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20-5-6 15:37 編輯
* {. E" B8 e" {$ B5 e! Q/ }, L" [1 |) j, R! S! ^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49:壽司店聚餐之后5 }# j7 G3 D- u
" a- o9 z" r% O. PChapter 1.
4 q4 L* Q- u' g" I& a) u- {這天下班后,我和小E,還有一位前輩一起聚餐,0 G/ y; k( C- S- v( G& R# x
我們去了一家回轉壽司的連鎖店。
# C: B3 `. L) _2 }3 j+ E% x他們倆點了啤酒,我要了一杯橙汁,$ T7 q! I3 C; o
旁邊移動的傳送帶上,盛著壽司的小碟子一直在移動,
5 U( m! k1 a- I) a1 o! I1 i; ?我們看到喜歡的生魚片,就取下來,滴上醬油來品嘗。4 [9 N7 s' `6 T/ F' g3 F
sushi2 DHVFJO4W0AA0i-y.jpg (152.33 KB, 下載次數: 2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3 13:41 上傳
- ^* @7 ]8 r2 q6 r# f0 }
' E- ?, z, d1 z, Y吃飯的時候,聽小E講了一些他在公司里遇到的事情。$ y$ m4 a3 k- s6 W, }: H4 x: S0 o; [
他說公司沒有教他一些東西,不給他安排具體的工作。
9 C* }" a5 {6 r# H2 b1 l) G公司給他安排了一個tutor,說是要帶帶他,
/ h( C) W0 U" y9 ^3 s% s. ?/ X# t但是那人經常出差,基本見不到面,也不給他安排事情做,也不帶他出差。
2 c, i: s t* z5 j公司給他安排一些簡單的活兒,他干完活之后就只好干坐著,看著電腦發呆,
/ f0 r; `3 }9 A( W* x1 i然后上司說他沒有干勁兒,匯報給了他所屬的派遣公司,他覺得挺無奈的。: O! {3 E( W" i
: [' e; M) R& }3 L* L6 P* V聽到他的話,我覺得,我和他不是通一個部門的,
; Q- N' l, a9 ]4 y: H8 u所以我也不太知道有哪些能夠提供給他參考的。
$ a( X& v5 d+ L' q' R吃飯的時候,聽了他的話,我簡單說了幾句,順著他的話說了一些。, m9 V$ J9 A2 ^; W3 N3 t u
在飯局之后,關于這件事,我又想到了一些相關的內容。2 S( {& O1 }. k+ B) H
" Y, m0 r6 D5 W9 \' S9 Q在日本,以前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教:5 E8 B2 u- E. A! t' f" k
學校是收錢然后教你知識,但公司是給你錢讓你把任務完成,
7 X: d) ?+ T: k' p9 k因為公司是花錢的,所以公司可以教你一些東西,但是沒有那么多的義務來教你。- _$ `3 s% m0 J0 _
后面沒說的話是,你是收錢的一方,所以你得自己“想辦法”努力多學一些東西。
3 b& N6 X7 k4 C$ L5 t9 C& L
8 f9 G( R. K: C, y, {: S我在日本公司做事時,這句話聽到過好幾次,/ l( _0 M1 X' V/ ~) R& q# s8 ]
一開始是有上司說我的,后來是聽到上司說別的新來的年輕社員。
# D5 d+ j; @6 ^實際情況也差不多,日本公司的培訓,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 h4 T6 r$ t! c( N3 d0 l0 n不過像學校那樣掰開了揉碎了來教你,基本是不怎么存在的。
- ~8 k" p6 `$ F9 o+ C* l
4 N0 A3 p5 D1 [2 {- K3 P- H; u; G網上也會有一些關于日本公司培訓的內容。' c; E h. c, q+ q# J8 ?2 n8 W
在日本,中型或大型公司,在新畢業學生進入公司的時候,
p/ O9 `; ^) ^公司有安排一些集中培訓,主要包括社會人禮儀方面的培訓。" g, p0 B. r w( p0 V( t
然后制造業的工廠,會有一些現場研修。* A+ A! ]6 w! s9 r; }
集中研修的期間結束之后,每個人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門,) \+ a, [1 ?9 O3 H
在部門里,會安排一個人(tutor)來帶你,給你講一些業務流程。8 i( A+ E9 B0 t
但是安排的這個人,只是一般的員工而已,
% |' g3 k& ` m他也是第一次帶別人,他有時候不知道怎么教授別人。8 y9 v0 g1 J8 f& D: T, @+ K$ J+ r
以及,別人教你,只能教你業務上的事情,& b9 U7 e: p. i* o: j2 y; q6 d- i( E9 _
對于個人的辦事風格,事情的考慮方法,是個人素養方面的事情,沒法教你的。# Q, n, g0 w* G, N0 o( b7 S9 f$ M
等著公司把一些東西給你教得很透徹,是有局限性的,' p. _7 U/ L, |9 m8 V/ Q0 F
更被期待的,是看新人“自己學習”的能力有多大。0 ~7 w6 Y$ U" v) X2 a
9 e6 {$ s, r% l. N/ o) I
大學畢業后,有一次我和一位北理工的前輩吃飯,我們關系比較好,經常聽他喝酒后吹水。他說,別人問他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有什么不同,他的感受是,一門課,自己能把他學會,這就是本事。當時我還沒把這話太當回事兒,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覺得這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和學校沒什么關系。但是后來發現,能去自發地學習一些東西,確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能力。大學里面講課沒那么細了,好多東西要自己課后重新啃一遍,逼著你去自己把一些內容去分解掌握。4 t9 R4 K! L* R7 R. K) ^
/ Z; O8 U! w- M* ~* K4 w. x
在大學里,大一的時候有高等數學的課。開始上課之前,我把新發的教材看了看,預習了一下,我看了五六頁,覺得差不多了,結果第一次上課,老師直接講了二十頁,我們很多人都很吃驚。與其說上課是給你把知識點講明白,不如說是,告訴你這些范圍是需要學的,課后請自己消化然后寫作業。這時就是沒人把公式掰開揉碎了喂給你,而是要求你自己把這些東西讀下來理解后變為自己的東西。在這點上,和小學中學的感覺,是不相同的。: h' s# I* G% ?
2 a) u1 d" J3 T# _* ]. U
我在日本留學讀碩士的時候,想想也是類似的狀況。進到研究室里,副教授給了我一個課題,給了一本參考書,給了一個計算程序,但是沒有什么像樣的講解。然后只能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猜,猜那個程序是怎么一個結構,有哪些部分,分別是做什么的,對于自己的課題,有哪些地方是需要修改的,然后去找相關資料,對相關內容進行確認,然后去修改程序,去進行計算。- R2 v4 J8 d/ Q3 Y- M9 \, E# S/ q% ?
" [! x* d$ s1 W) w$ d
然后是網上提到過的劍橋牛津的故事,你去找教授,要自己提出一個題目,然后解釋為什么提出這個題目,然后教授同意了,你就自己去找資料,然后到教授這里來發表,教授提出問題,你要回答出來,答不出來的,繼續找資料,之后才讓你寫論文畢業。說是從這樣的方式訓練出來的人,都是牛人。估計這是用傳聞來獵奇的,但是,自己去學習的能力,確實是需要的。# u& F' }! H! f
; B/ [7 ~ {: W+ q1 x再有就是一個網上盛傳的“蘑菇理論”,說是蘑菇長在陰暗潮濕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有能力者會自己長高長大。意思是說,把一些新人放到公司里,安排一些打雜跑腿的雜活兒,甚至對其批評指摘,制造不良環境,任其自生自滅,然后有些人會脫穎而出,那樣的就是人才。. z9 _: Y) K7 h: n0 u( @6 f
' Q. g) c, ?- X9 L# E- |把話題扯回來,在公司里,細致板牙的講解基本是不太容易存在了。如果能有人教你,就給你教點兒,不過好多公司都不怎么教,讓你自己去觀察去揣摩。日本的公司不怎么教,國內的公司也不怎么教,偶爾會有些公司的培訓做得很好,如果遇到了自然是好事,但是更需要考慮的是,如果沒遇到善于培訓的公司,自己應該怎么去學東西。9 K) g' O* T: a# s& D* T. [2 n3 ]
! m* i: \1 t* T { o. S
Chapter 2.
- a1 `% E: J. ^% w小E說到在工作中,沒人去教他東西,
/ c/ V! I, \# q% \& o* X4 s( @* r& m當時我說,你可以自學一些,像我和你謝哥,剛開始上班也是沒人教,; f- O- g. J6 @9 G* r( e
我們都是自己想辦法,從手頭做的事情中學一些東西。" M- U1 U. }% S0 i
聽到我的話,小E說,子子哥你們做設計,可以自己學點知識什么的,3 Q& \9 W0 P8 ] a2 ?8 k/ n0 n4 }
但在他自己的崗位上,需要的是流程和客戶信息,這些東西,是沒法自學的,. H( J! } t- b" |6 C6 v! t1 E, z
如果沒人教這些,就沒啥可學的了,只能干坐著看電腦。
9 ~, Q' U0 R$ K% W* |* y/ D. f+ G0 Y' v: `
聽到這些話,我隨口應付了一下,沒有再說什么。# i/ F, }3 D& d5 \% f+ h5 P
關于技術與流程,這些東西也許公司沒有系統的教材,甚至沒人帶你,
/ e) r% s' T$ B% S4 [0 E就算是公司安排不好,別人不教你,那么考慮一下你還能學些什么呢,& R- R* m r, Y' ?$ W% d1 P
至少還可以學一學:社會人的交流方式。$ p \+ ?/ t/ L, m# ~6 Q0 _
9 N3 N# A, h% g; k* e, @5 a( o F% C. X
在公司里,周圍人總要說話的,+ E! ~; o; R7 w2 [, D& z
要么是直接和你說話,這時你怎么回應,回應的好與不好,7 F! c( }. |/ g8 T' |# P2 _5 u0 D
要么是他們之間談工作的事情,你可以旁聽,! h( e; u* j! X
要么是他們打電話,要么是他們開會,要么是他們閑聊,4 A" w9 R3 i" m! ~4 S
聽到之后,想想哪個說法好一些,好的東西自己去模仿,就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 r8 X+ |' W. \: y6 {3 O$ Y" G6 r+ T2 I$ S1 `
2006年,我從日本飛北京,辦事后坐火車回遼寧,, U# D: Z E7 T2 u' w
當時坐的是紅皮火車,座位是面對面的那種,' ?6 I c- B9 U6 O
我坐在右邊靠窗戶的座位,座位是三人的,
/ n& w% d8 J. i5 \9 c& o! b' \我左邊兩人,是兩個在校的大學生,
* K8 R* H) p0 `* P% \2 ^+ e我面前,小桌板的對面,是一個女的,
+ y3 g" v( z; h8 V3 _途中大家聊了一會兒,隨便說了一些話,& S6 J! G) l& r' a u. x
那幾個大學生,提到他們的學校生活,然后提了一些當時的新聞,* D/ b% M0 p, N5 V: N; j
后來提到那位姐姐平時是做什么的,
, x* Z' [& h$ V/ ]1 O/ I6 b' s為了給媽媽治病,她自己去接手一個桶裝水的工廠,等等。# H, ]0 q; C7 c+ @- _2 T' X+ I* I
然后我也提到了我的工作,# B/ C7 L3 D1 B' Z4 _) V
這時那位姐姐說,一開始以為我和那兩個大學生是一起的,
7 d& |+ o2 u8 ]但是她感覺我說話和他們不太一樣,說上過班的人是感覺不太一樣。2 z, H4 h9 {& Y5 L8 ~
. D" w" O6 u6 q1 S% g; t+ b那次旅途就那樣結束了。$ h$ ^- A& O F
自己談不上被夸獎,但是可以從側面說明,3 Q) h. d$ P# h- V7 E. u+ ]4 y# z
自己那時說話比學生時代提升一些了。! O7 |3 p. ]# X/ `" }# K* M
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我的談話是僅限于學生的水平,1 q9 A- [1 T& _/ B/ Z- _0 ~* m
來日本留學之后,接觸見識到各種人,才多少有點進步。
& D* z0 [3 i) X/ u' z* f之后我也會想,反過來看,學生的談話,和社會人的談話,會有哪些不同呢。
+ s7 P5 c7 Y6 O" j( [ b. B
) I# \' G$ f% U在學校里的時候,耳邊聽到的,大多是學生之間的對話," M3 u: B- t+ s6 \1 [; g) W
所以對于“學生模式”的對話了解得多一些,% {2 i; \2 C) H
所以說話的時候,也會傾向于“學生模式”。
0 U# |1 J7 D* Z. s h$ F然后畢業之后到了社會里,空氣中是另一種云團,, k% k& |+ d1 P8 w0 e, `9 v
社會里大家的談話,給人感覺是一種“社會人模式”的氛圍。' }* J5 Y* E, t# }+ e2 |9 u
如果繼續用“學生模式”去表達,就不夠理想。# E. u/ R2 `6 l# T, G$ f! [: s
這時就需要去注意到這一點,然后去模仿去學習“社會人模式”。
# P$ Y$ U$ x, o9 U
two-men.jpg (12.6 KB, 下載次數: 26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6 14:32 上傳
) n$ E: J! o# u2 w' ]; E# a8 L
回頭來看,關于兩種模式的不同,
. }) e1 }- f$ N6 C6 V2 Z: j; f可以通過以下一些角度來進行觀察。. r' y+ ]: l3 G
7 [* I' X5 A; r8 W( K
1)
" O$ {! E6 l: Z4 B* P0 \2 ^說話是只為有趣還是有些內容,
+ T4 e- ] C# O; w是否炫耀自己知道而降低對方,/ h* t5 S3 g3 C" R
是否只是做出單純無謂的譏諷,
4 }' m; F$ A$ t0 V% J是否抓住點兒失誤就趕緊嘲笑,6 s' v+ Z/ I( L7 K: v1 @- W
2)
8 I& H' y1 l! b0 p o是否做出無意義的懷疑及反問,
; [, ]1 p! x) g& D* Q5 }- v- v/ Q對別人的話第一反應就是否定,
! J6 }( O: [8 @6 Y; I {" M! u( T# h是否從否定對方來獲得成就感,8 X+ d) V/ H# b( i. x, D# r
否定發言能否給對方帶來價值,
7 u( J* z- ~9 d: [7 |3)
, Z) D8 ^( v2 \" i- H! U被指出錯誤時是否馬上找借口,
% g$ _" c3 m$ x( X- |# x能否適當地表達出一定的歉意,
% {; j) K& d9 U. D9 D; A2 `有合適理由時候如何適當反駁,
- V, h1 \- Q* b, \1 [對于善意的指正能否表達謝意,
: A: Y+ \# ~& d4)" [: ?; s- [2 W1 ^
平時有沒有收集一些知識閱歷,
6 I7 ^: C7 _+ n: @1 _3 p! u, ~6 |# Z能不能提出與實際有關的話題,
# B9 n& m. z# q/ O# x0 s: N表達的只是空想還是符合現實,% p/ V6 ^. y$ Z: q+ B- V3 V
為說而說還是要傳遞有效信息,0 V4 d9 i& I- k' V7 c
5)
8 X5 a8 k3 T6 D0 W' Z在適當時機能否合適地打招呼,! J7 ^ H* y$ `, O* z
說話時是否帶有不尊重的感覺,
R7 g1 L9 Q/ d; B3 @1 X聽人說話時是否看著對方眼睛,
1 w, B, _2 V% y: {1 _自己說話的時候能否帶點謙虛,) K8 n# [: V4 f8 n
6)) G8 j4 p$ }" J9 R' ~
對別人的話有回應還是不吭聲,
N" h- W$ l) m; B- M0 V能否作出合適的回應以便繼續,
& ^3 O0 l' V( n5 I1 C5 _回答時是否只說自己相關事情,
9 I* m7 S3 K, `% m' O/ O收到提問后也問問對方的事情,5 b: P6 ^ x; a4 z0 q# ?9 j
7)
/ U( _) p6 S$ t. z4 T3 |! E3 z能否看出對方表達重點在哪里,
$ W% o7 `# p! c% t/ G自己是否擁有及想到相關信息,( ]4 K4 j! S, I# n
說話是否是貌似相關其實無效,
, ]4 D9 t, o7 B6 f( @能否讓對方收到明確有效信息,7 V d( w' q* ^( Z! L! C& y$ O# `2 ~* X' G
8)
: A6 o3 c/ i! ^能否耐心聽人把話說完再回話,: M1 E+ G3 J2 O, N' k2 G% `
能否有意識去聽取對方的講話, c2 d- L# I; H- A" J! u
能否去關注收集對話有效信息,7 W3 u) l M* v
能否感覺出對方說話中的善意,
* [/ a& ?, Z3 l2 m! u4 D9)2 w2 {1 b% g q! L4 N
提出問題是否符合現實及邏輯,
# v2 _& t! [; G, I6 f提的問題是又怎樣不是又怎樣,* K X/ \) b# r. N* \" C& H; V8 K
提出話題時能否詳細交代清楚,
" Y0 T d7 y: A. d* D! x9 H J是隨便問問還是有所思考預想,1 A+ d+ X( m7 A; g6 o# I
10)/ Y& o% }% C' `* W# e
表達中是否有引起歧義的地方,! s% O+ H1 W0 P3 X# f! Z9 |5 J
能否附加說明以避免帶來誤解,2 m) U6 X3 G3 m' m7 p! m2 {9 B/ C
能否照顧到周圍空氣以及感受,
5 I( T3 R7 S3 L0 Q) h能否考慮到之前及今后的影響,
; v9 o/ x6 t, o+ T/ I7 c11)
+ B5 h: V' l) Z3 a% A! w0 M是否有點成就就馬上顯擺自己,
. q8 \% d$ F" @/ r0 x6 Z總希望得到關注得不到就郁悶,
! h# x0 o# m1 y! P$ S被夸獎之后是否能夠放平心態,/ |" Y; @: B/ U/ {
被不當批評之后能否斟酌表達,
- g$ m# o" f& G l$ X12)5 E( \1 L0 X3 @! Z
說話里是否有多余無意義的話,4 l# |- ~. u3 T3 o, \
同樣的話沒人回應就去說兩遍,6 Z; [% V2 t9 s1 p
無謂地說讓對方感受不好的話,% H& \6 y8 `- z0 i
是否會說一些容易被識破的話," n. @2 s D5 w$ p
13)
/ N8 b: G: s r5 q說話只顧自己還是和對方有關,
K) m+ C3 e7 F- F9 F2 R1 q能否從對方的立場也進行思考,6 B: g" ]) B! o* ?* `7 B
否定別人的話題采用什么方式,+ | r+ E5 k: ]+ P, s; [
涉及降低對方面子時怎樣表達,- Y8 \; o9 i* Q1 W/ d
14)( Z. h& w- ?# Q7 y; N+ g) r3 T0 U
考慮的遞進深度能做到哪一步,
- F$ J% A$ ]- w2 j$ `# |5 x* F4 J思考時非黑即白還是找平衡點,
% }0 }' M' u% w0 t2 E+ w以為對方想不到某事而特意說,
3 Q8 {5 O; t7 f/ s- H; H拿常識以為對方不知道而炫耀,6 u3 z" r3 q ^% p9 w
15)* i( V5 S& l1 m4 t. ^- q6 T7 t
是否能夠談出具體詳細的內容,
# Y8 [3 K/ G3 M$ Z是否憑借有效依據來做出表達,
$ L; B' Q) y& \) W) T是否以因果關系進行邏輯闡述,- @, O% a. b& b4 J) M/ v, x- B
話題最后是否能落地得到結論。: G. K" G1 X; }+ O! ~
& b9 N- q) l9 v
這些都是“學生模式”與“社會人模式”不同的地方。, I0 U: k! H' r; g. G
這個模式對于某些新人來說,
# ~3 B" S3 h4 D* p5 A- k一開始是不會的,或者說是做不好的,
. P9 U7 J9 ]1 m/ [, f/ L說話之后會被別人減分的。
& }7 O. k& i m7 [! v! z* f
talk.jpg (8.78 KB, 下載次數: 27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6 14:32 上傳
- ]& z. ^" S0 j* d
# r( m8 |$ N2 x9 W* i) G% S2 N
那么怎么辦呢,
1 `- q0 s4 S6 Y# R9 j一個可以被考慮到的就是,
. ], D9 j) m, G要去聽聽社會人之間是怎樣的對話模式,
: V: r4 \# D9 Y2 y; L" O7 R6 ^然后自己說話也逐漸使用“社會人模式”,
# |$ c& k. i% }0 m- Q8 d/ g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會好很多,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
, }& `* ~6 a2 o. x$ ^/ _3 i+ F7 P4 Z0 ` g: A
努力人人在做,結果各有不同,0 E. D* B/ H5 Z) ~; c# R$ s3 [
事實上,所謂的提升,不是一個“單方向”“單一動作”的努力過程, I; @, ~ r+ R/ V6 j
還需要有“反思”和“見識新事物”的部分,
- n9 q9 L0 t& p% X0 @5 I I9 T( w3 P1 X, r5 N* r4 f& a9 q
這里也是一個PDCA的理論,
3 o8 b$ [ h) J% Z1 [: mPDCA理論往往被用在工作之中,
" n( l3 { d( C2 E! T1 KP是Plan,表示計劃,
" [% t5 o+ [# \$ M8 i; F/ iD是Do,表示執行,: n& U) F, L0 K4 ]0 a) K" _/ i5 A
C是Check,表示確認,
e6 M% b$ t$ V3 Q3 OA是Action,表示調整。
) [6 f; C, f+ _. T. C一般來說,工作中做好PDCA,那么將會是一個良性循環。
' T* ?- F0 Q4 W6 [/ r' p
u=2398569594,3645568874&fm=26&gp=0.jpg (5.69 KB, 下載次數: 27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6 14:35 上傳
1 s# a2 h/ J5 T3 m' v+ Z) [! ~" `& d g" Y5 j
: X2 R- ~8 K7 t5 ~+ @0 \- l4 J2 i% x o% ?
然后回到我們的話題,8 V4 F0 z2 d$ }# ~; {# g
所謂“努力”,只是一個D的過程," j* l/ e3 R% p/ [+ P8 g! G7 b, h
只做到D還只是一個單線的過程,
, L- a5 B6 h* I1 N- [如果就此結束,那么下次還會用同樣的方式,大概率還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 R& h9 k- K ?5 u0 |- S. k2 `; W' k D需要做的還有C和A,! `# s3 E. a( t- F, k
這樣才能得到一個閉環的,改善的系統。
5 m; w# ?, d8 S! Z
6 V* b: J# b, d) f所以需要有C,也就是確認反思,+ q) N( _4 Q/ q2 W: @
還需要有A,也就是調整修改改善方法,
% [. u4 c5 ^& M- L3 a9 Q; V這個“調整”,可以有兩種方式,
% O! Z1 D/ Q! I+ }7 Q5 M9 ?" T或者是從內部,自己思考出新的好的方法,
- @; ~4 U$ B- k$ z8 N& w5 t或者是從外部,要見識到新的事物以及好的方法,
( X1 u4 j5 ?/ Z8 Y; G然后才能夠做出有效的改善,實現自己的成長。
' Q' }- I8 l) W3 v8 v) F% V. b4 M) Y* ~0 n
Chapter 3. " z2 _' P, J8 P- k2 L% k% o
對于公司教得不多,這件事情,如果單純地抱怨公司,往往是不容易得到改善的,
) n& y3 @4 U5 c相比之下,如果自己把某些地方轉變一下,或許會更有效一些。& ^' F# k4 y- s! g4 h; o" m8 [& X! |+ U
事實上,很多時候,別人教你一些東西,不是自然而然就走過來的,/ g0 @0 M% t3 Z- G$ b( Z
你是要先表現得好,然后別人才會教你更多東西,給你更多機會,/ P& Z# y; [9 Z: H4 Z* |* b# R* C
如果你第一步做不好,只期待下一步,那么下一步也就得不到了。
3 p0 H% B+ L) k) k6 c2 @1 v& z8 P
6 b+ Z8 [0 v3 @4 Y( W: _那么怎么才能讓別人多教你一些東西。
9 g7 n7 z* u: y. u' D2 }2 }所謂有人來教你,一般沒有人能夠這樣,. D7 l) \0 e# a* D
走過來嘩嘩嘩地,把你需要的東西都教給你,
- l( P ]) m& s( y如果有,那是幸運,/ ]# M3 B7 R( _1 j: d
大部分的時候,是自己做出一些努力,$ ^- Q& Y- A5 ?6 a) W8 L) C
讓別人覺得,即使教給你也沒什么不好的感受,然后人家才會教你一些東西。
) k# j$ j6 ]. C也就是說,想讓別人教你東西,關鍵的一點是:
, B! D/ x: u+ I要去注意,自己做的,有沒有不足的地方,4 V5 M* Z$ H) P1 i9 I2 @% N
要去考慮,你表現出來的“態度”,是否會導致“別人沒法多教你一些東西”。, L4 y, G& K! K6 |& ^) y8 o9 s
把這些地方做好之后,別人教你的概率,才會更大一些。
" J2 ?) N2 [+ V2 M: r
7 f3 ?5 S7 @. U0 s! ], K說到了“態度”,這是一個總結性的詞語,
# G& m0 }0 ~3 z1 I% L所謂的“態度”,具體說來是什么呢?
; r8 Y- I+ x U7 j展開來說就是“表現出來的樣子,給別人留下的感覺”。" Z) \( V% m9 d# g
那么這個“樣子”再展開來,包括哪些東西呢。
3 S# {" M+ U6 @) H/ f1 z3 q8 C在工作中,下面幾個方面是可以被想到的:
* v) l$ I3 o! G! e- ^. ]0 o
: Q, I7 U6 v$ Z表情5 U1 K. P& V" X0 M
! A+ [$ ~1 r; {
主動說出的話
1 c& B* v6 ?5 p' n' ]6 j4 S$ t/ |
被動說出的話) H. L$ r8 i# W/ R
7 L) I% J9 k7 x0 `* U* g* S理解程度
2 T$ p0 q# _# b- q% q3 s
8 l6 T& S7 t( F% y6 z交出結果的完成度
; d y0 x; g$ j; G; J& a1 u$ q# k* n. B/ l0 G8 v8 V J) c4 S! g: ^7 U
成功和失誤后的表現) b# j, T! g( p g* n' t
( ~6 P$ B' h+ j# a5 b# M對周圍的人和事物是否關注
5 Z& A7 F& J+ y1 ^1 f" Y! U( ]8 v
3 }' B7 ^9 l8 x1.表情
/ i- M* v/ g" ]! j3 q( u9 k' |3 E! i& l
這個主要是指,
" d1 q& D, i2 ^; ~4 a是否面無表情,' L: U1 R9 D& C( v7 f1 q
眼神是否合適,
2 p6 B* X. s3 \8 W1 }$ c該笑的時候面帶微笑,
( z6 k0 z5 T1 O) F是否面帶嘲笑,等等。
- u( i8 F6 J5 W: k) x* U8 ~. |# c- s5 D8 F, W0 V
這一點看似平常,不過小E說過一個故事。
- c- M. H5 a" p) J% T* `有一次,好不容易有人帶他出差了,去外協單位檢查零件,- b Z8 I# h5 Z: U# c6 g* i( |
回來后他很高興,到部長那里匯報的時候臉上笑嘻嘻的,
; U2 S; q( V+ x' {8 d部長就覺得他笑嘻嘻的,挺奇怪,% x+ Y! F5 i, {4 [
就說,別人出差回來都是挺累的樣子,你怎么這么開心。. H4 B2 F7 o5 c' D% M9 |* E' p; c; L
他聽到這話,感到無所適從。' [* t I5 N- T" V& |
這個估計也是由于他剛參加工作,所以一開始出差有點興奮是可以理解的,. }& u# B/ H# c3 h, `4 c% T
如果時間長了,看看周圍人都是什么表情,然后照著做就好了。
' \9 f$ o& j, Z; V所以說,即使是簡單的表情,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S# y0 c5 A3 B& ?
別讓別人覺得太奇怪就好,這也是需要一點學習的過程的。- @. K9 K' J( F( w. I
' G5 h# l" N) K( Z1 G
然后想起了我自己,在日本碩士畢業后,我找到一家派遣公司就職,9 \5 o( W5 x6 e* W
進入新公司,一開始有一些社交禮儀培訓課。9 T4 O1 `7 }8 w
找一間教室,公司從外面培訓公司請來兩位講師,給我們這些畢業生培訓。4 ~+ H; |2 S _
培訓課上,除了聽導師講課以外,每個人都會有一次被點名,站起來回答問題,
3 ?* l7 [! }& w3 G% Z7 j; w. v這時候,要看的是什么東西呢,當時我們不知道,之后才意識到:
% I9 k+ V3 F" @: r這里回答問題的內容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表情。
& D2 R% j" _) v6 d在上課前,我們每個人走進教室的時候,講師有用攝像機對著我們拍攝,5 F1 y1 ^/ A+ l) B" Y% `. K% \
包括在課堂上,我們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講師也有把我們的樣子錄下來,0 p0 B8 ]( _$ z; K- Y
在第二天的課堂上,講師在大屏幕上,將錄像播放出來,
' j" e; }! @- o8 C& v0 e% u7 w: j2 z每個人可以看到自己當時的表情。
6 b$ K: ]0 ]2 F0 I. u當時看了錄像,我確實有點兒吃驚,那時候自己的眼神會游離,不太好,- F# k" R: C! q* k
有了那次培訓之后,我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后才慢慢注意一些。
4 W s0 C# `' g5 F8 [: v4 P+ ^5 ]& c+ h: z- C! C Z# g3 U3 O
話說回來,在辦公室里,即使學不到知識技術,至少在職場里,看看別人的表現,' c# m f, K9 d& M1 } l9 m2 o
什么情況下展示什么樣的表情,模仿一下社會人的感覺,是有必要的。
( \9 I" I+ q, V) i: P' n/ s7 c c3 S: O
2.主動說出的話
. N" h7 y: v% S3 k6 p0 o Y
' ]0 t# O- h. U9 V在公司里,大家開會討論一個事情的時候,你是否會主動開口說一些相關內容,
" |; ] {1 K: f或者在辦公室里閑暇聊天的時候,你是否會主動說出一些新話題,9 _* d" H6 M. v8 T. I
你主動開口說出的話,能夠反映出你頭腦里有多少內容。
+ }# p' P- n- Y你頭腦里有沒有一定量的基礎知識,是別人對你判斷的點。
% R6 o# T @0 l6 @, ^) C一般來說,開會的時候,新人知道的東西有限,一開始往往沒什么可說的,3 {% y5 ?: w3 h! [! N ~
那么至少可以留意,聽一聽別人會主動說什么樣的話,然后可以用來借鑒模仿。( ? `6 m% O9 y i+ ^9 I
另外,你好不容易開口說的話,是否和對方有關系,
) @6 I1 \1 s; G% A# N/ J. n還是和對方沒什么關系,而只和你自己有關,% U8 W6 E6 d1 V! z
這是另一個判斷的點。 X. d; ]' t# i
9 A; I7 A4 C5 x, z! B
3.被動說出的話
3 n( s, |8 T$ E9 F7 }
3 W: c' M) I; m5 W+ b9 W2 g0 M( B在職場里,即使你不開口,周圍人也會有對你說話的時候,
3 l( d3 o+ R0 E8 j& P; G或者是給你交代商量工作上的事情,或者是閑聊,6 Z; N* `" Q$ {/ k
這時候,你能被動做出什么樣的回應,是一個表現水平的地方。
! {) S3 ~, Y( H, p$ V5 e別人說出一句話,是有著預期的回應的,
, ] \2 K6 g# u. t8 J如果你的回應和他預期的差不多,那么會話成立,
% f' { D H* g% ~ y) w可以有可能繼續談更多的東西,& q9 d% ~$ S) D5 e" x* U( W3 G9 x+ j
如果你的回應答不到點子上,那么就會被減分。7 a- F$ I# d+ b0 c# ^! l
' S! g7 T; ]: v3 K8 n上司或者同事對你說一句話,
2 ]: c: {6 k6 ^對于這句話的回復可能有ABCDE五種表現,
) g% ]: f5 J: Z2 u: U- [說話的人在心里期望得到的回應是C或者A和B,
2 _' @& b% i& B8 i如果你的回答確實是A或B,那么對話是成立的。
7 u9 Y3 x4 A: J; _! K W$ R但如果你的回應是D或者E,那么對方就會在意。: i4 j9 q6 L" r0 @6 p9 S+ n8 E4 A: C
那么下次別人想給你教一些東西的時候,就要遠慮一下了。
. ~. o7 X& N) d u4 X \6 R X2 U" w1 B
有時候,你的回答是D和E,
' u: }1 V0 m1 h2 K7 {但是你注意不到自己的回答有什么問題,
/ Q5 m: S9 D; V& }9 B3 o( e4 [因為你只知道D和E的回答方式。1 c9 j: L& m9 S& L
你認為自己盡力了,但是沒有得到想要的回報。
/ x! ]. b$ W& o( Y7 v c6 }而實際上,你沒見過或者不知道A或者B的回答方式,
) I3 p0 m5 a6 |) y9 B u所以自己覺得努力了也沒有好結果。' i/ E" }5 r6 P7 J) C3 R# n
+ `" J! }1 L0 T4 D& \2 N. C
這個時候,怎么去知道A和B的方式呢,2 h+ |) `3 U" J: p; q6 V6 r1 p
一個可以被想到的是,去聽取別人的談話,1 G; j) k# s& O" Y9 I, `! v
去注意旁聽別人的談話,找出其中好的地方,變為自己的東西。* ?- ?4 V" N# {2 |! k- H
如果,既沒有去聽取話語的慧耳,又沒有豎起去旁聽別人的天線,
j" W7 O" S, h' E那么進步就會被局限在有限的范圍內。/ q9 Z) ]/ ]+ ~2 H* @4 u
2 W: [, z. k2 F W2 U說話的時候,除了內容之外,還有就是說話的語氣和樣子。5 T. w) h+ F X( B9 A. N
是讓人覺得舒服,可以繼續和你交流,' |& [9 k: j0 V4 Y; R& L+ i7 }
還是說,讓人覺得在意,下次要遠慮一下。
$ b1 \* y/ p: G6 T語氣,語速,眼神,這些軟件的東西,也是重要的。這和上面的第1項是相同的。: |8 q' |; Q- S7 @$ h3 p# t
以前有一話寫過“社長的失敗”, , v6 o; k. A: A1 N& _
就是說,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感覺,沒有達到對方心目中想象的要求。; u7 t& A. b( V" A8 D9 Z. \# x4 n
所以社長當時會認為把我招進來是“失敗”的。& s4 [) a) b5 K% i
$ S& J; ?7 ^* g% \- T; I初次見面,別人不會直接拿出一個專業的業務問題來看你的水平,
' S! A7 S- f8 x但是他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對話,, t! K2 c6 _/ J: M
從你的語氣語速眼神表情那里,來看出你的斤兩。$ P1 ?) E B+ e( u8 C
所以這些方面的鍛煉與提高,是有必要的。
' c2 P7 [( b) p* _2 N這些東西,在平時和朋友談話的時候,沒法去鍛煉,' L% H; x: d/ b k
那么在公司這種正規的場合,每一次談話都會是一次鍛煉機會。' a$ S+ {/ [5 x+ R
/ d$ R+ Y4 E+ Y! u4 ^: k再有就是被動回答的時候,回答的方式是“順接”“否定”“岔開 ”的哪一種。
( }3 o$ R ?+ C0 p9 W別人講了一些東西,2 D5 N3 D; ?+ }9 z: B
如果聽的人,能夠“順接”,那么將會是理想的。' c! C! q: M0 z/ j) d
如果聽的人,做出“否定”而且帶來新的有用的觀點,那么也是極好的。8 X6 x6 D E! s8 K% B; \
如果聽的人,是做出無謂地“否定”,而沒有帶來什么有效信息,那么他會被減分的。3 d8 y9 P. N4 a7 |7 y- y6 H: e% l" H
如果聽的人,將話題無謂地“岔開”,說一些貌似有關系實際沒有用的話語,那么也是會被減分的。6 o. |' f, M( l9 V8 T+ Z
5 f4 } x. {2 D' Y0 D( ~; Q: e
前面第45話里,我給小E講機械圖紙里的“第三角法”,
8 d {% U: d( }( [* B我告訴他,這是日本畫圖紙和中國畫圖紙不一樣的地方。
) s1 h0 `% G5 g" _5 I然后他順口就說,這個都一樣,放到工廠里都能做出來。2 r9 A, S6 [) {/ W
這就是無謂的否定,或許是他有這樣的表達習慣。0 r5 H8 u) ^1 u7 u5 W. A
如果是別人給他講東西,他也這樣說話,
* {% v1 L8 |& W) b那么即使別人嘴上不說,心里也會對他有敬遠的傾向,4 F" p5 t2 C# h/ c* \5 J! B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別人不教他東西,原因或許在于他,' p F7 G1 r! E! y
他需要改變一些才會更好一點。0 ^9 s1 S# m x# a; x9 ]4 _
1 y2 S2 w5 g( U* u) U7 e+ g5 w
4.理解程度
9 e# j: H8 ~7 z5 e+ t" w0 Q% H) E2 p' i3 _) n1 g1 ] z
上司在講解或者介紹一個新事情的時候,比如說是12345678的遞進關系,
" v( L( f: }+ X0 o: v有時上司說了1458,新人如果聽懂并且正確領會了,那么就會加分。0 G. o3 x/ z: W- Z8 B
有些情況是上司把難點456說出來,新人有123的基礎知識,且能推理出后面的78,那么也是加分的。
4 ]% p# e1 D- G# {5 f, A如果需要從1講到8,這是普通的。* O5 _& u/ I7 z0 D g, M# g
最不希望的是,今天從1講到8,下次要做的時候,
3 F( Z+ o1 k ?! f從456開始說,新人就反應不出來,還需要要從1講起,這是要減分的。
1 k' C" t3 [; R e: }5 A; M
O; p7 n% l; H
, @6 i1 g/ U4 A+ H) @5.交出結果的完成度2 _& H+ u4 r8 O; e" b# l( n
b; o( n3 b$ t& z" |8 a
工作得到的結果,有沒有出錯,是否做到徹底的程度,是否達到被要求的程度,這些是硬指標。, ?$ g* Z# Y' C- k1 W3 f5 l) \
! q# M) |" O: N* x* L2 ?9 s“有沒有出錯”,這個事情一般都會去注意,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概念。
( t/ d' A* c' G5 F“是否徹底”,這個事情是不容易自己注意的,: K# S$ I( C7 @+ T5 \$ N
自己覺得,做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但是對方要求的,可能會在意一些細節,3 r" l6 S: @& [& o4 ? Z, P6 G
這就看干活兒的人,是“差不多就行”,還是會盡量做好。, k7 U2 @0 v0 ?( ^# B
這個“是否徹底”,你的結果會使別人看到你的做事邏輯,
: R$ B4 S! E6 l: S# e從而決定下次怎樣對待你。9 {! R/ q: T q3 a M
( B. c- _1 r. _: ~+ C
6.成功失誤后的反應7 g( F1 p. o& `% H
3 j; R/ r: c4 h: W
這個也比較重要,一開始參加工作,表現得不夠合適,是有可能的。' {2 E0 y! U I2 E
成功之后,有什么樣的表現,
r0 a- B2 W5 F- {7 R$ z失誤之后,有什么樣的表現。# n. ?1 h2 k) W8 I
按照自己的感覺去做,然后看看周圍的反應,再考慮是否需要調整。
6 [ {3 f! r e/ o4 k) y F; }1 q0 U4 x什么時候有了良好合適的表現,就是褪去了青澀的感覺。
, M0 z' p) v: B4 U T1 \9 d- ^0 }( p2 l) c; k' r3 i# O$ n
7.對周圍的人和事物是否關注" e; h; U7 j- R
- [+ K0 j5 F( S. P) t這個在前一話里也有寫過,就是要有眼力價。3 _' v5 M+ R$ Y" n; n
如果能對周圍的人和事有所留意,那么這將是一種被期待的行為。
; x5 [2 o3 Q. W% }3 j; @& y一個老人帶一個新人干活的時候,說到某處有什么東西,希望新人腦袋里面有印象,
2 r8 F( P; L; Q0 m& G @% S* `比如說會議室墻邊的書架那里有一排藍色的厚版文件夾,8 w* b2 J8 x5 b! G+ T
或者是說休息區圓桌旁邊的架子上有一個扁盒裝的扳手,7 e4 \9 R' p+ B8 W
或者是是說上次去某公司會談時桌子對面坐著的某個人,
4 z7 W$ F: C: `4 c說到這里時,都希望新人頭腦里能有那些信息,可以繼續談下去,3 i# w9 {7 f% c4 V
如果沒有,提示一下也反應不出來,那么就會略微減分。+ s2 m6 @/ n$ q3 \# ]+ W9 c. p
7 ^, e% u" \% }2 I說話時,提到干活的某一步驟,9 R# p9 h9 Z9 }( J, \% P
如果新人能想到以前見過的相關信息,那將是會得到較好評價的。) ?, K! W2 O3 t$ I/ \
有些新人,是對別人的事不去注意的,那就不夠理想。3 l+ J' R2 I- g& ?4 o; U
如果對別人的事情表現得完全不在意,那么別人可教可不教的時候,就選擇后者,
, U- J3 Z6 G5 {4 N0 J$ b) R有些新人是過分注意周圍人眼光的,太過了也不夠好,別人也會在意。$ R; p/ v) o# k7 ]1 N
需要在這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4 b9 V5 X0 v( K" H* U; S
" P8 Q. H+ O* J# K- I
上面說的這幾個點,雖然看起來說的是職場里面的事情,0 I# Q7 @ [5 i2 ~4 o1 p6 l
但是實際上,這些事情在生活之中,也是需要注意的,; @/ M3 w( L$ B$ }! C$ q5 }
對于家人對于朋友,如果表現得好一些,將會得到更多的關照與幫助。
6 l& p* d6 d# ^8 R8 b) u6 O c, {6 J0 {. X$ F
Chapter 4.
! a; \# k* L6 Q/ a6 A' q小E還提到,他現在的身份是派遣社員,所以有些待遇是有限的。
; a2 @- U1 u2 K( D0 I# b比如說沒有歡迎會,* T( R3 Z5 K' {- x7 L/ O6 n
比如說公司里有某些地方,他的門卡是刷不進去的,
' U7 ~+ S3 f2 @' y1 L; q以及有一次他染發之后被上司談話,等等。
4 w+ R) `% X( z3 L# I% V他會在意這些東西。$ w9 h( A1 _# J( O* e: O' I
! b- N7 m" x; g1 l" W
其實,這些東西,就讓它那樣吧。 w% W3 |2 X' d) [+ [/ u
有些是客觀的不能簡單轉變的東西,可以選擇性的跳過,
) q7 g: H: `5 u- J) y/ Z在這以外,還是想想有哪些可學的,自己能吸收什么東西,這樣才好一些。( S" B# l0 n9 V$ `4 }1 s5 T" O
同樣,一種想法是公司有培訓員工的必要。 I" p; \. s7 K: d
但是,現階段的情況是,他屬于派遣社員,也是類似于試用期的性質,
# v- [+ |; C9 }3 y( h- D/ u公司在觀察階段,即使不教太多,也是可以客觀存在的情況。# k/ F8 @' B1 K% L5 g! X
如果在這一點上糾結過多的話,或許是沒有結果的。
3 F$ [' a. s$ `. J) R! ~) Y3 r, w) D: U6 r$ Z
所以說,在考慮事情之前,有一個方面,就是“著眼點”。
" t4 W& P( }" j3 {9 p別人對你做的一件事,9 q% W. X# s( k$ f
你著眼點在于“是不是對方用意不好”,
3 y- v' A& F; _8 o9 m% Z0 ~7 w還是著眼點在于“自己做得夠不夠”,
, G/ L% q+ K0 }7 r. R這兩種思維方式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 y5 B2 m* O- c
著眼點的不同,決定了你的思考方向。
/ K; J( D; S) D0 b/ q* d如果著眼點有不夠理想的地方,那么思考的結果也是有偏差的。8 p" k/ i2 Y$ [5 }* G' }
# V8 ~$ u$ D4 v, O有的時候,自己不知道應該怎么去做,自己做得讓對方不滿意,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好,; k# v8 ?4 U7 O+ a' q, j* H3 B
這時,關注點可以有兩個方向,% Q0 n0 w j5 }1 i$ X. g
一方面看看外部環境,另一方面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
3 x/ `6 C) l# m- l; a* z找到其中的平衡的,然后用合適的方式去尋求幫助,是需要考慮的事情。
! w1 z+ M9 J6 L/ m8 H. z) V h0 a; q+ `, I5 G* n3 U! G& \" I# c
) b0 `' R8 A5 }9 a8 t! y% D- ]' Q. BSummary
" X% f1 C/ w- M$ H( P( O# V9 q關于小E的故事,以上寫了五話內容。9 Y* y1 k6 N( U1 t
在這里寫下這些事情給大家看,目的不是為了去說,他這個人有哪些不好,: a( G) g$ @6 F; R
而是說,希望大家可以淡化人物,也可以淡化作者,把著眼點放在故事提及的道理上面,
; f8 R# _6 S) Q" O l, h. A; c" V5 _大家可以把小E想象成一個虛構的人物,或者是幾個人物特征的組合," b$ w9 }" O, Q$ p4 ]
通過他的角色,把這些故事串在一起,然后從具體的事例中,引申出一些道理。
( p5 W6 Q# `7 a8 l. j1 X% f如果有朋友能夠對這些故事的引申意義有所了解,那么就達到目的了。0 i: U( d. K& Z4 B, H! t7 L
. a0 n# i" h& E& C! n* s
感謝各位朋友的閱讀。" y. h$ Y$ r* E- P9 p; D
, y3 k3 c+ O) F# s0 R6 h# l( w
以上。
6 B5 v) T: Z) a/ k1 k. a% B3 ~7 g+ x) b$ A: |* j/ L9 g; p
By子子) ?6 g# a( |+ |0 A0 Y4 k
) p$ K2 D0 o- m4 q1 f9 E; I# V1 F1 J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