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的單位都把設備的管理寄托在設備管理部門,好像交給了設備部門設備工作就完事了,就萬事大吉了。其實實際中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4 W; s; q) }, x7 G- @; s, u
4 i R% I% _' u* z: o) P
設備部門往往在單位里是一個邊緣的部門,看似重要其實不然。如果因設備故障影響了生產設備部門就是首當其沖的問責對象。筆者在實際中就深有體會。
" k+ m! b7 W' Q$ g0 @; E) T
9 T, O* I( I% t3 f現在的不少單位對設備部門的人員配置不很重視,設備部門的權利也是沒有實際的賦予。反之對掌握設備運行的生產部門卻很仁慈,對生產部門的設備操作者要求不高,考核時沒有將設備的維護管理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這樣使得操作者對設備沒有概念,除了會按開關其余都是一無所知。有的連潤滑油的注入點都搞不明白,更不用說需要他的日常保養了。操作者只知道產量。如果出了設備故障就只有撒手停工。好像自己沒有一點責任和解除一般故障的義務。設備出故障后生產部門會拿生產來要挾上級,讓上級給設備部門施加壓力進行及時的維修和檢查。+ P0 q, N' b: U7 ^% F
' y3 L1 d! @ p; C- |, x其實這都是對操作者的要求太低造成的,目前大量使用的勞務工對這方面的素質要求更低。好像只要會操作就行了,生產搞起走了就行了。但是不少的管理者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生產是靠設備弄出來的。古人早就說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卻不這樣認為,來一個勞務工兩天就上崗。好像搞機械加工是個非常簡單的事情,隨便弄個人來都可以。現在的工廠里操作者的專業知識真的令人擔憂,設備因為保養問題出的故障太多,影響生產也比比皆是。
& `0 k8 a8 N9 a/ k' n# g" h/ R& d" q! @
幾百臺設備單靠幾個設備管理者來管理那是很難的,單位應該賦予設備管理部門一定的權利,可以進行對違反設備操作的行為,因為設備保養不當出現設備故障的行為,不按規定對設備進行點檢和日常保養的行為進行檢查和處罰。人事部門應對新進廠子的員工進行技術崗位的培訓,除了操作外設備保養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只有這樣全員動員一起對設備的精心維護保養,才能保證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才能促進生產的正常發展。就像一個戰士在戰場上如果武器因保養不當出了故障,如果自己又不能排出故障,非要等到維修人員來解決。那就有可能在維修人員未到達時就被敵人消滅掉了。要想贏得戰爭更是一個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