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合理扯淡 于 2017-7-3 15:56 編輯 # T8 Y" o, m7 {2 _% M! s0 C, i
$ z% s% d; A2 a* B
古人用“奴、徒、工、匠、師、家、圣”七個層次來演繹人生道路,當今也不例外。 ( q+ t+ e0 U+ Y
奴非自愿工作,需要別人監督鞭策
1 I2 H; j% d u, @, N h7 r
9 m2 k2 k% \6 M! u3 g( W
大道理 4 Y4 D; [( D) |. G
奴性不是天生的,它是暴力恐嚇、利益誘惑和思想禁錮的產物。主要特征是缺乏獨立思想、缺乏平等精神、對權力頂禮膜拜。 在工作中的奴性,主要表現為不愿動手、不愿動腦,出于“被工作”的狀態,只有在監督、鞭策之下才會“奴性十足”地去工作。 算盤珠子撥一下動一下,這種算盤珠子在我們身邊大有其人,不在少數。 車輛的前行,最少需要一檔,而此種“奴性”則是“倒檔”。不能推動和順應社會發展、職場發展的,必然會被淘汰,只不過是時間和方式有可能不同而已。 不要指望“倒檔”能前行,真切期望每個人都能脫離第一層次。 ' n* }1 X- [+ [- S( l8 k+ c: g6 I
小點評
! Y7 a7 W% i! {, g人類已經遠離奴隸社會了,這類人必將被先進的企業淘汰,不要心存僥幸了,如果這類人還沒有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 S+ x3 ]* P A. U1 D
. k! h0 O0 }& S% ?$ N, \
徒能力不足但自愿學習 4 }( d% M# v$ j& A( D1 y6 P- V- j
大道理
( L) \! I0 p7 c“不會就學”,這是我們經常被告知的一句話。 “不會”是正常的。“人非生而知之者”,人類就是在不斷探索未知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未知的比已知的要多得多。 “就學”是我們的態度和能力。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集中學習了二十年之后才工作的,并且在工作中還在時時刻刻學習。只要我們有這種態度、有學習能力,一切都不是問題。 對于我們職場上的每個人,都時刻處于“不會就學”的狀態,無論是初入職場,還是沙場老將,都在學習的路上。 能力總是存在提升空間,學習是最佳途徑。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那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 此層級是“空檔”??盏暮x有兩個: 一個是:空杯心態。無論自己是不是老司機,面對新領域,都要用空杯心態去面對。這種情況下,“空檔”就是新的起點,隨時進入“一檔”。 另一個是:空空如也。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如果不學習、不加油換擋,空踩油門是不會前行的。 4 Y/ q2 i# d& a2 \- \, L
小點評 / k2 W2 {7 v/ }- g* l
企業容許這類人的存在,但是不容許一個人比較長時間處于這個狀態。換句話來說,不要挑戰企業的耐性。 5 ^! N( M9 v8 i6 @6 }* O
. ^: g* d/ m: z5 b. [/ D. S- l: [! k* ^ 工按規矩做事
' c# b4 u4 ~7 E$ f9 r
大道理 G2 k3 j: D/ _ F! w
規和矩是古代用來畫圓的工具,后來引申為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和行為準則,是企業發展壯大、國家民族振興的基礎。規矩是一個企業良性發展的動力,沒有規矩便成了絆腳石,沒有工作效率,沒有對事物的正確認知,最后發展成企業的衰落。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工作中我們要講規矩、守規矩,堅持原則,遵守有關規定,做到公正無私,要真正把嚴格紀律作為一種工作風氣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必須始終堅持的職業道德,必須嚴格遵守的政治紀律、工作紀律。 這個層級,特別強調的是“原則”,較少強調“技能”,現實社會中經常看中“技能”而較少看中“原則”,這是一個病態的現象。 新司機從“一檔起步”能練成老司機,老司機也要“一檔起步”才有良好心態、符合開車規范。 ) o j9 K: l; I& L; x/ a0 t
小點評 : E2 l0 i, D8 Y- R' G( v2 r
企業對這類人是有很大需求的,人才市場上有大批這類人,從供求關系來說,供大于求。 & b8 Y! u% C. q3 t% i: b( e$ G
- Q3 y- `( J5 @* u. x. P: n
匠精于一門技術
, ^* g6 \& _5 a9 R! h+ w! O: _
大道理
2 V. a( y( _6 a" B工匠精神是指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忽略品質、靈魂,因此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 在喧囂的鬧市,更需要我們去除浮躁、沉淀下來,靜聽自己的呼吸。心靜之下,方能重視品質、正視靈魂,方能摸索出一技之長,方能愛自己、享受生活。 我稱這個層級為“二檔”。此檔位,已經“起步”,可以適應行車,如果能找到機會,就可以提到“三檔”進入中速行車階段。 ; ?" ^- s" @5 D6 e, \7 Y1 p- ?
小點評
& `9 |* B4 e8 l- I7 `現代企業提倡工匠精神,此類人越多企業越強大。 * s% O0 z( d( m3 z! `- `$ c6 C
! [+ y* C& \+ N$ p4 ^3 K6 d) L+ H8 K p 師掌握規律,并傳授給別人 _) h8 N% Z0 j' x9 M
大道理 ) E2 ?! \% b Y: c% |* o9 z/ W
有“徒”就有“師”。 任何事物規律都可以總結、傳授,任何知識、技能都可以總結、傳授,從而推動社會、職場的可持續發展。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在規律、知識、技能的總結和傳承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不僅僅是“匠”上有很好的造詣,更是在“工”上值得敬佩。品德高尚的匠人才能做一個合格的老師。 職場上,我們都要感謝帶領你進入職場的同事和領導,他們是我們職場起跑線上的導師。 進入“三檔”,就有超車的動能,超越他人。
# L5 e9 T" Q d! Q6 f
小點評
+ u& I1 D, M1 z- c- o能稱得上師的人才,是有很大市場的,需求旺盛。 " e* H. \. G/ d+ X' l
5 T7 T/ p- I8 V+ a3 Y/ Y% _6 l: h
家有一個信念體系,讓別人生活的更美好
1 W! c* ~/ j, [8 N4 q8 T
大道理
! t/ B6 \2 u8 A, }$ {( g( z家的信念系統是指家的信念、價值和規條,是每一個人都有并特有的思想發動機,每個人都能憑這套系統去處理人生里的每一件事,因此,這套系統決定了人的成功快樂、情緒感覺和人生成就。 一個企業,無論大小,都有自己的信念體系,或明確、或模糊,或高尚、或實際。如果一個企業有“家”的信念體系,那就能聚人氣、成大事。 “家文化”是中外知名企業中最為共性的、長期的文化。 8 ^1 E6 E$ v0 A: M! ^6 h0 y- p
小點評
7 n* W- v8 g9 [9 U, P家文化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要避免家天下、避免一家之言。 $ _8 w0 p3 J K- Q
" Z0 N' Q0 S* v5 C7 V. o: r 圣精通事理,通達萬物,為人立命 ' W* @. o$ |/ v) }( Y9 b, l& d
大道理 * o% b! O3 @# q0 _3 W- e, Q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這句話足以說明“圣賢基本上不是人”。
( v- n6 E) x# E$ C/ b4 y9 u
小點評
5 ?$ u9 `) r# ~4 h% l) H: Z我們光天化日之下是見不到“圣”的,請大家注意防騙防盜。
) U5 J& @4 f8 H( k" S! v9 N. Q! s( G% G7 C$ H& S$ r7 I$ ]
# F# H& t3 Y; k: S9 P0 m" t3 c8 r. O8 P: r( I
轉載自網絡* u7 o9 t- r3 v! {! G: K. o
, X3 q- h* z2 p7 _" k& L* j
- P& B5 q2 g# F# q- u)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