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ction 5.
1 W( H9 [$ K+ X& Q. P* B有一次,我與U桑聊天的時候,向他問了一個問題。
: q9 E2 \9 s: s, \我感覺,我在日本接觸到的一些人,他們的說話方式,
0 D' F, R: M7 D' ~5 @會感覺比較巧妙,比較成熟,比較siccaly一些,
" D5 ?$ y" q' r+ n4 K3 o我問,這些是學校里教出來的么,
: y, ^6 b3 h# q. f- y( s1 xU桑回答我,日本的小學里會有“國語”課程。
, ^& V- A1 _5 `' d+ O0 C我估計也就是類似于中國的語文課。4 t' k: e8 t0 M9 `" Z
U桑說,國語課程里有一個教育方向,2 e- K0 y" t { X
是要去弄清楚“對方想要說的東西是什么”。
9 L x' I# D. k7 W% a5 W) m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D; ^3 z* K7 R8 y! S
我們的語文課里有閱讀理解,但是貌似感覺上還是有所偏差。
1 X4 m) v" n$ D% v/ X, Q: B2 V3 I, L, P5 o3 i) |
不過,我覺得“通過觀看書面上的文字符號,來使人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
2 V3 ], A) q: F# n# h+ _0 O這個因果關系暫時我不是很能夠同意,4 ? r, M$ i" D( b3 W% U
我更覺得,是日本人生活環境中,大人的談話方式比較邏輯,
2 M, I- F- k5 n# P: I然后小孩子在這個語言環境里吸收之后,逐漸提高的表達水平,或許吧。
; r! ^$ ~4 @2 U6 ~
: U# c8 w8 n6 x) `9 `另外,想到的是,“弄清楚對方想問的東西是什么”,是一個課題。
* d/ I% P9 }4 q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過這樣的事情:5 u( R- Y2 i: m1 R% p# J
有時候,別人問了一個問題,自己回答之后,對方說想問的不是這個,而是某某某某;, I% F' @' I' V8 P( m' D
有時候,自己想知道某事,于是向別人問了一個問題,結果對方回答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 T& X0 z0 n: A) g" U- L這兩個事情其實是類似的問題。
1 `% g1 d# H$ t' {9 l6 i5 p& B4 F提問和回答,是我們生活中的交談的重要組成部分," t; I( X& t: V
把它們做好,卻不是一個能夠簡單做到的事情,總會有各種各樣gap的發生,4 }3 v7 A' i" L5 l f1 F4 q
如何把提問和回答做好,是一個需要修煉不斷改善的課題。: z0 M/ \( l j9 z7 l( O: O5 ?
9 F \3 Q+ l% b. v Q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在松下公司,! K$ E% K) W# g1 o; z3 Q
當時松下電器在中國分公司制造的產品,有使用中國工廠制造的電機,
2 ~% n* F0 I, e. }/ B5 N我的上司發現中國那家廠家的繞線涂膠固化時間比規定要稍短一點。/ ]! Q% h, Z- T n
所以上司讓問我用中文打電話給對方,是什么原因。9 B; b- g) Q6 }2 V
他不是單純地讓我去提問,而是同時對我說,對方可能會有怎樣的回答,
! d2 T. J) e- ~6 o9 O' a要么是說,對方有技術計算和規格標準和實際業績表明這個時間是可以的, D$ }+ |- R* V5 N" K
這樣的回答可以接受,
. O" I; A4 l4 D: i1 }( x/ P: A不希望的回答是,當時由于生產交貨期比較緊張,所以縮短了時間。
3 n1 N; B( B! Z8 Q3 ?當然,我提問的時候,不會是把答案說出去,只是心里有一個預期的答案。
$ }& w6 P4 A" V% R6 b然后,當時對方的回答是屬于前者,并且把技術標準發到了我的信箱里,9 y1 f' @: M9 D
我的上司也表示可以納得。0 f- R( P1 f( P+ }2 K
這種問話的方式,我感覺比較奇特,之后的工作中也會模仿。& v* L/ r% p# I; c: x
提問的時候,把回答的幾種模式也列舉出來,或者把提問的目的說出來,
" f3 }4 m: k, \* D或者是可能出現對方弱勢回答的時候給對方準備一些退路,
4 G' I1 P; ]$ t ^6 c, |- y/ o這樣可以讓回答一方也容易一些,容易做到更好的溝通。! Q* D9 L0 @' I+ p
% n5 Y8 k3 M! [1 l有一次,我與外協單位的日本人打電話,談論技術問題。+ c' r- l5 a a o
我在提出問題后,給出參考的答案模式,
/ V$ O5 W; {/ u1 r然后讓對方根據這個參考答案的內容,去選擇正確內容來回復我。% o3 t8 c* r6 D) P# Q
我問對方,電磁閥AP的公稱壽命,是電磁閥ADK公稱壽命的二倍,
1 z& e+ c" Y; r w4 s* p/ Y這是因為什么。
- i' K2 O8 |) w0 O0 o: {2 a同時我也知道,他不會馬上知道答案,0 T2 R$ j: a7 v+ t. X! C
于是 說,比如說是材質不同,對空氣有特殊要求,
0 M& `6 f; a0 U9 @ C/ P8 O3 x還是說,因為結構不同,所以壽命不同,, {" J& C5 H1 ^1 y
還是說,因為動作方式不同,犧牲某些性能來實現的延長壽命,0 z6 m0 }6 ~: e7 R
希望他向商社去確認一下。
8 _% q( `! g5 I7 B7 F' N, X. b0 S/ m8 b$ `4 M* r% O
比如詢問某個高度數值的時候,9 B @- B# @! ~+ J
我們會詢問,“那個高度的925mm是根據什么來確定的。”
; g E; Q. o' K0 H' Q我知道對方也不是馬上能夠答出來依據,6 p1 l2 L; D+ c( X1 u# b! y
然后我們會加一句我們提問的目的,“比如說,如果我們想調高一點,1 n/ y; s# U h( U
會不會有別的問題,麻煩您幫我們確認一下可以么。“1 U! E7 l; N4 J! u
單純的一個問題描述,有的時候不能夠把詢問目的都表達出來,
7 `3 M _9 x: z0 n% |或者是讓對方不好回答,不知道回答之后會有什么后續。
" J5 {/ E' {; _6 N" z# G/ a: M5 L' A所以,把最終目的或者想知道的內容提示給對方,會使交流更有效一些。
6 z( l: | I$ V+ }8 o: Z
% F$ P4 U+ ?" q% I* C另外,客戶打電話給我說設備有問題,夾緊裝置報警。5 B( }9 ~5 G; \) O. M+ v& K) s
我想知道油壓壓力表的數值是否正常,( Z' R8 h3 }3 h! E/ f' D8 S
以往我是直接問油壓壓力是多少,對方往往沒注意看,# ?: g4 f/ `5 S. Q) ^
直接說“不知道”又顯得不好意思,就說“好像是某某兆帕”。, a2 v4 j& J" t9 @) u0 ?5 j
數值也不對,也不能夠來判斷問題所在。
- i h5 U; P. `* c后來我改變詢問方式:油壓壓力計你有沒有去看一下,還是說,還沒來得及看。5 ^5 m/ f9 N9 H8 V( ^/ u. R e
然后他會說,還沒來得及看。4 `, X8 Q! g0 ^" g* n
然后我說,那麻煩你幫忙看一下后面液壓站的壓力表,再給我回個消息,您看可以么。
, F4 c7 Y" [# Q' @2 S8 R這樣得到的信息會更準確一些。
' X0 d, A1 s7 N w5 j# a& z. p6 ^# }0 M1 g# L, E
Section 6.
8 q; L! K$ D4 O* J/ t+ T然后,U桑提到,國語課里另外一個教育的內容是:' z4 J; _9 j. ?4 K
“通過論理邏輯的方式去陳述事情”5 P" E7 L" c6 v% R
“因為某某,所以某某”,
2 `. [$ Y1 C, [- l( G這樣陳述事情,比單純地說出結論更有說服力。
/ s5 {; }; G. D: i/ L# [! B6 B3 [* g. I+ ~
關于這一點,我的感受是的確如此。
6 w% m& c) I, m% q a6 S2 }( Z0 Q$ r在這個系列的第一話里也曾寫過,
' b- v- p0 U4 E6 |: ]: p' S9 W ^我在超市里買菜的時候,看到有小孩子在跑,) H8 k3 R) S* `- J7 a% k7 R9 H
這時家長要小孩子別跑的時候,是會加上理由的。
, q/ T' \% ]; r+ ^# u“因為危險,所以別跑”或者“會撞到人的,所以別跑”。$ }* M6 V, X7 r6 W) R
就比一句單純的“別跑”或者“再跑我打你”要更有效一些。
: n. \. M* F& J% E* T
9 V2 D3 y7 L8 {8 Z# m我遇到的一些日本人,在陳述一個事情或者要求做事情的時候,* w0 V8 I: J1 v! x- Y6 P8 ]
往往會加上一個“里付”,翻譯成中文是 論據 的意思。' n2 L6 q- n/ _) K5 C+ i+ E7 C3 {
我留學時曾經在廚房打工,晚高峰繁忙的時候,需要提前準備菜碼,
: `9 ?5 M5 K# _( r7 c- J1 V- ^每次都是在忙著炸雞塊之余,看看菜碼沒了趕緊準備一些,
& C. f2 I1 K6 Q. |* q有時候忘記準備了,一旦來點菜了,就會手忙腳亂,
( c( }! a+ N5 D有時候大廚會向我喊,提醒我趕緊準備菜碼,
! y2 v0 V3 A1 H# V2 m# V我有時候能夠自己想起來,不用提醒就去準備,4 m2 N7 k& C' W: r2 a0 O
又有一次,我看到菜碼用完了,就拿出洋蔥準備再切一點,
8 o' T( S F( W) u" p0 L心里想的是:你看,我不用提醒也能注意到這個事情,多聰明呀。
. J, s, @9 R m大廚過來對我說“不用準備了”,
, a" v& h& m" v我當時一楞,
/ y S& J5 j2 _+ \$ v+ l然后他馬上補充了一句,“已經八點半了”。
7 o m& y/ k% |6 L我一看表確實如此,也就認同了。# \5 f p" P% c# L" c# {% ~0 g
就是說,因為過了高峰期了,所以不會有很多點菜一起來的情形了,$ h% l& ^! \# M9 K4 @
因為不會一下子需要做很多菜,所以不需要提前準備菜碼了,
+ M" k7 A6 m* P# H. Q( {% N這就是用一個因果關系來陳述的事情,使人更容易納得。! s8 M' ]# e1 q- @ r4 L" s
5260.jpg_wh1200.jpg (108.29 KB, 下載次數: 37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14 22:52 上傳
1 w( ~* b" [+ b g
: l9 U0 v) H( n8 x- b2 K再比如前面在提到一億日元的時候,
0 C, {* Y" z9 ~7 o$ u" o董君直接打斷我們,說我們是錯誤的,我們倆當時到最后都沒反應過來,
) B' j# z- m/ H t# V" y+ H6 j其實他可以加一句理由“一萬日元紙幣可以兌換六百人民幣”,
! N( {; q: X+ [' k' _% O這是我們出差兌換時常用的數字,# E v; y; {) M9 C
如果有了這個依據,
0 l9 s( i/ `% m. t& g* B8 c這樣我們馬上就會算出來一億日元相當于六百萬人民幣了。
4 ?3 f; k7 Y# t2 Y' g& I能不能找出來一個好點兒的方法,是一個需要靈感的事情。4 a6 p N% U( b; \( t4 y
- k3 O' X4 P* |2 N4 N
U桑還提到說,日本式的communication,( o+ j5 |* S) _& q3 w7 W
會比較注意“從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4 x1 ?5 v$ |1 c) x
當然了,也不會是全部日本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 y4 S9 W7 `: v$ ~7 e8 |4 W
1 b2 C3 N1 i: F; |& O$ E6 ]4 o+ ]4 D這個事情其實也是挺關鍵的,- x ?& }. V/ m+ `) W0 c5 d
我到日本留學的時候,去的第一站是福岡市,3 [4 Q& Q# _, Y) ]
在日本來說,算是一個偏僻而純樸的大城市。- f6 S0 s/ f! o
我在那里遇到的許多人,在我詢問事情時,都會提供一些切實的幫助,
8 A% F8 W( \- T* }( l4 _+ X給我確切有效的回答,或者是幫助到底使我解決問題,5 ]* ~- o! H( \
這點使我感觸頗深。
. C0 h6 e1 d- A0 U8 C: W后來我在東京大阪名古屋也漂泊過一段時間,# e# Z' h# m4 C6 s' X, m/ p
接觸的日本人,在交流之中也會有這樣的傾向。$ L- t( y0 c! r
這也是我在日本學到的東西之一。
1 I# M) R7 a' k( \* L8 e6 p
2 H, U( v3 V5 K0 D) ?' g9 L' L$ a J比如,在考慮事情的時候,
9 O2 C. w/ Y; @0 T" K如果考慮的范圍,只在自己這一邊,缺少對對方的考慮,
1 {5 b1 Y0 \5 e, d' J9 b5 H& E那么,事情進展之后,就會有不好進行的可能性,; H: Y" ~; k: v6 |
可以參考的一種方法是,自己這邊考慮一些,為對方那邊也考慮一些,; j K# A; \* I) D( v& v9 t3 h8 x
這樣給對方也留一條路,大家都好走一些。0 W; v& w$ T" c1 E5 v% D
另外就是在雙方討論問題的時候,考慮一些對方的立場,也會更有效一些。
$ w+ |' `; K& C0 D \- y3 j# T/ t, H3 U& f
在寫這句話的時候,也會預想到,/ O, |7 r( s) q1 t% l" v
看到這里,也許會有人說,如果什么事情都從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那樣做真的好么。
% @3 R1 D/ B, k關于這點的解釋是:8 C5 j, I" u# \9 o: P2 | G" L/ L
一個理論,如果進行不合適的外延,那么它將是不適合的。* n/ D$ o9 q5 N! H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用一個極端去否定另一個極端,并不是理想的做法,! a* @% N/ o( a8 W
說黑色不好,不代表“要去做白色”,還有其他的紅黃綠灰可以選。% i4 N6 y) F" k8 D" H
“完全從自己立場考慮問題”,或者“完全從對方立場來考慮問題”,
0 V* j# d# m9 B. d這是兩個極端,站在某一端,或者過于偏向某一端,都是不好的,
% n0 o& V! T8 i" n我們要做的是,在它們的中間找一個平衡點,來把事情辦得更為順利。# X5 f0 O; s3 {; Y3 L; s6 j$ u& W
. N8 y8 S' H" W" q6 H p
Section 7. V" ]0 A2 `3 W5 @, Q$ b
然后又提到了董君。
: P* w1 v8 Q' ?" F* B' f |; oU桑說在與董君進行問答的時候,
" W/ u2 s3 Y7 Q0 j& Q9 H董君的回答會有“偏離”的情況。
( K/ D- I1 Y! w5 d) ^7 r7 o& z就是說,提問方想知道某個事情,4 b4 W4 B3 c8 q& Y# H6 u: G
但是得到回答的內容卻是偏離的,
. z+ v' r W, y; `) W針對問題,董君會回答一些看似有點關系的事情,
( q2 Q9 R. s9 a! V6 c但是“想知道的信息狀況”,他卻怎么也說不出來。8 o) i9 I" P- h! L2 t: a. N4 B
* t e7 z4 i+ ^; [1 J
有一天我給U桑辦公室打電話,是董君接的。1 E7 k+ V. w U' b" y
我詢問,U桑不在么,# D1 Z* I! g; u: k
董君說,U桑現在不在座位上,
) g/ Z @- D% C( _我詢問,U桑什么時候回來,, S9 Z9 J$ T: \- Q# B' l6 O
董君說,U桑4月3號回來。) E$ b, V1 _, U: O1 O
實際結合上下文,我問的是U桑今天什么時候回到座位上來。* u/ V% d; x5 f x( c
但董君回答的是U桑明天出差的返回日期。
) m+ j% @0 e$ s6 k4 ^當時正趕上是董君與U桑要去日本出差,董君剛剛幫著訂完票,所以他這樣回答。
2 ^: z: K5 O, S這就是對前后文理解的偏差。
/ p1 O7 P. N+ k' H社會人有一套問答的邏輯套路,
: q5 k2 @" |, G. B4 v如果你不在這個軌道上,就會答非所問,就會被扣分。
! E0 |5 W& Q9 n) E5 j$ Q
# j7 F" J6 `! Z+ c+ x4 R& s3 Q我給U桑講,有一次董君給我打電話,提到他某月某日從日本回到廣州,
, S, H, M X; v, w0 I4 d, @我問他下飛機后行程是怎么安排的,幾點到天河。/ l3 ^6 H( `& k) N+ b! y- S w
董君說,“從白云機場出來后坐地鐵去天河匯合倒是也可以,
/ g* e, C6 z& ^7 l但是有個客戶來郵件了,說讓他在成田空港免稅店買個馬桶蓋子,
4 d7 e6 d* y8 a7 y由于客戶那邊是大領導,和他們公司業務聯系比較多,
1 C/ a, O% o$ g2 Z. D如果耽誤了事情那不太好。
\3 I% ~3 H2 v) b, z7 v) U; ]如果買了馬桶蓋子,那個東西的箱子特別大,
, ^' m, A9 t* _! B) f8 K2 o3 m; ^坐地鐵不方便,考慮要不要打車去天河。“
" |3 }; j2 J; v4 J" [. t* G8 |我聽著電話心里著急,心里想,
/ G W4 q4 i; z你說那些箱子什么的都是多余信息,直接說個時間就好。( i. P8 f1 a+ q( {7 ?* f! W
“客戶要求帶東西,有可能坐地鐵或者打車回來,估計一個半小時之后到”。
4 t9 w7 \& A' ~這樣說就好了。他東拉西扯地說了許多正確但與我無關的信息,讓人著急。
7 q, z# J7 q3 ?' p, Q/ h. D% K( M所謂回答不到點子上,就是這樣。
" ]( B3 ^: N* e1 V8 u
: N: ?$ N' ^3 ?. @U桑說董君確實是這樣的,2 q# A8 t& d( r$ M* E: }' {; Y7 Z
U桑對我說,他對董君的感覺是:
! o$ h! x Y/ O5 W% u如果你剛進公司,表達方式不好,讓我教你,倒是可以,但是,5 A8 x7 d+ P2 R; c$ |
第一,你是以30歲的社會人身份進公司的,不是新畢業的學生,
2 v( o8 ^3 ^' b" u “你30歲之前需要學到的表達方式”,為什么要讓我現在來給你教。
! ]$ p5 X8 r- F* n% X4 L第二,讓我教你也可以,但是在我教你幾次之后,# ?+ O: L" C3 H8 h; J! x$ s7 V
如果你根本沒有表現出聽取吸收和長進的意思,# q0 r* `* Y3 L7 U
那么我何必要浪費時間繼續給你說。' M \! p2 J+ T2 ~* R2 t' A: ^
我問U桑,這種類型的人在日本會不會有。7 W+ p( `: i' u
U桑說,基本沒怎么遇到過,應該不太多。6 ~# K; G1 A4 x4 h& @1 z7 A
我說,那就算日本的大人比較成熟一些,
( x `- l9 f1 H. v" `& K& c那么日本的中學生會不會是這樣的呢。
( |% F# G. M; p- t J- d$ t6 BU桑說,日本的中學生也是比較siccaly的, a i1 d. K/ O# ~. T3 J$ u1 C* p
表達方式做到這個樣子的不多。8 {4 ?# p S- q6 `6 Z* r
5 q* h$ P- }9 v& V' [- L
所以說年輕人參加工作走向社會,
9 f1 }$ H' I/ h1 D一個是要注意去斟酌改善表達方式,
# b0 g8 C- O5 C5 H* G" ~* E另一個是在別人教你的時候,要讓別人感覺可以繼續教下去,才好一些。( c+ R6 [% a0 q2 C
5 Z- L$ a- I2 M M6 V3 J+ ` Z+ p7 f8 u! [8 p- N% s
7 v6 x# Q6 k; i1 h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