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知識,一個學生也很難理解得很好。聰明人站旁邊看到便嘲笑他。
( W9 v* @, d* A! B+ x; H其實很多知識,即使這些聰明人又哪里真正理解?! d' v6 g* V8 }2 o
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當年的艱苦探索,一步步地遇到困難,一步步地解決問題,一步步地發現新問題,這些當年工業大革命時期,歐美的工程師們經歷過的一切,我們都沒有經歷過。但是他們經歷了,并且經過不斷探索和研究,總結出了很多知識,很多常用而經典的結構,很多看起來簡單其實原理深刻的機構,很多初看莫名奇妙,其實非常巧妙的方法(比如優先數系的應用,比如螺紋的發明以及改造,比如矩陣)) ]0 Z% S2 I: p& M
這些我們都沒有經歷過,我們只是在他們總結完成之后,學習了他們傳授的知識,大量地學習,填鴨式地學習。我們學得快,學得多。因為人口眾多,聰明人也不少,所以,看起來成績也不錯。5 g, Q' i: O: D8 }+ W* M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很多知識,獲得了,不一定會用,會用不一定用得好,用得好不代表能觸類旁通,發明新的用法。為什么歐美這幾百年來新科技新知識層出不窮?我覺得是因為他們之前探索的過程非常重要,這些痛苦的過程,不斷給他們靈感,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識,更深刻地懂得了一些經典結構為什么要那樣做,所以,他們也就更能做出新的東西,好的東西。
( E' s2 b4 { \' L; ~& u所以,為什么我們的教材看上去大多復雜而深奧,但是卻那么不接地氣?答案就在上段。: C- e m7 r7 V) Q5 v- _6 u
所以,請論壇的聰明人們,不要過多嘲笑入行的新手,機械這一行,本就屬于回報相對較少付出卻相對較多的非朝陽產業,就請不要互相傷害了。# T) A9 j6 d# k
/ z. M' J" H3 O$ u% e8 V6 e
4 B: I( y0 b8 S4 C% R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