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魍者歸來 于 2017-11-30 21:59 編輯 & D! j9 [& G7 n. }! k
5 o: ~& l, ]" U2 T- V7 D* ]4 Y接上期:
0 `' f# o7 g* F【魍生技】我眼中的“工匠精神”之三——去偽存真
9 F" @4 B5 S/ e/ f$ Y" c, p9 whttp://www.whclglass.com.cn/thread-771359-1-1.html
1 G2 U; h$ t, c& X! a5 [(出處: 機械社區)
/ N' G! V# F& t' k$ b2 C) u$ Z
5 S/ u0 M y, A+ I當我們沾沾自喜于日本這個民族的文字都是漢唐時期的“舶來品”的時候,殊不知現代漢語中“社科”、“文化”、“教育”中的詞匯,70%都來自日本。根源就是日本將英、法、美等國的先進文化翻譯成了“漢字”,又被晚清民國時期我們的“日本留學生”學了回來。【1】“師夷長技以制夷?!边@句話無論前半句還是后半句都是非??孔V的。
+ b, |* o4 U! G; B3 ~) P% z5 [7 X' h7 N9 _) q
在“工匠精神”這一問題中,中國和日本的關系就跟“漢字”和“日語”的關系類似。實際上,“工匠精神”是日本國家級商業運作的產物——日本將高端的商品向國外輸出,并不斷像用戶灌輸“我們的產品是最好的?!边@樣一種觀念。當腦洞大開的創新、不錯的質量、簡潔的外觀、“日貨確實高端!”的言論轟炸……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的時候,一種叫“情懷”的東西就誕生了,當日本民眾自身的特性恰好與這種情懷相呼應的時候,“工匠精神”就自然而然走向了前臺?!?】實際上,日本自己不斷強調的是情懷和高大上,而“工匠精神”確是其他國家的民眾吹捧起來的。當然,上一句只能算是一種大膽的猜測,列位可以選擇性無視。2 q& s1 d' t5 K+ i
2 _) M& k! o) J9 U) D
從哲學的角度看,“工匠精神”是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民族)的人民都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是他們表現在了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側重點罷了。如果各位有幸去過北京的朝鮮飯店,一定就能切身感覺到什么叫“服務”,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舒爽,無論是餐碟的細心擺放,還是對用餐者飲酒的溫柔勸誡;無論是上餐的合理順序,還是服務生舉手投足間表現出的“禮”……那絕對是國內的服務業無法做到的,哪怕是那些號稱五星級的豪華酒店。+ ?0 {5 F0 } u; P
; K V+ J3 I* o+ X
“工匠精神”的本質,應該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為了保障自身利益所堅持的最根本的執念。它不存在“有工匠精神”或“沒有工匠精神”這樣的概念,而應配“多些”或者“少些”這樣的描述才更貼切。一個老板未必不想做出最優秀的產品,問題是市場給不給他這樣的時間和機會;一個員工也未必不想把各類技術鉆研到極致,問題是鉆研的過程中誰來掏房租和奶粉錢。
- U3 U5 e$ K" U
7 U8 B+ K3 c0 F" f7 q0 H“工匠精神”是不是救世良方,還有待時間的驗證,但對于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把心底那股執念用在何處才能獲得最高的性價比呢?學習知識,給自己充電的時候,“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沒的說;從事文化、餐飲、教育等非科技行業的時候,一定要把“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如果從事的是非新興的邊緣行業,則要量力而行。
) {! Z* a/ f9 Q# y) R) m0 C# y' T
: Z0 R* f, j' r
+ S- \& x! [3 N3 Y& r2 `8 O時間淘汰不掉一口美味的壽司,卻能瞬間粉碎做工精良的軟盤……當“工匠精神”用到了錯誤的方向的時候,我們就離理想中的目標愈來愈遠了。只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工匠精神”有著精神和物質層面的雙重保障的時候,“工匠精神”才不會變成一紙空談。3 d2 k) C- g. U- Y8 k. I9 [* Y
2 c8 M2 E9 Y6 ]
9 S" {9 T: N& C# s9 k w: q
5 F1 d9 W. |: ^9 J9 x! X參考文獻及內容出處:+ Q3 J0 J) O/ W
【1】看鑒——都說日文來自漢語,但70%的現代漢語來自日本你知道嗎?: B% D/ F! U. ~! k
【2】知乎——日本的工匠精神究竟是什么?2 p2 x. x- t$ Q' i# }! [6 u
% d* t3 t8 M' a* j+ C
注:本文為原創吐槽,未經本人或“中國機械社區”書面授權,謝絕轉載4 b# A N9 h* S. r, s7 ]* T
3 n' h6 |2 F; ?$ r& K. Z
' }; H' T0 [5 T" e f' F% i, b. N9 }# Q$ t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