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29:錯誤指摘. a! n f6 x( y2 s
& o0 V! j) D$ V7 B' Z1 a' G- K. Z
一個團隊,在做事情的時候,有時會有人出現錯誤,需要去進行指摘。
: N+ y. v; O, M. D關于錯誤指摘,在日本見到了一些特殊的方式,想在這里敘述一下。
; u& `8 @' k- _( p+ H
& ^! B Z& _ J/ V$ O+ k5 W/ ISection 1.
5 y+ f; {8 C7 y+ F在這里,首先羅列出幾種情況。
! P) y7 {* c2 u指摘者(正確的一方),被指摘者(錯誤的一方)。
4 v0 c2 H$ A1 V. A! G" |) d1 M( o他們的表達方式及回應方式,可以考慮到會有如下幾種排列組合。9 f/ y, j! X- _9 U
0 b; @* @4 @! R, p5 HA.指摘者 用不留面子的強硬方式去指摘, V, X) i! C5 D0 V
$ X3 n6 Z2 M- b' f* Q 被指摘者 陳述借口說出自己這么做的原因花時間進行辯駁。
& z6 a [4 f4 o; v4 J1 W& \9 k# x: S$ x
B.指摘者 用不留面子的強硬方式去指摘,
! d2 | Z0 T& ~5 D+ }4 D% H4 |' E: s0 m5 c1 P7 t& c
被指摘者 直接認錯同時被傷面子心情也不愉快。 l0 J" }% }0 F% H2 Q- f
9 |8 @. B+ i2 R: QC.指摘者 用不傷面子的柔軟方式去指摘, ' ^: J% Z( ~) J5 G. [
3 f! V" w0 x# o8 k 被指摘者 意識不到這是指摘認為問題無所謂繼續陳述借口說出原因等。
' G5 |2 L1 ?3 g
* R% V1 k8 [7 X, `D.指摘者 用不傷面子的柔軟方式去指摘,
# N( }' d( o7 m& o! s1 {( w( [7 R
" ^ N9 ^+ j, ?& @6 D: z$ ] 被指摘者 明白對方給自己留面子了所以趕緊認錯修改改正。
) i$ t* ]& _# T' ~3 N
9 q2 K$ M6 s$ p+ F0 q: r& i D3 C6 S然后再來具體闡述一下:/ J; I. _. m$ T* S0 J) N* z/ r; c
/ Z: m2 k: ]- N i! kA的情況是這樣的,9 K w) [! [& `/ ^
一方發現了另一方的錯誤,進行指摘時,使用生硬直接的方式,用祈使句或者反問句,: S; q4 Y$ V* }
“你說的是錯的”“你說的根本不對”“你做的不對”9 t) d' c6 V: o. G+ U# q8 t- R8 o+ t/ h
“你為什么這么做”“你這么做對么”“你這根本不行”7 S+ S9 ]& @6 N E( ^* L9 U2 j2 S! ?
“你為什么沒做”“這個你都不知道么”“你說這怎么辦”
$ o4 S9 i9 Z, Z& o2 ]7 B “你做的這是什么東西把它改了”“你趕緊去做某某”
P1 J: G/ y' }& \% K; r3 H0 }. h “你看你做的這是啥”“都是你的問題”“你傻啊”8 j# A) u" ?+ s, c- o
+ Q: O3 k; ` N( {! {* U4 S6 W6 {6 G. z$ h然后另一方被訓斥了就會感覺很跌份兒,然后開始進行辯解,3 @: D+ f# Y, c* E
陳述自己當時為什么那么做,當時有什么什么情況。- D& o1 x u# @2 {. l; Z
然后雙方再繼續花時間相互辯駁,最后弄得不夠愉快。7 {( K9 |4 m) e$ M h: f# I8 k
其實問題已經明確,當時做事的結果是不對的,是需要修改的,1 t, |( z) O4 T% s
但是由于雙方方式不當,# g9 S3 @" Y7 b1 g+ F+ Z. G2 l W
導致指摘和辯駁的過程往往會變成了一個面子之爭的過程,
2 ?$ Y* r& W' m& d3 b& u一方得理不饒人,一方打死不認錯。
# r( n6 U$ P* Z花費了時間,而且使雙方都不愉快,事情解決得也慢。$ R2 y; V& Q* A" Q
( N: }0 D4 l/ [8 d+ X+ I: O- @而B的情況,雖然時間上能少一些,
/ s" p4 t5 N! ]. q4 I6 H但是確實是被指摘者被人批了一通,去改正去做事也不愉快。8 r8 t, M. z8 X) \3 W
0 \9 _1 {/ f9 G) f) t
對于C的情況,是說指摘者花費心意去做去照顧對方,把問題說得輕描淡寫委婉一些。9 O: E% H3 z: J6 d) ~. p
但是由于被指摘者“領會不到意圖”,導致了如下結果。" [3 Q9 s I) V, E1 q( \
第一他沒意識到問題,第二他認為無所謂,- n0 K& `* ?% y
第三他沒意識到對方是委婉的給他面子的,第四他認為對方的話是多余的。) r: @ i N& `4 x7 l; p( x. Z
那么就浪費了指摘者的一片心意,問題沒有迅速解決,. X$ b0 @3 `7 M, Y
同時指摘者付出了善意卻被浪費,導致一種不愉快。4 y+ v) b9 L' P
# ?8 o, z6 g8 u. E( U這里D的情況,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理想的過程。
& p. N) |" m! M1 i6 a一方面,指摘方,花了心思付出善意,做出一個臺階,5 r& d! j3 ?. I, m+ s
一方面,被指摘方,心里認清是怎么回事,沒有什么不快,趕緊把問題解決,$ W% A! g8 {4 U6 O: A0 P, t- C
得到一個好的結果,皆大歡喜。
# |+ y0 ~+ ~, X& c) V8 Y6 }, l. E" W# H K' Z/ H. ]
由此看來,這個錯誤的指摘,這也是一個需要“雙方”進行努力的過程。" p5 O7 X2 t8 C/ P4 {! x' X
如果“指摘方”不去努力用心,那就會是A或B的情況。
0 O* e/ p" f" T& L% U如果只是“指摘方”進行努力用心,而“被指摘方”卻意識不到,
" w/ G, H' R0 P 那就變成了C的情況,浪費了心情。# s u$ m" d# ?
如果“雙方”都努力用心,才有可能得到D的結果,更好一些。
. y1 y# P( ?1 B, u: `5 F0 ~
, }: C: V. A# H% H; t我在國內所接觸及所見到的經歷,貌似是A的情況稍微多一些。
* k- L1 L- d/ t8 d4 A' e& g3 D% M- q為了一點問題,由于雙方都直白不去委婉,' u6 M6 ~1 I0 T( B$ r
弄得即傷面子,又多花解決問題的時間,還不愉快。4 C* E" }7 M* _' x; ?' z
% A' ` o" e1 z" r
我在日本的時候,看到了一些新的方式,才知道原來對于錯誤還可以這樣做。
3 l! _9 k9 k$ M剛開始留學時,在語言學校里,我切身受到了D方式的教育,4 x* i g- V1 L! e0 Y3 S
認識到,原來“指出錯誤”的過程還可以是這樣的,
2 q! _+ f; S D$ M7 q: K指摘方如果用柔軟的方式,那么指摘將會是一個可以是讓人愉快接受的過程。
) i9 r5 w8 I2 t: G8 C: X. p# a
% y# v9 s4 `# @" v$ u! @ * l7 l* c7 B8 F9 b( S C
0 h3 k, I6 j6 j1 c/ I) C& j" j在語言學校的時候,有一次我做得不對,我的班主任把我叫過去,8 x2 `0 z5 V4 Q* T
她用很輕很溫柔的聲音對我說,- @' D0 |9 u: \4 K/ a$ l; C
“子子さん、あのね、ここで自転車を置いていけないですよ。
5 Q" m, `# C4 y( Z, n( u通路の邪魔になりますし。ごめんけど、駐輪場へ移動してくれませんか。”
. j9 b, t6 x8 n, z4 J+ j: c翻譯成中文就是:: _1 o1 }6 U* _7 J& A
“子子桑,那個,這里放置自行車是不被允許的。行人路過時不好走。
, ^# j2 X4 t/ u; |1 ~& N! K雖然很抱歉,但是你看把自行車挪到那邊的停車棚,可不可以呢?”。' h# X' L1 t/ w
. k2 k7 G* f. C9 k/ {明明是我做錯了事情,但她用輕聲的方式來進行闡述,不給我壓迫感,
0 J$ j3 C* b7 Z" }2 u9 ]在指出問題,陳述原因之后,帶上一句道歉的話,然后提出要求,
! @; Z; B2 l% }8 Y) S: P并且最后用征求意見的方式讓我去改正。
6 K/ Q' O3 f9 H2 g) t這樣,我心里明白自己做錯了,也明白她給我了足夠的余地去下臺階,
' m3 c8 B6 g% a% a" J) ]所以我必須趕緊借坡下驢,向對方道歉然后然后去改正。
1 Q; `9 O/ H! B/ E+ P% p
" a7 F: q' e( r7 g后來我在日本的公司里做事,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y) f A1 O& o2 v" p
我畫圖的時候有個地方沒有去確認外購件的新型號尺寸,3 x- f/ T& o0 ]* o* _
所以高度畫的不對,需要改圖。& A: `8 F0 Y4 n' l
那個和藹的領導對我說:
& g F5 B1 S% W( o+ t8 g“這個地方外購件的尺寸好像不太對,5 |% w* ?( T! C8 V! G+ E3 i/ I( d
要不,你看能不能重新查一下新型號的尺寸。”
; S# y6 q+ C4 h' f, Q' Y$ F
) R& l4 Z v$ K1 j7 G我基本上聽了前半句,就會想到是自己漏掉了尺寸確認過程,4 N% K9 B) i$ A5 I3 ^0 ^1 v0 q
沒有必要去辯解說什么原來的尺寸就是這樣的,
! j* {8 X, T% z8 \0 N) ?9 n& O# F/ Z" N應該沒問題吧,新型號的尺寸有變化么,沒必要說這類的話。* `- R7 F" G, z
而是趕緊答應下來,說對不起我忘記確認了,
2 w, U/ J7 ]1 w' \然后去查找尺寸然后去改圖。
$ x5 A" q# E* J+ ]
: Z- m$ S( ?' L) g: o( ?8 L$ i+ d這樣處理方式的結果就是,
- ?7 j. n( J' ]) s# y& H減少相互的不愉快,減少傷面子扯皮的時間,
9 U" u: J9 J* j% c$ Z盡快將問題改正解決,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 _) |- V0 M* I3 b" _
( d) a4 p6 q4 w$ T: m. lSection 2.
7 _ ~1 D- r$ H$ |3 v. f, x地球上的物體都受到重力的影響,可以作為一個基本原理。
' A G8 \5 B6 o2 A* ?, B( Z) |9 }6 z4 N. ]5 {4 h3 o8 ]
同樣,也可以試著說有這樣一個基本原理:& B A" X' @3 ]& O9 O
人類在做事的時候,
" ?( }0 B) c8 S, h/ m5 v都會在某個時候有“做得不正確”或者“不知道不了解”或者“考慮不到不充分”的地方。
5 d7 S9 I) {# U- ^& o# j
2 @% K* V$ X5 a1 l然后,可以繼續闡述的是,
3 U- L' L' g& p2 S' m% ^8 o接下來,指摘者發現了這個問題,那么,
6 {: S5 g# y0 S2 Q指摘者是對的,被指摘者是錯的,% y- E/ d) X" N
所以被指摘者的立場,是較低的,因為他錯了。
3 T! r. s9 T! p5 u% E0 J指摘者的立場,是相對來說較高的,
: E( v3 X# e$ @4 ~( G理論上,指摘者,可以采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去進行指摘,畢竟對方錯了。
. o, |( C4 \$ S+ j* _ . f/ K; e0 G! m
image001.jpg (41.18 KB, 下載次數: 2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6 11:14 上傳
$ f. e3 p1 U7 a4 T
. E# C& {+ ]# v然后,這個時候指摘者采用的表達方式,將會決定:
# B8 t1 ^6 v E2 Z/ ]& `4 `0 S雙方的心情,以及問題解決所需花費的時間。
8 T3 m6 @/ B6 z, T6 E在這個事情上,日本的一個變態的地方是,即使他處在立場較高的地方,
3 |2 X. U6 q0 _6 q他也可以放下身段,降低自己的立場,來闡述問題,并做出下臺階的路,& w6 n. ~+ L! k8 z, m
這樣可以給對方留有面子,讓對方容易接受,讓問題順利解決。& E+ r& |0 N4 P8 B7 L/ k( W
這或許是他們team work的長處之一。
; A- n& k8 Q8 D6 R9 e2 Q0 e# V1 N
我再次意識到這個表達方式的差異,是在2006年4月。
7 _' t6 F6 @, u8 @當時我結束了留學生活,將要離開福岡去名古屋那邊參加工作。
5 V C+ p O* m7 D: _6 g* F離開的前一天,我把行李都寄走,然后到語言學校的中國同學家住了一晚。
- |! s2 E# w& [* V- U) I那個同學是我語言學校的后輩,比我晚來一年。
0 T E5 f5 Q$ D% l那天在他家里吃中午飯,我吃完一碗后,到電飯鍋那里去,自己盛了第二碗,
/ x y2 |9 q1 c; y過一會兒,他也去廚房盛飯,然后他突然回來對我說,
" O- ~' n; u. s7 a4 ~) d“你怎么把鍋底露出來了?電飯鍋正在保溫,露出鍋底對電飯鍋很不好的!”! H: @3 b. [. S! }. p
我聽明白之后,稍微有點culture shock,% _1 C/ i9 y, m# {0 M) f# A/ i, C
4 z! v2 {2 ?3 O因為我那時剛剛結束大學研究室的學習生活,那一段時間與日本同學接觸較多,
: f8 ~9 E/ s; D; p周圍的氛圍都是日本式的communication。' f; \$ w0 u" K
這類事情,日本式的表達是: z7 S1 Y4 [. N
“那個,電飯鍋正在保溫狀態,如果露出鍋底會不太好。”& v( c |" O* ?. U4 y
然后我聽到后會說,8 C) F! C0 a/ S; p. ]
“啊,對不起,我沒注意到它在保溫,抱歉啊。”然后這事就過去了。$ j+ a9 V3 y$ U6 Q( W! ]6 Q! X3 X
同樣一件事情,兩種表達方式,帶來的感覺是不同的,
' Z( @0 E1 L0 d4 f/ Y! x3 C6 o當時我意識到,也許在中國式的表達方式里,這一點是需要改進的吧。
# v" {3 V; ]* M1 F: u7 ?6 q
7 j! R2 E" {, y7 `當天還有一件事情,9 _, G2 d! n/ K5 h% k
同學家的窗戶是水平推拉式的,他讓我把窗戶關一下,, G+ \$ q5 ~: |# n- ]& Z
我就把窗戶推過去,然后順手把中間的插銷給鎖上了。4 [. V3 G) _/ _8 x
我心里還自滿于細節,關窗戶時如果不鎖的話會被挑理的。' r% {( o, t" n$ j0 Q( s
然后他就說,6 \7 G& g$ M& _; x1 E& R, _
“你怎么把窗戶鎖上了?我每次抽煙時都是躺在床上把窗戶從邊上推過去的,
x- m5 `% k- B0 ]0 I/ V, F. ^你給鎖上我就推不開了,還要下地開鎖開窗戶,多麻煩呀。”
- T8 I5 @- U {9 @3 ^) Z+ c6 i# D7 z$ J# U8 v5 y) u
其實這件事情也是可以換種表達方式的,* g* x6 M# `, Q, F& e7 ?. i
可以說,6 A) J6 e' f" E( L8 p1 a v& @
“你把窗戶插銷打開吧,這樣我抽煙時不用下床就可以推開窗戶了。”% e( K: O3 L6 i: V
然后我道歉一下,拉開插銷就好了。
& Q9 F9 y- J, O; l8 D2 `2 A' Q o: P( V- U% @, N/ J4 X; h' X
當然我和他關系還是很好的,離開福岡之后我們也有很多聯系。
8 B% S0 U& O( X這里只是舉例說,有了那樣的一個契機,使我意識到了表達方式的不同之處,
, h8 o- F U1 ~從而告誡自己,以后遇到這樣的情況,說話的時候要怎樣怎樣,不要怎樣怎樣。- R1 a2 D3 I) c+ {
- b" ~. W! r; S& W% [Section 3.
7 z. ?5 [, @1 z9 _8 p前面在第十話的文章里,寫過在浦東機場被人問路的故事。
0 l- L9 U" O* i就是說,甲和乙進行談話的過程中,0 [/ `9 u2 F2 F7 g i& g% [" k$ I
當乙出現一個小過失的時候,這時候對甲來說是一個兩選的機會,; w+ V, `8 {& ^2 `. a$ i* m
一條路是揪住問題不放讓乙感覺難堪不快對甲萌生怨意,
$ e" K2 p A5 L一條路是婉轉指出問題從而使乙感到愉快欠甲一個人情。
1 L8 w$ r+ i2 \+ n* ^7 f9 G0 Z- x* {2 D兩條路帶來的結果是不同的。% w: G! k7 W1 f+ I: l) |, F
3 k4 o* t% `0 w) s所以,我們也可以試著這樣說:
8 j, ~# T o: K$ F5 v4 ]在我們與別人做事的過程中,
5 ]. c& V/ ~4 N3 {% Q1 @+ R當你是對的,對方是錯的,
/ [ W3 ] [9 \4 ?* {1 a當你是知道,對方不知道,
1 g0 u; }$ r$ h# G4 N7 O' Y& q當你想到了,對方沒想到,2 i- c: X6 \7 ^2 i9 |# v3 F/ N
這個時候,你的表達方式,將會體現你的水平。
6 R7 i) ]/ p: {2 q R5 G
; a- w/ E# K7 {0 Z( ?$ w8 l: R( R6 |有時拿著這條標準去旁觀周邊的談話,會有很多感受。
$ X7 r1 n" f; d/ |9 f8 K5 n& A/ ?6 P$ P
有一次我在客戶公司做工事干活,有外協單位的人一起干活。
/ G' f7 }" R, S有一個工件,我說這里有干涉,需要把這個工件拆出來,切掉一塊,
+ |8 Y+ {0 b( w- t結果那個外協的人反問我:
9 l0 d! t$ [0 R: R7 H# }/ `! z那個地方漏油的事情你考慮過了么?, P2 m, v6 @+ y) t5 f8 w
切掉一塊再裝上的時候發現結構不行的時候你怎么辦?
( c1 c7 R" g9 w' U: h. [當時的問題我是心里有譜的,所以我只是輕聲地說,到時候再想辦法吧。
7 V" Y6 D* @- T T6 E# J4 {0 P$ [結果他笑出來了,說你如果不事先想好的話,到時候返工你自己做吧。 Y1 |. r7 M( l- q
他對于我的有可能發生的失誤,是采取嘲笑的態度,這種方式是不好的。" N' ~: o, g+ d! ~7 h! B
當然我不會去計較這些。
/ b' K. u! h6 w) d" e只是覺得,一個人的表達方式,會決定將來的路是否會走得順利。
. i# C# w' c+ i2 O h如果單純地強調自己的機智,而使對方感受不好,
+ B* A0 |5 F, H" ]那么將來或許會在一些應有的機會上有所損失,
$ t% t5 l( G6 ~5 N% c導致自己把路給走窄了,而不知道原因,, d( e$ ^4 [# E' c( }9 |
然后以為社會就是這樣。這其實有點遺憾。
' P6 S7 V7 D6 F" t) w& |( p5 @5 l3 a3 f2 L0 G) A* X. [
Section 4.; y9 O- P( e: ^- n
繼續說幾個后來工作中遇到的類似的事情,好一些的表達方式。& d( l. x& U$ t p3 i- \
4 P2 g( N; k$ H6 {4 h/ V- q我們有一家客戶是臺資企業,他們的技術人員都水平很高。
+ R+ ]' p2 b, s3 O' E有一次在那里處理一個油泵的問題,! i7 J+ i" o+ T: C7 M: t& P
油泵出口的閥門被我關了十分鐘,然后貌似好像不出油了。( F9 q$ Y1 j5 K X8 W4 A9 i
我把泵的出油口拆開,再裝上,然后啟動油泵,
- D3 A, n2 ?, ] g0 o" R. t結果看到泵后過濾器的出口,沒有油流出來。
- s* @- L" x0 {% o3 @6 G我當時很郁悶,因為這個類型的油泵在別的地方就這樣壞過,
! F6 _1 g, d- [4 P! p5 s堵過一次就打不出油,只能更換,而當時這家臺資企業還沒有備件。7 y% y9 w6 W% v6 X: [' L2 q" J
我和他們的副理一起看這個問題,
( R7 A/ H! O4 R7 O- i/ J我說,對不起這個地方沒弄好,可能是壞了,我在國內幫你調配一臺備件吧。5 t3 A( H4 S0 d
他說,再運轉一段時間看一下。
- V, ^0 }" p" k M( f然后兩個人就在那里等著,2 ?. r+ ~4 U. `# c
過了五分鐘,漫長的五分鐘,
$ l: L/ T$ v1 E五分鐘后過濾器出口汩汩地流出了淡黃色的潤滑油。
" g3 y+ f1 t S1 _9 S然后他輕聲地說了一句“好了出油了”。
) S/ t, z+ f" O8 S) Q. ^6 |# G這點我很感激,4 O0 H7 O! z! B- D u& q5 J
他沒有說多余的話比如“你看泵沒有問題吧,看把你急的”。
! m6 Q8 _5 t, L' K+ J& |/ z對于對方的失誤沒有過分的指責和嘲笑,這就是有水平的表現。
, ~) z3 B, x; i+ p9 [1 ?! g8 v/ X2 u$ ?; z+ D5 Z
還有一次,去北京市學院路某所訪問,和他們的某實驗室所長聊天。) }) s& x1 r( u
他們以前問過我,說日本有的廠家用模具來制作螺旋齒輪,- q% [# K6 S4 \. c' c- A
問我知不知道怎么做的。2 f0 A, V: ~; @0 O+ t3 G! w" b. |
碰巧參加東京展會的時候我看到旁邊展臺有類似的產品,就咨詢了一下。7 V: H# v+ {3 ~& L) N
這次與所長聊天,我自信滿滿地對他說,
& t5 L- Y) \4 K" k你們上次問我的問題,我找到相關信息了,! Y _+ n, P p! w7 Z
是模具進行加X處理之后進行成形,然后松開模具將產品取出的。; Z0 i1 e, P* ]! Y# z
我本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給他介紹了一個新的信息。% z* R( N1 i0 h8 O! d" R5 A
結果所長問我,那成形之后產品是怎樣取出來的呢,, G$ F" g- T$ r- K- w8 G9 o
螺旋齒輪是可以旋轉拿出來的么。0 K* o1 Q9 E- ]2 ^0 x9 b- S
這個問題我不清楚,我不確定螺旋齒輪是像螺栓螺紋一樣還是單純的斜線,
: A5 \" c' U E) g于是我說,這個我倒是不太了解。- g- t3 ?6 x$ u" H
然后所長也沒說什么,把話題岔開了。! b1 G- M) f6 S+ T; U p( x
之后的談話里,類似的還有幾個知識點,5 ^2 F0 Y8 y, _+ e
我陳述到一半之后,他問了一個相關問題,我不太熟悉所以就沒法回答,; t: _8 K0 ?8 e: V8 @
他都是淺談則止,沒有追究,沒有嘲笑,我感覺很慶幸。
7 v1 R0 C& W) A- |之后他提到一個他們工件上的接觸面問題,) `) _/ n" w: |5 y
碰巧我有所了解,于是簡單提供了一下思路,9 G5 {0 i4 E. q' L! Q
他覺得很有收獲,對我表示感謝。
$ W/ x4 G4 D8 y% H# h& H: W6 a那次談話使我感受頗深,感覺就像是在與一個高手過招,對方點到為止,+ u t! m$ ~. l& n0 b Y v# h
沒有要分出輸贏一棒子打倒的壓力,可以愉快地進行聊天,各自都有收獲。
6 {6 H8 S# r+ q: ]9 w) M, C$ T! o- F
有一次在東京參加行業展會,我到一家氮氣彈簧的日本廠家展臺去參觀,
1 W a; n8 F- _) f; s& b7 | ?, m因為我們也用他們公司的產品,所以就問了一點問題。9 O2 ` q# q& M
當時是一位美女擔當來為我回答的,
: E4 N0 }- p2 s, M8 K1 V: J, l2 _我說油缸頂桿,在頭部端面那里有螺紋孔,
6 q1 q: z, X% f+ [* i4 E在這里擰入螺絲連接其他零件,是否可以。3 H! t; `% X$ L+ L# o& n+ ~9 {
她知道是不可以的,但她不會直接的否定我,
4 q" l, o7 e, T0 G; W她用溫柔的語氣回答我:
Q8 k' F% B* f2 K3 X3 B是這樣的一個問題哦,但是,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太好的,
$ o2 G' }4 E# z9 j( a3 {8 q因為那個螺紋孔實際是吊裝用而不是連接用的。
" i8 Y& r' k! u3 G7 F! g如果在那里連接其他零件的話,
9 v5 L+ v% K( h7 `9 L那么被連接的零件在運動時,有可能零件會受到徑向的位置限制,
7 o8 y& _( a& y( u5 q# M! M7 o& v這個位置限制會同時施加給活塞桿,& C$ w* X8 s7 H" s
從而傳遞給活塞,讓活塞也受到了徑向的位置限制,
5 {- [+ j" b r2 X( [ J那么活塞就會有不正常的摩擦缸壁的傾向,% T. {$ i( R/ N; n
這是不夠好的。+ r& ~/ U7 w0 X* D* T5 A) B
我說,
: E# s4 ?' M/ h0 p原來如此,明白了,非常感謝,您的仔細解答,
6 ?1 |( K$ q: {: r$ Z% q以后我們如果在前端需要連接的時候將考慮采用其他的方式。* y3 W$ S- m0 ~+ J- ]% I9 n
' G) E. w3 Q; p( J
然后我看了他們公司的產品目錄,又問她,9 w d& W; U, T/ f: u+ j
油缸后面需要連接固定的時候,是用油缸上的哪個螺孔,
' S$ T |0 o5 J K3 s8 T她看了看樣本上的圖紙,對我說是那個3/8的螺紋。
! c6 m3 g9 x7 R1 W: g我聽到這話就知道她說錯了,3/8是管螺紋,是不能擰入螺栓的。6 ?: C0 }* T$ e/ ~* X( @
當然我也不會生硬地指出她的錯誤,
" o. b2 Z- E+ Q2 d' t9 q于是我稍微停頓了一下,用很輕的聲音對她說:4 h- ~# S9 |& Z- u# x5 O& U
哦。。。嗖嘎,不過,這個3/8的螺紋,好像應該是,連接油管的管螺紋," O6 F1 J) [2 c# _4 ^
在固定油缸時準備使用的螺孔,或許應該是1 |' e- ^5 Z' @' C6 {+ N
旁邊寫的這個M8的直螺紋,會不會是這樣的呢。
& `7 ]' Q6 Z+ s& Q" L8 w9 K她聽了我的話,稍微遲疑了一下,然后仔細看了看目錄,確實如此。
% y N6 |. ^# J" m% ?) ]4 y& X* u% T然后她說,
; w8 K8 p$ G% E* s哦,確實是這個樣子的呢,抱歉我弄錯失禮了, X4 C: r8 v4 t3 V1 J
同時抬頭給了我一個明亮而充滿感激的眼神。
- k! ?/ M; c9 G- n$ f1 `
2 Y7 E' [: B" O7 O在公司里上班時,有一天給外協業者打電話,問一些脫模劑裝置的事。
8 ]( c$ D& b3 a2 E" i我問,回收槽里的液位計最低位檢測是為了什么目的,您現在知道么。( Z, Y V( K, Z6 S5 i6 f: V3 b
對方說,這個是干什么的來著,現在不知道哎。5 b. o: O+ q4 c4 u& _4 m- }
我說,哦,要不這樣,您確認一下然后稍后給我回個消息,您看可以么。 r7 C8 Q: J( H
就是對于“對方進行擔當負責,所以應該知道”的事情,
6 `3 m# [8 ~7 j+ [3 j2 N+ ?對方當時不知道的時候,讓他說出“不知道”是一件讓他不愉快的事情。
5 W! G1 A8 l! `4 e, u$ }: s這個時候不去過分的詰問,而是指出一條路做出臺階,
' w. k, v- i# e1 y: M7 m* a這樣雙方都好走路,也可以得到想知道的知識。, {, p: O7 f- h
; y6 A5 w8 a' r! A5 e0 q* @
另外一次還是這個業者,. D- {4 j* k) w6 y; b9 Z0 ?7 @
他們設備里的一個磁選機保險絲出了問題,我問他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9 u/ X; {& u- P3 S; ]4 H他說“有可能是因為斷續運轉導致每次啟動電流過高。”+ {, q6 C% D# g S& ^
我聽到后,心里明白其實不是斷續運轉,這里是連續運轉的,
- @ c# u) c2 \' a1 ^9 t# G* U當然我不能說得太直接,于是用很輕的聲音說,) }2 t+ a+ l' e n, A; e
“哦。。。也有可能,不過那個設備這次的設定好像是連續運轉的。”; f) W2 ^# h+ d2 x5 s6 q- N
他想了想說,“哦,好像是的。”6 J6 _( D! p4 p7 Q5 K! q8 R" s
然后他說,“也有可能是客戶電壓不穩。”+ Y# O$ L0 E I/ t" h( P9 n3 C
我知道這個理論也站不住腳,于是輕聲說,. j: e4 j: Y. m# E
“哦。。。也有可能,不過有一點在意的是,同樣一根線路過來的電,: ^2 b7 N8 D% W) ]) \
別的電機沒有問題,只有這個電機出問題,會不會有其他的原因。“% G0 w f9 ]& P9 c* ^5 X
然后他說,會再次向電工確認一下。- F. H7 |' p! k, G% j" u z
這些就是給對方留有余地的說法,3 f5 a4 f! V) F
可以使相互之間的交流減少一些壓力,能夠更多地交流信息。9 p% n& U. R& {0 |: K; v% D1 m, Z7 f5 M( ]
: h. h5 B( t& e4 n* Q1 HSection 5.
2 y8 o0 W- N& e$ C在陳述一個事情的時候,除了直接本身的敘述,還要考慮它周邊的可能性。2 ?3 J5 k6 w5 G$ p
往往會有人對一個說法進行一些外延,然后找出它不合適的地方。
! p V2 ^/ G! u+ K2 b# A( g前面提到,對于錯誤的指摘,需要用柔軟的方式。
* D& ]0 D' V7 o/ |+ `3 C那么就會有人提及,對于所有錯誤都去用柔軟的方式,真的好么。
) S \% n6 G5 ` Y當然不好。5 i2 Z+ H* z: W# z
0 V) C" [8 O, [8 ]' N1 ]
對于錯誤的指摘,
# a7 m5 ~4 D/ N! c; V4 \( ?有些情況是可以去進行柔軟對應的,1 M9 {, p4 s% L% S& X H
有些情況是需要強硬指出的。
; | O6 Z) a t& K& E本文只適用于前者。
. g7 b1 _- ^4 }* n) c1 @3 t
3 ~5 `2 |- _ Y& p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往往需要強硬指出的較少,
0 X$ F7 P. C- Z: W) }/ E大部分的,遇到的需要指摘的地方,5 W8 A2 A5 X6 p. E. z+ C+ L8 f) s
其實用柔軟對應的方式,效果會更好一些。- f. k; |; N1 A+ H" Q/ a7 n+ s; e
我們可以去觀察事情,把它們區分開來,看看眼前的事情屬于哪種,5 y3 ^8 |$ P& F. U. ?- h
然后決定如何去對待。
$ m" w' F) R3 m* [9 ^6 O- z r4 o# Q- d
Summary
0 Y6 g8 i% E4 m9 X6 K6 R& N關于“指摘錯誤”這件事情,
# ~, N; k! w! R7 d* G前面的敘述都是針對工作中的“同事客戶”來說的,4 |1 _9 D3 ]* b6 }3 a; E
其實范圍也并不只是這樣,! x6 u2 ~' b9 C
還可以擴展到我們的“個人生活”之中。
9 B2 q+ h% G. S) c( f- S4 _. W" p' g& a+ w/ P! y- X
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們與家人朋友之間,
' ?$ R' a0 n0 I' k2 B& m2 w. }也會有著許多的自己失誤或者看到對方失誤的時候," I8 a/ Z5 K- ?
這些時候,
" W: w" r+ \# A我們如果能夠在開口之前,用心去斟酌改善一下,指摘時候的表達方式,- J4 C3 v' K' [) L, Y3 ?3 U
那么,或許會使我們與家人朋友之間的感覺,更好一些,
& `2 N6 ]4 i6 Z: `這樣,或許就可以使我們與朋友之間減少一些不快的感覺,提升生活狀態,
% }1 w8 D7 }0 N* W0 ~2 J5 A同時,也許可以使我們的人生也更加順暢一些吧。
3 Y; K- K! Q: P* L7 l& u' K9 i& [
3 g+ f+ d* y4 ?3 b0 z8 F8 O# O! @4 m衷心感謝您的認真閱讀。
6 d0 _' W4 s% I( O# ]如果有可能,& [/ B6 y& g! @' _2 l
希望能夠為您帶來一些參考。
2 ~7 A1 @$ M+ v& a- q7 }+ k) ?, e. J, V. R+ ?! m4 T& r
以上。4 }6 v* D. h, y- G, S" n& c
8 j# V2 X5 y9 d4 ~
By 子子
. _, @2 k" ~8 @! @9 I
2 A5 S" x1 p: |1 q, o$ J# P9 s! J2017.4.16+ T ]$ d" |) ]) h: x8 r% a( e
( h; `$ d# i/ E% E) Y% C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