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本人對德國聰明鳥視頻多次觀看后所寫的解讀。(圖片見附件)
解讀德國“聰明鳥”的撲翼機構
(組成和動作原理)
自從電視臺播放了德國人“聰明鳥”的飛行錄像后,它一直在吸引著我。為此,我曾無數次地觀看了由老鷹先生提供的錄像資料。一直在關注著該鳥撲翼機構的組成和動作原理。今天想就該鳥的組成和動作原理做一解讀,以愿與有興趣的社友共同討論。
組成: 經解化后的組成如下圖所示:
圖--(1)
組成有:
前后支架,翅膀主骨,翅膀副骨,翅膀外翼主骨,翅膀骨架固定軸,動力齒輪,翅膀付軸,聯動板,三合一連桿,1#~5#支架,前緣,后緣,筋。
這1#~5#支架的結構中都有一個有一定寬度的圓孔:
圖--(2)
它的直徑與翅膀主骨的直徑相等,用來與翅膀主骨作同軸配合。
1#~5#支架的前緣端點與前緣構件焊合,后緣端點與后緣構件焊合。
聯動板與筋構成一個整體(圖中繪成了兩個構件),筋與1#~5#支架的合適位置焊合在一起。付翼主骨的外端點焊合在一起。如此,整個翅膀的所有構件就組成了一個整體。
動作原理: 為了便于敘述,將5#支架左側的翅膀稱為主翼,右側部分稱為副翼。整個翅膀的動作由三部分作成:
1.
主翼的撲打動作;
2.
副翼的撲打動作;
3.
主付翼的扭轉動作。
主翼的撲打動作: 其實,主翼的撲打動作是由一個簡單的四連桿機構就可以完成:
主翼的撲打動作:
圖--(3)
它由動力齒輪帶動連桿,連桿帶動翅膀主骨擺動翅膀。如果將其繪成機構簡圖,如圖--(4)所示:
圖--(4)
動畫:翅膀主骨運動
付翼的撲打動作:
相較主翼的撲打動作付翼的撲打動作就比較復雜。它是由一個四邊形機構,借助主翼
擺動機構中的連桿的帶動來完成。它的動作既與主翼同步,又有與主翼之間存在相對運動的動作。
圖--(5)
將其繪成機構簡圖如圖--(6):
圖--(6)
在圖--(4)中三合一連桿是由三個構件組成的:主連桿,副連桿,左連接板。其實這三個構件已經構成了一個三角形,它是一個穩定的平面建構,所以可以將其合并成一個構件。故稱三合一連桿。由圖--(5)可以看出,當三合一連桿在曲柄的帶動下,左右擺動的同時,也帶動翅膀副骨的運動,在翅膀副骨的帶動下,付翼主骨也就產生運動。由于付翼主骨的一個鉸鏈與翅膀主骨的一個鉸鏈是同軸鏈接的,所以付翼主骨相對于翅膀主骨就產生一個相對運動,這個相對運動它只能是相對翅膀主骨的轉動。因而,付翼主骨的整個運動,就有兩個動作構成:隨翅膀主骨的牽連運動,與翅膀主骨同步;另一個就是它相對于翅膀主骨的轉動。從而,就有效地完成了付翼的撲打運動。
動畫:主付翅膀的運動
聯動板的作用:
在聯動幫上有兩個圓孔,它的大小和位置尺寸與翅膀主骨的兩個圓孔完全相同。它通過翅膀骨架固定軸,付軸,翅膀主骨構成了一個平面四邊形,將翅膀主骨的擺動傳遞到翅膀的后緣。從而使翅膀前后緣的震動同步。
圖--(7)
主付翼的扭轉運動:
主付翼的扭轉運動是依靠附著在5#支架上的小齒輪箱與具有一定彈性及剛性的前緣,后緣和筋來拉動,1#~5#支架的不同程度的轉動而實現。
圖--(8)
小齒輪箱里有兩個小齒輪,1#扭轉齒輪與翅膀主骨同軸并固定在翅膀主骨上。2#扭轉齒輪與步進電機同軸并與電機軸固定。而步進電機的基座,小齒輪箱,5#支架構成一個整體。當步進電機轉動的時候,電機軸帶動2#牛轉齒輪與#支架之間就產生相對的轉動,由于1#扭轉齒輪是與翅膀主骨固定在一起的,通過齒的嚙合,2#扭轉齒輪就圍繞1#扭轉齒輪的軸回轉,從而也就帶動5#支架圍繞1#扭轉齒輪的軸回轉,也就是圍繞翅膀主骨的軸線回轉。5#支架通過前緣,后緣,韌帶的牽連而拉動2#~4#支架不同程度的回轉。從而就實現了主翼和付翼的扭轉。
扭轉后的狀態如圖--(9)所示:
圖--(9)
圖--(10)
后話:
真正要進入實踐的話,有下列的難題必須解決:
1.
機構各構件的尺寸,要有實驗為基礎;
2.
機構各構件的材料選用難度很大;
3.
動力電機和扭轉點擊的選用?
4.
制作工藝的確定?
由于水平和理解的膚淺,文中錯誤在所難免,請各位討論指正。 2011-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