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曉昀 于 2018-6-19 21:46 編輯 , @$ R/ d( [' [ f
( R% J. r4 d$ l) X8 t0 l: V3 D今天在網上瀏覽時看到了一份流傳于江湖的《18屆互聯網校招薪酬表》,我發給幾個同事看。有幾個年齡大的同事說:咱怎么就總是跟不少時代的步伐呢?如果再年輕10歲,我堅決辭職去投奔機器人和人工智能;: E# e2 @6 @3 r' p) ?
有個年輕的同事說:“現在換專業還來得及!”我知道他一直在努力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書籍,而且是非常努力。早晨,我一般至少提前30-40分鐘到辦公室,發現這位年輕的同事早到辦公室了,在看一本什么編程的書;下午我們下班離開辦公室,他又拿出這方面的書,在學習。
% s. A7 u! l7 w/ p未來社會也許就屬于這一類刻苦努力,而且嗅覺靈敏的人!' f* T. L2 U+ G' p5 o4 T
! O5 f1 @& s& F9 ]; H/ \# `+ ]
微信圖片_20180619212338.jpg (59.68 KB, 下載次數: 7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6-19 21:33 上傳
" W* U" d6 r8 H3 }1 B$ `2 q3 S9 I( { ~0 Y
看到這個數據表,是不是依稀能感覺出未來社會發展的大致走向和緊俏的技術人才?從這張數據表中可以看出,現在以至未來10-15年急缺的專業人才且能拿高薪的是“算法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這兩類人。當然,高薪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必須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艱辛去學習。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差事!
; X; e' w2 J8 R) v9 X: _& i9 C8 c9 i7 l
; B2 [; ^8 G" o; l, F8 w: A$ ?
0 s3 m% L( J3 ^8 L( Q
" ]: i) x/ F4 f8 ^: y9 G
8 S f: g5 O5 I& T) t
. v; X' Y) S% H6 q
, {. s7 I' D; ^4 G
; V4 |& |, c9 t# ]7 f$ u t) v* \7 k/ o2 H6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