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轉載(二)$ _5 Z* j* v8 q
再將視角轉到美國的大亨時代,在那個時候,誰都有可能一夜暴富,今天你或許還默默無聞,明天或許就不同凡響,你是一個工人,可是當你掌握了一定的技術之后,存到了一點資金,就可以自己設一個小型工廠,招募人手去創造更多的財富。那個時候的美國人是有多么勤奮恐怕就不必再多說了,看看他們的鋼鐵產量,看看鐵路的建造,還有公路、城市的建設就知道。9 F) O$ A: R0 h T
2 Y4 \) H5 E: @) I* f# h 中國的情況和那個時候的美國十分相似,同樣是階層還未固化,就譬如我一個朋友,剛畢業一年出去跑業務,只短短一年時間,就湊了一筆錢去開了家工廠(紙箱廠),很奇怪吧,為什么?因為他有了客戶,有了訂單。
5 l. G+ Z- f3 ^1 T% `/ H/ M- y
+ p+ @7 C* e) _; e8 U5 t 訂單是怎么來的?這個不必多說,勤奮的人跑到了單子,一個月的獎金加提成就有兩三萬,但是如果偷懶的人,可能只能吃八百塊錢的底薪,這就是差別,同樣一個工作,收入的差距自然而然的令人眼紅,我想,單論跑業務這一行,除了一些不求上進的人,在這種環境之下誰都會勤奮起來,努力跑幾年,之后就開一個工廠,買房買車。有了這個目標,不需要任何人監督,每個人都是不知疲倦的超人。' u z5 `/ I) W/ j' v0 d
3 \+ [( s2 J& G- g9 j# t 除此之外,這樣的人在各行各業都有很多,我同學的爸爸,下崗工人,十幾年前家里連米都吃不上,要到岳丈那里去借,后來狠了狠心開了個小店,專門賣裝修材料(油漆之類),當時為了省錢,每天早上三點起床,挑著扁擔去四十里外的市里進貨,想想看,一個人挑著上百斤重的貨來回走六十多里路是什么概念。7 O8 U# Y& c* ]5 `' y/ W3 G
; Z6 D1 P, Z9 u/ q8 w
現在人家店鋪有七八間,在一個地級市里還有分店,當然,以前是賣那種裝修用的綠漆,現在主要是賣瓷磚、燈具了。$ O! q* h( x/ ^6 _) x
5 M' P; Y1 k" \2 v# ] 但是,你有沒有分析出他們為什么會如此勤奮嗎?他們可沒有人監督,完全是靠自己的自覺,原因除了有改善生活的欲望之外,他們還相信,在這個社會,只要自己付出努力,付出勞動,生活就能改善,只有有了這兩個因素,人才會不自覺的勤快起來。( Q9 f5 Z5 f' K- }+ M& q' i% L
( Q) P) z5 i3 X
其實根本不必舉太多例子,現在社會上的商人和官員,恐怕大多數前身都是泥腿子,不管他們是否做了什么缺德的事,但是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是通過了努力而使自己的地位上升的,他們堅信能夠改變從而付出了努力最后得以成功。
; x6 G0 O6 T6 m0 X5 C: c
: {: J$ S0 r% a6 s 這就是勤勞的來源,而絕不是什么人種問題,我敢在這里夸下???,只要印度的巨富們不是血脈相承,只要印度的政府給予底層改變的渠道,印度人會比中國人要勤快的多。
' H. A' c: P, Q
" S! E4 g0 O: j! a) U# E+ \ 再打個比方,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揚帆出海,去為了財富尋找新大陸的時候,他們可曾懶嗎?相信我,他們是當時最勤快的一群人,他們為了希望,可以去忍受風浪和寂寞,勇敢的向未知的世界開拓。/ s( q3 q/ y8 ^5 w& f' p7 `5 |
( Z8 U7 D% q3 a( G, ?" v9 s" @# B 可是為什么當西班牙人得到了財富之后,財富卻流向了英國呢?為什么英國瘋狂的制造紡織品呢?不用說,這些紡織品都是供富裕起來的西班牙人消費的,當時的情況是,西班牙人得到了他們的財富,他們已經不再有雄心去開拓了,再加上當時社會階層的固化,冒險已經成為了過去時,結果是,英國人勤快起來,非常非常的勤快,比現在的中國人要勤快十倍百倍,他們可以忍受最惡劣的生產環境,可以忍受最粗劣的食物,去為西班牙老爺們的享受而付出勞動。8 G- g( c1 X$ n% e5 o: W ~, ?# k
0 l0 J3 D/ r- J3 ~; r: R3 [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西班牙人和英國人,恐怕無論如何也和勤快不沾一點邊吧,河里有誰認為西班牙人勤快的站出來,有誰認為英國人比中國人勤快的也站出來,除了特例之外。
1 y5 c4 |/ \) \* X. C+ M2 d. l* c+ S- [( r" m5 \4 U1 N/ R
所以,請不要用種族主義的偏激觀點去形容一個民族,他們也曾偉大過,他們也曾創造過文明,輕視他們,就等于是輕視我們自己,輕視我們自己的祖先。他們只不過是在這個時代不太得志而已。
& ?4 d. q0 g: l3 [$ I5 ]( [
# g8 w# a: i" A+ K/ ^轉載(三)
2 I. p% @' @- m* e' n 無數個事例可以證明,任何民族的天性就是懶惰,唯一的區別就在于社會是否能夠激發而已。
% e; k) u: c0 I9 b4 L+ m' F3 K+ Q, |( d
拿破侖時期,有一個定論,就是德意志民族封閉且懶惰,幾乎是各國輕視的對象,結果如何?在五六十年后,誰敢說德意志人懶惰?誰敢說他們不夠勤奮,結果是整個歐洲都懶惰下來,而德意志人卻是整個歐洲最勤奮的一個族群,他們一夜之間締造了最強大的工業能力,鐵路的建設是法國的數倍,到了德法戰爭時期,德國人由于利用工業的力量,用鐵路迅速的集結軍隊,法國人還沒有完全集結,就被德國人擊潰。之后的閃電戰,其實說穿了,還是工業力的體現。這些東西,很多都是普魯士德國時期打下的底子。3 o) s4 E; A. Y u
" V2 l- _, ]) H# z/ s. Y 一個公認的懶惰民族為什么會爆發出如此大的能量呢?首先,是教育的普及,受過教育的人往往更有進取心。其次,是大變革的驅策,德國人迎來了幾百年未有的變革,工業的出現將原先的小農經濟徹底的擊潰,大多數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向上的通道霍然張開,每一個人都可以憑借工業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 ?- U. S% V+ l" {8 p0 H: {4 _. l' R: ~1 h' V" J4 ]
最后,是拜金主義的盛行將一切的道德廉恥擊垮,許多人會說,道德廉恥豈不是人的優點,難道擊垮了才能工業化嗎?現實告訴你,工業化的開始就是道德紊亂的時代,從威尼斯人開始,到后來的英國人、美國人、德國人都曾經歷過這個時期,拜金主義取代了一切道德,為了金錢,屠殺殖民地的土人,販賣黑奴、鴉片,踐踏世間任何法律都在所不惜,翻開各國工業化的歷史,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一個共同點——血腥。! k7 ~8 o' R6 \$ T8 P
/ P7 M$ w- l( ?, T
而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工業人口的生活條件改善,最后道德開始回歸,看看七國集團,這個世界上主要的工業國,幾乎都可以看到這個特點 & ]/ _, o/ _3 K# h2 d. ~
* m" d5 I7 W. a/ d 言歸正傳,印度人并不是懶惰,或者說他們本身是懶惰,但是沒有得到激發,一個印度的賤民,從出生開始他就知道不管如何的努力,也絕不可能改變自己的種姓,更不可能因為努力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的時候,懶惰是他處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因為他別無選擇。
! n! `' M. K1 a* a/ o, Z# Q ]3 p% F# w4 J) c
一個掏糞的種姓,不管他如何努力的掏糞,他也永遠是個掏糞工,永遠被人輕視,那么他有什么理由勤快起來呢?既然印度的精英締造了這樣的社會,除非他們有足夠的鞭子,去時刻監視著底層毫無希望的人勤快起來。問題是,印度的官僚體系也是世界上最懶惰的一群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個理論不但可以套在下層,就連官僚階層也是如此,注意去看印度的階層結構,上至總統、總理,你們都 ) u2 ^* N. A% h# \) f) z9 A
轉載(四)) m8 ~: t" Q6 t$ m' v
所以我認為,印度在上世紀錯過的時機主要還并不是能源和其它原材料的廉價時代,這個說不定是會時來運轉的,再說只要咬緊牙關,日本、四小龍和中國的經驗證明,高油價并不是追趕先發國家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礙。$ p) r; J0 w+ d @: D% O9 Q
( F- X: \% }" Z9 p1 ?" K1 \- s# x
印度錯過的是適合革命的時機,是包括大批出身貴族、精英階級的子弟也自覺自愿的背叛自己的階級,投身建設新社會的理想的世界大勢。但現在,蘇聯已經瓦解,理想已經退潮,當年為下層人民奮斗的人物都被貼上了暴君、傻瓜之類的標簽。原來的鎮壓者卻被找回來供為偶像。政治正確已經完全翻轉,或者說恢復了歷史的常態。7 R/ q( l5 @0 F, f1 z: F
0 E& m7 d( n* L9 x( L
既然看到了犧牲被說成是愚蠢,革命被斥為是破壞,為別人獻身奮斗不但沒有現實的利益,甚至還會在死后被自己努力想要幫助的人遺忘、拋棄甚至唾罵,被主流史書宣布為賊寇,那還會剩下多少人愿意堅持為了最大多數大眾的真正利益為戰?于是,灰心意冷的去經營小家了?,F在這世界,雖然有各種不平衡甚至危機,但資本的統治從來沒有這么鞏固過,印度的反體制力量在其中更加是微不足道。 , Y& B" O+ G2 u, [9 x6 @
8 ?) |7 q/ [6 z8 b* b
花錢花在哪里?修路,高鐵,電力、水利,這些不需要?沒有這些,你憑什么去工業化,憑什么進入現代化?花錢在這上面再怎么樣也比直接補貼給富人來的實在吧。
* s' A, E7 O1 v1 y: j0 |8 A( P7 I7 {4 t# I- J" I* w4 y# j
什么是發展中國家?什么都是扯淡,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一個職能就是再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更好的為商業化、工業化服務,沿海是發展起來了,內陸呢?內陸該死?要連接內陸,鐵路、公路、還有必要的電力需不需要大規模的投入?
. L5 `4 @% G* l0 b: N2 I0 e$ w/ V+ F0 S( \& e
很多人現在是只看人吃肉沒看人挨餓,現在看到歐洲和美國多發達生活水平多好,一個個眼紅耳赤,可曾想到兩百年前的歐洲人登上條件極差的商船以超高的死亡率去追尋香料的痛苦?可曾想到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痛苦?可曾想到美國牛仔去鳥不拉屎的地方淘金的執著?$ V% v* S, e) R% S8 E
/ f+ l: X7 S, p: ?! t: \ 當然,你現在看到的是淘金和工業革命的浪漫,我現在把你發配到工廠去一天做十幾個小時工賺的錢勉強夠自己吃飯去看看,或者把你發配到西部去待上幾個月如何?
# Z" R* U9 }, y' L' F0 n3 |8 D Y# D' C: P* w
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這叫發展中國家,那些賺了錢就分掉的國家叫不發展國家,沒有這些年不斷的花錢,不斷的投入,你還想工業化?你沒有鐵路運輸貨物,沒有足夠的電力匹配,沒有農業的保障你還奢談什么勤勞、生產率高,你就是再勤勞,也不過是第二個滿清王朝罷了。清朝的時候你敢說哪個人吃的苦少?吃的苦絕對比你這種坐而論道的人要多的多,結果如何?那里山清水秀,風景宜人你愿意不愿意回去?" @; o3 Z2 ]) x& e+ U; t5 v
$ i8 k, S: W3 X0 l% `5 T u 日本明治維新被人稱頌,可誰曾想過明治維新時期每年日本爆發數十場農民起義?知道為什么嗎?日本這樣堅韌的民族都受不了這種壓力,歐洲工業大發展的時期為什么共產主義流行?你以為人家吃飽了沒事?說的再明白一點,你怪東怨西不如怨自己的祖宗,為什么別人的祖宗給他們留下的是鐵路、公路以及技術的積累,你的祖宗留下的卻是滿目瘡痍和戰火。0 u4 j, f5 F' s- q& _7 e: `
* ^& {5 H/ `1 y1 v0 H/ N
抱歉,話說的難聽了一點,有點憤世嫉俗,大家當笑話看看。我個人的觀點是作為后進國家,想貪圖享受,想不用干活就能過好日子都是妄想。至于什么污染留給自己的話就少說一些,誰在大發展時期都有污染,倫敦以前為什么叫霧都?美國在二戰時河流是清澈的還是腐臭的?& }+ U' O2 E7 a7 e: w! d7 `
" z) A3 |# K) G+ n' b# O5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