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設備潤滑管理工作的“五定”與“三過濾” ! y* I3 S( u# h( m S# L4 Y
1、閏滑“五定” 所謂“五定”,即定點、定質、定量、定時、定人。其具體內容如下。
( n( h; l( L% F6 ]) j6 T(1)定點工:即確定每臺設備的潤滑部位和潤滑點。
6 j; Z# L. s# R: P' V1 O/ v. l用潤滑圖表形式和著色標志,把每臺沒備應在什么地方加油、換油,具體進行規定。
/ t. s4 \& ?2 C/ U6 f3 p(2)定質。即按照潤滑圖表規定的部位和潤滑點加(換)規定牌號的潤滑油脂、潤滑劑,并按國家檢驗標準和摻配、代用規定切實保證油脂的質量。為此,潤滑裝置和加油工具應保持清潔、完整。對設備的潤滑狀態要進行日常檢查。裝機用油要進行工況監測。潤滑裝置要進行觀察與檢測。對潤滑事故漏油、滲油設備要進行分析鑒定。
; M. q9 d' d4 M0 H, @(3)定量。在保證設備得到良好潤滑的前提下,實行用油定量消耗、廢油定額回收、漏油及時冶理.既要保證設備得到足夠的潤滑,又要避免造成浪費。 6 K3 T/ v( u* R9 y6 g/ V* y
(4)定時。即根據設備潤滑卡片或潤滑圖表規定的時間,對設備各潤滑部位、潤滑點進行加油、添油和清洗、換油,保證設備得到良好潤滑。沒備換油周期必須根據定期抽樣化驗結果、設備實際使用情況和潤滑劑在使用過程中的失效速度,合理地加以確定或調整。 & a6 U2 b- F) y1 F2 W" h/ a; t
(5)定人。即按照合理分工的原則,使每個潤滑部位、潤滑點的加油、添油和清洗換油有專人負責。必須建立明確的分工負責的潤滑工作責任制。
4 z; \2 Y5 y0 H6 {: }# n5 p6 d2.潤滑“三過濾” - Z& |$ f6 o& N( p. \% Q
所謂“三過濾”,即油品入庫過濾、發放過濾和加油過濾,以減少油液中的雜質含量,防止塵屑等雜質隨油進入設備。 8 A# _4 E: K' @2 e
(1)入庫過濾。即油液經運輸入庫、經泵入油罐貯存時要進行過濾。
1 R# Q' N' ?: f' U7 @0 T(2)發放過濾。即油液發放注入潤滑容器時要經過過濾。
& B8 F1 p; w1 p( S7 G0 g' W(3)加油過濾。即油液加入設備貯油部位時要經過過濾。 - c8 D0 U' `/ D: }% s6 t; r! {$ Y* n
" X5 o# d8 ?+ V/ A& ]. ~% Z, {三、設備潤滑管理的職貴
4 J/ i( q/ ]8 {' M5 z1.設備技術管理組的職責 ) Q' V7 C) U% z1 i( k- c
(1)制訂潤滑油料、擦拭材料、潤滑工器具的消耗定額,組織各分廠(車間)潤滑站編制年、季、月用油計劃,匯總報送供應部門。 + |- x- J6 m/ V; @8 E) o2 p. j
(2)制訂潤滑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必要時進行修改、完善。組織編制設備潤滑圖表和有關技術資料,指導各潤滑站開展工作。 8 J' f( [, k" W
(3)組織編制年度設備清洗換油計劃,檢查計劃實施情況。 . u1 @% L v6 K
(4)做好技術服務,協助基層解決潤滑工作中的疑難問題,確定進口設備用油國產化及油品代用,逐步積累潤滑技術資料,總結和推廣有效的潤滑工作經驗。 & H8 g# G5 E0 b4 I) n. ^
(5)組織調查、掌握漏油設備情況及其原因,提出治漏建議,檢查治漏效果,交流治漏經驗。
6 C2 v0 q7 J b. [2 a(6)學習掌握潤滑新技術、新油品、新裝置及國內外先進經驗,并推廣應用。組織潤滑技術與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潤滑工作人員的素質。
0 d' V$ n( s6 w2 y6 F
- \2 I9 x3 U* _. J' B% b U2.潤滑工程技術人員的職責 " P z5 H# P; w. E) p
(1)組織與指導全廠設備潤滑技術管理工作。擬定各項潤滑管理制度及有關人員的職責范圍、考核辦法,經領導批準后,督促指導有關人員貫徹執行。 9 Z5 V; g# d8 j" O' z) h$ l
(2)編制全廠設備潤滑圖表、卡片、規程、圖冊和潤滑材料消耗定額及有關潤滑技術資料,供潤滑、操作和維修工人使用。
3 Q& p1 P9 ^3 C0 _8 a(3)編制本廠需用的特種潤滑油品、冷卻切削液、切削油、乳化油、防銹油、清洗劑、潤滑油的摻配代用及廢油再生利用工藝,指導潤滑工人、油脂制造工人和操作工人正確配制和使用潤滑油脂。 7 V3 F9 R; r" B$ \# T/ A6 H
(4)指導潤滑工人、油脂制造工人、化驗員、維修工處理有關設備潤滑的技術問題,協助機械員改進設備潤滑系統和裝置,參與設備潤滑事故的分析研究,培養提高潤滑工作人員的技術業務能力。 F5 U ?; t" D( [/ S% w
(5)收集國內外潤滑管理工作經驗和新油品、新裝置等技術資料,結合本廠需要,組織推廣應用和業務技術培訓。 ~7 Z+ s% E- r/ z
9 }' h+ |) N) t% } u
3.潤滑工的職責 ' a8 ?: `. s7 w2 Z) ?
(1)熟悉負責區域內每臺設備的潤滑系統、所用油品及需要量。每天班前按規定給操作工發油(采用雙油壺制或送油到車間)。 6 g( \; v3 s( I# J* E9 ~2 e
(2)貫徹執行設備潤滑“互定”與“三過濾”規定。 7 f, m! i) f9 n: e
(3)每日巡回檢查,督促操作工對設備進行正確的 ' b/ h( [4 D/ O+ D
日常潤滑;對不按規定加油者提出勸告,并報告車間機動師處理。
/ k5 G( |% o1 t1 B( ^* I(4)對設備貯油部位每周巡回檢查補充加油,保持規定的油面高度,并對油脂杯補充潤滑脂。 - |9 i/ m; Y9 Y p+ m
(5)實施月份設備清洗換油計劃,在維修工和操作工的配合下按清洗換油工藝規程進行,保證油箱的清洗質量。 $ S: D/ Q. @! Q! R! R4 c
(6)每臺設備油箱的換油量和耗油量登記到設備換油卡片上,回收的廢油及時退庫,每月統計上報,并提出嚴重設備漏油清單。 4 y% g" B+ r4 Y4 X' c1 M" `
(7)每季配合機動師、修理組長對負貴區域的設備進行一次潤滑技術狀態的全面檢倉,并記錄在“設備潤滑狀態記錄本”中;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安排解決。
1 B$ s1 S& h+ ?; M, w7 C) n$ {8 q+ a(8)配合潤滑工程師進行新品種油料的試用,按要求做好試用記錄。 : H; [8 Z3 Q' T+ D3 t p+ y
(9)經常保持潤滑工具、用具清潔,用后擦干凈,存放在工具柜里。 / O1 ~2 Q/ S$ x) L/ t0 S" y
(10)對質量不合格的油品和冷卻液不擅自使用,及時報告潤滑工程技術人員處理。 0 k6 z' i+ p" J9 j5 p& j" o
, ], e' e9 L3 \+ r- m) `: s; p4.操作工的潤滑工作職責 5 _, Q" G* B. O3 U. `& [" ^; Q$ y/ ~
(1)熟悉所操作設備的潤滑系統和各部位的潤滑方法,嚴格按照潤滑“五定”要求正確合理潤滑。
+ _4 _( U! c( v% g6 `% }(2)班前檢查加油。定期維護時,檢查并清洗油氈、油線、油杯、油窗、粗濾網、冷卻箱等,保持設備處于良好潤滑狀態。
1 q, |9 }& h! V( e. c* k. x d(3)出現潤滑故障不能排除時,應及時通知維修工處理;發現油變質和油箱缺油時,及時通知潤滑工處理。 : M3 E+ `- Q! S' g( k
(4)配合維修工、潤滑工進行設備維修、清洗和換油 。
3 i& b0 d# d2 m( i( v(5)保持切削冷卻液的清潔,按期更換并清理冷卻箱,防止冷卻液變質腐蝕設備。
7 n# V0 S; T$ b(6)保管好自己使用的潤滑工具,保持其清潔完好;保護好設備亡的潤滑標牌和加油點標志。
- ^6 ^; L I7 Q$ ~/ W8 t5 e: E- o3 r" y3 w) R" u Z2 ^
四、現場設備漏油的預防與管理
2 C$ |3 Y5 p7 x1 h4 W, ~- m1 R設備漏油不僅影響產品的生產和質量,也是能源的浪費。設備漏油的預防與治理,已列入了企業現場文明生產和安全生產的重要內容。 - p0 N. |6 L5 W3 X. Q) k. D @% o
由于造成設備漏油、滲油的原因較多,涉及設計、制造、操作、維護、修理等各個方面,所以預防與治理設備漏油必須領導重視,充分發動群眾,組織各方面協作,實行專群結合,分工負責,嚴格管理,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 R9 p# t. m. c0 q$ z; Z7 P" y) j1.防漏治漏的主要措施
$ y) R! d+ ~. D7 M(1)狠抓查、治、管三個環節。即邊查、邊治、邊管,反復查、反復治、嚴格管。而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每年結合設備普查進行設備漏油和治理情況的普查組織專業人負查漏點、找原因,根據設備漏油的情況,進行分類排隊,制訂防治措施。對易于治理的漏點,邊查、邊治,查明就治;對治理難度較大的漏點,應制定方案,組織攻關;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的漏點,應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治理。
R' _( U3 c0 x, J0 u% t- n$ n(2)按堵、封、引、接、修、焊、改、換八字,對癥下藥,治理漏油。具體地說就是,對漏點,能堵住、能封住的,就采取堵、封措施;堵不住、封不住的地方,就用槽子、管子把油引回去;無法引回去的,就用擋板、鐵盒接;對損壞的零部件、閥門、油管、龍頭進行修理,不能修復的進行更換;對滲漏的裂縫進行焊補;對設計和制造的缺陷,進行改裝。 ' W% }8 t+ ]. j5 s3 I/ r1 W
(3)加強管理,鞏固查、治效果。治理設備漏油必須嚴格規章制度,持之以恒,嚴格按照防止漏油的驗收條件,詳細檢查和驗收設備。 ; F+ H. {8 k% Z1 {
2.現場生產設備漏油治理標準 / `" |$ `4 J8 \
(1)滲油。油跡不明顯,在油跡被擦凈后五分鐘內不出現油跡者為滲油。
- f1 z# ~, ]7 i(2)漏油。油跡明顯,有的形成油滴,在油跡或油滴被擦凈后五分鐘內出現油跡或油滴的為漏油。
6 T) O4 j8 q& e* R5 q(3)漏油點。有一條明顯油跡或一個油滴的,為一個漏油點。 : `3 a' M" P5 z/ y4 h
(4)不漏油設備。靜結合面不滲油,動結合面不漏油者,為不漏油設備。80%的結合面不漏油,且漏油的部位三分鐘內漏油不超過一滴者為基本不漏油設備。
5 T' U: H; T' o! a(5)嚴重漏油設備。設備有下列情況之一,或一個漏油點一分鐘滴油超過三滴者,為嚴重漏油設備。 * I1 @4 v, j Q% b. T8 K
A、機械工業關鍵設備(不包括30個修理復雜系數以下的設備和精密設備):每天(按兩班制計)漏油5kg以上,或全部漏油點一分鐘總滴油數超過十滴者。
6 J; y; J) v* D! M$ _B、大型稀有設備(包括機械工業關鍵設備30個修理復雜系數以下的設備);每大漏油3kg以上,或全部漏油點一分鐘總滴油數超過六滴者。
( b V) N# {# A) q0 C( E- G: DC、主要生產設備(機械工業關鍵設備及大型稀有設備除外):每天漏油lkg以上,或全部漏油點一分鐘總滴油數超過三滴者。
1 e$ a4 y$ f+ ~ j& k(6)一般漏油設備。凡有漏油現象,但不夠上述嚴重漏油程度的,為一般漏油設備。 0 w; E5 ]9 `; z; C# r/ N( s
(7)治理合格。靜結合面不滲油,動結合面(除手潤滑的導軌、絲杠、光杠等處的所有運動部位)不漏油。
0 i# x5 Q/ ?( d w( ^, z4 C2 R+ ^對于暫時無法解決的先天性缺陷已采取措施,使潤滑油不滴到地面,或不流入切削油池并引回到潤滑油管的為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