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dson EDI 的九流道平模頭在業界首開先河,已成功完成試運行,可以使用不同的樹脂生產出九層薄膜。據 Nordson EDI 的首席技術員 Sam G. Iuliano 介紹,盡管質量改善程度因具體的應用領域而異,但一般來說,具有同等先進水平的喂料塊系統生產的薄膜往往存在 +/- 15% 的層間厚度差異,而 Nordson EDI 九流道模頭技術能將各個子膜層厚度公差普遍減少至 +/-5%。# x/ Z& o4 T* q# l
Nordson Corporation 最新發布的共擠技術使得薄膜加工商,尤其是那些使用高產量線專業生產特種產品的加工商,能夠在多層結構中保證各個子膜層嚴格的厚度公差。
9 G' f7 y* e( c( q9 m0 `9 ^0 k9 ?- c" w1 k3 Y
Iuliano 先生指出:“高性能的包裝薄膜通常采用昂貴的特殊材料作為阻隔膜層。多層復合模頭的精確度更高,使加工商可以使用更少的昂貴材料制作成更薄的薄膜阻隔層。同時又能提升產品質量,保證產品的一致性。”! u( |2 W# _' l4 E9 q
7 |: m: t; Y7 c! c! s; m7 t0 s6 S; G' l
流道是模頭內部熔體流量的分配通道,專為特定的聚合物而設計,具有復雜的內部幾何結構,以形成均勻、順暢的流體,將材料分布其流道內的全寬。在多層復合模頭中,每層熔體流都有自己專門的流道,只有當每一層熔體流分別鋪展到全寬后,所有各層才會被匯聚到同一個單層結構中。相比之下,共擠喂料塊將多層熔體流合并成一個狹窄的多層“三明治”結構,然后將整個“三明治”分配到一個單流道模頭中,并鋪展到全寬。多流道技術具有更高的模層均一性和厚度精確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無需將多層熔體流預先排布在一個共擠喂料塊中,再通過模頭同時鋪展,從而大大減少了層界變形的出現。7 ?) B' L" A8 s5 P% u
% F; ~3 ~3 |; zIuliano 先生強調:“Nordson EDI 在世界各地的客戶長期以來一直受益于多流道共擠技術,他們會使用帶有兩流道、三流道、四流道或五條流道的模頭。”“設計一款九流道模頭對我們而言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因為十個主模身都必須充分緊固并加熱。此外,九個流動通道需要針對各自分配的特定層面分別進行定制設計,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在設計中采用不同大小和布局的流道。” ( H) W2 F* P, N# V1 r; Y0 |2 Q/ W
' H) e' D2 f' L- p4 m* s多流道工具可提升質量與生產效率
: w2 l$ [8 N P4 r2 w
; f' Z+ S* F% b' S7 n* K* ^: [. K# ^5 f為了將熔融聚合物從擠出機輸送到多層流道模頭,Nordson EDI 設計了一系列位于模頭上游的接模分配器,具有多種不同的配置可供選擇。最簡單的版本有固定式設計,它按固定的分層順序將聚合物熔體輸送至多流道復合模頭的入口處。更為復雜的分配器能夠使熔體流改道,通過可更換的選擇導流板改變各層的順序。除了選擇導流板外,最先進的分配塊還集成了復合共擠子單元,用于在某些熔體流進模頭之前將它們復合起來,以提高產品的多功能性,形成比模頭中的流道數量更多的復合層。' _* |4 }9 B S" g3 z
# Z3 e% o$ W" X& RNordson EDI 制造的多流道模頭在數量上超過了任何其他制造商。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經驗,實現了產品的無故障運行。Nordson EDI 的許多四流道和五流道模頭在使用時從未出現過任何泄漏,甚至在產量接近每小時 5,000 千克時也是如此。對于新的九流道模頭,Nordson EDI 為模身主體設計了額外的緊固件(位于端板裝配區),以確保妥善密封。( s& [8 `3 Q$ l' w$ W
0 p2 J1 I6 G8 W7 `" j1 X
Nordson EDI 可以為客戶的某個特定的多層復合模頭定制設計 Ultracart™ 快速清潔站。此外,模頭上的 Autoflex 自動唇口調節裝置是一種模塊化組件,可以隨時拆下,因此可以很方便地接觸到模身緊固件。系統拆卸和組裝方便,有利于模頭的定期清潔和預防性維護。
8 G! f4 O3 n$ w( o+ q
' B: D! f B4 c. o- r+ MNordson EDI 為制造多層薄膜提供了眾多備選方案1 H; Z# a1 f, A) x4 `4 g
H8 Y' b. S9 C4 f: E: k8 p
Nordson EDI 推出了諸多可選的共擠方案,九流道模頭便是其中的最新成果。Nordson EDI 為特定的應用領域推薦的模頭系統取決于一系列變量,例如總體產量、層厚和粘度比、模頭寬度、所需的產品結構數量和類型,以及各層熔體工藝溫度是否存在明顯差異。推薦的解決方案可以覆蓋從配備喂料塊的單流道模頭,到每個復合層具有單獨流道的多層復合模頭。但是,推薦的解決方案往往介于這些極端方案之間,通常結合多流道方案與喂料塊方法。例如,如果一個五層結構中僅包含一個與其他幾層都不相同的關鍵表層,則可能會建議采用雙流道模頭:關鍵表層會使用專用流道內鋪展,而其他四個彼此相容的層則通過第二個流道完成共擠過程。
3 y) \! y8 k; x& s
Z+ y, A; L/ TIuliano 先生指出,Nordson EDI 雖然在多層復合模頭領域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致力于喂料塊設計的不斷創新。“在某些特殊的加工場景中,配備復合共擠喂料塊的單流道模頭從長遠來看可能是最佳方法。例如,在需要用擠出層比差異極大的多種結構時。共擠塊方法通常可以提高產品的多功能性,簡化模頭清理和產品轉換的過程。但在產品質量和一致性方面,多流道模頭則更勝一籌。如今,對于高端多層薄膜的生產商而言,這種方法無論實用性還是可行性都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替代方案。”
8 f9 v/ l9 d5 r p7 r3 o% ~$ `- [4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