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是給一個網友的回復,請大家拍磚!9 e) f0 @0 X: w" r0 U, d# u
樓上所云:【發電類機械設計,利用一些自然功,這個市場相當吃香,但頂尖的技術,大多都掌握在外國的科學家中,中國對科學研究 ...】——回復:
6 R$ e" N1 E0 {8 ` p首先,謝謝您的回復!1 F, V5 H( `% e Y; P, Q7 m
您說的不錯,例如“大風電的技術”。(從略)
5 d9 `# S$ l: C1 y6 \但是,對此我有一些看法現說出來,不一定對,請指正。
. M b ?) H9 d我認為,此技術是鉆了“真正的深海的海浪運動是海水分子的垂直運動”這個“空子”——是利用垂直動能來發電。從幾個網站網友的回帖來看,大家(有一些還是高手)有這種“傾向”。
- r! H, q% F' O因為絕大部分的人被潮間帶海邊的海浪所“障目”——海水分子集體“勇往直前”的前浪推后浪——這和本技術利用的海浪有本質的不同——而今,利用海岸邊的海浪發電技術都是利用海浪的巨大水平推力做功發電的。
! ?, u: @+ [4 R* B* L我想為什么那么多人對此技術就沒有深入研究呢?道理就是上面的原因。
# X8 m/ }3 [& ?本技術還有一個獨立發電和“集群”設置的構想,它巧妙的解決了“功率”小等一系列的問題:
u+ a6 ^* s0 k5 d# u1、 因為垂直的海浪能每一個發電周期都會消減垂直能量,只能靠水分子的摩擦力來補充能量的損失,所以這也是設計時選“效率”不宜太高的原因。( M( y; C, B: s( P
2、 又因為海浪有“波長”和周期,加上結構強度問題,所以開始設計時其直徑最好應小于“波長”。
5 ?, i1 [4 i7 d- u2 V3、 由于單個本技術有一個反向“自傳動”的力矩,故最好2-3個單元為一組互相抵消為宜,每組之間設置距離較大為宜。/ @/ V3 V8 B2 R3 z! C3 s" L3 n
我想,您提到的問題,最大的原因是人類和石油的“蜜月”過去了,剛剛清醒的人們忽然感到了可怕——“147”的石油風暴給人們一個“措手不及”。人們慌了,到處去向自然要電,向大海要電。這當然會第一想到了“勇往直前”的海浪了,而忽略了深海的海浪能了。嘎嘎!
* M4 v7 T* w$ ^至于中國上層的人大都被“炒房”牟暴利的熱潮吸引,少數孜孜不厭倦的人也是“單槍獨斗”,并且起步起點都較低,外界大氣候也“寒冷”,那當然和國外相比就難了啊!: h: {1 b2 g5 C8 J1 v. ~+ c
其次,風能的利用較成熟,引進的技術也消化了,所以在中小型風能發電上,中國已經趕上了。值得慶幸的是,國家還投巨資建設了“海風發電場”,開端很好!——請大家決不能單從“經濟效益”的投入產出的簡單角度去考慮,這里就不多說了。
2 B+ q) _ G6 I. L( u/ C那么,言歸正傳——對您的【頂尖的技術,大多都掌握在外國的科學家】的看法,我認為:
) N2 M6 D3 u$ D8 G# n, f9 q“頂尖”的概念是相對的——譬如:開始的蒸汽汽車——頂尖技術。如今在新能源領域里,全世界的技術頂多差十年,在個別領域里我國并不落后,在“盲區”——如,深海海浪技術對大家都是“未開墾的處女地”——還沒有一個真正的投入使用的呢?所以本技術在海浪波能方面就應該是“先進”的了。
/ U8 ~; o1 f+ Z" v- E/ ]本技術的技術關鍵是“自調”導葉——技術和結構極其簡單和可靠,精度極低。其心臟的發電機是小功率的“風能發電機”,在這方面我國技術已經成熟了,也不落后,并且逐漸走向普及——像太陽能熱水器開始的階段。. d, Z$ s. c8 {+ e
另外,看了一些國外的報道相互之間各個技術著手的角度都不同,未開發的技術都很多,所以我認為我對“海浪波能”的認識不落后,尤其是對聯合發電和綜合發電的技術很看好,但時間不等人,稍微一停,千軍萬馬的大軍就會“超過”——這也是好事。
# Q7 i2 m8 F7 z* p6 j) Q謝謝您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