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續篇】淺談德國機械工程師收入情況 |
| ||
點評
我今天看到一個在北京鏈家的同學發的“戰報”:一個30平的房子賣了230萬,一個160平的房子賣了1190萬,瘋了,我想知道,月入萬元的人在北京有多少?除去日常開銷,一個北京人(含非本地人),要多少年才能買房?
不過你不得不承認的是,同樣的工程師在上海比在鹽城有未來得多,兩地工程師的孩子見識眼界也不同,這不是從穿衣戴帽能看出來的,是骨子里的,姑且叫做逼格
未來高鐵開通,大概在2020年以前吧,一個半小時到上海,這個距離算是長三角的外圍,也是工業可以輻射到的地方
我的老家在江蘇鹽城,一個到上海300公里的沿海平原城市,今年隨著江南一帶的升級轉型,制造業重心會逐步向蘇北轉移,至少生活水準以及就業是有保障的,相信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拼命,哈哈,
房子是有限度的,當整個一線房價的總和超過其他所有城市的總和,你覺得會崩盤嗎?
從農村到城市,和從農村到一線城市,不是一個量級的,你們不明白農民家庭出生的一個普通人的苦,因為你們見到的認識的都是精英,500萬的房子,俺現在的薪水,需要30年不吃不喝,還能怎么培養孩子呢
而且,北京上海房子越漲,就意味著買不起房的和逃往內地的人越窮,因為你所有僅存的財富都在往那2處集中,你所有僅存的貨幣都在隨那2處房價上漲而貶值,別人實際在用你的錢買房,除非你在內地能用美元或者黃金生活
花俠,你沒法回避你要面對的問題。你回了老家,再培養孩子去上海,那就等于把重擔壓在孩子身上了,那個難度比你現在大得多,而且到時候,社會階層之間的鴻溝不知道會大到什么程度,可能孩子競爭的資格都沒法獲得
就算孩子失敗了,至少還有我們父母的家,但是如果我現在自己去上海,失敗了,那么就只能回農村老家,孩子就更沒希望了
是的,家庭年收入在50萬以下的,基本只能擠小房子,這樣的狀態,也許租房子住是唯一的選擇,但是中國人的房子情節,反正我是打死不去上海的,安安穩穩過日子好了,好好培養孩子去上海,哈哈,
真是手快有手慢無的節奏,但凡有點家底的,都掏空了買房,抱著錢往上沖,太嚇人。房價瘋長,工資漲幅遠跟不上,北京上海靠什么留住中高級人才?總不能只靠總裁總監運轉公司吧?
房子,是中國社會的‘最后一個屏障’了,北京上海的房價沒了,就什么都沒有了,生活在這里,都無法預見其漲價的幅度,非常嚇人,
現在感覺人們的思維是:新盤,合理路段,先買下來,貴不貴值不值,怎么養怎么還,以后再說,這就是現狀。
除了流出國,全中國的錢只可能向北京上海集中,1月份政府放了2萬億,和之前相比,這次一點感覺都沒有就江河入海了。
我前面說的太夸張了,應該不到20萬,但我覺得過10萬是可以預期的,所以現在買,長遠看都是賺。
如果漲到20萬一平,參照年薪百萬的高管,退一步講不扣稅,一年工資買5平,不吃不喝20年才能買100平,這總歸有問題的啊。那要所有人的觀念都跟著轉變了,政府持有房產,百姓都租房住
大俠,對比東京,上海市區的房價漲到20萬/平,才是合理的,所以現在4萬/平的房子,簡直搶著買
| ||
| ||
點評
FH 高等專科應用學校,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學習內容更偏向工廠實際生產。Uni搞研究的。
大俠寫得很真實,一般到了國外,最開始新鮮一兩周,然后開始覺得無聊,麻將都沒得打!內心開始懷念國內多姿多彩,然后漸漸適應生活節奏,人開始變得“淡定”,思維慢慢脫離國內模式,最后要回去時還會有點依依不舍
評分 | ||
點評
哈哈,沒錯!我以前發過一個帖子,講的就是應屆畢業生拿德國合同外派德國的待遇,吃香的喝辣的,掙的錢揣腰包,花的錢公司掏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9-13 16:03 , Processed in 0.07419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