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樓主 |
發表于 2012-4-6 08:34:41
|
只看該作者
從工廠看教育革命的方向& |3 V0 q' {" s9 D9 u/ w$ f
分析一下上海機床廠不同類型的工程技術人員的狀況和他們所走過的道路,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教育革命的方向問題。) @! y8 U) B0 ]' o- C: {* O
這個工廠的老工人和許多青年技術人員從實踐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毛主席關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這一教導無比英明正確。他們感到按照毛主席的教育思想進行無產階級教育革命,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毛主席關于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指示,已經給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現在,是堅定不移地、老老實實地按照毛主席的教導去做的問題。
& W$ w- X0 g) J( d/ v這個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根據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和工廠的實際情況,對教育革命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設想:6 b3 I* O0 v6 p$ i0 f/ L9 Y( w6 `8 V
第一,學校培養的必須是毛主席所指出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決不能象修正主義教育路線那樣,培養那種脫離無產階級政治、脫離工農群眾、脫離生產實踐的“三脫離”的“精神貴族”。這是關系到出不出修正主義的根本問題。上海機床廠的同志認為,過去大學畢業生分配到工廠、農村,就當干部,是不合理的。青年學生和工農結合,參加生產勞動,是改造世界觀和學到實際技術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他們建議,大學畢業生應當先到工廠、農村,參加勞動,當一個普通勞動者,在工人、農民那里取得“合格證書”,然后根據實際斗爭的需要,有些可以參加技術工作,但也還要有一定時間參加勞動。有的則繼續當工人、農民。
1 h. S4 W4 v! d. O$ T) W$ ?第二,學校教育一定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毛主席教導說:“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從上海機床廠有些技術人員的情況看,舊教育制度的一個嚴重弊病,就是理論脫離實際,大搞煩瑣哲學,學生鉆到書堆里,越讀越蠢。只有接觸實踐,對于理論才能掌握得快,理解得深,運用得活。這個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提出:學校要由有經驗的工人去當教師,讓工人登上講臺。有些課程就可以在車間里由工人講授。有一個青年技術人員,大學一畢業就進了研究所的門,整天啃書本,鉆理論,學外文,脫離實際,自己也感到越來越空虛。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到機床廠拜了一些有豐富經驗的工人師傅,自己參加了技術操作實踐,情況就變了。最近他和工人一起,在鏡面磨削方面,作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創造。他對于必須有工人做自己的教師這一點,感受特別深切。
9 Q" j0 i" A5 b3 a |第三,關于工程技術人員的來源問題。他們認為,除了繼續從工人隊伍中提拔技術人員外,應該由基層選拔政治思想好的,具有兩三年或四、五年勞動實踐經驗的初、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專院校學習。這樣做,現在是完全有條件的。以上海機床廠為例,大部分工人都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挑選這樣的青年進入大專院校的好處是:第一,他們政治思想基礎比較好。第二,是有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有生產勞動的經驗。第三,一個初、高中畢業生,經過幾年勞動,大約在二十歲左右,再經過幾年學習,二十三四歲畢業就能獨立工作,而目前一個大學畢業生到工作崗位后,一般要經過二三年實踐,才逐步能獨立工作,因此選拔有實踐經驗的知識青年到大學培養,這是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則的。, n3 B. D- P U9 ^0 F' L
第四,關于改造和提高工廠現有的技術隊伍的問題。他們指出:從學校出來的大量技術人員,長期受過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和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的毒害。還有一批過去留下來的老技術人員,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是愛國的,是積極工作的,是不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是不里通外國的,但他們在世界觀和作風上,存在很多問題。工廠應該高舉毛澤東思想的革命批判大旗,根據《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中規定的政策,組織他們積極參加革命大批判,徹底批判中國赫魯曉夫鼓吹的“專家治廠”、“技術第一”等謬論和“爬行哲學”、“洋奴哲學”,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名利思想。同時,還應該組織他們分期分批去當工人,或者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到車間去勞動,幫助他們走上和工人相結合的道路,走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9 L7 m/ I, H O3 Q! `: |8 l3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