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的專業是機械設計與自動化,就讀的學校是一個三本院校。雖是三年本但也在全國排的上前幾名,今年也順利轉型升為二本院校。雖說比不上社區的大神們的985,211高校,但是我們學校也更注重教學質量。除了本校教師,同時外聘了不少重點高校老師教授及科研所的專家,企業的工程師來校任教,各種教學設施也是大把大把的用錢砸下去,以至于有些考上二本甚至普通一本的同學也有些羨慕。
2 |: e% E9 E U; g
8 o w2 |9 k H而我們這些三本院校的學生深知處境的尷尬,在中國的體制下,不論找工作還是深造都會遭遇瓶頸甚至歧視。但是,我們因此更加努力,每年考上華科大,武大,哈工大,中科院等等的重點大學和科研所研究生的前輩們,每年都有不少。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建模大賽,機器人大賽,工程訓練比賽等等,我們的獲獎也僅僅排在省內那幾所211,985高校后面,一般的二本,一本都比不上我們。我們用另一種方式證明自己!
8 L# V* D4 d0 H7 s! a6 ^4 L, a8 q% k" i0 a# D
好了,閑話少說,之所以想寫這篇帖子,是因為還有一年就畢業了。這些年從剛進校的稚嫩也逐漸成熟,也接觸到不少老師,不論水平高低,不論年輕或是年邁,總想為他們留下點什么。社區的前輩們大多也有過求學經歷,相信也會得到大家的共鳴!如有不足之處,請指正。& R: E# X! y) c+ K) c7 L( @
; p( z, s& P! O4 N3 d5 U) P; ^ 寫的第一位是我們實驗室的一位很可愛的老師。老爺子今年70多了,60年代的大學生,高級工程師,精通俄,日,英,德四國語言,在某大型鋼鐵公司工作了幾十年,退休后被學校聘到實驗室工作。老爺子上課十分嚴謹,也十分幽默,下課時總愛和我們聊聊,講講他原來工作學習的事情。老爺子常說:你們這群小子,要把機械制圖學好,一個工程師的水平全體現在圖紙上。老爺子在80年代出去接“私活兒”,幫別人畫圖紙,裝配機械,如今已經有4套房。這讓我們不得不感慨,知識就是力量。老爺子制圖水平一流,在如今CAD等各種繪圖軟件流行的今天,老爺子仍然習慣手繪,我們所用的實驗指導書的每幅圖紙都是老爺子手繪的(上傳兩張照片),給我們講解作業時,老爺子隨手的標注都讓我們感到羞愧。講講幾個老爺子的故事。
) i4 F- }: A) v
I7 |, F3 n, I2 \; Q8 [ G 第一個故事,那時候老爺子剛剛畢業2,3年,在廠里的技術科當技術員。有一次,廠子出產的一批角鋼角度未達要求,下游廠家要求退貨。退貨事小,但是廠子的技術人員花了幾天還沒找出原因,嚴重影響工廠進度。老爺子自告奮勇,帶著4個鉗工將軋機進行拆卸,一個一個部件檢查,校核。最后發現是電機功率過低導致產品不合格,更換電機后,很快恢復正常生產。老爺子因為這事得到了廠里的嘉獎和重視,這讓我想起了 閉門造車 前輩,兩位老爺子都是“一戰成名”,肚子里沒點貨還真不敢挺身而出。老爺子也在這次事故中,將所有的檢修過程和數據整理了出來,后來靠這些數據寫一篇有關論文,獲得了當時冶金部(現已撤銷)的獎項,后來這篇論文也在老爺子評高級工程師時起了很大作用,當然這是后話。
4 i$ o+ V1 y; j( j' D, a) C
2 G! c2 P, d* G4 x- j. _, x 第二個故事,工作幾年后,老爺子考上了武漢大學進行深造,上了一個星期之后才知道考工程師的事,那時是家里和廠里為了讓他安心深造,而且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老爺子二話不說,辦了休學手續,回了廠子,硬是在這一個月時間啃下了幾本“磚頭”,考上了工程師。講這事時,老爺子頗為得意,告訴我們,考上工程師,他的工資從80多塊漲到130多塊。而那時一個五級鉗工的工資大概在四五十塊。3 V/ P {/ [- e+ H/ a5 m. S
6 C) S+ T6 X2 q0 b* C
老爺子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包括學習德語和日語的故事,與私企合作的故事等等有時間再寫出來吧。
0 l. h, Q6 k: m" E7 L4 j w7 q, J9 y; H0 O% B' t0 q9 r5 K
關于老爺子的告誡可以這么總結:
% L/ G# i1 @5 t3 P* ^; b
5 z/ y8 ^$ t& ~. h! y J1.機械制圖是一切的基礎4 |* n$ h3 `9 P7 _ E
2.養成隨時總結,做筆記的習慣,對你以后大有好處
3 s9 v' q0 c5 ~/ u; b2 x3.”臉皮要厚“,不論是向別人請教或者受批評,多學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 [/ S7 D' u4 z- d+ H( V0 M& ?
4.肚子里要有貨,靠關系的人的確有,但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 x: S0 a; _- \8 ~ q* i4 I4 I1 ~1 ^: E5 A7 ?0 C$ O& \ ?4 {1 `
寫的第二位是學校顧問委員會的一位老顧問,也是位老爺子。(以免混淆稱為老教授)學校聘請了一些比較有名望的老專家教授作為學校的顧問,督導學校的教學,可以對老師以及教學方方面面進行指導。第一次見到這位老教授,是在大一下學期的制圖課上,老教授旁聽。那時我們都以為這位老教授是學校的校工,因為你實在無法想象一位學校顧問委員的老教授穿的如此簡陋,一雙皺褶的皮鞋,已經洗的有些灰白的黑褲子,干凈但明顯有些破損的外套,很厚的很厚的眼鏡,發型是經典的”兩片瓦兒“4 q4 i0 u3 v# s( Z; {) [ P8 d$ O8 Y
。那節課講課的老師的神情充滿崇敬。
! Y% m! T+ O. J) ^7 {
5 V' q( o2 r$ ]( H下課后,老教授與老師交流了一會兒后匆匆離去。這時,老師才告訴我們,這是位學校顧問委員會的老教授,曾經是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員,受過國家的多次嘉獎。我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校園中那個略顯佝僂的身影是那么高大,他不為我們所知,在各個教室,實驗室來回穿梭,督導著教學。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老教授與我們見面的次數變多了,老師講課時,他也拿著筆記本認真的做著記錄,與我們交流學校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課本是否滿足大家需求~~ 我印象最最最深刻是老教授的這一段話:我們搞機械的不能急,前期都是積累的過程,厚積薄發。也不要一味的覺得國外的技術一定領先我們,在機電控制方面,中國可以說并不比其他國家差。你們好好學習就是為了以后出去打敗那些工業國家。有些同學總說中國這不行,那不行,比不上外國。但是你們知道什么叫”外國“嗎?美國,德國,日本:美洲,歐洲那些國家加起來就叫”外國“,我們是以一個國家在于數十個國家比拼!!這段話對我觸動很大,所以有時候看到那些”噴子“,替他們感到羞愧!
) O3 F; c" P7 X3 w' I/ s1 H
8 `( `! ^+ ] c# v 老教授從來不讓我們叫他教授,只準我們叫他老師,在路上遇到,我們總是恭恭敬敬的叫一聲:老師好。老教授總是微笑的點頭示意,有時也會停下來和我們聊會兒。有次在食堂,遇見老教授,當時就忍不住了眼淚刷刷的流,你能想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為國家歷下汗馬功勞的功臣,拒絕了學校的專車,每天在學校奔波,午飯卻是一碗最便宜的4塊錢的拉面。爾后,在食堂幾次遇見老人家,看著老人桌上的面條,依舊忍不住淚目。% q2 x( x7 t4 |
( V1 P$ ?0 n- B3 W 我在想,老教授不是吃不起好的,他只是習慣這種粗茶淡飯的生活。老教授曾經邀請我們專業的同學一起開個座談會,和大家一起聊聊,但由于老人家身體原因,未能舉辦。
5 ^+ Y0 M- Z# Y6 i- U8 A- V/ g7 D. }5 e/ D+ R. r
兩位老爺子都是時代的縮影,刻苦鉆研和自力更生是他們最大的法寶,也正是有了他們這一代為我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遠。
4 ~' F d4 ^3 y8 a, Y8 X* S# U4 }* h% r3 ^) O
后話,曾經由老教授負責的某項科研項目得到了世界級突破,獲得國家的重大獎勵,曾經的負責人之一現在已是中科院的領導之一,其他大部分成員也是各個大學,實驗室的主力。但也有像老教授平平淡淡地退下來,為培養下一代機械人努力的前輩。老人家談起這件事時,沒有絲毫的羨慕與不甘,有的只是獲得成就的滿足和面對我們就像看待自己子孫一樣的自豪與親切。4 e5 `3 l) i3 y D
/ c" e- R9 V `3 d6 [9 p% E
第一篇 完
3 @ t% d0 `4 i: s by 淡泊齋王/ Y# P" N: U/ f U
# |4 ~4 z6 `0 n9 J7 Y: w0 e7 I) @- C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