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前曾為了將要就讀研究生而興奮,為即將跟隨導師進行"高大上"的學術研究或設備開發而興奮,為自己"不喜歡務虛,喜歡務實"的現狀解脫而興奮。然而這份興奮并沒有持續多久。高校老師更多的是追求科研經費,追求職稱評定,而不是研究成果對科技技術做出的貢獻。而且很多申請的項目追求國內或國際研究熱點,不根據自身情況,似乎自己什么都能搞。我曾經跟一所大學的教授交談時提到過,"高校的老師應該需要到企業掛職鍛煉或先去企業工作幾年再進高校任教,而不是直接從博士跳出來當老師".為的就是"高校的老師能真正的務實"。
, D: Z" n) v' w$ P! y. w# [* P- D4 r( g( K8 A b7 z, Q* d& c, k% a( I
研究生畢業前,我拼命練習AutoCAD、UG甚至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后,工作后我才發現設計好不好,產品行不行關鍵取決于自己的那顆“腦袋”,軟件只是實現自己設計意圖的呈現工具和分析工具,我們不能成為“軟件”的奴隸。6 u# R; H8 Z3 l; C
9 u0 B& y7 n C 998大俠曾說過“沒見過好東西,也很難創造出好東西”,這個我深信不疑。搞技術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實踐的反復過程。工作后,我的原則就是“搞技術,拒絕做好好先生”。在自己負責的項目上經常和領導就項目設計方案、產品具體設計甚至圖紙標注上發生爭執,主管批評說“你怎么這么擰呢!”我是這樣回答的“我只是堅持我自己的觀點,我不怕批評,不怕犯錯誤,只有犯錯誤我才能進步”。我為什么敢這樣,那是因為“我要為項目負責,為產品負責,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個善于傾聽善于聽取不同意見的好領導!”
5 B0 W" t" c# Z* {, M4 [2 f4 r* ?0 h. \9 J, ^ B0 X
搞技術我最討厭這種聲音“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或那樣的”。你覺得永遠是你覺得,我要理論依據或成功經驗,不要只停留在淺薄你覺得上面,搞技術就應該對項目負責,對產品負責。
0 s% R# j# T. m# `. t
$ ~) A1 [4 H) Z- Y; T
) @/ h( X$ ?: f5 Y)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