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8-7-25 10:12 編輯 " P7 [3 | I$ W4 h
6 E0 Q6 N( B7 y6 d) Y& u/ X6 Z看過很多文章與書本,6 M; E& M" `0 d+ S9 _
% t4 z- I5 a/ f, E* Y; D0 I會將人力資源管理的管理哲學定義為“人性化管理”,
' c/ E, u' F- y+ q: r; ]
- j; Y. B; ~$ X" {$ b或者提出所謂的“家文化”,: V9 `1 _" h0 h' J
) M; J- s! ~: d% J! i& i8 H2 ~9 G/ s1 B: L' ^+ e
簡單地認為只要高度關注人,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6 b$ p+ }# _; d2 F5 Q! ]' I
3 M7 B* i# N0 ~0 F6 M充分給予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7 w% C& u: A2 y; T0 k
8 A" @! B$ s: m. c就會激發人內心的熱情,從而為公司發展提供源源動力。
+ L0 v4 P5 g0 t! T& I2 R; B( u9 b3 k
其實,從字面意義理解,“人性化管理”有其十分可取之處,$ n; l, f g: H: Q
% ^0 D4 k1 @* D3 d$ b) `
即管理必須符合人性,遵循人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在企業與員工之間取得良性的平衡,最終達到雙贏的狀態。
# [9 n: j, j, N/ U) c& B: u# Y# J% a$ M T
但很多時候,“專家”的論證會將“人性化管理”異化為極端偏向滿足人的一切需求,$ S: U& H! p. P' A. \5 k; @- |
& J+ D& ]5 h9 _& y7 [% ]進而產生所謂的“家文化”,
& W; h8 ~0 Z9 Y! \8 m/ N; T7 G* a; R/ ^4 ]1 i
將公司和員工看成一家人,并認為這是企業文化的最高階段。
0 D$ g, d8 t) w ^5 z7 G5 z s: e* Y& W0 R8 w# Z, {
我本身會非常客觀地看待“人性化管理”,并理解其內在邏輯的可取性,
& v o" f" V+ x. a+ S. R. _" K9 k+ r+ J& H; |& v
但對異化的“人性化管理”,或者“家文化”的理念,
/ P- N# L0 q T, G. w; g6 Z7 a Q7 \ m: f
我是十分不喜歡或是完全反對的。
7 Z6 V* w; _" c) d9 H. z- A0 `5 p; I6 Z+ R X, ]
“人性化”并非“任性化”
5 p- ?+ b% W: s: [2 y) U* d0 _7 h# {) |7 m
“人性”是所有學科都會涉及與討論的終極命題,無論是中國傳統“人之初、性本善”,還是西方基督的原罪都展現對人性的深刻認識。+ a. r/ J& P6 B5 Q5 b# n/ @1 l: O
U" Q# o& R: b5 d5 v
現有的大部分藝術形態,音樂、繪畫、文學、電影等等,都將刻畫人性作為作品深層意義的表現之一。7 D; E5 Z) q% D& P' |/ E
7 {2 ?) M* T9 M- I1 N1 J
同樣的,管理也不落俗套,將“人性”作為管理學討論和研究的對象之一。
" j: M+ m+ D: B8 y8 }$ ~" n+ i; }% X0 C5 F' \2 e9 U$ v
“人性化”異變的第一個特征是“任性化”。8 N! d2 D& o: F
) i+ l0 R0 j( p* v. k很多提倡“人性化管理”的文章或書籍,本質上對“人性”的理解比較膚淺,
- R' Y, _. {3 q' e9 j8 ~
) G8 w( E' |1 ? S; E只是簡單地把“人性”等同于“需求”,僅僅考慮人的“自然屬性”。9 L/ q6 s" d& F) e
. O L0 i6 z# W0 _- x* U因此,會將“人性化管理”簡單為“滿足人一切任性的需求”,這就會使原先很好的管理探索走進了誤區。- e4 }: g- `( r1 L B, y0 K+ Y5 \
4 v: h" q# e* s, e& e+ f
我認為,“人性”是復雜多變的。9 |. Z3 H6 G$ z% V- [. n9 R& Q5 ~
* r5 e4 T k% n
雖然從各層面文化中對“人性”的一個維度進行了深入思考,得出了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惡的終極命題,
7 \/ E# o+ Z7 Q# B$ }: Z
5 p: Q/ n0 h( s$ B5 i: {但這是一個終點性的認識,# S3 x+ q6 n/ |4 p; E. c4 _
8 h5 }: t. W( O& |0 Y; y0 b
從實際表現看,人性并不會簡單體現出單一維度,* C! w& R8 i! O' \' l/ w
0 O: i X3 S9 ^8 x. `而是會隨環境、階段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特征。, k' ~5 L, q8 a0 f- P* i6 C
, @- R# D4 Q$ p9 f8 i/ s
因此,在企業中滿足“人性”,并沒有簡單普適性的方法,& x4 l7 r4 p: l: W. F! ], T
$ f, ^" G* s& Q& ^. P8 n
必須研究組織的經營環境和內外部各種特征,以聯系和發展的角度看清關系與趨勢,
+ D! ]* z; D: s8 s2 p, M" f) c& d2 @' C( n
才能采用適宜和正確的管理方法。
- t2 m ]- I7 Y5 o1 H1 W7 g" [9 A5 q4 d* H
因此,很多“家文化”會將“人性化”簡單為“任性化”,' l) D4 R2 A" }, w) N
0 F1 r0 F& P& _3 }將員工和公司看成一個家庭,用溺愛的眼光去看待員工的需求,9 o8 U, w7 j& ~8 a7 Z
- L7 m7 ]* H' K# `9 @8 G即使“任性”也會在“人性”的外衣下一帶而過,9 Y" s+ f8 e* W4 S
1 w. E9 o0 I) B7 Q同時用異于尋常的獎金、福利,不合時宜的辦公條件來作為“人性化管理”的明證,嗚呼哀哉。
' x/ Q- g0 t; b0 y9 G
. `' h% E1 k0 {+ V& \7 c1 g“人性化”并非“人情化”5 e% N* D4 V |2 h
* i3 }! }: R! {3 _( q5 c2 }“人性化”異變的第二個特征是“人情化”,這是簡單理解人“社會屬性”表現。
9 i$ {( g7 V- `( M$ L3 ^& _* n) Q
% W7 l" e& l! L2 o9 ]人區別于動物的一個因素,就是人有社會屬性,能用語言交往,且各類行為背后都有意識指導的影子。3 v+ x& g/ ]: W( z& Y0 m. e* _* ]
3 Q8 s- Y# |. \
很多時候,公司所謂的“人性化管理”會異變為“人情化管理”,凡事講人情,講關系,人情高于一切,這種管理傾向會在“家文化”提出后達到極值。0 i1 b6 m) H" v9 |
+ R$ O+ V: M8 g+ E“家”的概念會天然影響我們,血濃于水,血緣關系于一切關系之上,所有的交往必須在血緣的關注和影響下開展,一切問題都可以用血緣來解決。' N" F0 m) W$ ~4 e, R: C( x( T3 c3 U9 ]
: l! q$ J' c2 G: ]& a“大義滅親、六親不認”是這種關系下的異類,超脫“血緣”邊界的所有行為都被認為是不妥當和令人唾棄的。
7 B. F! _' `, w2 d0 K1 t
& O1 w& T! F" _4 W7 }在真正的家中,血緣關系是重要的,但也并非高于一切,更別說在企業這個虛擬的“家”中。0 e. _( u; P% J8 a' h/ O! t( s
+ D8 _5 U* L M* h8 N, b從人性的屬性來看,人性是高度復雜的,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表現特征,0 J9 _, f( z5 Z/ l% m
8 L, U0 X# n( Z' Q因此就企業而言,更重要的是引導人性善的一面,抑制惡的一面。! K3 X: e& [2 _* |8 y# o
7 L! N. M* A1 ?. J9 M* C% m) S即使很多時候那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行為背后也是為了激發和鼓勵更大的善。
% {! k1 s# }* b- ?& @! J( P7 B6 P, K5 D7 X, P
從這個角度講,“人性化”的實質之處在于是否激發善意。7 d- s0 [! u. }6 q9 \5 q7 f" O/ e* B' {
# H6 e1 H4 _4 Y' p此時,對單一個體“惡”的縱容和妥協,就是對集體“善”的壓制和欺凌。
0 |: ^8 x9 ]6 Z6 y( F4 N
9 S4 h3 F, ?3 } \4 |" O也許,我討論得有些極端。
1 U; G9 |5 T' ?) M3 u9 [
9 q5 G/ }9 }* {" B2 ?% C5 ]但總體而言,“人性化管理”不能超脫于常規管理規律之外,必須在保證航向正確,成長正常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體現成效。5 G) p& p0 J8 K
. o/ Q; t: r3 i$ b) i1 U; u5 d c
人情是重要的,但在企業這一特定框架下,人情需要為很多東西讓出位置,這需要我們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做好充分的準備。- {/ p4 o( k2 b
7 Q- N: i/ ~9 e. U) j+ h5 N* C, u
因此,那些簡單提出“人性化管理”以及“家文化”的文章和書籍可能會讓人在這些方面產生誤解。5 I A) P( y2 p
# m+ O* P, h) G% m, m& S9 W
“人性化”應該“績效化”
/ A; a% Z+ T6 l5 x, ]9 Y; g. w7 H
, l* x: p3 d; O3 B我們需要從更宏觀的層面去討論“人性化管理”的操作性。
- @& ]' x2 J0 j6 ]' g5 ^- V6 |6 f# J3 U6 E/ B3 p/ X% J
企業的本質應該是所有企業家在推進管理前需要回答的重要問題。! J8 }5 j/ _: Y/ R( Q( |
3 r# z: s+ D; {0 P
這個問題我認為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答案就有所區別,當然過程和結果也會有異。! G- W( K! L5 n. A
6 L6 S- l- A% n8 q
從對錯的評判標準來看,唯有“危害”能成為定義這個問題錯的依據,/ o5 v7 d2 j1 {* `" G. V8 }8 w+ p
- t& k4 o0 H/ e3 H& X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時候不提倡將“賺錢”作為企業本質的原因。
$ N* w! ^, A. f1 r
8 s( F# `9 a! B n因此,企業存在的本質,無論是造福社會、滿足需求,還是不斷創新,4 L$ k/ y# a7 O0 c: W) {
( Q2 f+ y- K) i5 p% ]3 s7 N# W" c
其背后的邏輯都是“可持續發展”,是達成績效的。; |- A7 X7 T/ W: t @- [# z/ Y
; T1 y6 f+ p5 s, ?: D- K
所以,“人性化管理”也必須以“績效達成”為基礎,同時反過來,“績效達成”可以更好的“人性化”。! H! k0 L$ ?2 g; C. Q/ b& S
. m7 A8 u/ {1 d- g |4 Q4 _8 {3 L! |
因此,“人性化”應該成為回答企業發展為了誰,有益誰這個問題的合理答案。
2 N( k4 K$ [8 [" L- I# }- k' O: k- x
在我看來,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企業發展必須依靠人、為了人才是“人性化管理”的合理注解。
( Q3 U) Q1 D9 t1 o# X3 D9 D8 K4 e% x9 S. F0 h( P# t% t+ ^
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一個觀點,“不談績效的人性化”都是耍流氓。. k% U8 G9 T6 L) \, _
+ j0 e/ r3 o [! I* t! W企業最“人性化”的措施不是無限制地給予高額薪酬福利,不是讓人流連忘返寬敞舒適的辦公環境,而是一個倒逼員工不斷成長的“場”。
5 Q/ H' e& E. {6 h& W" B4 ]. n- Y& q& l. M) V- w6 S0 C" S7 r9 Y
我相信,
' S' C- @( x! F8 w% V
1 H# }1 n' r* U2 d只有一方面用“績效”的鞭子推著你往“舒適區”的外面走,
2 T8 i7 b5 W6 g0 J9 h4 f4 H% ^6 B' `+ p2 P
另一方面給予你付出匹配的回報,
: Z1 P- n% T5 c- X" k
g* s) V8 {/ m0 q1 q5 C+ {1 R將企業的發展與你個人的成長牢牢的綁定在一起,' M! B h' n J0 T$ t9 d: t$ L+ r
( Z; A. V t9 j; C" E( Z這才是“人性化”的最高境界。9 [( w e/ \7 a/ l$ O- n9 {; z
" R9 p& S: ^, b8 o; g“人性化管理”本沒有錯,其內核高度重視了人在企業框架中的重要作用,將人作為發展的最終目的,而不是簡單把人看做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零件,因此其本質思想是有利于管理進步的。. ^) h) \& R. T0 }5 v. E
% J4 L, V) s G: t. E但我們容易片面化地理解管理,想當然把“人性化”定義為“無論如何,都要滿足人的一切需求”,此時解釋的前提就存在著天然的缺陷,更別說在實踐中種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舉措。
# P6 |2 J) t( j3 j5 D& p+ p; G, H1 D1 K' l& F8 e
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人性化管理”,一定要將其定義為企業發展與個人成長的動態平衡,要合理解答企業發展“為了誰”和“依靠誰”的問題。
) C3 A0 r$ A% | l7 W9 Z) X: N4 J- u- R# g. u
如果是這樣的“人性化管理”,我會舉雙手贊成!* H- ]' R5 M# w8 B: M2 D+ {
. B' X. K. u1 l3 V; a; b% C8 Z0 Z
作者:劉志明6 Y! H5 S# D0 [1 P% ]
來源:HR劉聲機
* M; S5 Z3 P4 Z- S& |, F
9 I& c: w9 y- W,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