q |: }7 d
遠征軍潰敗到印度以后,史迪威都納悶,怎么就不能打仗呢?重新裝備以后,都給吃飽了,帶上大口徑山炮,打得日本山地師團亂跑,連中國人自己都覺得,還行啊!以前是怎么敗地呢?
4 m! r7 \0 N2 x4 N, d& G' j* W: E( M! U
說回到工程師的‘成長期’,得有見識、有技術功底、還要有信心。常見到有些憤憤不平的家伙,問人家,問老板,怎么我開這點薪水?當然老板有錯,沒有‘人道精神’。但你是否反思過自己?- Q5 f* T3 ?) I2 [2 G
1 p- t0 M2 o. s& v) @/ j: ^( {
還是說上面的那個問題,現在見到有問:怎么就行呢?的老板,我說,你是不是找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