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4-2-8 11:53 編輯 6 b+ n9 u" Z/ A t4 l u, {- Q0 h
- @7 H) x6 U4 \9 {
Chapter 1./ {; w6 B" ?, a
有一次,我在浦東機場1號航站樓下了飛機。然后為了轉機,需要去2號航站樓。
' K0 F6 b% \) r: u N當時同事為了抽煙而走到了候機樓外面,我也就跟著出來,在吸煙處聊了一會兒。* w7 w* o: |3 h
然后同事因為要去上海市里辦事,所以直接叫車就先走了。7 F, P* X1 M( w1 p) j% X9 M
我在航站樓外面,要么回樓里走路去2號航站樓,要么在外面等車去2號航站樓。
3 x9 F. V8 j# G* z# g因為當時我的位置距離擺渡巴士的候車牌不太遠,于是我就走到巴士站,在那里等車準備乘擺渡車去2號航站樓。
; ^- _& S* k3 t; {( J. T# r/ }, v6 O5 z/ ~- _
等車的時候,我看到遠處有一位女士。 n) V$ }; n9 c$ {
高高的個子穿著風衣,長長的頭發(fā)還帶有一些卷,她拉著一個大大的拉桿箱,朝巴士站牌這邊走過來。
c; F7 O+ ~- ?1 R& m走近之后,她對我說:“問一下你在這里等車是去哪里?”。
: A% {+ g% K# O! Q8 {6 f我看了看她,確定一下她問的是我。然后我對她說:“一號航站樓”。
9 h# {5 I) j% m. }8 a6 u. Y考慮到周圍車多比較嘈雜,為了避免我的回答她聽不清,我在回答的同時也伸出食指比劃了一下。/ F0 d: j. d q( ?7 Y9 I. G5 A
她看了看我,說“是去二號航站樓吧”。
8 R7 x# I$ c v E我想了想,知道自己說錯了,自己現(xiàn)在所在的就是一號航站樓。
. M e7 p6 q8 A8 ~! y% Q我回答說是的,應該是要去二號航站樓。! T, V8 ?2 f2 r, v7 e; z
然后我問她要去哪里,她說也是要去二號,我說那在這里等車就可以,她說謝謝。
& \" K( K6 _# a k
: S9 [, g5 w' o5 W3 }過了一會兒,巴士還沒有來。
$ F9 S: z( I1 R( i) p# g5 _她說,這樣弄兩個航站樓也太麻煩了,還要乘巴士,要是轉機時間緊的話就容易耽誤了。# b- I& B. @3 B/ x( ]
我說,您是著急去轉機么,您下一段路的飛機是幾點,她說12點多,( p7 Q2 z# z. e! |) T2 B2 C
我一看這時間是稍微有點緊,反正不是很寬松,明白了她確實是擔心時間。' e: ~+ v$ x+ X/ m/ ~& z
于是我對她說,其實兩個航站樓相隔并不太遠。我指了指對面,說就是對面那個樓,其實這下面有走廊有自動水平扶梯,也可以走過去的,走過去大概十多分鐘吧。, P" F# ?) t' A/ e8 y0 Q2 m0 A B1 u
她說,那要不咱們走路過去吧,這巴士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來。7 e) r& `+ M# C( m% m6 B# V. _
我說好吧,然后往候機樓里面走。
l! L7 f4 D: I" ?走進候機樓大門時,她問我,“你確定那邊的樓是二號航站樓吧?”,
2 C; Y% b6 M7 e% {2 v$ {( i我想了一下,然后回答說:“下面的通路那里有指示牌,到那里你看到指示牌就能夠確認了。”
+ G/ X1 L I# Y$ a9 k; d# ^' V: I( c
Chapter 2.
2 A* S3 p/ {: n1 ], Z這里有兩次問答,是這段話里的point。
/ t @7 c. A7 o4 v
3 Q7 M# {7 D) v, K7 m. g' X- |2 w& \第一次是她問我去哪里,我回答是一號航站樓。4 |+ P+ f+ U5 M- x# x
實際上我站在一號樓,還說是去一號樓,實際是做出了一個錯誤并且可笑的回答,; A* n3 M9 A3 O9 L
她完全可以當時指出,這里就是一號航站樓,
1 L6 O8 ]$ F2 ? k但是她沒有,連嘲笑都沒有,這樣可以為我保住一點面子。$ W8 B1 }7 Y, J' M; C0 m' I% K
從她的角度來看,一種考慮方式是這樣的:; E, e- u' A# T K7 d
在預計需要向對方征求信息的時候,如果既嘲笑對方還想讓對方幫你,并不是一件理想的事,
2 K- t, ~$ P; C) k她看到了我犯了一個明顯的錯誤,2 o) \+ o9 B* q; x: ?$ u6 |
但是她覺得用普通的方式指出就好了,沒必要為了這點小事兒而嘲笑,而耽誤后面的正事。
( Y( n9 m4 D; F9 d7 U" W4 z% M5 V; z1 [4 O# `2 G
而且另一方面,從我的角度來看,犯錯之后,受到兩種對待方式,會有兩種結果:* H, o% v2 A5 A* Q( E
如果被人糾錯,會使我變得窘迫,面子上過不去,算了離你遠點兒吧;8 {0 R3 S9 a5 p. r$ c
如果對方?jīng)]有嘲笑,我保住了一點面子,反而可以有一點感激,你想知道什么,我可以再告訴你一點兒。4 V1 U2 L# E# _. }; h
對方失誤的時候,嘲笑是一件容易去做的事,也會有微小的優(yōu)越感,但是目光稍微長遠一些,或許并不利。: z0 ]. k; e+ V! B7 G w
不去嘲笑而是平和地指出,放棄一個嘲笑的機會,有時卻會為后面帶來些益處。
: [* Q* q* m! ~2 i% v在我看來,在對方有錯誤時不去輕易地嘲笑對方,這就是communication的靠譜point之一。
+ L a* X6 _( J% F- S4 B5 }2 y: h" `1 l* p0 f+ c) @- r) V W
第二次問答是,她問我“是否確認那邊就是二號航站樓”,
' D# z- m L/ {" C! x! N1 o我聽到問題后,第一反應是對她說,“浦東機場我來過好幾次了,肯定沒錯。”. Y6 D- i N6 X' P: j( Y
但是我想起了一些以往的經(jīng)歷,
) Y: G0 x9 n( L所以我的回答是,讓她看客觀的指示牌。
1 W" `$ U7 m$ g這里的意思是,/ B/ a* j: X- v' ]8 o; s
不是讓她去相信陌生人的“我”所說的話,* I7 C) c6 I7 {& A d
而是讓她去自己看到“客觀的東西”去驗證她要的信息,
\: U1 u p& y$ X) U# O這樣對方會更安心一些。
1 d, U' X3 D5 \7 s9 F/ P% f% E
9 D' j; Q: f1 o6 x4 [. A d+ X5 ?這里說的以往經(jīng)歷是指,以前我留學時,在大學研究室里的事情。" V6 ]& R. K+ c. I/ {* Q
有一次我到打印機前面,看到那里放著一些打印紙,
4 \- o4 D% C8 A7 w0 q; X5 a' n當時研究室里的教授助手也在旁邊,我說我想要A4的紙,他對我說這紙就是A4的,
2 E4 E) Y3 @# \0 b0 m2 K但那紙放在A3的旁邊,顯得很小,我覺得像是B5的,
0 k% D0 a3 f- x6 J0 G于是就反問他“這紙是A4的么?”。
- J9 l; q/ L+ Q, a(幾年以后我逐漸意識到,這種反問實際是一種愚蠢的交流方式)。
9 g! ^- }6 B: `/ V" @$ f這時助手沒有對我說“是”或者“不是”,
9 r7 Z, Y: ~: R! h W8 t- {而是把那摞紙下面的包裝紙找到,把標簽的那一面給我看,1 G; f8 j& [3 L) g$ }" m
那里明確寫著“A4”,我無話可說。/ _, g9 u; g+ N
: x7 h' s* U; g9 G% m1 @" S e就是說,回答別人問題的時候,有以下兩種方式可以選擇。
5 M/ T; v, }( J6 G( L% J一種是“單純地把自己的主觀判斷‘說’給對方”,4 C5 N* e- w) J3 Z. {$ M
一種是“把一個客觀的表示找出來‘show’ 給對方”,0 B- B+ I. M+ |* W F: I9 P
相比之下,后者更具有說服力,也會更有效地建立信賴關系。這就是第二個point。
9 o5 U4 Q9 a1 z" \7 K
; n0 B) w4 i- U* ^4 c不是單純地說如何如何,而是擺出一些客觀事實,擺出邏輯關系,因為這樣所以這樣,
) Q* ?3 ]1 x+ t4 f' L- ~然后讓對方自己經(jīng)過確認客觀事實,然后進行邏輯思考,從而對結果表示接受。. H; D: n8 q4 N" \
這樣或許是更為有效的方式。2 \4 w2 Q! {: D( ]
0 \ k; [ v- W* HChapter 2. added.0 N/ Y4 K+ _( u, s9 m6 F* C7 z
順便再說一下反問句之弊。
) c+ m* ^" S U. R前面我說到,當時覺得那些紙不是A4的,就反問“那紙是A4的么”,
! j# Q7 k1 @& Z0 G6 r- p這種反問句,沒說出來的后半句話就是“You are wrong”。是一種否定,是一種指出對方錯誤的語氣。9 b/ _ o) I3 A8 f7 a: r
所以這并不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 Y' Z5 X3 P, {4 `- P K/ V; C
即使是想確認,也會有其他更為柔軟的表達方式,比如說“我覺得它好像比A4小一些”等等。
$ x8 k9 d/ `- R$ E: [" V* T加上“好像”二字,意思就變得柔和多了,進可攻退可守,對方從正反兩個方面接話都沒有違和感。$ ]# c& t( B. [: ?2 t! q
7 S) X4 I( S9 n9 o( q' X5 S日語里更有趣,他們說話在陳述一個評價之后,句尾有時會加上“kedo”,相當于英語里的“but”。
5 ?' C( Y$ T& a# N4 L就是說,“我覺得事情是這樣的,但是(可能會有其他的可能性)”
3 @% l, \0 M) `' A( H1 d括號里的話他不說出來,句尾留一個“但是”,
5 A0 s2 t+ p5 u" U: C這樣就把話頭柔軟地拋給對方,意思就是,我是這么想的,你看呢。
9 D+ J' w" B7 U+ O# e一方面,對方從正反兩個方面接都不會顯得生硬,這樣就沒有說話者把內容強加于人的感覺。
) m% C- w" \2 n+ J另一方面,自己的內容,無論是對是錯,也都不會顯得很生硬,因為話沒有說得絕對,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 v: y9 W' J% H4 }所以說這種表達方式有一種柔軟的感覺。
X7 i) e( x# C3 ^5 T1 l3 _# {這種說法的副作用是,有時候也就不知道他到底想說哪個意思。
' A' i, |+ r7 g7 U, S8 K8 a* G所以說日語的表達有時會很曖昧,不知道他到底想說什么。' R9 w5 d9 A3 E( o2 [) ~+ Q
當然,大部分情況下根據(jù)上下文的語氣。是可以判斷的。
1 C. I+ ~! t3 L這個kedo,在日本的日常會話里,每天要出現(xiàn)幾十次。; x9 I( y2 r# [& f3 U
這個特有的語言習慣,維系著他們特有的communication。8 w( t) D% s x3 H
1 ?1 u0 g( L1 }# \! ?5 ]繼續(xù)說一下研究室里的另一件事。也是促使我反思表達方式的一個incident。
5 |7 `( t N3 _6 K; P9 u有一次正在研究室里看書,外面逐漸下起了雨,助手看了看窗外,隨口說了一句:“雨下的挺大的”。; b9 X ^3 `- D' a! I
我聽到之后,當時就接了一句:“雨很大么?”因為我看了一眼外面覺得那雨也就是淅淅瀝瀝的。
# m, | @/ F$ A; I助手聽到我的話,笑了笑,盯著我的眼睛,對我說“不太大。”' B% b0 [0 e- u1 [1 Y+ W! l
那個場景我至今仍未忘記,事后反省時,意識到自己當時的問句,很傻很無聊。
0 _' p- Q+ O4 ]0 ~無所謂的事兒,指出對方的錯誤就那么有意思么。3 W+ b% K4 r, p
但當時我剛到日本時間不長,就是有那樣的一點“指出對方錯誤”的思維傾向。( N; l# H4 c1 Z) j) c; O
6 Q& u5 o4 ?- o; E* c6 O
后來逐漸改了一些。盡量模仿他們的“柔軟”的表達方式。
$ u+ V: y; y+ x( G) h' j# I ~+ H直到四年之后,我在松下公司食堂吃午飯時,有一次遇到了廣州松下公司過來研修的同胞,! J# o/ e1 P" C i+ q
寒暄之后,我隨口說了一句“這天真冷啊”,, [: H/ O) Z: j
對方回了一句“冷么?冬天也就這樣吧。”
3 e Z5 ]( v- }0 f+ V- P我當時一愣,居然感到了一種culture shock。
7 ?7 ]1 `: o: C5 U/ W" X( n: N因為我在平時工作時在與日本同事的交流中,很少在回話中遇到這種直接突然的否定,更何況這是無所謂的事兒。4 E0 Q" E. f! b: {, {: X9 Q
于是我微微一笑,對他說“是的,冬天也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吧。”/ H8 E' B, a% `& W
勿論此情此景,居然似曾相識。
. c. V- m) k" _; L, H5 t1 X. a9 w' _' |$ z4 H" ^7 B, i
來吧,把話題扯回來,回到空港里。
( W$ c2 F3 Q# G% t5 f給那位女士回答之后,我引路,帶著她一起乘自動水平扶梯,走向二號航站樓。
8 g" g" N l M4 x一路上聊了幾句。她說她的兒子在美國讀書,她剛從那里回來,說那里學校里有好多華人學生。
! M' I7 K- \: M# e9 w我問她孩子是讀碩士還是本科,她說她孩子是去那里讀高中。
/ ~$ N6 R' i# G% ^然后我詢問她的職業(yè),她說是做電氣方面的工作,
6 y5 I( m2 W; T1 O& y0 ?) U我想說“搞電氣的女人不太多”,結果說這句話的時候說串詞了,8 f& w3 u6 R* J' s+ R ]4 \, r- l
還好對方根本沒在意,算是我自己的一個小烏龍。
4 W9 j, ^3 j- }) ], v+ Q人家對這樣的小錯誤根本不會在意,不會拿著對方的小失誤而取笑或是不屑。
- D( O* p2 W' v. d, c# M6 K3 }3 N交談的目的是將交談繼續(xù)下去,不是為了在交談中抓住對方的失誤去打擊對方而獲得微小的成就感,
) L s ]% O, S5 `與其相比,減少“不必要的”“不利交談的因素”,才可以使交談繼續(xù)下去,從而得到更多的信息,& X* w5 s' m- f" ]5 C6 E
后者才是更為必要的,也是靠譜的表達方式之一。
2 _3 u' `4 G4 X# j) c% M4 @$ }% r7 W5 J
' P5 R. `) z. F% N我想起了以前在機場遇到銷售的經(jīng)歷,于是問她,具體做電氣的哪方面的工作,
: q" N* @6 X8 a) x: M, @她說比如這個走廊,天花板里墻里都有很多的布線,都是電氣要做的工作。: U5 J; C4 c8 H" [
聊了一會兒,走到了二號航站樓,我?guī)朔鎏莸饺龢浅霭l(fā)大廳,告訴她這里就可以辦票了。/ p. s# s3 D3 {4 w+ \/ l2 r0 H
她向我道謝后就告辭了。
& K. s3 H) B; [) W4 e這件小事,之后再到浦東機場走那段水平扶梯的時候都會想起來。$ ?) ]( T( P( E4 }* d5 R* W9 {
靠譜的表達,似乎也成了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 K& d; Q. {& ~* `3 e& X' O# N! N0 d. d
Chapter 3.
: j) @+ a5 M- V放在技術論壇寫這樣的東西,或許有一點另類。) M7 Q6 k- C+ Q T
不過自己在海外做事時在另一種文化氛圍中體會到的一種感覺是這樣的:/ ?" D$ y- A" w
自己在工作中有時會對手頭工作的處理方式不甚了解,想要去獲得某種技術方面的指導,
" n1 w, G6 X0 |往往是身邊的人做這份工作時間長了他們會擁有這些信息,
+ r# J0 r2 y+ l# Z% q% \而這時,你想要知道A,對方就給你解釋A,有時不是這樣一個直接的過程," D+ n U* V( C1 B$ F
這個過程有一個鋪墊就是,你在當次或者平時交流的過程中給對方一個印象,
7 G# c8 y. L( O$ w# A/ n6 @% j- l你的交流中,不一定需要你有多少“出彩”的地方,但是必要要減少一些“減分”的地方,
8 _) G& U9 S/ q1 @: c( K# D: R然后才能將交流繼續(xù)下去,然后在需要得到信息的時候才會順利得到信息。
/ N! P: x ~3 R
: |4 y* _3 ^- j( ^& B, ~也就是說,所謂追求技術,不是簡單的技術的問題,
- a0 H, B2 V' P- i( E1 ]" f( t技術是在人與人之間傳遞的,而人與人之間的傳遞,首先是一個communication的過程,
7 C1 ]5 ?' k) D往往不是一個“你給我得”的簡單過程,而是有一些communication為鋪墊,最后才會goal。8 u9 G2 x1 r- O
而在現(xiàn)場或者生活中的交談過程,反省自己的談話,或者看周圍一些年輕人的談話的時候,
& b' b5 _. ~3 L9 Z往往會發(fā)現(xiàn)存在著一些“減分”的地方,( p1 u* F' f4 d$ s7 y5 c3 |
這樣會對communication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最終也會影響信息的傳遞與交換。# \! l9 ~ x a* v; w# c
有時候事情結果不是很理想,不能單獨只看這一個結果,
1 i/ }, E1 Y2 s, L) |6 I4 s& ?在那之前的communication如果更到位一些,結果或許會更好一點。: x. T8 M' l) f( L- `" q$ L( w
8 i4 P/ H, q9 }1 f8 |6 W
我們都是從校園里走出來的,在校園里可以嘻嘻哈哈,同學朋友之間有點什么事情就取笑一番。
& D3 }% J1 p3 R$ r5 z但是到了社會里,在不同的場合里如果繼續(xù)沿用以往的做法,就有可能會導致自己“被減分”。+ t" y7 F+ ? {" R* p( R
減分多了,自己有些事情做不好也就是自然的了。. n6 ]1 c/ P) I$ y) g% M( S
這個時候反思一下,改善一下,一些事情或許自然就會變好一些了。+ N$ ]0 X! \: ^( l# T+ t
這也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keypoint是要有一個意識,去觀察去反省去改善的一個意識。
# \' X$ `7 ?1 u$ }$ H每天與各色人等接觸的過程中,每次的交流每次的來往,
. N5 T. y5 N7 ]* t( @# s5 ]去反思一下的話都會有一些point,自己的不足之處或者對方的優(yōu)秀之處就會遇到。! T1 R2 _" n4 U8 I4 V9 }
有意識地去捕捉這些point,好的地方拿來模仿,不好的地方下次避免,這樣就會讓自己有些點滴的提高。7 E( o8 l0 b0 U% [/ q, `
# Z. _# C0 {) B$ K$ V
說到communication這個詞,日本把這個詞的英文拿過來直接在他們的語言里使用。( D H1 @* k5 m; O. p" v
在日常生活以及企業(yè)中也會經(jīng)常提及,
# e& K' L r0 |: {" H# y8 [給人的感受是,communication這個東西似乎是一個基本技能,
' U! t. @# P C9 o( Z* i, A a3 s是進行工作的一個基礎,和加減乘除三角函數(shù)Excel操作一樣必要。
3 O# G# P) Q, o+ t$ u* D! P聽到的多了,再提到這個詞,在頭腦中的概念,就不只是一個單純的交流談話的過程,1 E, Z: s4 K, V: U2 p$ ^' \% a
而是一個“像是一張大網(wǎng)一樣”的感覺,
+ I8 {$ q9 `8 q _' I在每個節(jié)點與節(jié)點之間的網(wǎng)線上,有互動,有打分,有不同方式,有下一次相互對待方式的考慮。6 G. m* Z" ~& E% h
所以有時在論壇回帖的時候,這個詞我也直接用英文來寫。
* `9 _4 z r9 ^( }當然如果因此而招致減分,也不是理想的事情,只能萬望見諒。
4 F- [) ?( h) H
4 Y$ T S) ]! G7 L; j. t0 qCommunication的能力,招聘簡章里不會多寫,但確實是一個被期望擁有希望做好的一種能力。
6 R, i4 U: [* c9 T p2 T; H每位面試者都會被要求做自我介紹,然后提問互動,就是對communication能力進行確認的一個過程。
% J8 i+ Y' H- X. N通過這個過程,來看起表達方式中有沒有加分或者減分的地方,: c& b1 Z W9 s. k$ G* O
從而預測如果被面試者將來進入團隊之后的樣子,- r( C- _) {& k, C8 }: p
暫且不談技術,最基本的一般communication是否可以較好地進行。
, N( ~8 T, Y; }& u4 M3 Q2 x' o
Chapter 4.$ p/ \; I9 w0 p& i: C
接下來的感受就是,有一種想法是“說個話也要考慮那么多,累不累”。' ?6 n6 o2 w8 |* n
每次多考慮一些事情,多注意一些事情,然后做得好一些,然后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識,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或許這是一個普通的過程吧。
0 Y: k3 ?! z) |( m0 O又想不累,不去多動腦,不去多注意,又想獲得東西,
, u! }9 L X4 m# s# v! @8 n或許有些人可以做到,但是貌似不是每個人都有那么好的運氣。
/ L! ~% a9 C- ?, n, ]- _至少從自己的經(jīng)驗來看,自己不是那種類型。+ }, c6 w9 ^7 T
那么怎么辦,就只能老老實實地,多考慮些事情,多注意些事情,斟酌一下,然后去和別人交流,從別人那里獲取一些知識,來做自己的事情。就是這樣一個笨笨的過程。
6 T. c* x3 A7 x7 U1 k
$ ^0 P; g8 d) g: p0 c' c3 T2 f這東西,就像是足球比賽,都想著要射門,但是沒有誰會從中圈開球就直接起腳射門,除非功夫足球里的星爺,如果你有那樣的本事,可以一試。如果沒有,那就只能像現(xiàn)實中那樣,一腳一腳地傳球,減少自己的失誤,自己思考尋找一個好的跑位,然后機會來了,并且讓別人覺得把球傳給你也不壞,才能臨門一腳達到目標。
+ a1 q6 A: Q' U" K: F- x+ L. O1 A, v) t
這東西又像是電子游戲,都想著要到關底打boss或者是跳起來摘旗,但是一般沒有哪個游戲會上來直接就是關底,都得有個鋪墊的過程,打怪升級積累經(jīng)驗加人加槍,想想買什么樣的裝備更好一些,還得減少扣分掉血誤操作的事情,然后才能到關底出大招。
/ J6 W M1 \; r% ]# d
2 ]9 i& i. H7 G這東西又像是爬山,目標當然是山頂或是山里的宿營地,但是沒有人會一步跨到山頂。除非有直升飛機或者纜車,沒有的話就得自己一步一步邁上去,思考尋找一個合適的呼吸方式和休息節(jié)拍,還得減少滑倒受傷的事情,每一步升高幾厘米,有時還得往下坡走兩步,最后才能到達山頂。! D# W* V# B. \; e) s. [
2 I* D! f4 y: I! k. P3 A- L* d6 D工作中也是一樣,都想著當上高級工程師,對不起換個說法吧,都想著掙高工資,但是一畢業(yè)就拿高工資的人終究是少數(shù)。在那之前要干大活兒,創(chuàng)造那么多價值之后才能變現(xiàn),那之前要做一堆的事兒,在那之前要掌握一系列的技能。(當然了價值觀有好多種,至少我寫這段話時候的價值觀是這樣)。那么就得平時多注意,多考慮一些事情,然后和周圍的人去communication,減少扣分的事情,去考慮怎樣的表達方式才能更好一些,然后去從周圍獲得需要的知識,最后才能積累多了,把事擺平。從而提高自己,即使能力在這家公司不會變現(xiàn),去下一家你也有自己的資本。+ L7 ~5 x8 q8 x3 |8 \% r/ V8 ]8 D; `
% T% c4 m: A( x' M# l9 ^
Summary
; e5 g$ y/ q! N( _: w4 |; l總算湊夠了三千字,可以總結了。其實前半篇早在去年7月就在電腦里打字了。最近有了點時間,又把這篇文檔翻出來,加工了一下。嫌字數(shù)太少,就洋洋灑灑地加了后半篇,后面是自己的一些感受,也知道把話說到這樣,肯定會有挨罵的地方,畢竟每個人看了會有不同的看法。或許會有朋友看了之后有一點點心得,以后工作時說話辦事時如果多花點心思,得到點好的結果,那就說明這打字的時間沒有浪費。其實這些東西也不是只針對工作的,在朋友之間把communication做好,也會改善生活質量并且有新的收獲的,或許吧。
! N; |' K* O/ }! X+ ^* P" g! h) w! {0 s
貌似已經(jīng)到了正月初六了,國外沒有春節(jié)的休息日,還得早起上班。國內的各位朋友好好享受悠閑的春節(jié)假期吧。謹以此文作為新年寄語,到不了那個級別,作為新年隨筆,放在這里一起分享吧。一年的時間又過去了,感謝在過去一年里在論壇里各位朋友各位大俠的幫助和交流,感謝老鷹版主的辛勤勞動。辭舊迎新,在新的一年里繼續(xù)做點什么吧,在平凡的生活之余,多做一點點一點點努力,實現(xiàn)一點點一點點的提高,豐富我們的玫瑰人生。謹祝各位新春快樂,馬年吉祥,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G1 N* z, j% ]! S5 l
S, Q' B" Q9 d( {6 s/ h
By 子子, j N# y/ U; O8 b0 I$ g6 Z
3 O% E& w$ q0 Y% F. J1 ~2014.2.5
0 M: ]# S5 s% G$ B! e. ?1 d" s9 t- Q( E4 f. L2 u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