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86年初生人,2009年大專畢業進入本省某大型國企實習工作,主要從事數控加工,操作重型數控落地鏜銑床。由于那幾年正趕上4萬億刺激和機床行業更新升級周期,公司當時效益不錯,個人收入基本每月扣完社保和公積金后有3500至4000左右發到手。# E0 }, E/ f: e" d8 ?" z
6 e9 C0 Y: N6 p% Q) g* s- B
當然,當時的收入得益于自己認真學習并能獨立加工。當時一臺大型鏜銑床7個人,一個機臺長,三個領班,三個副班。機臺長長期上白班,負責工具、圖紙、加工異常問題處理、工作協調和應付其它行政方面的雜事。其他一個領班一個副班兩人一組,三班運轉。我進廠第一年基本跟著領班干活,打打下手做些輔助性的工作,白天黑夜倒班。日子簡單麻木,好在當時的收入對于剛參加工作的我來說還算滿意。
2 i* u, X! G9 F% m2 `- ~/ q8 }- `9 r6 H3 T c- |
2010年底我被領導看中,被安排到一臺更大的落地鏜上面領班,帶一個比我還早兩年進廠的小師傅干活。機臺還是7人編制,但人員都很年輕,都是88,89出生比我小兩三歲的小師傅。但他們都是對口子弟技校畢業,進廠普遍還早我三四年。3 N7 w7 E9 @& ^$ W
+ T! i( E2 X3 z/ ^
由于自己領班,新的加工方法和好的加工思路都可以大膽試驗,當時也實現了很多高質高效的加工案例。那時年輕氣盛,甚至同車間其它機臺遇到復雜問題時我也熱情主動去幫忙,后來車間熟悉的同事有問題都直接找我,畢竟找我比找技術組的施工員更快更接地氣,處理問題也更高效一些。2010至2012其實也是很輕松的,那時感覺工作很充實也有領導和同事認可,班組活動經費也充足。年輕人經常聚餐唱歌,也算糊里糊涂簡單自在。- O+ d. T6 Q/ p+ G5 P* }
3 Z& B# i7 j2 R) F7 V% y& J/ d 2012年底廠里出現訂單不足,整體效益開始下滑,工資還是維持在4000多一點。8 p1 C$ M- {" ~- c: G- t( C
' H( b% e$ l& n" k+ |) i* i& L& p, v
到2013年初,班組里有5人在父母的幫助下相繼買房結婚。來自四線農村的我自然是從沒想過跟他們老廠子弟一樣輕松買房成家。當時只感覺不能再這樣混了,一定得自己做點事,于是決定離開創業。跟好友交談商議后一起做了一張五頁紙的策劃書,創業項目算是啟動了。4月份離職,分廠領導沒批,倒是給我批了三個月的假。5 K& `9 u( F w" G5 Q
O' ]+ M. h( T$ c$ \$ p7 u
場地,設備,辦公設施很快都落實了。六月份山寨出了第一個樣品。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思維還是太局限了,當時只想著自己會CAD,會建模,能編程,懂加工就冒然進了實體行業。當時主要做木質工藝品、茶盤、模型、掛件、家裝雕飾等。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打包發運全程就我跟好友兩人。熬夜制圖,吃饅頭喝稀飯都不算什么,那段時間帶著希望,精神上真的很快活。; T+ g: c- R; L: r- K& W* E4 L
, Q$ F6 D. z. {2 D 2014年4月,迫于經營壓力和父母逼婚,工作室在運行整整一年后關停。忙活了一年,各自先投入的四萬最后每人分回了1萬,落下了兩萬多的設備和部分庫存品。雖說事情沒有成,但整天跟好友在一起攻堅克難,默契配合,收獲的經歷和友誼真的就是那一年最大的財富。
+ r& t% I6 a0 z: G% x; c0 V; B7 x' A; F+ |5 Z
散伙后好友回了老家,我又回廠里繼續做老本行。當時回廠的想法很簡單,年齡不小了,先穩定賺點錢。! _( x3 c, G6 q- S* G
, {+ m( K! r! }( y
現在回頭看2014年其實做了很多影響深遠的決定。由于當時散伙后設備和貨物沒及時處理,機緣巧合下我把當時所在的三層小樓包括前后院子整租了下來,一邊上班一邊當二房東一邊掛信息處理設備和庫存。日子要緊不慢,2014年10月在父母幫助下湊了15萬首付款買了房。12月原機臺長調到別的車間了,我正式接手那臺大型落地鏜當了機臺長。只是人員編制變成了6人。
4 j' \% z2 u" d4 M2 b
' }; A% t) z) T 工廠里的生活就是簡單,人也都很好相處,所以時間和精力比較充足。2015年初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現在的老婆。那時我除了上班外大量的時間用來做二房東和談朋友。原三層小樓在馬路邊,大院子一直閑置。我也是這一年投資把院子搭蓋起來跟主樓打通做成了三間門面。女友在我的強烈攻勢和細心照顧下也越來越認可和依賴我。2015年日子開始變得有色彩起來。只是自己的職業前途還是迷茫,薪資也還是4000多一點,好在做二房東的收益使我的經濟狀況得到了些許改善。
$ b. Y8 J2 v- H8 `
5 G& w/ h5 G: h: n- E0 e3 P 2015年6月,公司設備科內部招聘,我競聘成功后分廠領導不辦手續,做思想工作讓我放棄轉崗,在我強烈爭取下經歷多翻周折后還是在8月份順利轉崗。從車間到科室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一下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接觸的東西也比加工多很多。我開始熟悉所有的設備型號,完善設備點檢表,熟悉國家標準,配合驗收,協調設備故障維修……工作看起來很忙很雜其實很多時候一天都感覺自己沒干什么事。. D9 [# h9 P* ]! x" a
+ B) o& Q$ O, y. o2 L) a) J
科室里的日子多數是清閑的,工資比一線略低但不熬夜,每天準點下班,倒也圖了個自在。
9 G" K u) o0 g
9 P8 ~2 g# B1 P: f* x 2016年元月新房交付,11月結婚。31歲,真心感覺自己很幸運。. k; J# j1 G8 @% @5 |
9 y% c: ]1 G& F& p8 G' y
工作清閑,小日子也很簡單幸福。只是收入一直沒變化,小孩出生后越發感覺工資跟社會脫節了,二房東的收益也被房主擠壓了一部分。總收入雖然不多但也足夠維持正常的家庭開銷。
$ y6 `3 F' O. y. b# F; y
* n1 {% v1 v* O3 r 轉眼2018年5月,在某招聘網上注冊了賬號,當時也沒想跳槽,只是想看看機械行業的普遍待遇。6月份接到一個北京的電話,大概意思是我的經歷符合他們的招人要求,希望我考慮去他們公司試試。后來才了解到給我打電話的是某貿易公司的老總,公司主要代理機床設備的進口附件,招聘崗位是我所在省份的銷售代表。一番溝通后,老總決定安排鄰省的區域經理過來給我面試。該區域經理也是技術出生,按老總要求分別在兩個技術板塊對我出題考核,順利通過,然后相談甚歡。
7 L! i, Z7 G. b) t3 i* `1 e4 m+ L" B7 p! V) a3 V
決定跳槽主要還是看中待遇,他們給的保障工資是稅前8k,業績另算。話也說得很直白,我入職后第一年很大概率是沒有銷售業績的,他們培養新人的投入一年也是10多萬。9 S: a) Q0 r" @+ `- W4 F
d; T' C" H, w1 t
交了辭職報告,領導自然是不批的。當時想著交接1個月后自動離崗。跟那邊也協商好了入職時間。然后每天數日子上班,期間領導也沒安排我具體做什么,只是每天有人找我談話,我依然堅定,決定離開。但是報到日子臨近時才發現自己有一絲絲失落感,畢竟在這里揮灑了十年的青春。不巧小孩也生病住院了,然后和老婆在醫院呆了三天,部門領導和工會各種關懷關心慰問。出院那天天氣很好,然后老婆說“其實我還是希望你每天能五點鐘下班,平時家里有什么事能及時照應也不影響工作。”天平終于傾斜了,第二天領導再找我時我表態留下繼續好好干。其實我也是個比較戀家的人。$ O. c7 }2 r3 {1 I0 a* B- @5 [& c
$ E# K6 C2 I4 [. R5 L 好吧,我的故事終于講到了現在。沒能決心離開,渾渾噩噩過了2019春節。現在危機感和焦慮感越來越強。十年了,工資都沒有明顯的變化,依然在4000左右。職業前景也不樂觀。這份工作倒是越來越順手越來越清閑。只是很不喜歡各種裝腔作勢的檢查和形式主義的培訓和會議。國企的文化認同感越來越弱。
. f( ^! M. o* M6 Z, r8 p9 T% b( S; K' c- {6 N
二房東的生意做了5年,利潤也變少了。我現在常常在想如果當時沒有這塊額外的收入我是不是早就徹底離開了。還好老婆比較賢惠持家,在經濟上從來不給我壓力。只是自己覺得這樣下去會越來越被動。現在的想法就是要么繼續保留這份工作再開拓額外的收入來源,要么轉行換工作做銷售。其實自己也更傾向于在穩定清閑的工作基礎上發展副業,只是暫時還沒找到好的項目。
E& }2 p( p! r: r" @* U' c
6 J" T8 r9 `0 ^. `- N 人的欲望真的是隨經歷在變的。剛工作時盼著能領班獨立做事就好了,獨立領班時想著能管理一個機臺多好,當了機臺長時也是創業失敗后,那時對車間里的工作已經沒有很強的激情了,倒是羨慕二線辦公室人員的清閑自在。成功轉崗二線到現在三年多了還是不滿意,主要問題還是在收入上吧。但是整體看來機械行業薪資真不樂觀。
- K. H' p* Z: \9 _" Z: T+ ^9 \2 d& ]6 s5 f: a; O
2019剛剛開始,失落迷茫之后日子還是得積極面對。現在堅持工作之外多學習,有機會時發展其它副業增加家庭收入。某大咖說個人努力在時代浪潮下是微不足道的,確實現在體會到行業直接影響自己生活品質和方向。絮絮叨叨這么多,還是以美好的愿景結尾吧,社會的發展和文明是靠實體行業干出來的,愿機械同行們能夠通過努力把我們的工業水平推上一個臺階,愿每一份辛勤付出獲得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