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沖之設計制造的幾種機械及其復原問題
* ` s) n2 [! j% W* u, k
+ B" l* A8 n* J- _2 J% A. b( b張 柏 春
/ R: x- J5 |9 {9 e% ^. f- a3 h+ Y$ d* K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 k7 K1 O: n+ ^3 q. |$ {1 L, X ?0 N$ g% o( n9 K4 G1 B7 ~( H
7 ? F! m }1 a% a, z
- b* t/ o O; G)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在數學、天文歷法方面有杰出的創造,在機械工程方面也很有建樹,設計制造過指南車、水碓磨、木牛流馬、千里船等。他的技術成就占有什么樣的歷史地位?我們真的能復原他的機械嗎?( z8 y- L/ l! z
& @; B) u: P$ a& Z4 z, R" ]* Y
. Q1 A5 i5 d6 g
. @# X: D" t! I# y8 U
一、祖沖之的機械及其歷史地位
# T1 V7 K, `; d% p3 K/ b. C. G' }9 ~# |# P! e) D( z# }9 L" R
1、文獻記載的祖沖之機械
- C3 T' w- U1 X
4 U1 y2 C% ]: D! U( ]7 |- v記載祖沖之設計制造機械的文獻有《南齊書》和《南史》。
4 q( @8 I( H$ t3 }' v4 X% @
* {4 N& @& h' f5 _: o4 E南朝(梁)蕭子顯的《南齊書•祖沖之傳》記載:
3 t, H. [( C# Q6 B0 ^9 U1 z
+ p1 J4 s1 n; W“初,宋武平關中,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巧,每行,使人于內轉之。昇明中,太祖輔政,使沖之追修古法。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有也。時有北人索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車,太祖使與沖之各造,使于樂游苑對共校試,而頗有差僻,乃毀焚之。6 K. ]. m, @/ t$ G' s
9 w3 b5 @0 @) q! C……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試之,日行百余里。于樂游苑造水碓磨,世祖親自臨視”。[1]/ }$ f& b5 o F% T2 }( ^) z2 ^( D
: {) [3 z6 t i1 } F/ b8 K
唐朝李延壽的《南史•祖沖之傳》幾乎重復了上文,但文字上有個別差異:7 f4 |8 `% j3 ^! a& J# y
6 {; M# y( r$ i
“……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抒,……高帝使與沖之各造,……
- N3 e. | {" w5 C; y9 t& ]! s# k& @/ e# b6 D
……于樂游苑內造水碓磨,武帝(公元483-493年在位)親自臨視?!盵2]; B1 D6 a( i1 {4 _0 ]4 D- F
# G; `+ T# |2 J: @9 B" t; Q( K引文中的“造”字的第一層含義是“設計”,第二層含義則是“制造”。參與制造“水碓磨”、“千里船”的可能還有一些工匠。
1 a9 |! h8 H+ r7 {; C% M0 k2 [: Z1 r9 Q8 V1 h
“昇明中,太祖輔政”指南朝劉宋昇明年間(公元477-479年),肅道成輔政。這期間,祖沖之成功地制造了帶著“銅機”的指南車,而索馭驎卻未制成指南車。顯然,祖沖之不能從前代指南車那里繼承任何傳動機構。
& A/ J' z) C& R% O, X) l; U p" B! l: P; J M0 r7 j O
“千里船”顯然是一種快船?!澳九A黢R”應當是一種運輸機械。說它“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這并是不可信,因為這顯然違背基本的科學原理??梢?,古人的描述并不都是可靠的。7 D r0 l8 X+ W8 a% p
{$ u/ ]/ q) M
: o5 m* i) j* K/ l( |9 B b! e/ U% W9 }( S
2、祖沖之機械的歷史地位* K1 O9 I! e J
: j3 @$ P* p* P# {' f( T; P; L祖沖之的技術成就在歷史上占有什么樣的地位呢?4 j9 D T. p) j2 R. e
% |; s, h" b& v# D
指南車技術到三國時也已經亡失。三國曹魏人馬鈞再次制成指南車[3]。到了東晉末年,姚興的指南車已經不能靠機械傳動裝置來自動指南了。因此,祖沖之造指南車及其“銅機”,是指南車的再發明。
" z1 W: E% H( x/ Z
. }. x( `5 ?8 R1 [. M三國時期,諸葛亮“作木牛流馬”,《諸葛亮集》、《三國志》對木牛流馬的結構做了部分文字描述 [4][5]。我們無法知道祖沖之是否參考過諸葛亮的“木牛流馬法”。不過,由于《諸葛亮集》、《三國志》中的技術描述的欠缺和不確定性,筆者認為,祖沖之所造木牛流馬可能是一種新發明。
. u3 g% j" \" `, h
( O, ` ]- y, ~3 i6 k) H: \僅憑“日行百里”這句簡單的性能描述,我們難以判斷“千里船”是哪種類型的船,其中含有哪些技術創造。 T; ?& ^3 F1 s4 J! I
! E! x1 X( u0 z1 J( e# j9 w西漢桓譚《桓子新論》、東漢服虔《通俗文》都記載了水碓 [6]。三國時期,馬鈞造水力“舂磨”模型 [7]。 祖沖之可能改進了舊式的水碓、水磨,提出了自己的設計。他的“水碓磨”在基本原理方面可能類似于馬鈞的“舂磨”,即同時用一個水輪驅動的碓和磨,或者是兩個獨立的水碓和水磨。 f; ?. n1 ~7 i
- G3 k% h* [- G
$ P5 O0 Y0 {/ l4 y: P8 y; q
j& ]5 n K6 Q# s/ z
二、復原問題" d7 ^+ v* H8 W1 N1 z, }
& q! w3 m* I5 @. ?9 f+ U0 J
漢以后,指南車多次被試制。三國以后,幾乎歷代都有人醉心于木牛流馬的制造。
0 d+ M( E/ @; B
& u% X$ M5 @ w$ ?+ L. k. _4 N20世紀,這類機械的復原成了技術史研究的課題。在文獻記載不夠詳實且無考古依據的情況下,國內外科技史界、機械工程界的專家和愛好者在指南車、木牛流馬等機械的復原方面做了許多嘗試。
6 I- F- v7 y, v/ K9 e" _8 K7 |* h" o3 E- I: h- `- {$ ?
關于指南車的傳動機構,后人提出了多種推測。到80年代初,國外和國內學者已經提出近20種指南車傳動機構推想圖,主要可分為定軸輪系和差動輪系兩大類,定軸輪系方案中有自動離合裝置[8]。其中,對宋以前的指南車的機構復原都沒有具體的史料依據。* V+ _+ W* G0 E3 v* G3 Y
8 U) S$ T p: [! L u1 y
《宋史》、《愧郯錄》記述了宋朝燕肅指南車和吳德仁指南車的結構,為復原提供了具體的文獻依據。然而,由于《宋史》、《愧郯錄》的文字記載不夠充分,且沒有插圖,后人在做傳動機構復原時未能取得一致意見。為了彌補文獻記載的缺憾,復原者做出了不同的機構推測[9]。其中,差動輪系方案與《宋史》、《愧郯錄》的記載距離較遠,在其它中國古文獻中也找不到有關差動輪系的記載。
1 I+ [* n5 O. c+ ~1 O9 o! c( ~1 u5 a9 o- z# d; A# N
木牛流馬的復原吸引了一些學者和工程師。《諸葛亮集》對木牛流馬的描述引起了多種猜測,其中“獨輪車說”受到較多學者的認同[10]。但始終有人認為獨輪車式的木牛流馬都太簡單了。于是,有的機械工程師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試圖另找一條復原木牛流馬的途徑,設計出了模仿牛馬行走的步行器 [11][12]。設計師證明了機械式步行器能夠模仿牛馬等四腿動物的行走,但人們難以證明它們之中的哪一個是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實際上,他們的“木牛流馬”至少在技術方面尚未解決好負重行走等難題。有的設計還含有很復雜的、缺乏史料依據的機構,人們有理由懷疑古代是否有這樣的技術能力。 - x, d8 y, G( n$ H6 {* u
* c" L" U1 [4 v+ G
在復原古代技術時,我們應遵守科技史研究的基本學術規范 [13][14]。 機械專家都知道,功能相同的裝置往往有不同的機構設計。也就是說,不同的機構設計往往都能滿足同樣的功能要求。不同的設計者,可以設計出機構不同的指南車、木牛流馬、水碓、水磨、快船。在缺乏基本技術記載的情況下,后人提出的不同設計都是難以證實的推測,只是接近當時技術條件的設計較為可信。' T5 Q0 {9 v$ @* J Z3 b) M5 ^1 B
; Y" o( Y; N s# O2 Z; g
關于祖沖之的指南車、木牛流馬、水碓磨、千里船,沒有留下任何具體的結構記載。在機構設計存在多樣性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做出可以被證實的復原。那些采用復雜的差動輪系、漸開線齒輪的所謂“祖沖之指南車”更像是利用現代技術去“發明”一種新機械,而不是真正的復原。- I$ X5 h7 ?; e9 G* f$ w8 j$ h
+ \+ z `4 T! ?/ V) C8 T: L7 p) k% \8 @
盡管祖沖之的指南車、木牛流馬、千里船等機械裝置成了難解之謎,但這并不等于貶低他的智慧和成就,也無損他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