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蹤一個項目,連續通宵幾個晚上,結果頗有收貨,對于MIG焊技術有了一些新的感觸,特此分享一帖;
9 d' }+ }- P6 E% k3 i' b* K0 O; Z$ K5 ?
如圖所示是鋁合金總成焊接件,材質均為鋁合金6061,由型材框架、平板和鑄件拼焊組成; 1 k* }3 ~7 n6 x; X( E, S. ]
! H$ X1 z7 d& p" L1 v M
因為材質是鋁合金,熱膨脹系數大;而產品右側的兩個鑄件焊道較長,焊接完后,產生較大的熱量(剛焊完有70-80°,燙手);焊縫的縱向收縮變形和橫向收縮變形,再加上受熱變形;結果焊完后,產品繞支點翹起,最差的狀態,翹起的高度有七八個毫米!這樣的狀態不用說客戶無法接受,公司內部的品質都會NG,而且會被同行的嘲笑,焊的什么玩意兒,變形這么大!, q' A3 s; H1 D# y+ f& B
4 E, q9 Q6 f7 Y3 N8 }, U
U% O! k z+ n2 m2 q3 {/ J9 q 現階段是小批量試制階段,打樣也就幾十套,因為種種原因:設計交接緊急(3天設計完一副治具),成本原因等,交樣工裝做的很簡陋:
. x6 q+ Q% h. g而正式焊接工裝,都是有水冷,風冷等控制焊接變形的措施: 風冷措施 ) ]: [# K: ?' _6 i( _
水冷措施 ' T# u& d: C; f$ v6 F: e" C
) ?" e% _$ v' Z2 n6 O
其實最開始生產提出用反變形的措施,我內心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焊接工裝都是按產品數模面貼面擺正設計,缺乏反變形設計經驗,設計時不知道要反向變形量多少,沒有把握,也不敢設計。但現實是殘酷的,設計人員解決不了,只有按現場焊工師傅的辦法了。然而,實際證明,反變形的措施還真有效果! . T, t' V+ y) M" w- s
) T" T! _8 |% c x1 i0 P. N
9 T; h. b1 o/ ~9 b5 |在鑄件焊接前,把右側那段強行往下壓到4-5毫米; 2 y8 s9 p; E# T* N' x" M
這樣焊接完后,產品焊后變形反而減小,整體平面度達到了預期效果。 9 Z; H2 j4 W5 J% {1 l8 F
# u1 B6 X2 ^/ C, N: _ 其實反變形法說的通俗一些,就是在焊接組裝前人為地制定一個反向變形,使該變形與焊后產生呢的變形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以此來達到抵消焊接變形;9 C/ v& P# i- ?5 Z3 K. h0 N
9 W- P8 V& c, a5 c4 E4 p. w# P( e: I' L8 ]9 M
原理雖然簡單,但要想實施成功,需要根據經驗和現場大量驗證總結出數值;
2 D( z% n @8 j( r4 U* g
) L- R3 p1 @8 F3 r2 P( e" z 以這次的項目產品為例,這個α角不宜過大,控制在1°;反變形量比焊后變形量大五十絲即可,比如,你之前焊接變形量為5毫米,反變形量最好是5.5毫米。3 I5 s. O, J6 a% w
( B. c! Q: ]+ j. L" O' _4 H/ l4 F2 h
, S1 e& X: g# R7 q5 C% Y%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