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判斷:日本的東西好、質量穩定,中國的東西較差、質量不穩定,關鍵在于公司對“以人為本”,“對人的管理”的理解上的區別。
q4 U, x! Q5 ^0 @# d7 j$ G, M1 f4 L- t+ Y# }
“出問題找責任人”,應該是中國普遍的做法。但是,有多少家公司,能把“讓人少犯錯誤”上下功夫?1 U, D4 E! R: `! I6 y' ^, d0 q
2 m% [, e6 B" [# M5S、6S的橫幅,隨處可見??墒蔷湍莻€橫幅下面,輕松就能發現缺3個S的情況很多。8 d. I; q. N& ?- H
3 @3 J2 t9 d1 \3 C1 @
這個“S”也是日本人搞出來的;任何一個流水線上的員工一旦發現問題,都有權利停止流水線的運轉,也是日本人搞出來的。
) D1 f; d: \# g4 _: x; A% m2 _9 A; s3 E
很多公司說自己公司在用這些理念。但,我真的很懷疑,要啟用這些理念,知道公司得花多少錢嗎?
- R( w3 f& @& D: u7 u8 `% E* B1 r0 Q |
日本是沒有罰款和開除的國家,但公司仍能造出好東西。我們難道真的只能把這個責任推卸給“國民性的差別”這個大帽子嗎?
' A, v* ` k2 M& \% d4 _
: K8 H" ~4 w% j3 l比如,很多公司老板,竟然不知道什么叫“操作指導書”或“作業指導書”,或很低估這個東西的作用。9 ?0 C S2 o) @) P! e/ j! o2 N Y
( Y# E- s* f$ j: q4 ~; e6 @2 X# A比如,同類產品的生產上,假如質量合格的分數為80%,日本的流水線報警觸發點是85%,中國是80%。
5 u+ \8 b0 \2 c7 r7 @在這種區別下,咱們假想一個員工聽見或看見報警后的動作,和線上工件通過各段質檢關后的質量。% ?; K: Q; @, \5 _' J! i6 M
----日本員工,就算慢慢騰騰過去調節調節,通過的,還是合格品。
; w- ?0 p# h9 e1 y7 d( j2 V$ d----中國員工,就算最積極,百米跑世界第一,還得放過一些不合格的產品。
) a# M2 _4 p% p4 g: g3 M1 c; {* a' I
另,對產品的全檢,您是怎么理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