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iviling1204 于 2015-9-26 01:08 編輯
# s4 u9 v) c! d* U- j% D6 K1 [3 p3 a
好久不來發帖,QQ關聯號不能用都不知道。微信群上討論到折疊電動車的事情,覺得有意思,就以此扯扯個人目前理解的研發流程。
* T0 Q0 |+ \: \" p' e說起電動代步車,最近三年的流行情況是13年流行雙輪自平衡車,14年流行單輪自平衡車,今年流行電動滑板車。
6 k! z1 r# i9 V& i* L& e& j前兩者,因為倒立擺,顯得高大上,剛面市的時候可以賣上萬甚至數萬。等控制技術被人山寨爛了以后,我見過690塊錢一輛的單輪自平衡車。一次創業的公司,賣得火的月銷量4000量,銷量不可謂不大,不過現在市面上有多少玩?貌似不多。
6 O( Q( [6 l4 c! G( k1 s+ C今年年初開始,忽然流行起來電動滑板車,電動滑板車隨著代駕行業的興起而興起。開代駕的不能跑著過去,送完客人不能跑著回家,所以擁有這樣一部車,平時展開,送客時折疊放后備箱,回家時再展開。滿足了這些人的需求,也就有了市場。而不是炫耀了狂拽酷炫吊炸天的技術,才有市場,狂拽酷炫通常沒朋友……
! m7 p K) Y2 G3 J' ?那么研發第一步首先是了解客戶需求。了解真實的客戶需求是個技術活兒。10年前,我曾聽一個對日本出口紡織品的公司老板說過,如果誰能提供出日本每年流行什么,缺什么貨,那么年薪50萬是可以的。現在很多干這個的,名曰咨詢行業的,就是很高的薪水。能夠準確知道客戶需求固然很牛,而等大伙兒都意識到這是個客戶需求時,或有一大波搶飯碗的,何況現研發,趕出來的急活兒,性能各方面只能呵呵了。那么預測多年后的客戶需求,就是相當有難度的技術活兒。好多公司由此興起,好多公司由此掛掉。電子影像時代的到來,柯達膠卷栽了,日本的數碼相機火了;數碼相機沒火多久,手機越來越能代替卡式機了,諾基亞起來,日本的幾大相機就不怎么地了;智能機時代到來,單反性能手機無法實現,諾基亞就掛了……
# `8 e0 O3 O! i" S P1 f所以,在大企業,高級別的工程師必須具有足夠長遠的戰略眼光。這樣的人薪水如何呢?公司薪資保密,但看他們能買比奧迪A6L更貴的車,總能猜猜吧。 Q0 K5 f' o% L5 o w4 h; y
然后就是客戶的需求抽象定義成工程要求。發明流水線的福特曾經說過,如果你問客戶想要什么,客戶會說他們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客戶只能看到傳統的解決方案,未來若干年怎么玩,工程師應該通過專業水平翻譯過來,原來客戶要的是遠距離,快速的移動。那么汽車當然比馬強,未來要做的是汽車,而不是培養汗血寶馬。
$ F7 z5 L" M5 c8 a' `! `) ^工程要求可能剛開始只能籠統地說幾個點,而且這幾個點很可能是業內大伙兒都知道的。比如汽車如何跑得更快,走的更遠,坐的更舒服。這就需要進一步細化,分析研究子系統的要求。比如如何提高轱轆轉速,讓車跑得更快;如何提高機械效率,讓車跑得更遠;如何做好懸掛系統,讓坐著更舒服。把這些羅列下來,按照一個合理的經驗,就可以列出一個計劃,5年以后,發動機要做成什么樣子;傳動系統和外形要做成什么樣子;懸掛和座椅要做成什么樣子。
$ C4 j/ Q+ T, a+ Q2 o7 V' L按照這樣的邏輯做,5年之后,10年之后,如果方向正確,那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某某設備啦。我所知道的美國幾個公司,都這么干的,比如說福特的某款新能源汽車,前幾年就已經做了幾年的前期可行性研究,現在一大堆各種工程師,科學家還在高,到2018年能面市,研發周期長達近十年。
1 g# t4 ] P) ]' `5 r6 v9 }6 U2 ?在這過程中,工程師需要把需求吃透,翻譯成工程方向,細化成技術攻關點。做出來樣機后要驗證設計方案,再改進,再驗證。幾個輪回折騰下來,再定型。最后出廠的時候,很多問題和風險已經被處理掉,上市之后故障率就會很低。
) o( \8 p& I, ?4 h% Y; _$ \2 \. L為了未來的持續領先,研發還需要持續改進,產品面市后,需要不斷收集客戶反饋,總結客戶抱怨,在這些抱怨上,總結設計缺陷,技術漏洞。再在下一代產品上進行版本升級,改動大的話,其實又算新一輪的研發了。4 y+ H8 l" H8 A+ K7 n5 p
扯那么多,回來說電動滑板車。電動滑板車今年年初開始火起來。除了代駕行業,其實很多人也在用,特別是在大城市。每年的9月,由于學生入學,家長跟著來北京玩,中秋節“跑部錢進”,9月就整個北京的“堵月”。有時候一堵成個小時不得動彈,下車趴在地上用“命根子”戳地估計都比車跑得快。 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比如飛車搶劫),大陸很多大城市是禁摩的,至少是不發牌限摩的。電動車就成了理想的代步工具。但電動車有以下不足:7 s R$ `0 ^0 W! D- ?3 U. |
1. 電動車雖然穿梭自如,但電動車價格偏高,經常成為小偷下手的對象。我在北京已經丟了6輛大大小小的各式自行車啦,電動車目標大,重量大,沒法扛回家,更容易丟。; k k) \" @3 B e3 L; I
2. 電動車沒法上公交地鐵,這一點很重要。在北京,公交地鐵發達,但2公里到5公里,是最尷尬的距離。這距離,走過去費時,開車找停車位費事,等公交不能點到點切也費時靈活度差。坐地鐵,走去地鐵和從地鐵經常面臨上述的2~5公里尷尬。( t" A N* y2 L9 n" n2 |. D
基于上述缺點,基本可以總結出幾個需求了,現在流行的叫“痛點”。
+ n9 t# i2 }( D/ b電動滑板車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做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電動滑板車。帶立桿扶把的,不帶立桿扶把的,都見過啦。這都能解決上述兩個痛點,可帶回家,不易被偷,可扛上車,下車就騎。但不帶扶把的,市面上有做到3.9kg輕的stary電動滑板車。不過這種滑板車,畢竟不是滑板發燒友,不敢玩的。轱轆小,路面適應性太差,開快了一個小石子估計都能絆倒“狗撲屎”。所以相信不會太大賣,盡管他們強調全球最輕。6 n3 Q3 Q4 ]. O1 `5 D
帶扶把的,看多了,大家你抄我,我抄你,解決來解決去,都是在解決折疊方式和前輪尺寸之間的矛盾。玩這個,如果前輪不夠大,上路速度起來,很容易被小石子和臺階絆倒,同樣“狗撲屎”。前輪夠大,折疊就不好辦,尺寸過大,整個尺寸莫名其妙的大,就這么大的尺寸,拉上公交地鐵,乘務員會讓你叫額外的車錢,本來就擠,其他乘客怎么看?現在淘寶,京東上熱賣的,幾乎沒有逃出這個圈子的。, H$ r, d: v) f
我兩年前自丟了最后一輛自行車以后就考慮做一個這樣的小車。當時畫圖,就始終無法繞開折疊后如何結構緊湊的問題,同樣另一個問題就是電池重量的問題。為此想過一個方法,就是折疊后拖著走。后來自己設計了一款前雙輪的后驅三輪電動滑板車。期初還是覺得很不錯的,折疊后拖著走,就不必像市面上那樣,強調自己重量輕的時候,犧牲行駛里程;強調行駛里程的時候彼談重量。因為我可以理直氣壯的多裝電池,做重點,因為不用的時候可以折疊拖著走。不詳現在市面上的多數電動滑板車,“有電的時候人騎車,沒電的時候車騎人”,嘿嘿。 B! G8 U4 V. B/ U$ C, I
但這樣的前雙輪結構在解決折疊拖行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弊端,比如轉彎半徑過大;高速發飄;路面不平時過于敏感等一系列問題。在我打算拿這個出去找投資或者推廣前,自己先騎著路測。結果又一次大意,被減速坡絆倒,摔出2米多遠,渾身15處擦傷撞傷,肋骨疼了一個月,內褲都磨了一個洞,要不是手機屏碎護著,小丁丁都得受傷。/ ^% M0 f8 H- L
這樣的操控性讓我決定放棄想了很久的這個方案,自己玩就是了,別禍害別人了。后來和幾個感興趣把這個當項目做的朋友聯系。他們建議還是做雙輪,因為前單輪有結構簡單,穩定可靠等諸多優點。但又回到折疊與輪大不可兼得的輪回,絞盡腦汁想出所謂減重方法,事實上也不明顯。2 F; [" S2 n u- Q
那時候,我想過繞開現有輪系與折疊的矛盾。想到過一個剪刀叉結構,后來搜網絡,就發現今天微信上提及的鋒鳥折疊電動車。
3 k/ o# T' ]6 b這個車的很好的解決了之前所說的客戶需求,技術細節等方面的諸多問題:
6 T: s9 B, r, c' ]' b( h1. 前輪大,折疊依然方便' W: d: `) ~' C
2. 折疊后很緊湊,占地面積小,可以立著
/ ~7 k i! B7 k9 C9 R7 d* n3. 折疊后三個輪子都在地面上,這點很重要,我做出前雙輪車后拿上地鐵做過長途,體驗很差。主要很尷尬,立著總有個臟兮兮的輪子在人齊腰的位置,蹭著乘客就很不好,自己護著容易蹭臟衣服,別人看上去傻逼似的抱著臟兮兮的東西。8 C& x- V& o$ m2 J4 e% J" S6 P
4. 折疊后雙輪著地,可以拖著走
# p/ G3 w, J2 D5. 可以騎著坐,現在很多電動滑板都在簡單加座解決,但折疊很費勁
: T- r+ w2 ~+ o6. 折疊更方便,不用彎腰就折疊了+ S7 K1 D7 f+ t$ v8 A
7. 結構牢靠,有社友說什么剛性,什么應力集中,什么不能加緩沖的問題,沒有腳蹬子的問題,確定真的研究過人家產品么?
; ?! l+ d& B! E9 e: Q+ ]; I9 t4 ]
8 T/ S- o# G/ P! K9 p. N之前那篇另一種電動折疊車,思路類似,也是很不錯的作品,但設計過于復雜,部分關節受力不合理導致重量過大。個人也不看好。一定要找出鋒鳥的缺點,個人感覺重量確實過大一些,剎車比較難辦一些。3 ^+ K% h9 ^" c2 f3 @ _
在淘寶眾籌發現這款產品后,我立即建議小伙伴們暫停原來的電動滑板車項目。雖然當初的思路是中國市場足夠大,但和當初山寨手機一樣。當蘋果即將出來的時候,如果知道了,還去山寨諾基亞,再大的市場,造的越多,自己掛的越快。
6 P$ X6 Y% p) I) B }' W+ S3 n2 l再看了看這個項目的團隊宣傳片,雖然拿出所謂美女設計師挑剔的設計等噱頭,當人家14年就開始做,經過改進,展覽和路測,一路走來。經過了一個我個人認識意義上的研發流程,眼光看得遠,需求把握得準,細節做得足夠好。如果國內大家都這么搞,所謂的萬眾創新,大眾創業,還是有搞頭的。
% E+ N& [1 A3 X8 ]+ i! R- w" v我的想法還停留在圖紙上,所以,投降,認輸。13年就有想法,15年才做出來,還一次沒有想到人家那么周到,就該認輸,沒什么可說的,這是對用心的人虔誠的尊重。我沒臉皮改一點點,山寨一下拿去賣。
; I$ _) _: ^0 I# _4 G9 m+ J9 t; R寫在工業設計這一欄,其實因為本文更多用了一些分析客戶需求,和實用性的想法。工業設計不是美工設計,社區某大俠憤然移民,估計源于此吧。1 b( x) f' K8 R9 i* U2 D8 j
娃哭了……圖和鏈接回頭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拿來切磋。9 Q" V+ O2 C3 y' B7 k* Y
' {% F3 v4 F# m) h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精彩資料|主題: 153, 訂閱: 48
- · 采用|主題: 929, 訂閱: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