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時候,你是,“差不多就行了”,還是,“差一點都不行”?
3 K1 v$ ^" b" E) r1 V5 J/ f: f7 ?9 l8 `% E2 e
“這項工作完成得怎么樣?”“差不多”“還可以”,像這樣的對話,在國內不少工廠里經常能聽得到,員工完成工作的時候總認為差不多就可以了。
$ g& u$ P* A* o: W- J6 P9 Q" I3 S4 n* W* s1 }% n" u
問* p) K0 r: X9 a8 u9 i, f
“這套模具的型腔怎么有明顯段差?”
" q7 R+ |% e1 B4 N. o- ?答
5 k" E0 u2 ^" B6 s“差不多,只有幾個絲,不影響使用的。”* F5 _# ]8 B; S8 Q
4 b, [9 u( a1 k5 D+ V F$ |9 X/ H5 e1 T, [2 {
問# i# `$ a$ T/ z- y& s
“圖紙上的尺寸標錯了,怎么沒有改好就發下去了?”4 `3 y5 C6 T; g6 {# o# j$ J+ H
答
* Z9 `/ _$ h9 @ T“我已經給加工的師傅說過了,差不多的,他們會改一下。”+ N8 U+ v7 T4 e+ t
/ j) q3 B- z2 [! }& U% Z
問2 n9 @' Y* G- q
“今天加工的模仁怎么這么多的刀紋?”% j5 r, ^3 g1 g. e! \3 F
答# L( D0 d8 W9 v2 s
“差不多吧,拿去給鉗工拋光一下就可以了。”5 C- @2 e: L4 T3 G/ h2 O) g
: A" V. B" A% I# @# p9 |5 T( I* e0 T# c
問, I- A: `) E1 T: A2 o( Q% _3 K
-“這塊模仁放電怎么打偏了?”
: R% Z5 f# J3 K- S2 u7 q8 ]答+ Y1 h: y7 X* G+ S* b" l
“沒關系的,拿去燒焊補一下就差不多了。”
# {: j, Y Y" D& F+ y1 z) H7 N( f+ e9 C
在這些“差不多”思想的影響下,我們的工作行為變得不嚴謹,總認為很多事情沒必要去追求精細化。最終結果是這里差一點,那里差一點,致使工廠的加工品質游離在不穩定的邊際。
3 b ~, m, G# f1 J1 j
9 U* t+ t& i: s- P) K事實上,一旦“差不多”思想成為你的習慣,在你不想“差不多”的時候還擺脫不掉。當大多數員工都有“差不多”思想的時候,這就定型了這家企業的加工水準!. A0 d$ {) H6 Z
6 {: n7 I3 L2 E# ^3 D Z
沒有溫度概念,差不多能談加工精度?3 Z8 c( Z( S" e k) |
沒有設備維護保養的概念,差不多能談品質穩定性?
' y: r" g" ^4 D1 d5 ]' c好馬不配好鞍,差不多能發揮設備性能?6 t/ N6 J& h4 E4 ] v
沒有測量標準,差不多能談高品質?
0 H @0 r# @& J- [) j w' v- d3 l9 v$ p
“差不多”其實還“差得多”。
# u* ^& s3 A' l" |
: j% H' W* Y* N! y# ?什么是高精密零件?首先不需要去測量,如果零件外觀有劃痕、有打磨痕跡,沒有標記等,零件肯定是被拒絕接收的。對于產品尺寸,必須嚴格依據產品圖紙的公差要求來檢測判定,用數據來說話,而不是取決于人為的經驗判斷,即使是不影響產品使用的部位,不合格也必須修正。
r; _$ Z- @# J. {: P" h( ^% W* Y) H6 O& K+ n0 @# [ H3 s
工廠里這種“差不多”思想直接降低了工作標準,對企業乃至個人發展都極為不利。總想著走捷徑,存在僥幸心理,加工過程中不作盡善盡美的努力,卻想得到完美的結果,那結果自然是癡人說夢、癡心妄想。偶爾有個別投機獲利者,也往往是得在一時,不會長久。
* M, N, J+ T5 {" f* b4 C5 F6 ]+ A7 v" a4 U, U+ u0 Q
“差不多”就是有差距,這種思想會讓工廠品質漸行漸遠,最終差很多。有時,我們所缺少的不是技術、設備、流程,而是缺少消除這種“差不多”思想的決心和毅力。
+ s' u- J2 d; K) f. Q/ {) g. ]% _) f) v$ g
消除“差不多”思想,就是要強化責任意識,事無巨細,每做一件事都認真盡力,力爭盡善盡美,這是一家工廠具有競爭力的共同特質。把工廠的這個通病給大家提出來,望大家重視并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