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題為《15年初步建成自主開放的汽車工業強國的建議》的文章在搜狐網上全文披露。這份大有來頭的建議書署名“13位汽車老人”,以何光遠為首的13位中國汽車界的元老聯名遞交了這份建議書。這些中國汽車業曾經的掌舵者和見證人,在對過去20年中國汽車業的“不自主”進行反思的同時,給中國“汽車工業強國”的未來定出了“15年計劃”。
+ Z' @. [. X, W( N8 }/ l; A# x4 J, o. K' [1 x
13位“老人”非等閑之輩) C* A4 B; y& U: v# Q) i( J
& a; L. |7 L, b& s8 {, q v& x. e 繼去年北大教授薛緒的萬言書之后,這應該是“十一五規劃”發布后第二份來自民間呼吁汽車業自主的上書。不同的是,這一份僅5000字的建議書條分縷析,在強烈的愛國情緒中,解決問題的目的更加明顯。
& L/ X" u$ H9 i6 ?+ j( A) R j) w" _2 |% [! t' ~% T' O
在這13位老專家中,除了兩位是目前仍在職的專家和教授以外,其余11位皆為已經退下來的老汽車人。不過,他們曾經的職位都足以讓這份建議書的分量和影響力不容小覷。其中,共有8位是原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的高級工程師、總經理、專家,去年“何龍之爭”的主角——原全國政協常委、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的名字赫然列于名單榜首,緊隨其后的是原國務院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魯志強。
$ R2 X: L) K- p- x8 |8 v6 ~0 T" ^$ u' K9 \
6個月前,該建議書被呈遞到國家領導人的面前,并得到了親筆批示。
( k' U X+ K' v8 q
3 U- n, J! D9 ~1 \ 汽車業面臨“技術經濟空殼化”風險+ B/ H3 J, b% M7 Y* A
' n. ]- d6 j: P3 D( X( z
建議書以“人們反思、人心思興”來總結汽車理論界的現狀。指出在“一代一代地買外方更新的產品技術,實際上市場沒有換得技術”之后,“依附型汽車生產國”的弊病越發顯現,作為中國重要支柱產業的汽車業有“技術經濟空殼化”的風險,成群的外國跨國公司有擴大控制我國汽車工業的動向。. a3 v8 G# [% Z3 `9 i, l. x
$ ~4 |1 B5 I% _. `; b 而在老專家們看來,造成中國汽車業這一矛盾現狀的導火索早在20年前就埋下了,那就是“市場換技術”引來了“盲目的外資風”。早在1998年,臺灣汽車人就曾斷言:“大陸沒有真正的汽車工業,只有外國公司的裝配廠或授權制造廠,走著臺灣的錯誤道路。”
1 i/ b' y3 S9 x" D# [
- P1 c; m r3 W 事實上,從2000年以奇瑞、吉利為代表的新一輪自主開發和民族轎車工業建設的浪潮興起開始,對“市場換技術”的質疑就沒有停止過,對汽車合資企業的埋怨也愈演愈烈。+ l; B0 @" _ s: H
* T. W& g, k& w. g$ g “政策競爭”是關鍵6 N( e$ \) F) n: K& |
" c, k, {7 u3 E# [
在建議書提出的“建設自主開放的汽車工業強國方案”中,“政策競爭”成為關鍵詞:“為保護和增加汽車生產的本國份額,政策競爭是關鍵”。
* u( R! @9 m# d. L2 {% r
% c" |7 ?% D" L; T3 K7 o. |2 M3 P 專家們認為,無論是美國對三大品牌的政府支援、西歐的“國有化”政策,還是韓國“依托民族資本大集團”建設汽車公司,“政策競爭”都是建設汽車工業強國的根本經驗。因此,要建成“自主開放的汽車工業強國”,制定對民族汽車工業的強有力扶持政策是首要任務。
+ L+ ~6 T: t4 o6 E! x
* f& [0 C( d! n1 _3 ] y. ~ 為此,老專家們為中國汽車業制定了“15年計劃”:7年內,建成一家有“自主開發”能力、產能近100萬輛的“自主品牌”,3至4家產能50萬輛的民族汽車公司,汽車成批出口;15年內,建成1至2家“獨立開發”、產能達200萬輛以上的“國際品牌”,2至3家產能100萬輛以上跨國的民族汽車公司,汽車大量出口到汽車工業強國且建設工廠,并重組民族軍用汽車工業。其中,“始終一貫地扶持”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之一。
( {% p$ M6 ?, B7 C5 L$ C5 b- S! f; k6 N4 `& B" c9 f* ^& b ]- X; o
此外,“對已有合資分公司的企業實行‘一企兩制,自主為主’,采用競爭的辦法在企業內外選擇有民族志氣、有能力的企業領導班子”,以及“制定強有力的、始終一貫地扶持‘選定的重點民族公司’的優惠經濟政策”也成為專家們打造自主的民族汽車工業的上上策。
9 }& y- z, ~1 x7 @+ l' `+ i& o0 H1 R3 q9 L# o0 q" B$ n
報告人名單. q1 c g7 W: ?# U
/ A, l& \2 J/ }0 y; f3 S$ X" k( ^: j& x 何光遠,原全國政協常委、原機械工業部部長
5 C$ E% K8 \" u8 t5 ]
* U$ C6 v2 B* j# e6 L7 ~ 魯志強,原國務院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P2 ?* b' d! Q8 T( [. n- U' S9 h3 X0 U: { ~8 U: b- m8 k
李剛,原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原第一汽車廠廠長、總工程師
. S0 s& t+ t L0 i0 h' r; b
0 n6 }3 T/ N' e# G 王立三,原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 M; f- b: ^9 P3 T
6 Z1 ?; T9 q( w w9 {; q( ] 蔣一子原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I$ G4 i4 ~) N) D' Z
5 S5 N4 M6 {- o8 K% z2 ^
董一如,原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k7 M/ g# J. a( i+ F
2 i* L2 H# m, H1 y: D 陳執恭,原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C0 f4 m7 y6 ~' f$ q
& Q6 m" v9 R: q6 Q- p* w 任荃,原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總工程師辦公室高級工程師
* N; X- d, A) w, W7 n K* @$ r+ H o8 B9 p5 ]1 {
蔣盛茂,原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總工程師辦公室高級工程師 Q. J/ Z$ H p: g1 U! O
2 _3 w( a9 W% X0 S
王麗芬,原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發展部處長、高級經濟師6 |' J& [1 b/ b- [
4 }3 T+ U8 ~9 h# S1 \ 方德巍,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總工程師、國家潔凈煤技術領導顧問專家; R7 {( u- f' W' {) T6 t5 n
: I: u- A; a6 G2 k
楊慶佛,原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 _, D& H" Q# P' }: j0 t
; a9 q! m2 ?5 j; h' z 傅茂林,天津大學教授、國家清潔汽車協調領導小組專家
9 K+ f1 P) s: H3 f- M5 R6 U4 \
6 M" h) X$ ~; |3 p6 L【轉ZT】
/ v2 _, T- Y' f4 o6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