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41:借一把扳手
7 [ Z" y9 T# T- X$ F% s( c" v0 I9 m. H: _. T" h1 ~' ~: b+ m9 p
( ]4 H0 `, Y5 b* ]$ [ S190922) V5 O) D1 W- [0 W* Q
' [; M7 }2 D/ u5 u3 r; uChapter 1.) s- o) F$ T" M' |
那是一個平常的周五,到了下班的時間,辦公室的廣播里響起了下班的音樂鈴聲。: ?( y/ T' r0 G$ D5 {9 W
辦公室里的人開始收拾桌子上的東西,關閉電腦,拎起皮包,打招呼之后陸續下班。
( K7 r8 v) n1 e; _( d% U我這里,手頭還有一個油泵漏油的事情,需要確認一下,今天客戶又催了。: S/ u- `! t' S! ^4 b8 b- t- I/ T
上次客戶那邊漏油之后,換上了新的油泵,當時換下的舊油泵被我帶回來了,) C5 @& d" x2 Q- S/ F6 X' s" k7 F
想拆開看看但是一直沒時間,今天又想起了這件事情,于是準備少花一點時間弄一下。" g' r O- Q/ A, O2 w
7 Y9 a9 l* \, f4 g' G% z2 ^
油泵不大,跟一個魔方大小差不多,裝在塑料袋里,
' I& D& e" z: r% z# P( E我看了一下,油泵端蓋是用四根內六角螺栓鎖緊的,需要找扳手來擰開。
" }3 |1 H. D1 l c( {我拎著塑料袋,走到辦公室旁邊的儲物室里,
5 p% Q: v) T. @7 ]$ g# ?以前那里的桌子上會放一套扳手,今天卻不見了,附近翻了一下也沒找到。- D) [6 W" v. q- Z* {
旁邊有一個工具箱,我打開蓋子看了看,
0 [9 Q% F9 Y9 ? H# I8 _里面有套筒扳手,鉗子和螺絲刀,但是沒有內六角扳手。
( A. F& d; h$ U' b5 x, J1 ]. m我們這里是設計部門,很少在辦公室里拆東西,所以扳手這東西并不常用,
: x+ C3 G2 L. U- t, f0 N" X偶爾會有人會在辦公室里放一套工具,我決定回辦公室碰碰運氣。3 C! {+ K M+ E4 G0 [ i
到了辦公室,我看到小C在座位上,我知道他有扳手的,決定向他借一下。0 h9 g5 p0 K+ M3 `( @
* J( K- [' i' T; H
當時他正在收拾東西準備下班。" X8 Q* l' T7 x& M
我走到他的桌子那里,對他說,抱歉,內六角扳手你現在有么,能不能借我用一下。
6 X# u6 x. H" v他說可以,然后把椅子向后拉開,彎腰鉆到辦公桌底下,/ O2 M C/ [* j' h6 n
從桌子底下拉出來一個牛仔藍的帆布包,* ]9 v7 j4 U' x' Y$ s- l( A
他打開帆布包,拿出一套嶄新锃亮的內六角扳手,遞給我。2 a( F1 J/ j4 z, W* p* _
我說,非常感謝。" E- m5 J( h% T% U8 @
然后他指著辦公桌面上左邊的桌角,對我說,用完之后放這里就可以了。; R B. R) U Y0 i, l% ~
我說,好的,明白了。# h3 f( w' `9 X/ ]5 t
因為他要下班了,所以這樣說的。
8 s+ e/ D& ^, U v2 e y( O; C8 _4 v$ o+ G. [
談話時,我拎著那個塑料袋,里面就是油泵。9 {! {+ \ O6 y3 d. j0 t8 C! G
我想炫耀一下,就把手里的塑料袋打開口給他看,說,我準備拆這個小油泵。
$ ^) V3 a% U1 T) j. t0 G他把頭探過來,看了看袋子里的油泵。
2 p, r3 @# R# J: f3 n* x我會預想他會說什么樣的話,& _+ J* y5 r. \, O
或者是,他心想著下班所以敷衍一句“搜嘎,加油吧?!?br />
% j ^1 a- I: W$ z0 |/ a8 G7 C: [7 g或者是,“哎,這個油泵怎么了。”我可以說兩句油泵的事情。4 [, ]7 i1 t# d l+ M
然而他說的話,出乎我的預料。
( U- `- a7 Z2 G a2 a2 D他說,“別的工具要么。”2 e0 e* t2 Z* U: V4 Q
我感到意料之外,但我知道,他說的話是為我著想,而且是很現實的話。
$ D9 q! A; P4 S; y" X1 r9 n估計我在接下來拆油泵的時候,將會需要活動扳手或者平口螺絲刀之類的。. M6 d: B) n' { y- O9 W
他是考慮到這一點,于是才那么說的。
~9 w0 Y" J3 T+ G) M: r我想了想說,“(只借內六角扳手)估計可以了。謝謝?!?font class="jammer">% ^9 D' Q7 D D( a
因為我記得剛才工具箱里面有螺絲刀,用的時候可以到那里去拿。3 H0 M+ ~4 i6 g3 g. c! |( d
他說,這個包就放在桌子底下,如果需要用的話你可以過來找,常用的工具里面都有。
2 M- l% V- m* p e O# O, l我說,好的,謝謝你,辛苦了。
! o' V O0 }8 J' W) o然后我就拎著油泵拿著扳手去儲物室干活了。% H5 @1 h5 L( d, v
/ n" H. n8 S% y% C
1948197339.jpg (261.33 KB, 下載次數: 30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9-23 18:01 上傳
' F8 @6 G9 `6 F/ F ]& N. Q* d. q+ Y3 o# \
& Y- F3 d. s( c }( y# y
- g: p. e, S4 V% r, sChapter 2.
/ t8 ]8 k/ J% {; J1 U- [' K0 c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問與回答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成套的問答模式。
, b, P/ ^0 a, }' {. f你向一個人說起一個事情,然后他會回應什么樣的話,
) v( P+ o6 D. B6 }% {這些回應的話,就是這個人的氛圍,就是他給人的感覺。. q. s3 W3 L7 {, X u
]7 j& J4 b7 a& ^% l2 N在日本工作時,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感受:/ c/ _; x0 G2 w; s
面對一個事情,我說完出來之后,以我的思維邏輯,我會覺得對方會怎樣怎樣說,
+ T$ S$ n6 Y: L然后,實際上對方說出的是某某某某,和我預想的范圍不一樣,有所差異。! i S4 V5 S" @* L3 b* d
這種情況不會很多,但偶爾會有。7 A4 S# y4 H$ M, A! W6 e
然后我會判斷,如果他說的話是有意義的,那么這個方式就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
i9 n+ q( a. _+ E, }# |+ B這里的“差異”,也就是所謂的Cultural Shock。
9 V' b1 o0 w9 m( n' h% u, y2 x8 p' X
* x5 s* _! B( Y2 U/ e! I8 `0 T同樣,在日本呆過一段時間后,思維方式會受到一點影響。
- J+ V8 J9 j4 C' q9 B9 U4 N: q; U* H8 ~有時候我遇到一些國內來的留學生,和他們談話的時候,也會有感到“差異”的時候。0 N: V6 |; [. q2 U
包括在論壇里發言時,看到別人的回復,有時也會對某種說法感到在意,以前也提到過。
% D" T5 a* ^: g1 L o這也是一種反向的 Cultural Shock。
' S# A9 \' C# Q, I/ f2 C7 v
4 g8 Q4 ?! @" c- j6 ?# l, d8 @; V' G然后想說的是,有的時候遇到的“差異”,對方是好的方面,那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7 ]3 [# t4 X+ K4 h9 Q3 L( r0 J8 j
如果對方的話是偏向于負面的,那就是需要自己避免的。
, B/ O% j. d4 k1 l9 c所謂學習,就是去反思,去注意到那些“自己遇到的好的說法”,然后把它們借為己用。5 R% e: W1 z3 q
# o" z- f8 x8 h, ^4 E6 Y0 T
然后分析一下剛才借扳手的事情。
- w9 Q A4 H$ b! T( u我向小C借扳手,他拿出袋子提供扳手。
! s! Y* K5 G- j: Z單純從他的角度來看,事情到這里就可以結束了。
* o1 o5 t2 |" P. F- F1 U( ~6 B然后他看到油泵,他的思維方式是,& U3 G' y$ E1 P7 h. \+ v
第一,子子桑平時表現還好,可以為其多考慮一些。
& M) k/ h; @3 o( \3 J: Z7 k第二,對于對方的說法進行延伸,如果是他自己做這件事情,將會怎么樣,3 }+ g+ R4 z2 ?6 v6 Y3 ^' F7 M
對于“拆油泵”的事情,他在頭腦里設想一下拆油泵的過程,大致需要什么樣的工具。
5 ]; ~" [8 J8 x+ D+ p5 N) k1 r3 T考慮到除了內六角扳手之外,還需要別的工具。
: l' X i$ W" P第三,考慮一下其他的工具自己是否有能力提供。
) a2 R" ~& C' W( R6 i7 D最后,才開口提問一下,是否需要其他工具。
$ y+ y' ?0 m1 s3 B4 S
# _9 Q* r+ R1 a+ ], Y0 O這里面的第二點,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7 z# A. ]3 ~- a' Q3 J* w0 z“把思維范圍延伸到對方的范圍去,去做具體而且現實的思考”,這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P; m+ j/ D. A2 N1 Z5 e$ k
很多時候,會話的雙方,都會把思維局限在自己的范疇里,這其實也無可厚非。* L1 _ K/ _& n$ q. m8 Q
有時候會遇到,有人的思考方式會涉及到對方范圍,那就會感到比較可貴。
* K, P T' b ^" ~' Q' H2 u8 s! y1 b我在工作中,有時候會與外協公司或者安裝人員或者其他技術人員談事情,
, w' |) V- \7 I1 n+ n在我介紹完自己的想法要求之后,有時候對方就是說,知道了。
" L* {" v f& [7 i! U+ V7 c有的時候,對方能夠說出一些相關的事情來提醒我,并且沒有強加的意思。: G9 Q. f& C9 v+ B1 i% w
那么我會表示感謝,并且對他的評價進行加分。
5 Y$ I' m% z( b8 V
% D5 F/ a3 c2 n) u7 Y: OChapter 3.
6 v1 C) G# ]" i# I) Y然后會想到,自己以前遇到類似的事情。- G" C1 p6 i$ G. |
為對方著想,說起來并不是很難的事情,但是往往有時候不會被做好。$ H3 c K, n4 |( P z* f
我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曾經去過山東省,
2 v- @' u9 d6 m+ ]2 Y; w' ~% n當時畢業設計的內容,有一部分要去那里的工廠去做實驗。
7 d6 K& H F7 `7 m" J: V) V當時還有一位師姐也在那里做實驗,人很和藹。- ]9 o/ A$ m7 _; w8 h. w1 r
有一天工廠的人,拿來了幾根黃瓜給我們,剛從菜市場買來的,
: E$ F4 _ Q+ J, L$ }& w4 b我拿到之后,想起了師姐,就去找她,也給她兩根。+ C1 s: O0 @ D: {; o) [) |1 o# i
見她之前,有那么一瞬間,我想到了,這黃瓜沒有洗,4 v3 u1 V( y8 w# \* o2 @
如果要洗的話,需要下樓到院子里去洗,有點麻煩。; z) E% C. k* c9 ?
結果我還是沒有洗,直接拿著去找她了。0 [/ K5 E9 k3 X0 p+ y) C. J
準備給師姐的時候,她對我說,這個黃瓜沒有洗,怎么吃呀。" h2 |9 j+ L2 o1 g$ _
于是我只好下樓,去院子里水池那里洗好,再拿上來遞給師姐。" O; l8 b$ }* s/ j+ \
" t' C6 W# C( W* X' g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了,現在居然還有印象。* ^$ K* f& M" I5 e
感覺就是,如果你不為對方著想一點,
$ [; [# n A) W$ d' u: e6 S9 O+ |或者,你想到了對方的事情但沒有去辦,
$ z+ E) Y1 |& @$ t7 W那么結果都是不好的。
/ X! o% K$ g# h: w+ j! c- E那個時候還在校園里,有些事情就是沒有做好。# C4 N- x m. |9 y) g
學校里有些人是很成熟的,但我不是,
1 z i+ f3 Q2 G6 y, b6 w有些事情要經歷過反思過才能略有長進。
2 A) F, f# A. V& N. V現在偶爾與一些大學畢業生聊天時,也會看到一種青澀的光暈。3 {3 s* n* I7 [1 W0 s7 a
年齡都在增長,經歷和反思各有不同,如果能夠反思改進,那么才能變得更好吧。# c! C7 w3 q; I3 `7 z) v4 {
3 M; q7 B- u2 V+ ^$ m( U3 A我最初到日本留學,去的是福岡市,福岡在九州地區,是日本南部的一個大島。
( }8 u0 K9 T, F# w: r4 m感覺那里還保留著,傳統里的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切。5 h2 y0 q& ]: W l7 f
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留學生,有時找不到路,就在街頭找個人問問,
8 ^4 e$ }, p. k% }/ z9 [) S5 ~被問到的日本人,都會很親切,會努力聽我們說簡單的日語,猜我們想去哪里,- s# b8 C/ w: c. U& U5 P: K. B
然后,不是指路,而是帶路。, l" |, W$ @ t- r& o- U9 h
只要被問到的人不是特別忙,都會直接給我們帶路,( w. E6 v0 b$ X! u) n# j7 i M6 z
領到某個菜市場,某個地鐵口,有的還會拿出紙筆寫下站名交給我們。. i( K& x# G! T$ }: j# z
那種親切與認真,是令人感動的。4 p6 L: C- ~! E) d- U# C
; l! ]! D- d0 ?( f+ w. I& p: m這種指路的事情,現在貌似不常見了,日本人越來越忙,精神上也沒那么多余裕了。0 b% {1 L, g7 y* z! ]* L% U P% q
曾經有過電視臺錄制節目,到各地去做實驗,看看問路有沒有人指路,2 W9 m$ P9 `1 N0 }+ _; Y
結果是,東京的人最冷漠或者說最忙,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會指路,
+ v. y7 m6 q/ A( o, Y日本東北地區的人會很熱情,超過七成的人會給你指路或者帶路。
3 A( W" i) \! W3 b當時福岡地區的那種感覺,讓我記憶猶新,
& K' i M: a( L0 S5 i那時候,學校里的老師,以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日本人,
* \0 F* Z+ m. U% J# O2 [有事情找他們,他們都會很認真地去想一些建議,
' p0 D: H+ q! X: I4 _3 ]& ?' V當然不是百分百都能適用,但是那種花心思的感覺,是令我感慨的,3 V7 \$ V" E) d; w
后來與別的留學生談到這些事情時,也聽到過相同的感受。$ M* j: |7 g3 N& }
6 d( l. I! _! [Chapter 4./ V; q! r7 b1 t
然后是一個鼠標的事情。
* ^7 p: D4 j5 j5 h( i有一次我去客戶那里辦事情,帶了筆記本電腦,但是忘記帶鼠標了。/ u: H% ]6 F. ^9 H
然后有個同事還在辦公室,他比我晚出發。
/ Q, y2 e2 Y. U5 Q! O* E我打電話給他,在電話里,我說幫我把桌子上的鼠標拿一下。; F& T( A) Q) C
同事說好的,
; s Z+ ?6 w7 @我以為對話到這里就結束了。
! P6 _3 ?9 a6 S/ U然后他說,有一個問題,鼠標的無線接收器是否需要。2 y+ ^5 @6 m# G
我說,那個接收器在我筆記本電腦上插著,所以這次只拿鼠標就好。
6 A( @9 j T9 i1 j6 q他說,好的。
0 b% O! o! A8 C% K1 |這種,都是為了對方而著想而提出的問題,是值得感謝的。
# m: W( e6 R- E2 ~ T同時,我在回答時,即使對方的提醒沒有必要,我也要委婉來說,
2 {7 E+ ^) q: m5 t% V$ [不能生硬地說,不需要。
2 I9 X/ g+ f4 Y; q! Y+ W如果我那樣說,那么會讓他覺得,他的提問是多余的,% D; t" q2 ? @
他會感覺到善意被辜負了,是心情不好的事情,
. @# k3 i+ c- U3 T, z, I- R而且以后如果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他想提醒我的時候,就會遠慮一下了。& N! N8 {7 f- D* J4 j
那樣的話,我將會錯過一些必要的提醒。
# [7 I$ ~7 T# d因為以上原因,所以我即使說NO,也會用平靜柔軟的方式來回答他,9 ?4 v1 V) `) i; m; w$ B8 x
不會讓他感到任何不快。
a) D0 G T4 ?, m4 g! t7 t" d6 C, g6 [* R
在公司里,有時會有新進公司的人到我這里,問一些圖紙上的事情。
: U1 C# m- L7 C8 }. O我會告訴他,以往設備里面,哪臺設備哪里哪里有相關的內容,找到相關資料給他看。
- x) c2 X! |& t* N& ]一般來說,找到圖紙和資料,交給他就可以了。
( @8 |& d/ C F6 }; |然后我會想,這個組裝圖,結構和動作略為復雜,
/ y5 z. ^( I5 W! |如果是我,剛進公司一年的時候,單純看二維圖紙,建立實物的印象不是容易做到的。
, |6 d# V' G5 [+ M( C我猜那個新人也是一樣,于是我會去找一找照片,4 x1 m, \+ G1 ~0 I e0 T+ R
如果找到實物的照片,我會打印出來給新人去看,這樣他就會更容易明白一些。
' Y* A. P! Y9 x5 e7 I! b然后,如果他能夠領會到“別人對他的好意”,7 t) a% ]4 C$ c) }$ j- w
在談話的最后,能夠道謝,或者表示一個感謝的眼神,9 P1 w' K; \1 m( N' E
那么下一次,就可以繼續去幫助他。
& C/ M) v: ^' s0 @( W. I" J3 x( |; N# g偶爾也會遇到不懂“別人的好意”的家伙,那樣就會在心里默默給他減分。
& N9 D; i" \2 F6 T5 w2 Y0 I* B! ^6 d+ X& s2 O8 a" z8 y
Summary
! R2 Y; R: |6 J+ Z4 X8 M% q9 [* t( B借扳手的事情就寫到這里。: \/ I* d9 L( ]4 C' |" u7 ?( B/ M E
我拆完油泵之后,用紙巾把扳手擦干凈, p% o6 D0 |6 E: }% g) L2 m
到小C的座位那里,把扳手放在桌子上,
~; w% n- d+ W* U1 K然后我找了一張便利貼,寫上“ありがとう”,貼在了扳手上。( I6 v- d- _( D3 t
2 P7 `6 h2 @2 u5 s
也許有的人會說,問路指路借東西這種事情國內也很普遍,沒必要特意寫出來。4 Y3 c# n4 f6 p* J+ T6 D. C6 E
那當然是好事,不過這篇文字也有它的存在意義,
# |2 {3 t2 ]) ?. n) y/ }如果有別人能夠以吸收的方式,從中得到一些參考的東西,那么也是一件好事吧。0 G5 E9 a6 J& L* X: w' k
也許有人會說,是說日本人說話都靠譜么,然后舉出例子來反駁。4 ~) R. X9 A* W& o
嗯,這句話在文章里沒有寫過,也不可能都靠譜。7 Q+ k3 {# L) l# D2 \
$ |$ z- y5 [1 ?* n& @
曾經讀過一本書,里面提到了會話回答的幾個層次,在這里冒昧引用一下。2 }& V' K/ e/ D& W
0級的層次是,對于別人的對話表示無視,完全轉移話題,說一些無關的話。, |5 f8 c& H$ `9 M/ g! T% R
1級的層次是,對于別人的話題,作出嗯啊的簡單回應,對話題本身不去關心。
l, c5 i# h1 E) u* k* S2級的層次是,只對其中自己了解的某一部分去做無謂地展開,對于話題本身并無幫助。
E; ~5 @, [& V) u9 r3級的層次是,對于對方表示關心,努力去理解對方所說的事情。
, c ?# V8 I& X4級的層次是,以對方的視線去考慮,感情移到對方的世界去進行理解。
+ |) ?# @- |+ S9 ^0 l
# C V& B- V% m- R( \! g書里就寫了上面幾項,我覺得如果再往上,還可以有一個層次:
' [2 g* ^9 h h6 j對于對方的情況進行聽取把握,
: p4 o, D, h$ J然后通過自己掌握信息以及邏輯分析,
& d, O! ?" W. n4 w提出具體的現實的有建設性的建議,
5 m2 q/ ?- U' z并且使用,沒有自己高高在上,沒有強加,的方式,
, [; a* p* l/ \0 @8 J用對方容易理解的方式,把內容傳遞給對方。+ j& N- Y& h6 V4 K
這樣的回復方式,應該是更有意義的吧。& I5 G$ ~4 d5 ^+ @
) I1 o( F4 s- y8 X2 S _8 ], l
或者是在工作中與上級下級客戶進行業務交流,* X* @, R/ o' A" U7 m
或者是在生活中與親人朋友店員進行日常溝通,. I( B# O) ?$ O% }1 ?: Y- x
如果我們能夠注意這些表達方式的斟酌,6 E1 e" y( D$ g3 Z& Q6 Y2 s& y2 V6 i
那么也許會使對方有所滿意,) ]" M; L& \* [4 V) k
同時也會使自己有所受益的吧。/ @7 p* L: K% H0 T4 `
" U1 j; ^4 ^7 M& G# w' |
以上。感謝閱讀。+ M5 Z2 I" O; T2 W L
/ t8 `0 K$ e4 q. A5 Z: X/ }
2 M4 d/ }5 A6 p3 I" {5 p
, a4 A6 T! h5 P6 l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