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樓發表在其它論壇inventor版塊
; Y, e- f$ p& W原樓主問,下圖如何用inventor建模# M2 ?8 m( T/ t% o- b, F6 L7 U
: F7 F" s0 [5 C/ k: |2 I% E結果從1樓到8樓扯了幾層樓的淡。
2 E2 I2 j1 P9 l1 n9樓算是應助了
5 j2 l% y" R. _ \$ U* c, r
X/ F) W3 A- O6 h9 P2 S% o5 ]: p4 c6 V: }
& @3 H$ _( d, P2 e5 a
$ u+ K9 k$ g' K@陳伯雄 于13樓問道:“各位,您不覺得樓主提供的工程圖,其實不是真正的設計結果嗎?”
# W/ A* A: K& J9 K9 W6 x14樓回道:“陳老師,我覺得把這個圖紙給工人拿去干活會很痛苦……應該繼續拆解直到可以直接下料”
1 s* a, Z5 q& S; F4 C陳老師于15樓回答:
& E! l2 }: a% D C' R“我說過“其實不是真正的設計結果”,而是一些不懂制造的制圖教師級別的人杜撰的,這樣的“題目”還有許多,玩Inventor而已。' C; }2 v% D5 ~5 U& q8 F
兩個明顯的問題:1 V3 t5 G8 `) K' [3 H: q7 f% c+ f
1)尺寸90和86的標法明顯外行
+ L2 v6 n \$ d# x5 K; ?2)管子要彎曲,但是不會是在兩個平面中測量為R,而是空間管子軸線測量為R
4 m1 K2 h' f. u9 m這個零件按一般的設計應當是鑄造件,所以不必再分解。
0 A8 _; h o7 Y$ H- `18樓也應助了
: z7 T) ?! t! }% U L% s5 {5 K( X9 r6 v
陳老師緊接著回復:
2 x4 i1 l6 [' o各位:1 E5 m# l# D5 O# s+ V* ^+ y* L
假如我是一名工人,拿到了您給的圖樣,想不出怎么在制造中測量,例如那幾個R20。于是我找到設計部的您問道:5 B6 \4 X& N5 u5 N$ W3 s' B
xx工程師:請教您設計的這個R20我應當怎樣測量才能確定我做的對不對呢?1 M6 i" |, Z4 u- {6 ]1 o: J
您想怎樣回答?7 ]1 ?0 L V! E
假如我是您的設計主管,拿到了您給的圖樣,有個關鍵的設計參數沒看清楚。于是我找到設計部的您問道:7 E: }3 h: j) }% _9 E
xx工程師:這根管路的設計約束條件之一,是最小的中心線彎曲半徑,它應當與流速和阻力直接相關。設計中你是怎樣計算確認這種“在并非正交的角度上標記R20”,已經能確保最小彎曲半徑的呢?) y2 z& b1 S7 p2 n' V; V
您想怎樣回答?
2 o. ]3 ]8 j$ {, e我很想聽聽各位在這個假設的實際工作環境中,您是怎樣應對下級的工人和上級的主管,以表現自己并非胡亂設計?2 ]! b# p: ^( m% X" ?# N
當然,如果您并非是在職設計師,我說的事情您可能看不懂也沒想到,這個正常。您做過足夠多的設計之后,自然就會理解了。
1 Z% T$ X6 b5 E) A' @7 N. c/ F
7 c& l. l* b& k終于有明白人出現了。5 _$ e' X5 S/ }, a
22樓回答:
# `* H9 s! F& I* h: P& Q8 F' s這個題在Inventor里是作不出來的,因在其三維草圖里折彎圓弧端點,不能對其重合約束.當然這不是Inventor的過錯,而是標注尺寸31、55不正確的原因.
2 ^5 E1 q6 q* `& ]
( I: c& G) A; R8 ?以上幾樓的應助均為橢圓彎頭,這都是不切合實際的.0 d0 b$ k6 w% v! c( O
如果你把折彎實體(由三維草圖繪制折彎線生成)單獨來看就是彎頭.實際上該圖也可以用包含彎頭的組合件而形成.就是不是組合件它的外觀應等同組合件,這樣的設計才是正確的.% U0 f1 Q8 q) ^$ T9 [: e* N4 O
$ R0 E" @3 l" `/ O S' x+ r& k6 e! }
29樓問:0 G$ z! H8 K. y8 \/ c/ Q! K
不說是部是彎頭這事兒了……橢圓是哪部分呢?請您詳細指出,我查看了一下模型,沒發現有橢圓元素,請您幫忙確認!
$ X' `- ]3 _ C' t* Q( l31樓回答:把水平面的圓弧投影到斜平面就是橢圓弧.
! _" m- I/ Y0 r5 D! i. u# i
6 J7 L, u" I4 v S; P9 _* B( ?陳老師緊接發問:你認為,彎曲部份的半徑,是在什么位置測量的呢?
* ?( R! @: a% V! i: o$ i# o& [: Y32樓回答:陳老師,這個東西如果折彎的話是內側測量的,用20直徑的東西做胎折……: k' A! u& R8 i/ C2 }- a
最后陳老師做了總結發言:8 I( _) U( Z3 y! {
各位,我很遺憾,也有些意外。
5 g) T% Z5 _# N) L! e# q! q! j其實這本是個很簡單的問題,我認為只要您是學機械設計的,也做過一些設計,就能很快醒悟。
. V0 q$ }! t, C" `2 _但是事實是,在我反復的提示和引導下,只有 一人基本上明白了問題的所在,而且也只有 另一人跟著有所醒悟。5 k( v" e- E; C) S
別的網友(尤其是樓主)是怎么回事呢?我想不出來。
. Y/ m# j2 g% w( ?2 T9 L類似這樣的“謬種流傳”的練習題,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在那些看似專業的“xxx競賽”中的題目,更會產生負面的作用。問題在于,這樣的題目許多網友還以為很有趣,在不斷地探索呢。他們的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專業知識,都去哪兒了? e ?! N" m( Y6 n( N4 D
=====分割線======4 V1 B. N" N! ?" f/ n
用什么軟件作三維管道布線并不重要,關鍵是專業知識的掌握。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很多看似簡單的問題,竟然蓋了幾十層樓才解決問題,但畢竟樓主還參與互動交流,有的則是樓蓋起來了, 樓主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求助樓。
' Z4 {, d: B) \) r5 ?0 |, A陳老師問,專業知識去哪了,老板問,人都去哪了。
: F# K$ M; Z ~9 A" e- }, ]' C. H4 x% A8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