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德論壇在華舉行,教育問題的傷疤再被揭起,而此次中國高校教材滯后成了炮轟的焦點?! 按髮W里的教材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德國企業(yè)很頭疼,必須要從頭開始培訓中國新員工”等話題,接連成為專家毫不避諱的“妙語”。
/ F; k* R' `4 j d/ ]) _; e- o* e 在論壇上同樣表示“不滿”的德國呂貝克應用科技大學副校長約阿希姆·利茲在接受《法制晚報(微博)》專訪時表示,學生太被動、父母太嬌慣,教授講課照本宣科幾十年,中國的實用型大學要想和德國的大學相媲美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并稱這種高等教育應該有個根本的改變。
o' i! E& }9 ?) s# v+ G7 B+ r 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麗賓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中國學生在外企工作的技能差,外語才是最大的攔路虎。& K9 A% t7 G0 s) k' r1 A
●教材落后 跟不上趟兒 學的知識跟不上技術發(fā)展# r) o, x2 h( z9 J; v
麥可思HR信息管理咨詢公司總裁王伯慶表示,國內(nèi)大學的教材嚴重滯后。根據(jù)麥可思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許多應用型專業(yè)大學生的就業(yè),與他們的學歷層次和專業(yè)并不吻合,分析其中的原因,王伯慶認為,關鍵就是大學里教授的一些知識完全跟不上技術的發(fā)展。6 c) ^! n9 Q& I1 E [
來自德國的呂貝克應用科技大學副校長約阿希姆·利茲則稱,中國應用型專業(yè)大學生的“知識脫節(jié)”問題讓人頭疼。7 j+ U& A3 V( R$ N( z( f+ y* Q
“我們德國的企業(yè)很愿意到中國來投資,但就有一個頭疼的問題,必須要從頭開始培訓新員工。所以,我們德國的企業(yè),每到一個地方,就要建立一個很大的培訓基地。”他說。( O! c6 S( F+ i; q. I
●被動上課 中國工人足夠多 缺的是工程師
9 z# f5 j7 v% U9 | _& A “ 18年前,我第一次在中國給學生上了第一堂課,當時學生對于這種完全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的上課方式很是興奮。但是直到現(xiàn)在,我再來上課,他們還是不習慣在課堂上擔當主動的角色?!奔s阿希姆·利茲告訴記者。
+ _+ n5 ]+ D" j4 Y) m0 ` 約阿希姆·利茲說,學生可以從老師口中得到所有的授課內(nèi)容,如果沒跟上老師,他們還能從教科書上找到每個字。學生自然不會自己做什么事了。他們只是在被動地消化,這不是一個好方法。
- ^; N2 Y* F0 o5 o; k “學生沒有鍛煉的機會去解決問題。他們學到的只是重復特別的解決方法。這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是一個被動的角色?!?font class="jammer">0 Y! H5 F. G+ L) D) M0 @
約阿希姆·利茲認為,如果一個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也就不需要工程師了,而是更需要工人?!霸谥袊呀?jīng)有足夠多的工人,但是沒有足夠多合格的工程師?!?font class="jammer"> `3 S" M. z. w$ a
●經(jīng)驗對比 德國沒有完整教科書 學生須靠筆記
; @3 X9 H! n4 b1 m 約阿希姆·利茲告訴記者,在德國,學生必須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而且擔任主動的角色。2 m" i, s) F1 K9 Q; E4 q
在德國,學生沒有一本完整的教科書。所有知識都是教授在講課時的內(nèi)容,學生必須每時每刻地跟上老師,有一些教授,甚至不給學生任何講稿,學生必須自己記筆記。3 [- U4 J' i# q, V4 O
在德國的大學,老師教學生的是解決問題時的基礎知識,而不是解決方法。學生自己首先要找到解決方法,然后教授才和學生一起討論結果。在這個知識轉換的過程中,學生是主動的。
( d' q3 q! K& ] ●專家分析
( w, b) G$ C5 f0 t; {0 P" G9 G 缺乏外企技能0 R9 ~5 j/ s2 L2 p
外語是攔路虎
( ~9 J5 h$ q: W) Z 《福布斯》雜志早前曾指出,中國大學生畢業(yè)即失業(yè),許多大學生走上流水線,不是因為白領工作機會匱乏,是因為他們不合格。在華跨國公司最大的煩心事兒就是如何找到合格的人才。 ' p4 j7 f9 ?9 i; _) w
對此,中國國際工商學院助理教授葛定昆告訴記者,英語確實是中國大學生進外企最大的攔路虎,它“抹殺”了近60%的中國大學畢業(yè)生。盡管我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學英語,但真正能用英語工作的卻很少。
% M6 t5 T: h7 S7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