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z3 G) O/ v: H6 _8 M# ^告研究生新生書 4 M% }. g r3 I3 ~: n
楊義先
- H* B' P2 E0 H( z$ ^各位新同學,大家好!
$ v. O0 S# B6 D W( D8 Q
# b0 I' B, j5 {$ H6 U* D$ a5 H3 I 首先祝賀各位在剛剛結束的考研競爭中過關斬將,收獲了人生的又一次成功!今天借此喜慶之日,順便說幾句心里話,也算是送給各位的見面禮吧。- D' R8 o: z) ~+ ~
; R) N8 U0 k4 K/ ?, @ (1)什么是研究生?研究生就是做研究的學生,因此,大家不要再把本科階段的“視分如命”傳統帶進來。從今以后,請大家記住:“考試,60分萬歲;研究,90分及格!”若有某研究生給導師報喜說:“老師我已經超額多上X門課程,并考試得滿分”,那么,導師也許會把他當作可愛的小傻瓜,你不會來奪此頭銜吧?當然,研究生培養方案中包括課程、學分、考試和論文等所有要求都必須首先滿足!特別提醒各位,研究生的論文是“干”出來的,而不是埋頭“寫”出來的,更不是“抄”來的!抄襲論文很危險,害人害已,后果不堪設想
9 j# V% A% D/ b1 H9 n6 ^: O3 Z& [# r3 ] h: e. |
(2)導師將教給你什么?導師不再教你更多的知識,因為,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即使是天才,他所能掌握的知識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小到大,你被灌輸的知識已經夠多了,現在是該你學會“如何自己學習知識”的時候了!導師將重點培養你的三種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當然,還有一點,導師也許將把自己多年失敗的教訓毫不隱瞞地展示給你,以使你不再重蹈覆轍。成功者的經驗很難被復制,但是,他的失敗卻足以借鑒。/ F# D' U+ f# c
, {( o% E% `9 T
(3)如何給自己定位?定位不清,害死人!雖然每個人都有“頂天”和“立地”兩種選擇;但能“頂天”之人,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人將“立地”!若你沒特別的理論研究天賦,不能成為“頂天”的科學家,那就建議你老老實實瞄準“立地”的工程師。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同等重要,不必再分高低貴賤。社會并不急需“既能做一些不痛不癢的項目,又能發表幾篇不三不四的論文”的所謂通才,強勁的社會競爭力是檢驗學生培養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
, t% B# _# C! C* `$ a( R+ g: v6 L( i( J3 T
(4)什么興趣值得付出代價?并非所有興趣都該縱容,許多研究生誤解了“興趣是成功之母”,并常常拿“興趣”來作為挑肥揀瘦的借口。如果有足夠的膽量,那么,獨門興趣(如,扎克伯格的Facebook等)才值得死盯,因為,這樣的興趣要么送你上天堂,要么拉你下地獄。人生有此機會一搏,也不全是壞事!但是,大眾化興趣(比如,我更擅長單片機、我的本科專業更適合…、我學過XX課程等)就應該服從真實需求,必要時勸君忍痛割愛,否則成功將與你無緣,畢竟今后是你要去適應社會,而不是社會來適應你!其實,咬住大眾化興趣不放者要么是想偷懶,要么是沒自信。當然,所有生活興趣都是值得享受的,工作興趣與生活興趣不要混為一談。
, u' R) d$ x6 X- ]
! ^, L7 U1 l. {* R/ }! F0 } (5)態度到底有多重要?態度決定一切!只要態度出了問題,再加上研究生都有極高的智商,那么,稍稍發力,就能讓任何導師“理屈詞窮”,比如,可以輕易嚴格證明“研究生做項目是在給導師打工”、“導師在論文中的署名不合理”、“我的論文創新性已經足夠畢業”等等。面對如此辯才,導師只能盡力而為,實在無奈,也只好棄權。多年的事實證明,能力弱和態度差常常相伴而生,也許正是因為態度差,才導致能力弱吧。“小事愿干,中事能干,大事敢干”是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 a$ r4 i4 ?& T+ w# g9 H: E) s. U# {2 c/ F7 d
(6)“盡力而為”與“竭盡全力”的區別到底有多大?“盡力而為”者用99.99%(=A)的力氣去做事,“竭盡全力”者用100.01%(=B)的力氣去做事。表面上看A@B,但是,當若干個A相乘時,將有A? A? A?…=0, 而若干個B 相乘時B? B? B?…=?。各位新同學明白了嗎?如果你一生都“盡力而為”的話,那么,你將收獲零;如果你一生都“竭盡全力”的話,那么,你將收獲巨大成功!" r& g+ h! n/ Q' I' |( s3 O8 C
, ~- p/ k8 `( u
(7)做啥課題真的很重要嗎?從學習知識的角度來說,做啥課題確實有區別;但是,從培養能力角度來看,其實啥課題的效果都一樣。別忘了,如今已是“重能力,而輕知識”的年代!過度區分是所有矛盾的根源,過度關注細節差異者永遠也得不到滿足。另外,如果在某段時間內,被安排從事一個自己不了解或不擅長的課題,那你為何不把它當成一種挑戰,以此來鍛煉和培養自己的“適應”和“學習”的能力呢?6 n* ?0 p6 C" N* ^
; A1 l0 y& Z; q) ]) f2 |6 _% Z" F$ n
(8)高分學生為什么容易成低能?過去多年的事實反復證明:保研學生和考研高分的學生,更容易在研究生階段成為低能學生。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有其必然。
$ o: t. L! @/ H; }; |
0 N' \" A3 V& y$ Y. [" E4 T原因1,個別高分學生總是習慣以講課和考試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從小到大,他/她的成就感也主要來自于各類考試,因此,沒有考試,不能得分的事情(比如,科研)他們都下意識地抵制或恐懼。
+ H P4 _6 X# p. \8 N2 u t/ ^- s* }" Q
/ a* R& } a1 b/ J. p原因2,讀研前,幾乎都是別人來向他/她請教有關學習和考試的問題,這就無形中使他/她感覺過于良好,因此,一旦有不懂的科研事項,就很難放下架子去向別人(特別是那些考試成績較差的人)請教,當然,久而久之就會落后甚至被無情地淘汰。% W" d3 K" @9 Q/ o1 ^
. ?/ D$ j! _* X6 Z6 {原因3,過于精通本科階段的循序漸進方法,更難適應研究問題時的跳躍創新,以為科研也要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后,才能開始。: e# d) I5 I+ `7 t3 g5 I
4 ]9 [9 X' r9 b9 M6 h& i
原因4,過于企望本科考試優勢能夠順利過渡到研究生的科研階段,因此,思想包袱更重,更不敢面對新挑戰。
! [3 t) `1 Y6 }- `5 E# U7 O1 c) R8 Q7 ]( D" g
同學們,今天的見面禮可不能白送喲!希望畢業時,大家能夠以自身的杰出成就來回母校,更希望大家今后走向社會為國爭光,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E' c* f! h3 z6 @4 I1 E3 w) w
/ ~0 Z% R" O6 \. E' Y' W( b. c 謝謝!2 j- h- u! f x: Y* t3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