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部件裝配(關于尺寸)公差的形式 1、 完全互換法:裝配時,零部件不需任何修配、調整即可裝配 2、 多數互換法:大多數可以互換,個別零部件需要修配,但此種方法較完全互換法,在一定條件下有成本優勢,特別在生產效率不是很高的企業。 3、 修配法:對零件修配后,才可進行裝配。 4、 調整法:對零件安裝角度或位置調整后,才可以裝配。 5、 分組法: 同組零件可以裝配,在精度要求很高的情況下可使用。 二、裝配尺寸鏈的一般分析步驟 1、 明確尺寸鏈分析的目標尺寸并分析此目標尺寸的合理要求。
(1)零件一和零件二基本尺寸都是80,若設計中使用此圖紙,將會出現不能正常裝配的情況,原因就是零件在實際的加工中不可能是80正好,而使存在誤差。 (2)但是只要零件一的尺寸小于零件二的尺寸0.01MM都可以正常裝配,所以我們要分析的目標尺寸就是零件一和零件二的間隙。 (3)明確間隙,間隙要求大于10絲。
這樣就可以輕松裝配了,黃線所示就是目標尺寸,只不過基本尺寸為零罷了。 2、 定義尺寸鏈中的相關尺寸 相關尺寸如下圖所示
0是目標尺寸 3、 將尺寸公差裝換成雙向公差 裝換的目的就是為了計算方便
公差轉化為78.85±0.05,MAX最大極限尺寸79.9,MIN最小極限尺寸79.8
公差轉化為80.1±0.1,MAX最大極限尺寸80.2,MIN最小極限尺寸80.00 4、 目標尺寸的計算 基本尺寸:80.1-78.85=0.25 公差:±0.05+±0.1=±0.15(各公差之和T目標=∑各尺寸公差) 目標完整尺寸為:
如果感覺會不會算錯,這里有個方法(這個也可用于簡單的尺寸鏈計算), 最小間隙=零件二的最小極限尺寸-零件一的最大極限尺寸 80-79.9=0.1 最大間隙=零件二的最大極限尺寸-零件一的最小極限尺寸 80.2-78.8=0.4 結果額計算的一致,證明上述計算式正確的。 5、 尺寸鏈可以進行優化 若我們計算的目標尺寸不符合我們對間隙的要求,我們可以對公差或基本尺寸進行修改,具體怎么修改,不在累述。 對目標尺寸的計算方法進行總結:此種方法是所謂的極值法,此種計算方法是比較安全的方法,只要工人可以把零件加工到位,就完全可以實現完全互換。但是此種方法特別是精密加工陳本較高,且有可能間隙為0.4走向較大的極值。 此種計算方法是一種理想主義計算方法。既然有理想主義就有現實主義。 6、 統計分析法 零件在大批量生產時,零件的精度和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是一個道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自然規律。具體不在累述,他的公差=(T各尺寸)2開根號 三、更加深入的尺寸鏈分析計算(帶有裝配偏移量的尺寸鏈計算) 我上學的時候,教我的老師劉老師,只教了我們零件尺寸鏈的計算,而且當時也不太懂,從學校畢業能知道上面的過程就不錯了,但是上述的過程只能解決一部分的實際問題,所以還要進一步加深學習。 1、 什么是裝配偏移 有的工程師,經常對工人們說,你看我在3D軟件中裝配的零件正好,是你們做的不準確,你們做事不認真,有的工人和領導就被這個工程師給忽悠了,這也就是江湖。而且在現在不會搗江湖的人還不好生存。就像上述所說在實際中比如孔與軸的配合、孔與螺釘的配合、定位孔與定位柱的配合、定位凸臺和定位孔的配合由于他們中間存在間隙所以他們是可以相互移動的,這個移動就是裝配偏移。 2、 那么帶有尺寸偏移的尺寸鏈怎么構成呢
如上圖左所示是在3D中理想的裝配尺寸,忽略了實際的偏移量。 中間所示間隙尺寸被作為孔的尺寸與軸的尺寸之差復計算 右圖為合理的偏移量模型 這是關鍵的一步,但是不好理解,我還是來解釋一下,為什么中間的不合理右邊的合理。 中間圖的間隙=6-5=1大家看一下我的這個6是不是包括了間隙。 3、 裝配偏移的計算 裝配偏移的基本尺寸為0 裝配偏移的公差=(D-d)+ (TD+Td)/2 D、d分別為孔和軸的尺寸 TD+Td分別為孔和軸的公差 4、 帶有偏移量的尺寸公差計算和模型建立
X是目標尺寸 偏移公差:(3.6-3)+(0.05+0.05)/2=0.35 X基本尺寸=37-34=3 X公差=0.1+0.1+0.35=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