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開會時,同事說上海地鐵出事了。從事地鐵,對同行業的事情關注總是比平常人多一些。下午16時,登陸各大新聞網站,頭條基本上換成了上海地鐵的追尾事故。從新聞報道和照片可以簡單的把事情描述為這樣:上海地鐵的信號系統出現問題,改為人工調度。由于10號線的線路特殊情況同時調度開放道岔錯誤,進而導致車輛相撞。乘客疏散過程中,有乘客反映車門緊急解鎖失靈,不能打開車門等一系列問題。" c8 @( Z }7 {
7 B: o+ B, B! m- c2 n6 x現在媒體將問題的主要導向集中于信號方向,例如鳳凰網“上海地鐵10號線信號商與溫州動車事故為同一家”、“上海地鐵因信號故障采用人工調度致列車相撞”等報道。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導向,作為一個設備不可能不出現故障,國內的鐵路信號供貨商其實就這么兩三家,作為主要設備供貨商,設備出現故障也屬常見現象。當然我并不是在為信號商開脫,只是作為一個設備維護人員的看法。. j: H7 e r/ v$ x0 T6 N! G) X" L# V
+ j! Q! b' M/ b6 A: T8 k+ u6 b
作為質量控制和設備維護人員,我們常常提到人機料法環五個因素,而其中人才是真正起作用的一環,在五個因素中也只有人才有主觀能動性。就此次事件分析,在以前信號還沒有如此發達的時代,一切鐵路調度都是人來控制,如果那個時候出現故障,人們可以直接想到那個罪魁禍首是誰了吧。7 ~8 t8 ^0 i* Y* g3 }: y
, @( n6 q$ O9 A除了人為因素外,我認為國家的政策也有一定的責任。現在各個城市不管大小,不管常駐人口多少,都紛紛上馬搞地鐵,仿佛不搞地鐵就要被遺棄似的。其中一些城市的規劃遠遠不到位,僅僅是跟著國家形勢,做個形象工程,其中真正支持的人有多少。在幾年前地鐵還是個稀罕玩意兒,今天卻遍地都是。可隨著設備和工程的開展,軟件上能跟上的有多少?現在市面上論述地鐵建設的書籍,大部分還是在用2004年錢的數據,其中的技術和理念全是一些非專業人士寫來充門面的,真正能為專業人士所有的幾乎沒有。一些掛著深圳大學等學校的博士拿著一本自己寫的書籍到處招搖撞騙,其實他也是個門外漢。周末偶爾翻過這本書,發現也是個照抄主義的主兒。
- k. U' D5 {$ I$ }1 ~+ _* n
2 g8 ~7 m" j, \: j9 I# K8 ]" ~8 j看到今天地鐵的發展,我感覺有點像大躍進。作為一個技術管理人員來說,其實還是戒驕戒躁吧,不能改變現實,只求改變自己。
' r4 g! c2 k; \5 K$ g J3 D6 `+ e V1 V+ C
希望不要讓類似的事情重演!!9 d7 Z( A P6 h, `. h W- B
+ [7 D1 g* }6 v z: u: M+ C$ E
% d* g; Y: P0 l" F8 T&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